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台南綠線可行性研究發言稿

整理成 medium 文章 - https://irvinfly.medium.com/台南綠線可行性研究地方說明會-e867c6c0febf

可行性研究投影片

官方說明會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live/MzCV-X0Hg3w?t=5839 (1:37:25–1:41:10 部分)

副局長
議員
老師各位朋友好

成大交管鄭永祥老師研究室碩士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專員,開放文化基金會技術顧問

我的意見是在城區段

回憶一下十年前選擇、市民支持高架跨座式單軌的原因
是因為考慮城區路幅狹小、對古蹟與市民的壓迫、轉彎半徑的限制等等
但現在決定在城區走地下
不就失去選用更高成本的單軌系統的理由

甚至跨座式單軌的地下段,因為隧道半徑的問題
造價還可能比台灣已經有諸多案例的鋼軌或膠輪中運量系統還高
今天的簡報沒有看到在台南實作潛盾的地質風險評估
地下化跟沒有地下化的成本效益差異,在送院審查核定的過程中是否會產生風險

當然因為藍線已經臨近動工
我們仍然認為應該維持現行的單軌系統
但如果是因為城區的路幅、轉彎半徑不足等等問題
而決定下地,其實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可以將上下行、東西向分開來
西行走中山民生、民族路,東行走成功路
或者上行走成功或民生路、接海安路,下行延續目前的規劃走中山、中正、南門或忠義接府前路
配合橫向巷道的社區觀光規劃

縮短地下化的七八年工期(目前地下站單邊施工的開挖階段就要三年)
相較現在的高架段以預鑄工法
降低整體成本
避免地下潛盾對居民跟古蹟的風險
減少出入地下段的麻煩
服務範圍涵蓋更大的範圍、更多的觀光區域
更多店家與景點
服務的市民跟範圍增加一倍以上

降低地下化傷害古蹟或遺址、文化層的風險
大家都怕挖到古蹟嘛,一挖到直接延後好幾年

省下下地的高昂成本,可以用來延伸更長的路線,像是議員都有提到希望能加快一併走到歸仁

在城區因為分成上下行,加入更多的車站,縮短明挖三年起跳的工期、覆蓋更多的範圍,

且讓路線走進舊城區
才能改善目前現行在例假日交通最繁忙的民族、民權、成功、海安、西門等路段
這些最重要的觀光景點的交通
真正改善城區熱點的公共運輸

讓台南的變成更友善居民跟觀光客的環境
才符合市民支持選用單軌系統的期待
希望除下地以外,還是可以再將多一個方案納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