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二
筆記整理
李威儀
J.J. 湯木生發現電子,提出原子的西瓜模型。這是有名的陰極射線實驗。
在一個橢圓玻璃管內填入稀薄惰氣,可以觀察帶電粒子的移動軌跡,因為惰氣和帶電粒子撞擊發出的螢光可以肉眼觀察。
湯木生將金屬板作為陰極,加熱後,會發射出一種粒子束。這個電子束會正常情況下會直線移動,但受到電壓和磁場的影響造成路徑偏移,所以這個粒子束帶電,而且電量可以輕易被計算出來。如此,這個粒子的質量也可以被算出來。
湯木生發現這個粒子的質量遠比氫原子小,所以認為這是一種次原子粒子。湯木生提出西瓜模型。
拉賽福是湯木生的學生。
拉賽福透過有名的
原子行星模型違反古典物理。
波爾氫原子模型不完全正確。
波爾氫原子模型不能算是真正的量子力學領域,有些觀念還是繼承自古典物理。真正的量子物理,要到德布洛伊。
以下是波爾的氫原子模型假設。三個假設都違反古典物理。波爾的假設是透過實驗反推湊出來的。
電子的角動量可以量子化
電子在某些軌道上不會放出電磁波,意思就是不會失去能量,所以電子可以一直旋轉,原子不會崩壞。軌道有能量高低之分。
電子只有在高能軌道降遷當低能軌道上,才會放出電磁波。
將下面三個公式合併。
國中教的電磁力
高中教的向心力
剛剛提到的波爾假設
結合起來得到完美成果
至此,原子的能階被定義出來了。可以發現電子的軌道半徑,和其量子數平方成正比。
通常把後面那陀用另一個代數替換來簡化書寫,定義
波爾的角動量量子化非常關鍵,這造成電子的能量量子化。記得電子的能量就是位能和動能的總和。把位能和動能透過波爾的假設做代數替換:
最終得到電子的總能量
要計算個能階的電子的能量,只要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