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心態
🔑 致富與守財
高明的投資技術不必然與做好的決策有關,而是與持續不讓事情出錯有關
兩則投資者的故事
兩位投資者都有非常好的投資眼光,在短時間內致富。但最終的結局都淪落到走投無路。
共通點為二
- 致富後持續重金操作
- 不懂的「活下去」
致富與守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技能
- 致富就得冒險,保持樂觀,並踏出舒適圈。
- 守財則相反,你得保持謙卑,還必須擔憂很快就會失去你所獲得的一切。我們必須接受我們的成功有很多部分來自運氣,所以不能過度的仰賴過去的投資經驗,一直使用同樣的方法。
求生心態的重要
- 沒有什麼東西的價值比得過生命
- 相信第四章提到的「複利」,唯有長期下來的堅持,才會看到豐厚的收穫。
- 納西姆*塔雷伯曾說:「具備優勢條件與求生技能是兩件不同的事:前者需要依附後者而生。你得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破壞求生的能力。」
我們過於強調特別之處,但卻忽略掉真正重要的本質
很少人會提到巴菲特投資眼光以外的事情,像是「從不背債」、「從不在下跌時驚慌失措」、「從不死守一套策略」,這些內在的本質才會是致富最大的影響因子。
求生心態的應用
我想要的不僅是豐厚的報酬,更是讓財務狀況牢不可破。
- 你能不能在熊市時,不因為資金狀況亂了陣腳,而砍在阿呆谷。
- 仰賴「複利」所帶來的長期報酬。
計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計畫持續修改計畫,而不是死守計畫行事」
You plan, God laughs
- 計畫總是要有空間,像是預期要有 8% 的報酬,如果只達到 4%,也要覺得還不錯。
- 預留犯錯的空間我們稱為「安全邊際」,他與保守謹慎不同。
- 保守謹慎 - 避免一定程度的風險。
- 安全邊際 - 提高活下去的機會,在特定風險水準之下提高成功的機率。
極端個性的重要。這種人會樂觀看待未來,卻又像偏執狂一般緊盯那些會阻礙你邁向未來的事物
- 人生就是要長期樂觀看待未來,但也要知道一路上就會遇到一拖拉車的壞事。
- 將破壞視為是一種進步的表象,也是擺脫多餘之物的。有效途徑。
🔑 長尾效應
你大可搞砸一半的機會,最終仍可以大賺一筆
何謂長尾效應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是指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服務由於總量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在亞馬遜這個案例上,可應用「長尾」概念解釋:它一半左右的銷售來自於比較熱門的商品,而另一半卻來自相對不那麼熱門的商品。這跟傳統的「二八定律」完全相反,所以這個概念的提出在Web2.0的時代顯得格外引人矚目。 - from Wikipedia
投資就是買下一個投資組合,我們就坐等其中幾批黑馬的出現
- Gary 我不認為這是長尾效應的概念
- 但我認為書中想表達的是,我們要有長尾概念的核心思想,我們要有「足夠多的個數(嘗試或是時間)」,才能夠畫出這條長長的尾巴。即便他的舉證都是少數幾個公司才能帶來極大的收益。
- 我們初進股市的時候都是從長長的尾巴開始,這之中會有成功或者失敗。
- 成功時我們勇於把握機會、盡可能地擴大獲利。
- 而失敗時,勇於認錯,並從經驗中學習。
- 這就是尾巴的重要性。
- 照著上述方式「長期堅持」的做下去,終究會畫出長尾的線條。
- 當報酬的頭出來後,其實我就可以用「致富與守財」、「複利」的觀念來當一個快樂冠軍。
有人對投資天才的定義為:「在眾人失去理智時,還能夠正常行事的人」
成功的人其實也是犯下非常多的錯誤,但在於他們能不能夠在失敗時保持理智,然後再做對的時候,做得「更正確」。
有趣的投資知識
- 65% 的創投會賠錢。
- 1980 年以來,羅素三千大股有 40% 的公司市值至少減少 70 %。指數的整體報酬來自於 7% 企業。
🔑 你會改變
長期規劃比表面看起來更困難,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慾望會隨時間改變
心理學的基礎就是,人們很不會預測未來的自己
- 在壓力之下規劃未來財務目標的能力是非常難的
- 我們絕對想不到我們十幾年後的心態,因為身份及地位都不同了(為人父母或是變成主管)
歷史終結錯覺
- 對於衡量自我,我們常將當下視為一個分水嶺,雖然認同自己在過去改變許多,卻又同時低估今後改變的幅度。我們總是產生錯覺,認定現在的自己,是在已經歷經滄桑之後,定型成為那個不再改變的人
- 人們低估自己未來改變程度的情況
查理蒙格說:「複利,沒必要的話,絕對不要打斷它」
- 我們的財務計畫要避免走向極端
- 持久。當我們有隨著時間改變心意的傾向,在人生中的重要時間點取得平衡就變成了一套避免未來遺憾、並鼓舞自己持久下去的策略。(力求每年有固定的存款,其他任由複利恣意發展)
- 我們也應該要接受自己實際上已經改變看法。
- 心理學家丹尼爾曾經不眠不休地寫完一章文章,但接來初稿的內容完全不同。他對此說了一句:「我沒有沈默成本」。
人對於財務的要求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有時想要變成富豪,有時就只想追求陶淵明的生活。但沒有人會追求財富變少,所以每年給自己一個低標存款,自己在人生上對財務的追求可以任意調整,這個低標存款任由複利發展後,你往後的人生就會過得很快樂。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複利的門票價格。
每個事物都有價格,但價格沒有全寫在標籤上。
我們不善於辨識成功的代價有多高,讓我們不知道是否真能負荷。
大多數的人在股市裡只想低買高賣,作者認為這跟偷車賊沒兩樣。
在 2010 年終至 2011 年末,當時股票有重挫 20% 之後反彈。晨星研究機構調查,不到百分之十的策略行基金比基本的 6/4 股債配更好。
把股票波動視為手續費,並非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