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發,紅太陽下的罌粟花,《新史學》,1990/12 **抗戰期間共黨在延安種植鴉片銷售** p.64-66 1. 1984出版的《謝覺哉日記》的1945年1月15日條中,他說毛澤東有一次自我檢討,發言道,中共在歷史上曾犯過兩次「不得已而為之」的錯誤,.....另一次則是在1941年的經濟危機中,不得已而栽種「某物」,以渡過度經濟難關。這個「某物」,究竟是什麼植物?為何連在日記這種不公開發表的作品中,謝覺哉都不敢明白交代?又為何毛澤東認為栽種「某物」和紅軍不告而取是同樣嚴重的錯誤? 2. 《謝覺哉日記》的1944年3月12日條,提到一次座談會,記下會上的六條「趣語」 * 第四條「特貨多邊幣少,將來不得了」。謝覺哉怕自己不懂,特別註釋說明是「邊幣收回,特貨跌價,買特貨的不得了」 當時一般國人用語中,「特貨」乃特別的貨,指的是煙土。意思是說,在收回邊幣、緊縮通貨同時,低價拋售囤集煙土過多的煙土,則買鴉片的商人會抖得不得了 * 第六條「趣語」是「與土共存亡」。這句話是抗戰前後的流行用語,「土」是指領土,意思是說軍隊保家為國,必須「與土共存亡」。此解釋又何趣之有?謝覺哉是遜清秀才,如果他的幽默感和常人一樣的話,則「與土共存亡」應該是雙關語。「土」除了指領土意思,另一解釋應該是「煙土」,即鴉片。 意思是說,囤著煙土不買,是「與土共存亡」。難怪謝覺哉聽來,不禁莞爾。 3. 1943年10月19日「黑白兩物統銷」 當時中共三大統銷為煙酒、食鹽和、「特產」,食鹽色白,煙酒不可能色黑,也沒有「黑」的「不合法、不能見人」的隱意。所以「黑白兩物統銷」指的必定專指「特產」而言。 而鴉片則正好兼具了色黑、非法不能見人的雙重意義。而延安邊區除了鴉片煙土外,恐怕再也找不到什麼「寶物」比公糧、紙幣和食鹽更具財政價值了。 **中共何時開始種植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