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會根據當前 channel 的 SNR (Signal Noice Ratio) 以及 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的值來決定目前網路的 MCS。
下圖是 802.11ac 的情況,802.11ax 加入了 MCS10 與 MCS11,使用 1024-QAM。
也有看到不同廠商可以自己客製化的說法。
在 802.11ax 中,因為一個 client 只能被分配 1 個 RU,所以沒有這個問題。
在 802.11be 中,由於 MLD (Multi-Link Device) 內含有多個晶片,所以我認為 AP 在分配 RU,並且指定他們的 MCS 時,可以依照該 RU 最適合的 MCS 值 (如上表),來分配給同一個 client 不同的 MCS 值,但由於分配的依據是依照 SNR 及 RSSI,所以我想同一個 client 所表現出來的 SNR 與 RSSI 的值會差不多。
由於 AP 會根據 RU 的情況以及 client 的情況來指定 MCS,所以即使不同的 client 在不同的 transmission time 被分配到同一個 RU,他們的 MCS 也有可能會不一樣。
可以,每次開啟 OFDMA 傳輸之後,都可以隨意改變大小,但必須遵守 26、52、106、242、484、996 tone 的大小。
如果是 uplink 的情況,AP 藉由 BSRP 得知各個 client 的 buffer 情況後,安排此次傳輸的 client,根據被分配到的「最長傳輸時間」來設置 TXOP 的時間,當此次 TXOP 結束後,就會再重新分配一次 RU。
這個「最長傳輸時間」目前沒有看到上限值,但我想也不需要上限值,因為在 802.11ax 中,每個 client 只能被分配到 1 個 RU,即使有某個 client 的 buffer 特別多,也不可能為了該 client 而把 TXOP 拉的特別長,這樣會浪費其他 RU 的傳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