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漁村當嬤寶-住漁村蹭漁戶 :::info :pushpin:2020年國發會地方創生黑客松 ➜【津夙昔】團隊提案 (團隊長駐於金山磺港漁村) ::: [TOC] ## :memo:提案摘要 在經濟起飛的年代,臺灣漁村曾經繁盛一時,作為交通要道擁有地利之便,來自各地的人們聚集在此打拼謀生,熱鬧非凡。然而自從產業結構改變後以二級、三級產業為主,目前仍以一級產業為主的漁村普遍面臨人口老化、青年人口外移及高齡獨居等問題,再加上漁民賴以維生的漁業衰退與漁獲量減少,漁村的生活型態可能面臨轉型。但具體要如何轉型呢? 本提案將以新北市的金山磺港漁村為例,探討科技融入漁村後轉型的可能性,希望能藉由此例建立模型,並能更進一步協助臺灣各地漁村再創繁榮盛景。 ## :memo:提案背景 109年10月因緣際會在金山磺港漁村撰寫籌備中的餐館文案歷程中,發現漁村獨有的海港文化與租屋不易。漁村的女人們(阿嬤和嫂嫂們)非親非故的卻感情很好,起源於在男人們出海的時候會聚在一起相互照顧排解等待之苦。也在逐日的蹭飯下,發掘漁村居民生活型態與痛點。 ![](https://i.imgur.com/cNyXL7b.png) ### 現有生活型態:老人陪伴老老人的漁戶餐桌 等待男人歸港時,岸上的女人們會聚在一起打牌、用餐。每個漁戶與阿嬤都有燒了一手自家獨有的手路菜,透過採購、料理與共食,形成老人陪伴老老人的畫面。 ### 阿嬤製作拿手料理 蹭飯、泡澡、睡得好,不孤食就不孤老。 到漁村當嬤寶,讓漁村的療癒力治癒都市裡的焦慮。 到漁村當嬤寶,讓漁戶手路菜再現銀髮嬤們的風華。 ![](https://i.imgur.com/uWHGAKD.png) ### 青年進駐漁村閒置老屋 ![](https://i.imgur.com/1Lcs2bd.jpg) ### 磺港人文景觀-澡堂趣 當地人把泡澡當樂趣,冬天時每天至少要泡2次。澡堂通常是社交、療癒的好所在。 ![](https://i.imgur.com/4JHW6h8.jpg =400x600) ### 金山磺港資源盤點 ![](https://i.imgur.com/CcgpWTL.png) (資料來源:109年2月22日金山區公所磺港磺火漁業發展座談會) ## :memo:欲解決什麼問題 ### 1. 人口老化 以金山磺港為例,村裡女性年齡介於60歲至91歲,多為家庭主婦或兼職者,主要是伴侶為船長或船員(海咖),必須肩負家庭照顧者之角色。男人年齡介於50歲至80歲,因為漁業捕撈的操勞與風險,阿嬤的人口數比船長、阿公們多。 ### 2. 高齡獨居與閒置空房/空屋 起家厝裡儘管有空房間,或是已經無人居住,因為是起家厝,再加上歷代共業的因素,非親戚或漁家,非一般人能承租或購買,老人家獨守屋子,只為逢年過節晚輩的歸來。 ### 3. 漁港屋子的租賃須透過在地人信任 何以漁港難以成立民宿聚落?除了地權國有無法申請民宿經營之外,起家厝對於上一個世代的漁家而言,租賃與否存在著「交託」的情感。以宜蘭南方澳為例,鄭雅嬬 經驗為例:「隨著住在南方澳的時間愈長,認識的朋友愈多,三不五時就聽到有人跟我說:「我/我的親戚有間房子,現在沒有人住,可以……」的說法,大大證實租屋網在漁村的無用武之地。 ### 4. 在地特色難以被看見 由於缺少曝光機會,漁村特色較鮮為人知。 #### 另外由於漁村長輩普遍不擅長使用3C科技產品,因此需要進駐團隊輔導或是協助使用。 ## :memo:覺得這些問題可以如何解決 ==漁村獨有的海港文化其實可作為觀光亮點,我們希望先以觀光模式讓國人看見漁村之美,進而吸引想體驗漁村慢步調生活的青年回流,更進一步發展為漁村特色聚落。== ### 1. 建立「漁村尋寶數位地圖」app,讓在地資源容易被看見 (1) 金山在地其實有許多公共溫泉、特色景觀與商家。盤點在地商家與特色觀光資源後,製作數位地圖app,讓觀光客快速了解哪裡有他們想去的景點或商家。數位地圖的AR模式也可以讓不在現場但想規劃旅程或對漁村好奇的人們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2) 為保存漁村文化,盤點文史資料後也放入數位地圖,讓在地歷史故事、文化精神得以傳承。 ### 2. 建立「Fishbnb」住宿媒合平台,吸引青年人口回流 (1) 結合GIS地理資訊系統與地政、民政戶籍資料,透過確認實際住戶與空屋所有權。 (2) 讓漁村裡的空屋、空房能夠成為第二居住所,非民宿型的經營,提供想要體驗漁村慢步調生活青年擁有一個較低開銷的生活空間。讓青年人有機會進入漁村共生。 (3) 想要住漁村,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缺乏漁村裡頭得人信任、得阿嬤緣的空屋、空房牽線人(簡稱為嬤寶)。 (4) 高齡獨居的空房,透過類bnb平台,提供一個青銀共生的串接機會,營造類「一日孫子」或「一日阿嬤」的互惠模式。 ### 3. 建立「漁桌開飯」私廚預約平台,讓有意願的長輩多與外界交流 (1) 似台北都會區「食憶」預約制,預約漁戶家常料理,從船隻到餐桌的極鮮食魚體驗,讓饕客前來體驗在都市無法享受到的漁港特色海鮮料理。同時讓漁村裡的長輩多與外界交流提升成就感,增加與社會的連結度。 (2) 漁戶餐桌的在地食魚文化傳承:每個漁港都有相對應的漁獲與飲食文化,雖然是漁家習以為常的家常,對我們來說卻是新奇獨特的漁戶風土與手路菜。 ## :memo:期待本次專案成果之影響與效益 :::success :rocket: 串連與挖掘海島台灣的漁村文化與活絡空屋,將人口普遍凋零的漁村作為第二居住所的試驗,除了創造流動人口與關係人口的增生,更提供一個漁村轉型的契機。 :rocket: 提升漁村青年流動人口,促成青年在漁村成立事業體(咖啡店、沙發客、海上活動等)。 透過漁春青年聚落之串連,形成全台漁村人口遷徙平台,延續漁港文化並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