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g0v grant kick-off === ## 會前討論 ### 1. 看看 318 有哪些專家會被請到場進行交流,要問他們什麼問題 * Wikipedia,怎麼處理編輯權限的問題,維基小聚怎辦 ### 2. 看看當初提案報告裡列出的 KPI,列出 TODO,拉時程 * 使用者達 10000 人 * 現在 LINE bot 有效好友數是 16098,可以把「使用者」定義為有真的使用過的,有詢問過文章。 * 資料庫裡的有效謠言文本達 5000 筆 * 現在文章數有 4160,回應數是 214,可以把有效謠言文本定義為,具回應,且有辦法查證真偽。 * 真的假的社團人數達 2000 人 * 現在有人數為 1576 * 參與協作人數達 100 人 * \> 27 人 * 日活躍使用者達 100 人 * \> 20 人(從回應數計算) ### 3. 專案管理(不只是程式協作,還有現下小聚等等其他東西籌備的專案管理)方式 Trello?現在的 github issue + github project?要開放還是僅限工作人員使用?後者的話會不會很難跟工作人員之外的人 sync? * 工程技術相關的專案 * github -> org -> project : milestone, issue * 小編 + 小聚相關 * 如何管理未回答文章? * 用什麼工具:增加系統功能 * 讓小編自己選文章,回答購物車,標記為:我想回答 * (登入後)多加兩個 filter 「我想回答」、「我回答過」 * 已開 [issue](https://github.com/MrOrz/rumors-api/issues/34)。 * 需要 SOP (認領文章機制,對外求救機制) * 本月懸案(可納入使用者提報數量,並據此排名) ### 4. 討論區定位(FB group, github issue, slack ) * FB group: ``` 版面以這些貼文為主: 1. 使用問題回報:請附上操作的步驟,還有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2. 不知道如何回應文章,尋求討論:必須附上 (a) 已經投稿至 rumors 網站的連結、(b) 自己找了哪些來源。另外,如果能附上自己對答案的草擬或想法,就更好了 3. 討論版規:反應關閉留言機制等等。 4. 討論現有功能或建議新功能。 5. 公告更新消息。 程式實作方面的討論,還有新知分享與閒話家常,請移駕 g0v slack 的 #rumors channel。 其餘將會視情況關閉留言,將版片留給協作相關的討論。 ``` * Slack: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 Github issue:討論過比較明確要做的事情,或是問題 ### X. 其他聊到的東西 #### 使 LINE bot 能被加入群組 Lucien 提到有人說可以將 LINE bot 放進群組,並且指出某 LINE bot 作為例子。之前 [FB 討論串](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47232902175197/permalink/1894846064080547/)也有人提出一樣的建議。 ##### 放進群組的挑戰 a. 群組的發文比接收轉傳訊息頻繁非常多,[先前](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47232902175197/permalink/1895101707388316/)就有人把 LINE bot 加入群組結果癱瘓 LINE bot、LINE bot 的回應又洗版了的例子。 b. LINE bot 可以接收群組內所有訊息,有隱私疑慮。若有人針對此點大做文章(例如「請大家注意,真的假的 LINE bot 其實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訊息,是唐鳳大數據監控的陰謀!」),會使人失去使用此服務的信心。LINE 之前就大肆流傳過[針對內建功能的謠言](https://briian.com/28478/),LINE 的使用者是會相信這種謠言的。 ##### 針對上述挑戰的解方 當 LINE bot 偵測到來自群組的訊息時,行為與收到轉傳訊息要不一樣。(Line bot server 可以判斷得出來) a. 針對系統的 bottleneck 做 cache。如果瓶頸在 API server,那 LINE bot 就預先載入 1000 則熱門流言,在加入群組時只會針對這類流言做回應,完全不做 query。 b. 針對隱私,可以在 LINE bot 進入群組時先揭露自己會看到所有訊息這件事情,並且提供群組內所有成員讓 LINE bot 離開的方式(例如說「若您想要『真的假的』離開群組,請輸入『滾開』」之類的)。 ## 和與會者討論的筆記 ### 維基 * 細部分工:知識領域、語氣、語順 * 每週的聚會,爐主,offline * 維基:勳章、感謝 * 結案機制(wiki 特色條目) * 維基的編輯會看其他編輯之前編了什麼 ### 新聞所阿孝老師 #### 老師分享的「真的」「假的」二分法無法處理的流言範例 * 游錫堃曾在某場選舉被對手說,如果游錫堃拿得出國中畢業證書與聯考成績單,自己就退選。對手沒有說任何不實的話,但其 intent 為質疑游錫堃的大學學歷。 * 珍妮特·庫克融合數個受訪者的故事,寫成《Jimmy's World》報導,獲得普立茲獎,後來被踢爆 Jimmy 並不存在。Jimmy 雖然是假的,但報導的故事確實發生過,只是不是發生在「一個Jimmy」身上。意味著這樣的社會問題確實發生,可是多人故事融合後,整個文本也並非為真。 #### 問題癥結 * 有時候文章要標成「真」與「假」其實很掙扎。 * 有時候文章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又是假的。 當時與老師談話時,MrOrz 給的回應是,由於我們允許複數個回應,又會將認為是真的的流言,還有認為是假的的流言分別顯示,鼓勵不同的答案,希望可以用允許 diversity 來解決真假 ambiguity。 不過,比鄰指出,如果使用者仰賴 LINE bot 來判斷一個文章是真是假,同時給他們「真的」以及「假的」的答案以及理由,或許不是使用者想要的。(這也是一般使用者的習慣,他們傾向獲得直接的解答,而非『需要再次查證』服務,這樣的使用心理也是要考慮的部分) 談到國外 facebook / google沒有 collaborative fact checking 而是偏好第三方機構來替結果認證背書時,妤庭也認為說不定國外也有想過這種允許多個答案並陳的 collaborative fact checking,但後來選擇不這麼做,原因是因為當碰上兩造意見不相上下時,就會需要另外一個專業、客觀的第三方來做事實上的認定。 維基社群的上官有說,他們之前碰到維基條目跟其他文本有出入的爭議時,會採用專業者盲閱的方式做檢驗。舉例來說,維基百科與牛津詞典中的解釋有出入,他們會把來源拿掉,只給文字,送給多位學者、研究者審視,由他們來指出錯誤或要修正之處。 (上官:抱歉看這邊的討論紀錄,我才發覺我當時誤解Hazel的問題,當時我以為他在問維基百科上的內容可不可靠,我以為他在講是否有學術研究在討論維基百科內容值得信賴的程度,所以跟Hazel講了2005年在Nature上登出的一篇[維基百科可信度的學術研究](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7%B6%AD%E5%9F%BA%E7%B0%A1%E8%A8%8A/2014/2%E6%9C%88/%E5%96%AE%E9%A0%81%E7%89%88%E6%9C%AC#.E9.97.9C.E6.96.BC.E7.B6.AD.E5.9F.BA.E7.99.BE.E7.A7.91.E5.8F.AF.E4.BF.A1.E5.BA.A6.E7.9A.84.E5.AD.B8.E8.A1.93.E6.80.A7.E7.A0.94.E7.A9.B6),但平常維基百科並不會用這麼高成本的方式來面對所有的內容建置。平常的話就是盡量找到夠大量的志工,並且針對不同領域的志工提出適合他們參與貢獻的方式辦活動。台灣的維基分會這幾年舉辦活動的資料可以參考我們網站中的[台灣知識種子計劃](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edia_Taiwan/Projects)裏頭的介紹。) 或許我們先保持現在這樣的呈現方式,之後再來問問使用者這是不是他們所要的。 #### 文章分工、小編分類 老師舉之前莫拉克風災時,救災平台從各自為政導致物資重複收取的狀態,變成由胖卡計畫製作的災情中心網站整合。 由於要整理不同來源的資訊,因此他們有針對編輯進行一套包括資訊挑選、文字撰寫重點的講習訓練,提供獨立作業的SOP和格式。而這群編輯往後就都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地方獨立作業。 編輯手冊是必要的,而有訓練的編輯講習也是維持訊息一定水平的溝通管道。 Hazel: 編輯也會需要專業分工,真的假的作為平台,需要跟不同領域的編輯建立關係,協助他們建立回覆的守備範圍,並熟悉各自的查證通路。 #### 「真的/假的」的三種分類方式(Reply type) 之前[請小編對 reply 分類的討論](https://hackmd.io/s/rk1KHEgsg)有這三種分法: * 不預設立場 by Lucien * 已證為真 * 已證為假 * 未辯真假(不回應) * 個人意見(閒聊、來亂、觀點不同) * 預設正面立場(要打臉請拿事實)by MrOrz,目前系統實作 * 含有不實 * 查無不實 * 個人意見(閒聊、來亂、觀點不同) * 預設負面立場(別輕易相信謠言)by 比鄰 * 已證為真 * 不足採信 * 個人意見(閒聊、來亂、觀點不同) 就這三種分法,請教老師何種比較合適。 阿孝老師針對「不預設立場」分類中的「已證為真」、「已證為假」提出那種部分真、部分假的訊息在這樣的分類下難以分類,且證實為真為假,其實需要嚴謹的討論過程,如果是單一回答中就提出真假問題,這樣的資訊可能會造成另外一種誤解。 他認為以我們目前的查證流程,「查無不實」和「含有不實」或許是比較貼近Line的生態和整個產品的服務初衷。 ## 會後討論 ### Reply type 定案 針對[前述二分法的癥結](https://hackmd.io/BwNgpgjAxgRgTFAtFEBWCiAsBDADGRbKATgzAHYwBmYgE3Igt0yA?view#問題癥結),晚餐時提出的分類方式如下,改編自「不預設立場」的分法: ``` * 採用「含有不實資訊」「含有真實資訊」「個人意見」3 種,如果沒填寫就是未辨真假 * 如果一則訊息有部分「不實資訊」又有部分「真實資訊」,那小編就要一個人 reply 兩次,一次填真實的是哪些部分、列出 reference,另一次填不實的是哪一些部分、也列出 refernce。 * 對於尚未有人回應的文章,系統回覆之訊息可以傳達我們希望大家如何看待這些文章,例如「目前沒有人證實此訊息的真實性,請保持懷疑態度對待其內容。」這樣就有「預設文章為假」、「希望大家不要輕信訊息」的精神在。 ``` Pros: 1. 之後如果決定了這個平台要預設「請懷疑真實性」與「在沒人拿證據打臉錢請當成真的」的話,這種分法比較好把「未辨真假」合併到其他選項。 2. 將部分真實、部分不實分開,之後要切換到 [segment](http://beta.hackfoldr.org/rumors/https%253A%252F%252Fhackmd.io%252Fs%252FrJQaJ9wwl) 或許也比較容易。 3. 只要有回應,就一定是有查到資料的部分,也一定有資料來源。 4. 用「含有⋯⋯」以及分次回應來解決「部分真、部分假」的文章,不用硬在「整篇都已證為真」、「整篇都已證為假」之中掙扎。 Cons: 一則 article 可能會有很多回應,眼花撩亂。 如果使用者新聞都只看標題、LINE 訊息也不點連結,那這對使用者是否有幫助,仍然需要評估。(雖然會來跟 LINE bot 做好朋友的 TA 應該不太介意啦) ### 小聚形式 線下小聚形式 by 比鄰:不要超過 2.5 小時,固定一或兩周一次,開在週間晚上、不佔用週末大家寶貴的時間。 GGM: 編輯者的小聚可以每週 1 小時線上 Hazel: 建議可以去4/20維基社群的[新手編輯訓練](http://wikiwomen.kktix.cc) 看看他們的訓練重點。目前已經聯繫上舉辦維基小聚的朋友,有任何編輯上的問題,都可以先跟他們討論。(上官:上面給Hazel的編輯聚會主要是針對女性參與者,如果是非女性的話建議參加每月第二個週六下午13:30-16:00在西門卡市達舉辦的[新手寫作聚](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8%81%9A%E4%BC%9A/%E5%8F%B0%E7%81%A3%E7%B6%AD%E5%9F%BA%E4%BA%BA%E8%87%BA%E5%8C%97%E5%AE%9A%E6%9C%9F%E8%81%9A%E6%9C%83/%E5%81%87%E6%97%A5%E5%AF%AB%E4%BD%9C%E6%9C%88%E8%81%9A)。) ### Label 功能 https://github.com/MrOrz/rumors-api/issues/32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