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ngelion
, Anime
現代收看動畫的觀眾,對於經常出現在片頭片尾的「製作委員會」這個詞,即使並不真的了解背後在做什麼,大概也都不陌生,簡單講,製作委員會是指「多家企業一同出資贊助,減少影音公司製作娛樂作品需要承擔的風險,並且各家贊助公司可以利用自家專業,拓展該品牌的獲利模式」。
也就是說,以前動畫製作資金通常是直接和電視台領取,或去尋找大型贊助商(例如 80 年代風靡一時的各種機器人動畫,就是受惠於各家玩具商的贊助),但這種方式會有資金難以籌措、不穩定,風險過大以及單家贊助商擁有的權力過大(※1)等問題,以及 1980 年代中跨媒體行銷戰略的興起,讓業界發現到或許存在不同的商業模式可能性,才催生出了「製作委員會」。
※1:當然,時至今日仍常耳聞製作委員會對作品的內容指點,這裡舉出兩個過去知名的案例供參考,一是原定全 52 集,中途模型與人氣太差,即使後期人氣開始上升,仍僅播至 43 集就腰斬的 《機動戰士鋼彈》,以及原定 23 集,因為模型銷量太好,贊助商要求延長播放,最後播至 36 集才完結的 《超時空要塞》
而這種手法其實並不是動畫業界帶頭,首先是出現在電影業界,之後才有 《風之谷》(※2)、《AKIRA》(※3)等動畫電影跟上,但這時仍然只有形式上的概念,例如《風之谷》掛名上雖然寫有製作委員會,仍然是直接標明各家企業,不像現代會只剩下「××× 製作委員會」的名號,以及贊助商要求宮崎駿得先畫出漫畫原作,才能再動畫化,同時有著跨媒體戰略的影響。
電視動畫是直到了 《無責任艦長泰勒》(※4)、《碧奇魂 BLUE SEED》(※5),才採用「製作委員會模式」,之後才是 《新世紀福音戰士》。
※2:1984 年上映,博報堂、德間書店
※3:1988 年上映,講談社、萬代、MBS、博報堂、東邦住友集團、Tokyo Movie
※4:1992-1993 年播出,由國王唱片、Vap、Media Rings、 Big West 與瀨戶內 TV 共同出資
※5:1994 年播出,由「國王唱片」為成員的「BS Project」立案「企畫」團隊起頭參與,名義上則由東京電視台與日本 AD SYSTEMS 兩家公司出資
坊間由於《EVA》在商業上的大成功,經常連帶誤解《EVA》是「第一部採用製作委員會模式的作品」,但實則是影音娛樂業界多年來的調整與嘗試的成果。另一個人們容易誤會的點是,製作委員會模式的職責與意涵其實也不斷在改變,當初《EVA》播出時,企畫掛上的「Project EVA」讓很多人以為這就是現代的「製作委員會」,但這其實和《無責任艦長》和《BLUE SEED》都有的「Project ×××」一樣,是 「有其它家企業參與的企畫團隊」,這些企業通常也有出資,但重點仍在 「企畫立案」 上,並不像現代製作委員會是專指 「出資,以及負責讓作品的作業順暢化、處理行銷和擴張商業方面的事務」 的企業群。
例如 1996 年播出的《機動戰艦撫子號》電視版,一度在「原案企畫 」上掛過「ナデシコ製作委員会」的名字,之後的光碟版和 remaster 版裡又改回了各企畫者的名稱,並且在劇場版《機動戦艦撫子號 The prince of darkness》中,改將「NADESICO 製作委員会」掛在「製作」的名單底下,可以認為業界內也一度有過混淆的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