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靈感的設計師找 AI 幫忙有用嗎? - Akane Lee
歡迎來到 MOPCON 2024 共筆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共筆入口:https://hackmd.io/@mopcon/2024
手機版請點選上方 按鈕展開議程列表。
前言
「我不是沒有靈感」
「我只是晚一點再來處理」
拖延! 時間管理的能力?個性太差?
- 對成功的信心不足(失敗的恐懼比行動強烈)
- 任務令人反感 (傾向於推遲處理不喜歡或繁雜的任務)
- 注意力分散和衝動 (資訊過載和容易分心的環境)
- 目標和報酬看起來太遙遠 (目標或報酬遙不可及或不即時)
拖延的背後⋯⋯害怕自己不被接受
- 什麼都不做比冒險後失敗來的安全
- 正確的作法只有一個,我要一直等到我找到為止 (完美主義者)
「自我價值 = 能力 = 表現」,於是拖延就不會有表現,就等於自己沒有極限
表現不好 = 沒能力 = 沒有價值?
=》 「只要我不做事」「我就不會犯錯」
惡性循環
上班 - 洗澡 - 睡前 - 失眠
- 靈感通常在手機離身時冒出來
- 手機不離身,我們越難有好點子
- 如何接收更多靈感?
- 深夜人靜時(每個人可能不一樣)
- 講者對靈感的定義:感興趣、讓人充滿熱情、喜歡的
- 靈感來源 = 自己想做的事
- 只想躺平?和大家一起討論
- 一群人腦力激盪,只能得到聯想
- 「量變引起質變」點子會有趣?
- 十桶白米飯能精煉成 +9 白米飯 (依然平凡,不有趣)
- 多數決的點子 =「安全、無聊」
- 成為專業人士後,眼光不如從前 (想早點下班、請符合設計 guildline 、公司規定)
- 為了避免思考僵化:我們可以「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 「像外行一樣思考」:我可以
- 「像專家一樣實踐」:我應該
- 使用「我可以」取代「我應該」,降低心理負擔
「我就是來曬貓的(#」
如何找靈感?
- 你需要建立一套方法,就算沒靈感也能產出
- 定義出工作個階段需要做什麼
- Obsidian - Smart Connections
- AI 可以提供大量素材,前提是你要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