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xt

截至這裡,可以大膽地說自己已經有 75% 非軟體業所需的程式能力了 剩下 10% 是查資料的熟練度,15% 是延伸到其他語言的經驗。

我一直相信綜觀的大學教育是一種思考模式的養成,而資工關注的就是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的布局能力。
在哪裡用 function、哪裡用 class、哪裡用哪一種資料結構比徒手寫得出一堆 library 的語法還重要

程式能力可以做很多事,

「我每年都寫一個電子賀卡給朋友」 大三時我這麼說

「我找到學校網站的漏洞然後寫信給校長」 資工的朋友們熬夜玩著這樣的遊戲

「我租屋處整棟的網路是我在管理的」 我台灣的朋友笑著描述他們的日常

「我都賣 vpn 賺錢」 疫情機器人的夥伴

「實習時他們叫我整理一個 excel,我寫程式一個下午做完一週工作」 唸企管的室友說

「你生物課也是自己寫程式對吧!!」 激動的系上同學

「這網站廣告好多,我試試能不能遮掉一些」 日常

「欸我覺得我手機中毒了,打不開」
「不可能」 上禮拜

「欸我電腦跳出這個,唸資工的救我」 上上禮拜

「你跟 AI 畫圖熟嗎?」
「我唸這個的」 於是涉足南女演辯

「想知道現在曾文水庫多缺水嗎?」 高中第一次學完 python 的我

「對我來說,你好像永遠都在學新的東西,永遠都 up to something new,看起來好累,但你好像也很開心」 十年的朋友酒後說



資工或程式能力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是跟上時代的方式,在趨勢下了解機器學習、AI、資安、類神經網絡、AR/VR 這些很科技的酷東西,無法否認地軟體與電腦是未來必然存在的知識,甚至也是跨領域結合最容易的技術,但對我來說,它賦予我的是創造力,還有比起其他領域更快速易取得的成就感。

我寫過手機 app,寫過電腦 app,寫過機器人,寫過瀏覽器外掛,也寫過網頁,甚至還寫過作業系統。我是很喜歡個人化東西的人,程式能力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自訂能力。
別人換的是桌布,我換的是桌布的運作方式。

未來一定會有機會再接觸 Python,希望我有成功系統性地建立一套程式觀念,在未來碰到軟體邏輯時能為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