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管不管3 之蹦蹦跳跳大亂鬥

ft. 黃亞森 Arthur Huang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時間:2023/03/16 19:00-21:00 (台北時間)
地點:線上 https://meet.google.com/ujj-xckz-jpf

與談:黃亞森 律師
主持:王琍瑩 律師

與談人簡介:黃亞森

對於科技、跨領域及自學有高度興趣,
目前致力於探索Metaverse世界下未來的法律議題和社會變化。
曾幹過律師和日文譯者,現為神戶大學法學博士生、外資的日本商務運營BD。
個人網站:Codeandlaw學習之路。文章散見於數位時代、遠見、鏈新聞、動區動趨。

主題:日本 web3 監管與發展現況

議程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40 Arthur分享
19:40-19:45 豆泥分享デジタル庁發展現況
19:45-21:00 公開討論


Arthur 指定行前閱讀

  1. 【觀點】Web3作為日本國家戰略?日本政府究竟如何看待?2022/09
  2. NFT White Paper Japan’s NFT Strategy for the Web 3.0 Era
    2022/04
  3. 這是日本經濟部整理的web3政策和法規調適分析
    Web3.0事業環境整備の考え方 2022/12/16

豆泥補充

  1. 日本數位廳四頁熱騰騰英文簡報 Future initiatives toward sound development of Web3.0 (digital.go.jp) 2023/0308
  2. Web3.0 Research Group’s Report ―Toward Sound Development of Web3.
  3. Web3.0研究會|デジタル庁 (digital.go.jp)

簡報與會談要點

  1. 日本產官學研社已經形成一個 Research Group DAO
  2. 數位廳負責成立單一窗口給跨部會與商業組織等、發展研析、與辦活動
  3. 除了上述角色,該 DAO 也包含 BGIN(Blockchain Governance Initiative Network)
  4. 目標:更彈性的法律、對接國際標準、反覆迭代規則、創造共識
  5. code與law將開源
  6. 配合日本的 Digital Japan 政策
  7. 短期工作:
    1. 創造對話平台
    2. 跨部會單一窗口
    3. 國際資訊與共識引進
    4. 創造適合科研的原則與環境
  8. 長期工作:
    1. Web3 互助預警系統
    2. 破除官僚的本位主義
    3. 讓 DAO 能自我運轉,並持續跨部會參與,並參與國際議題
    4. 擴大 DAO 成員,並選擇更好的營運模式、服務與工具
  9. 發展方向:
    1. 數位資產
      1. 避免抑制市場成長,同時保護消費者,並創造市場可信賴感
      2. 去除國內不必要的監管原則,順應國際形勢
      3. 分類
        1. Crypto asset:如比特幣(支付服務法 2016)
        2. Security token:ICO 等(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Exchange Act 2019 修法)
        3. 其他:如 NFT
    2. DAOs, 分散式自治組織
      1. 證券不在此討論框架內,促進國內 DAO 發展,尤其是社會振興與數位藝術
      2. 除了技術問題,也該釐清利益關係人的有限責任,可從LLC開始盤點立法方向
      3. 由於發展太快,跨部門應保持聯繫,尤其是促進社會議題與新價值取向的題目
    3. DID, 去中心身份
      1. 公鏈透明 vs. 隱私防護的交集就是 DIDs
      2. 不特別關注 DIDs 的商業發展,但持續監測 DIDs 在隱私保護技術的研發
      3. 數位日本,可互通性的憑證與分散式資料的跨國標準是重點題目
      4. SBT, NTT, 去中心託管
      5. my number - DID - VC, 證書等
    4. 元宇宙的連結
      1. 基於業者、跨國使用者、法規的複雜性,應跨部會討論此議題
      2. 技術問題、商業問題、法律問題(尤其是知識產權)
    5. 消費者保護與法規設計
      1. 跨國協作,如國際犯罪,一樣應該跨部會協作
      2. e-KYC(Regulation Tech, SupTech)

CTA
Plurality Tokyo+DAO Tokyo+ETH Tokyo+Pragma Tokyo

(共筆任意協作)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Auther 分享:

  • 日本對於 Web3 的監理架構

    • Mot Gox 事件開始的監理:2014 年世界最大的交易所,比特幣一度曾經交易量 50% 是日圓,後來倒閉了就開始引起日本討論監管。
    • 討論到最大的點是比特幣的法律性質,倒的時候比特幣價值 100元,但後來漲到 1000元,因此後來有用戶就去起訴要求把比特幣當成「物」返還給他。地方法院把比特幣認定成債權,因為比特幣不是有體物、且必須靠礦工的移轉,但後來日本仍未明確定義是債權或物,而是認定成支付工具。
    • 2018 兩起交易所被駭,日本開始要求交易所必須把 90% 資產放進冷錢包。
    • 2022 年日本支付法令修改,演算法穩定幣、法定貨幣穩定幣的區分?出台相關規管框架前剛好發生 LUNA 事件。
    • 2022/11 FTX 事件,大家看到日本的法規怎麼適用在這起案件。
    • 2023 年穩定幣監理法案。
  • 客戶把錢和幣放到交易所,交易所要把自己的營運資金和用戶的資產方開存放,且必須把錢額外做信託。95% 的密碼資產必須放在冷錢包,法幣要信託。用戶的資產優先受償(這也是 FTX 事件用戶可以把錢拿回去的原因)

    • 公司資訊揭露:跟客戶詳細說明上架的所有幣種。
    • 其他規範如 AML、不可誇張勸誘或誇張廣告(幣安也曾被警告不要對日本用戶廣告)
    • 要求交易所必須要有紛爭解決機制(大部分透過自律規範組織)
  • 自律組織
    日本目前有 30 家交易所為自律組織成員
    上幣審查或業內討論不上架比較危險的交易貨幣(如匿蹤幣:門羅)

  • 2019 修法過程
    以前沒有 ico 所以針對比較大型的幣去管,但後來開始有 ico 和大型事件,日本就開始針對 ico 去管。
    95%要放到冷錢包或其他高強度管理的錢包(如 cybavo)
    所謂的保管,定義是若可以不透過用戶技術上的同意就可以移轉資產,那就是保管業者,要申請牌照。台灣的情況就比較不清楚。
    過去密碼資產上架是報備制,但後來有比較難追蹤幣流的情況就要申報,所以後來日本自律組織就開始禁止上架這些幣。所以日本上幣流程很長
    反洗錢
    用戶的資產要優先償還

  • 金商法

    • 做信用交易或槓桿必須申請牌照,有區分散戶跟法人,散戶最高只能開兩倍(超沒趣)。
    • 廣告不能太誇大。
    • ICO/STO 納入規範。日本的證券不適用 Howey test,他們有自己的方法。但日本的 STO 在玩的基本上只有 SBI和LINE
  • 交易所紛爭解決機制(苦情相談)

    • 金融 ADR:日本東京律師協會幫忙處理
    • 衍伸性金融商品:證券金融相關的中心做處理。
  • NFT 白皮書

    • 議員發起,把很多律師和業者找來討論。
    • 因為 NFT 可以促進日本的 ip發展,但可能會碰到很多法規問題、稅務問題或非授權使用等。
    • 主要的討論:認為元宇宙(虛擬空間)會成為日本新經濟的成長動力,符合國家數位經濟戰略。
      • x to earn 會不會構成賭博罪?
      • nft 會不會落入密碼資產的定義?NFT 背後會連結到其他東西所以不算。
      • 內容持有者的權利保護?怕 ip 持有者沒授權卻被放上opensea、授權金、虛擬空間的房間設計有沒有設計專利的適用?>建立協會或聯盟提供資訊來抑制未授權的人直接上架的可能性,或建立內容範本給平台使用。
      • NFT 買家保護必要:交易內容明確化、必須說明 nft 的內容。
      • 資本投資對價多樣性(fund 可不可以投資 token)、會計審計標準不一致
      • DAO 的法人化?是否允許有限責任、租稅優惠
      • 留才
  • 這次政策為何不一樣?岸田首相大力支持,整個日本 web3 產業就動起來。日本常是行政機關提出法案,議員只是形式上去審批。日本 web3 的政策推動是由政治人物、議員去推動的。

  • 穩定幣監理架構

    • 法定貨幣類型:
      發行者:銀行、信託公司、資金移動業者。(其餘業者都不行,但給兩年的緩衝時間)
    • 密碼資產型:DAI 這種沒有法幣掛鉤的就屬於此類。
    • 幣流追蹤業者也管,因為會有資安上疑慮,今年政策通過後可能這類業者也要拿牌照。日本電子票證不用做 AML,因為預付金錢沒辦法隨便提領出來。但後來因為 JPYC 用預付的牌照做穩定幣,日本就開始討論高額電子儲存的模式就需要做 AML。若穩定幣仲介業者兜售穩定幣,賣一個穩定幣就需要有一個穩定幣存在日本,實務上很不可行。
  • 日本稅務問題

    • 發 token 只要有市場交易價格,不論有無流通,年底都會課稅,造成有些新創外流,必須改革。
    • 所得稅:雜項所得最高會被扣到最高會被扣到 55%,現在在討論能不能分離課稅。
    • 改革方向:JCBA 提出分離課稅、改善法人課稅、資產稅(遺產等),提給政府後目前只考慮改革法人課稅。
    • 真正導致整個新創離開是因為稅務問題。
  • Web 3 相關案例

    • Web2 哪些公司開始跨足 web3:

      • docomo 宣布投資 40 億美元(講完過幾天 ftx 就出事了),目前跟很多顧問公司簽約。
      • SQUARE ENIX 在推 Oasys(像 flow 一樣的公鏈),拉了很多公司進來。
      • 日本第一第二大的廣告公司都有小組在做 nft 研究
      • Toyota 贊助黑客松
      • SMBC 跟新創公司合作
      • 很多大公司都把 web3 當成未來方向。
    • NFT 相關案例:

      • nft 商聯合提供大公司方案,讓他們看各種可能性。
      • 山谷志村 DAO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4780]:買 NFT 成為數位村民,最後收集到 47 個以太幣,數位村民們可以討論要如何運用這些錢來建設村莊。村莊的老人透過玩 dc 分享生活(中午吃什麼最常被分享?)。
      • NFT 廣告,直接發到你錢包。
      • 某銀行的 SBT 應用:從內部員工的 kyc 開始,未來想擴大到其他平台。(但好像是私有鏈)
    • GameFi
      - GENSOKISHI 很像 sandbox

  • 日本經產省的討論:

    • 區塊鏈技術對 sociey 5.0 貢獻的可能性?
      • sociey 5.0 需要一個跨國界的數據共享平台,區塊鏈技術就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數據共享技術,是否有可能帶動全球數據共享基礎設施建設?
      • 審視金融、文化經濟、地方創生到社會 5.0 的阻礙?
  • 日本數位廳討論的方向:

    • 數位資產安全性:如何確保信賴?
    • DAO:益處和客體,use case,要不要給構成員有限責任化?
    • DID:身份證明如何確保
    • Metaverse 和 web3 的關聯性
    • 消費者保護及如何執行?怎麼判斷有沒有被侵害,如在元宇宙被騷擾是什麼權利被侵害?可不可以讓 AI 做判斷?
  • 元宇宙對 NFT 影響?

    • 比特幣促進我們思考貨幣的本質為何?講者認為是信任本身

Q1:

陳律師:在這次穩定幣的監理架構下,禮品卡和穩定幣的區別是什麼?跨到哪一個程度會被認為是穩定幣?

Auther:日本支付法是很廣的法,1. 日本預付業者,存進去的錢不能隨意退回、2. 自家型(限定其中一間公司,監管最輕)、3. 第三者型(所有店家都可以用,監管高,因為倒了找誰負責不明確)、4. 電子支付型的業者,可以存錢也可以領出來,履約中旅途的資金。
這次的穩定幣切得更細,穩定幣背後的技術可能是聯盟鏈或公鏈,到處流通(例如 USDC 在以太坊上流通,實際上 Circle 也無法控制),和電子支付業者登入 app 某程度可確認用戶身份不同。

陳律師:以去中心化或中心化來分類或日本政府能不能放心來區分是合理的。

Q2:

Peter:目前的 nft 或很多新興虛擬資產都是以智能合約來運作,未來的監管會不會移轉到智能合約上,像契約法一樣?

Auther:訂出來了要怎麼管?最近美國或歐洲出了一個法令,要求智能合約要能撤回或修改,但這樣的立法成效如何?要如何執行?

P:到最後可能都要抓監管的節點(交易所等)比較可能執行

A:區塊鏈本質上是跨國境的東西,要管的話就是全世界政府聯合起來管,不然很難管。當做了政府不允許的事,線下的執行力要怎麼上去?舉個例子,在元宇宙被性騷擾,上個世代的人可能會限制大家玩 vr 的時間減少這件事的發生,但這個產生的影響是什麼,會不會限制到發展?要管的話只能從節點去管。像台灣以前討論怎麼管 FTX,可能就是從 KOL 開始管。

Q3.

寶成:好奇除了文件有無落實外,被歸管的交易所和相關使用者的心得如何?因為我們還沒被歸管的情況下,會怕未來監管的情況,我們想知道社會內部人覺得監管是否得當?

A:法遵成本極高,所以 coinbase 和 Kraken 已黯然離場,最近幣安則是抱著滿滿的信心進場,日本幣安還挖角了 Kraken CEO。
在 2022 年 11 月之後他們應該很得意有監管,但多數的日本國民都只知道比特幣或覺得是詐欺,主要玩家還是金融業者或大企業,小的企業。

日本為什麼會捲起來,Ito Joi 到處宣揚 DAO 功不可沒!國光宏尚投資 opensea 也是到處傳教宣揚 metaverse。

Q4.

Peter:監管介入法遵成本提高會不會造成大家都得依附大企業才能發展 web3,或有沒有其他管道讓中小企業也能發展?

A:某個很強的企業如果說要做交易所,會員人數一定多,以新創的角度來說就可以跟大企業做技術合作或概念引導,大企業反而可以去把新創扶植起來。

豆泥:推薦打造創業型國家~
以前美國矽谷、太空產業、能源產業的發展,政府參與非常大量的投資,但自從川普上任後公共投資的比例大幅下降,小實驗室開始做看似不賺錢但長期很重要的工作,像量子電腦等,這種典範轉移非常劇烈。
微軟前幾天開除了一票,也是在裁撤公部門投資,web3 因為可互通性非常大,後發優勢相對高,新興的技術被使用的比例也高,小企業也不一定比較沒優勢。

維人:好奇假設以國家或政府的角色,要用什麼方法扶植中小企業?想不太到方法,除非能打造出生態系,如果有跨國型的巨頭或特定的產業有很強大技術優勢的公司,國家要如何跟這些企業談判?

LEO:剛剛說上幣要等半年一年,有交易所能等那麼久嗎?

A:日本為何嚴格因為都是風險控制的角度在管,大家都跑出國,這次是議員站出來去想怎麼辦,從鬆綁的角度去管。
其實有可能產業都有對政府做喊話,剛剛說穩定幣支付業者、銀行和信託公司都可做,有沒有可能一開始只有銀行可以做,後來信託跟銀行談一談,信託也可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