上一篇 挑出了 Trailing EPS, Forward EPS, PE Ratio 等資訊置於尋寶區,開啟了我的財報學習之旅,發現若想忽略密密麻麻的財報只看 EPS 應該是行不通的,天底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吧!但到底要看多細?顯然看太多也不是好事,因為付出的都是昂貴的時間成本阿,要挑出重點才好,而重點到底在哪裡?若 EPS 是財報的核心,需要從核心擴展到圓周,再挑出幾項支持核心之重要因素,才能掌握得更好,該好好的來仔細推敲。
EPS 是已經發生的事實,PE (本益比) 所在意的卻是未來的,為了判斷未來的發展趨勢,多看幾期歷史資料用處不大,單純數字的跳來跳去表達的資訊非常稀少,需要分解此數字的組成結構,在變動的表象中找出相對穩定的基礎。原始報表太過複雜,對個別投資人而言真的很難憑己力去深入挖掘,所以先挑戰比較容易的目標:以下為 公開資訊觀測站 提供的「簡明報表」之損益表:
報表的邏輯從上到下,EPS 在報表的最下端是所有數字的集大成,每一個項目都會影響最終結果,從其中去蕪存菁挑出最重要的四個組成項目,如上圖所標示。從最重要營業活動「營業收入」,扣掉各式各樣的成本留下真正的利潤,大概區分三個階段,除了營業收入需要重視絕對金額,其他項目其「比例」是較具意義的。經過資料的去蕪存菁和畫面反覆調整設計,得到目前滿意的結果如下:
三年來依照均值比較顯示上下箭頭,三個比例項目已經相當程度的反映出公司的經營能力,整個一目了然完全掌握重點,我想幾乎可以把原始報表完全省略不看了,省下許多時間和精神!這是很重要的系統價值,減法思考,少就是多,我的系統不求完整的資訊,只保留精粹的關鍵資訊,和通往外在世界的觸角,持續吸引並累積更厚重的核心價值。
有了三年損益表的重點訊息,加上上次已抓出的近四季 EPS 和未來一年預估 EPS,在判斷趨勢上已可稍有把握,加上投資週期放長,分批小單位進場,和投資組合權重比例管制,已經消弭了大部分的風險,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的時間不需傻傻枯等,擁有閒暇的彈性空間,正是孕育創意不可或缺的溫床,寬廣的心預備好接納這多樣化的世界,無處不是學習的機會,本質學能的持續進步才能邀來更多好的事情。漸漸抓到自己投資工作的步調,在投資組合架設完成之後,大部分的時間在於等待,等待的時間用來學習,小部分用來微調部位和處理期貨轉倉之類的技術性問題,微調性質的短線進出可以從容優雅甚至隨性而無傷大雅,這就是長線保護短線的好處。
考慮到比較即時的資訊如季報和月報,最即時的每月營收上上下下伴隨股價短線波動,每次因為市場情緒與預期各不相同,很難歸納出一致的因果關係,所以暫不納入系統,而季報則相當有參考價值,因內容包含了完整的損益表,所以用相同邏輯列出對齊顯示,由左到右時間維度從粗到細,閱讀上非常直覺明瞭。季報上多列了一項數據「庫存週轉天數」,表達出當期營運活動的強度,我相信這是很重要的指標,先列入觀察一陣子。
投資永遠著眼於未來,掌握了這些基本事實,搭配持續推進的經濟情勢,公司重要的新聞事件,加上任何可能的情報等,都成為展望未來,做出較佳決策的養分基礎。
By Newman Chen 20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