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xus 相關筆記
唐鳳X Elixir(藝術家獨立協會)討論提問:
提問與討論:
O、考古
西元兩千年的部落格歷史資料已經讓我們可以數位考古,即使成員過世了,其著作仍然在網站上可以閱覽,但也有許多部落格因為網域過期而消失了。這一次藝立協的調查資料讓我對網路典藏充滿危機意識。
一、部落格與民主運動
在1995-2005 之間,網際網路興起與開源共創的精神,似乎在各地同步演化出相似的思想,如伊藤穰一(Joi Ito)於日本 2004 年提出民主創發論,便是因為部落格的分散式協作創造新的運動思想。這些想法似乎在當時有些先進,由於網域、網站工具無法普及。但如同《憤怒與希望》所寫,民主運動於行動裝置與社群網站普及後在全球尺度產了全新的面貌,我認為這是一種協作精神的量變。
請問就 AU 的角度,這些民主運動的變化是當時部落格/IRC時代可預見的嗎?如果是,AU 認為是技術帶動時代精神(Zeitgeist)演進,還是時代精神引導技術發展?
二、藝術、科技與社會
網路發軔的時代,網路藝術(Internet Art)曾經成為數位藝術的新興分支,如AU與Ilya曾經與鄭淑麗合作做過派樂西王國(http://www.mauvaiscontact.info/kop/html/index.html),討論新自由主義與自由盜版之間的衝突。網路藝術如今彷彿數位藝術考古時考據的產物,如同傳真機藝術(FAX Art)。然而這並非因為相關思維落伍,而是資訊載體快速迭代,思想繼續傳遞到新的互動工具上。當時與網路藝術相結合的思維,如酷兒藝術、生物藝術、網絡行動者理論(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 ANT)都產生深遠的影響,而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到行動載具世代。而林茲電子藝術節在 2003 年曾經頒獎給 Creative Commons 組織、後續十幾年來又與時俱進,g0v 與香港人都曾得過獎。
想請問 AU 如何看待藝術創作、數位工具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關係?
三、藝立協與公共性
訪問 HC 時,他說藝立協之所以名為藝立協,是因為駭客的工作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code as a art,如果程式碼作為一種作品,那具有「公共思維」的現代貴族也應資助這些創作行為。藝立協過去作為一個鬆散組織,金流、創作物與後續連結彷彿一個早期版本的協作模式。當我們二十年後重新討論環境,令人想要討論誰才是現代貴族。現代貴族可以是政府嗎?還是大型基金會?或是財富自由的富人。
追加提問:有哪些協作精神,如今的技術社會仍無法滿足?有哪些協作精神已經成為社會常態。
四、實體場域與網絡思想
紫藤廬似乎在藝立協扮演舉足輕重的基地,當然 IRC 與各自的部落格也很重要。請問 AU 認為實體對話在數位世界的重要性為何?
五、web1 與 web3
先不論資金運轉的商業世界,web1 與 web3 對於討論公共性的精神與操作手法似乎蠻相似的,如多中心涵容、反集中式單點故障、跨越人時地的合作關係,只不過現在又有許多有待驗證的新工具出現,如分散帳本、交易/交換網絡/分散自治組織(我也會將多元宇宙運動 Plurality Movement放在這個框架下看待)。AU 如何看待二十年前的運動者與現在的實踐者?差異與相同之處。
相關資訊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616133249/http://www.elixus.org/
AU - Sam Robbins 訪問逐字稿
https://moda.gov.tw/press/background-information/4313
伊藤穰一:民主創發論
派樂西王國相關
https://nomanisanis.land/forking-piragene-zh/
回顧〈岔派樂基因〉 - No Man Is An Island
http://www.mauvaiscontact.info/kop/html/index.html
:::::::::: KINGDOM OF PIRACY :::::::::::: (mauvaiscontact.info)
https://artemperor.tw/focus/3660
專訪鄭淑麗談「LAB KILL LAB」:行動主義公路之旅,和永續思維的轉向 - 非池中藝術網 (artemperor.tw)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23-0301201119370200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_藝術作為社會行動實踐的模型︰以鄭淑麗的派樂西王國為例
藝立協成員的部落格
https://ilyagram.wordpress.com/2001/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OdfErvKIw
Nocturnal Wanderer: Shih-Chieh Ilya LI 1973-2019 - YouTube
https://medium.com/@hsinchanchien
Jedi
https://jedi.org/blog/archives.html
https://medium.com/@hsinchanchien
其他:
g0v 的共同發起人瞿筱葳提到,類似駭客松的聚會雛形可追溯到十幾年前台灣的開源社群先鋒「藝立協」(Elixir,藝術家獨立協會)。每週日下午,參與者帶著插網卡的電腦,相約在台北紫藤廬茶館,「就在那邊混、聊天。」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01-taiwan-g0v/
走進台灣「零時政府」,他們改變了什麼?|台灣|公民駭客|端傳媒 Initium Media (theinitium.com)
*
HC的部分
將程式設計視為藝術創作的開源人 | iThome
關鍵字
無役不與的男人
數學系背景
攝影、紀實攝影、個展
318學運的衝擊
程式設計、新媒體新聞、鏡傳媒(READr)
部落格、藝立協、紫藤廬、程式藝術作為一種藝術
elixus -> COSCOP -> g0v ->
VR香港離散青年展覽、NFT
紫藤廬
明日報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Foru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penSource
CLE
Mozilla
開放資料 協作 Open
攝影
拗爾網
去中心化
PTT Local Browser
Trustchain PGP
Jedi
Jserv
Mindos
Macpaul
古嘎
技術人 as a infra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