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期發想的一個 side project
我最近在構思一個自動泡茶器,功能主要是,自動計時並吊起茶杯中的茶包
初步的構想的核心大概是,用 Raspberry Pi 再加上步進馬達及 Z 軸螺桿,實作計時跟垂直升降的動作
再加一個觸控螢幕來作顯示跟按鈕
概念示意草圖如下:
雖然以 Raspberry Pi 跟步進馬達相對高階的硬體元件來作這樣簡單的功能,顯然像是用牛刀來殺雞
但 prototype 先講求作得出來,再看有無優化空間
因此就先以有摸索過,且能駕馭的動的東西當基礎來出發
回到 idea 的本身,談談為什麼會想作這樣的東西,
緣起是
以前的我泡茶都隨便亂泡,拿到茶包常常就是裝個熱水泡個5分鐘、10分鐘,以為茶要泡越久才越有味道
從來沒有仔細閱讀茶包上的說明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好奇,這個茶包的真正原味是什麼樣子?
於是,我就試著以最嚴謹的方式來計水量、算溫度、跟控制時間,完全照茶包上的標準方法來泡一杯
這才發現,原來簡單便宜的茶包,以正確的方法泡起來,味道會這麼好喝,幾乎不輸給外面的手搖飲料店
之後才明白到自己泡錯了這麼多茶
像是我原先都泡個 3~5 分鐘的高山茶,其實只要泡 45 秒
一個茶包大約給 250cc 的水,常常馬克杯一裝就 400~500cc
不同的溫度,也直接影響茶味的香澀程度
長此一智之後,後來喝茶都會用手機倒數計時泡茶的時間
雖然茶比以前好喝多了,但有多了一份麻煩
就是我放進茶包後,就得懸在那邊等個 3~5 分鐘,不夠懶人化
因此,就動念想作一個能倒數計時,並自動吊起茶包的小裝置,來解決自己泡茶的癢處。
有了動機、有了構想,接下來就是實踐的部份了。
煮菜前要先備料,經過1~2個月的等待跟收集,終於一一購買並收集到必要的設備
其中這個在 Digikey 上訂的觸控螢幕,最花時間,下單後,交期原本要 85 天。
幸運的是,前幾週它提前出貨收到了。
因為不想花時間在驅動程式上掙扎,所以事前作了一些功能,想買 Plug&Play 的裝置
還好真如預期般一樣,插了就可以用,省了一翻功夫
上上週,在 H4 聚會時,也實驗成功驅動了步進馬達。
最核心的硬體驅動有通了,下一步預計是設計 3D 的骨架模型,以及起草 RPi 上的 UI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跟毅力一磚一瓦堆砌起來的部份。
我預計在接下來的時間,大概固定在參加每週 H4 聚會時邊聊天邊作一點,慢慢將積木堆起來。
預計會以 open source 的方式進行,歡迎對這 topic 有興趣的人也一起來動動手作點小東西。
目前參加的方式主要如下:
FlySkyPie commit 了修改後的 Pull Request:
目前測試,在 laptop 上可以執行,不過放進 Raspberry Pi 執行後,有錯誤訊息而沒有順利跑出 GUI.
把新拿到的料理溫度計也拆了
想讀取數值,但感覺難度頗高
ref:
拿到 TMC2208 的步進馬達驅動元件了。
從 A4988 換到 TMC2208 後,噪音不只是減少,而簡直像是消失一樣,MAGIC!!!
另外,也拿到了訂的料理用溫度計,預計找個機會拆開研究。
H4 聚會時, FlyPie 即興重構了 GUI。以 Electron + React + Typescript 重做了一份 GUI。 GUI 的質感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不過卡在新的 code base 和原本 code base 還有不小的差異,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才能融合。
將 GUI 的目前 code 整理了一下,推上 H4 的 GitHub:
https://github.com/hacking-thursday/autoteamaker
實測 MLX90614 非接觸式測水溫的方式不可靠,主要有二:
到今華電子買了右彎 90 度的 micro USB 接頭,讓電源接線。
另外,在光華商場的仙得曼咖啡,買到了合適尺寸的茶濾網。
這對泡傳統茶葉更加簡單了。
揪著眼睛打了一整天的接線,終於將接線整到可以輕鬆帶着走的程度了。
罩上透明外殼的樣子如下:
畫了用於固定 A4988 的殼
實際使用上的問題:
以 Electron 搭配 javascript 及 shell script 弄出簡單版 GUI。
初步完成,讓 prototype 可以獨立運作,不需依賴外部電腦。
只要接上 USB 電源即可運作。
修正 DFR0550 觸控板的觸控問題。目前試出的解法是:
/boot/config.txt
檔案修改如下:
要點:
vc4-kms-v3d
改爲 rpi-ft5406
display_lcd_rotate
touchscreen-swapped-x-y=1,touchscreen-inverted-x=1
以修正觸控翻轉的問題觸控螢幕 DFR0550 在新的 Raspberry Pi 上,觸控有問題。
在 Raspberry Pi 的 issue tracker 找到對應的討論串:
Official Raspberry DSI 7" Display not working · Issue #4686 · raspberrypi/linux
經測試,將 /boot/config.txt
的 dtoverlay=vc4-kms-v3d
註解掉(如下):
再重新開機即可。
發現 autoteamaker.com
, autoteamaker.org
的網域還沒被註冊,決定先投錢註冊了。
用條碼機作了 QRcode 標籤,方便別人好奇時,自己連網頁看介紹,節省介紹時間。
於 H4 聚會時,第二次實測。意外發現一個 Bug。
茶葉放下去時很順利,但拉上來時,卻拉不太動,因爲茶葉吸飽水之後變很重,跟模擬測試或是小茶包不一樣。
下一步,預期要做:
如此一來,才能切斷臍帶,讓他先成爲一個獨立自主的單元。
不然,每一次重新測試,都要重新接一次線及連線 console 下指令。
很容易耐心沒電了,專案就推不動了。
設計了提把
可以提
也可向內收納
下午坐車殺去內湖買 M3 螺絲現貨,來回花了快3小時。
雖然,網購下單螺絲只要 10 分鐘,但等個 2~3 天送到家後鬥志也涼了。
有時要推進就是摒住一口氣,垃圾時間該花的還是得花。
拿到前天下單的 SD 卡, 裝了 Raspberry Pi OS , 有 GUI 方便測試。
另外,花了時間測試替代驅動板 L9110 。
中間有接錯線,只看到步進馬達有顫抖,沒轉動。
後來修正接線後就動了,但拉電流時會發燙,可能有元件已毀損。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螺桿過長礙眼的部分給鋸了。
睡前一直上網搜尋茶葉濾網,但一直沒看到非常合適的。
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多半也不適合吊掛用。
幫頂盤加上預留溝槽
幫底盤加上可提住的掛勾,然後重印一個。
晚上下單買零件
花了一兩天的時間,印了小一點的底盤跟上蓋
能塞進透明管內了
下方是跟舊尺寸的對比(一個不會想帶出門的尺寸)
邊整理資料邊試組裝測試,不知不覺就前進了一小步。
AutoTeaMaker prototyping 2023-03-07 - YouTube
帶了零件及其最新狀態至 H4 做簡單單的介紹
聚會時聊到這個專案
思考了一下之前拖延的原因有那些
收到新透明管了。
看到新透明管的報價了。
拿到訂製的透明管了,但實物尺寸比想像中大。
動力好像被打了好幾折。
(非店家的錯,完全是自己的設計失誤)
Mat 成功驅動 I2C 的非接觸式溫度計
參考文件有:
wycc 現場直接畫出概念設計草圖 v1
週五得知溫度感測器出貨比預期還要久,可能要 1~2 週後才拿到貨
立馬就找其他 source
後來發現樂意創客有現貨,立馬就下訂:
週六晚上睡前就收到貨了,讚。
註: 此次是第二次在樂意創客買東西,值得信任的好賣家
Thinker 在聊天室提到個有趣的東西 Low Temperature Stirling Engine。
另外,也提到了關於阻尼應用的 idea ,可能會用到的元件:
建立專案的 hackmd 專頁,並上 H4 Facebook group 分享專案訊息,收到一些 feedback:
hychen 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訊息,泡茶也有 ISO 標準:
另外也發現 gslin 在他的 blog 上提到這件趣事:
參加 H4 固定聚會,嘗試把觸控螢幕、馬達、及 USB power bank 串接起來作概念測試。
不過臨時少了幾個線材,RJ 提議去對街的摩茲工寮借工具來用。
加上發現當晚的 odoo 活動主講人是 marr ,剛好是 wycc 認識的老朋友,於是就整群人過去串門子了。
當晚邊聊邊弄,在結束離開前 Mat 依下述文件的指引,成功驅動了步進馬達
觸控螢幕到貨。(註: 於 2021-01-14 下單)
湊足第一波基礎硬體元件
下單購買 5V 步進馬達 (一般較常見的是 12V)
下一步是於創客市集下單購買硬體元件。
靈感源起的最早時間已不可考。最早的行動是始於購買光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