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提到"既然我花了社會資源,我希望我能反哺社會"。因此做為一位IVD專案設計顧問,他提到了關於精準治療癌症的過程,分別是由癌細胞的抓取( 機械、電機、資工、生化 ) -> 判斷種類( 醫學、AI輔助 ) -> 精準治療,也提到他目前正參與在其中。
講師說大學畢業給了我們三個很重要的能力,分別是 :
但也提到這三個能力是會退化的,倘若我們不去使用,很可能慢慢地就失去了這些技能,並且"小心使用ChatGPT,因為你很可能發現不了它的錯誤"。
講師讀了九年博士班,他認為這個博士學歷不太重要,但是有"讀博士"很重要。學歷只是就業、升學的通行證,經歷只是人生的瀏覽紀錄,增加人們對你的好奇心;經驗才是人生的重要能力,豐富的經驗能夠讓你從多元視角解決問題、跨領域溝通合作、增加面對未知問題的能力。"經驗越多,可以看到的視角越多",在大學多吸收,不要讓它們只是經歷,花點時間用點心,把大學學習到的內容變成"經驗"。
創業的目的可以是為了興趣,也能單純為了錢。若是因興趣而創業,重要的是:首先想好如何賠錢,接著要忍住賺錢的誘惑,不要為了錢而讓自己失去研發的能力,再來要想辦法自己創造市場,最後則是在創業的道路上不是每項業務都能一成不變,也不是所有項目都能一直保留,所以需要有所改變、取捨。
Q : 如何找到自己的團隊?
A : 事實上我們的團隊也只有兩個人,身處小公司中,我們分別負責不同的內容,分工合作的優點是效率高,並且這是大公司做不到的。小公司在找團隊時不可著急,要抱持著寧缺勿濫的精神,尋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才是硬道理。
Q : 博士學歷對於創業的幫助?
A : 畢業證書沒有特別的幫助,但是讀博士的過程中所吸收、學到的知識很有意義,是必要的過程。講師認為在讀博士的路上,完成project的過程中,能夠讓你獲得如同管理公司的能力。
Q : 如何推銷自己的團隊?
A : 免費提供服務、自己主動去問、去拉合作,好增加曝光度。
Q : 市場有限,是否會怕被資本主義打壓?
A : 不怕。因為對整個產業鏈有足夠了解,若有投資進來擴大了市場,反而是讓我能獲得更大的發揮空間。
第一組:
連翊安 : 這禮拜的資工講座,講師分享了創業的經歷,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實讀研究所碩士主要是在學習獨自處理的能力,博士則是學習如何將工作分給其他人做,像是在學管理的感覺。聽完講師說的之後,覺得讀研究所對自己都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就算沒有順利地拿到文憑,也會學到很多應用在各種未來工作場所需要的能力。
李俐瑩 : 今天的講師是機械系畢業的,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工作以及經驗,其中最酷的是講師的研究所居然讀了七年,如果是我在讀的當中一定會相當掙扎,不知道該選擇繼續讀完或是放棄,我覺得講師很有勇氣,除了選擇繼續讀完這條路以外,甚至創了業。
鍾佳諭 : 今天的講師雖然不是資工系的,也不了解我們的專業領域,但講師以幽默輕鬆的態度來向我們分享他自身的經歷。雖然學歷確實是現實的考量,但實力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很佩服講師能用九年的時間完成博士學位,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所以我們需要去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更精進自己,才能成功。
陳冠吾 : 這次學長的演講,讓我深刻的理解了當工作與興趣是同一件事情時候的樣子,學長也從我從未想過的角度,創業時的虧損前期投入,以及如何制定止損標準來分享經驗,讓我獲益良多。
徐翊華 : 這次的講座蠻特別的,講師主要都是在跟我們進行互動,比較沒有以往死板的感覺。而他也分享了創業前期的艱辛,讓我們可以大概了解在前期要怎麼去增加自己產品的能見度等,同時他也花了多年去取得博士學位,覺得他整個人生都很勵志。
第二組:
今天的講師主要跟我們講畢業後的出路以及創業的經驗和心得。講師一開始先說了他的求學經歷,他是中原大學機械系的學士及博士。而一開始他就下了一顆震撼彈,他的博士之路讀了九年,在準備畢業論文的程式碼時,經歷了TensorFlow1.0的洗禮,所以程式碼遲遲無法完成,結果就經歷了學校的設備遷移,因此只好先去當兵,爾後又經歷了2.0的襲來,因此遲遲無法畢業。但在這段坎坷的求學之路上,講師的態度令我相當佩服,他在乎的始終不是那張文憑,而是從中學到的經驗以及知識。憑藉著過程中學習到的東西,加上自己的興趣,組裝及改裝電腦,他開啟了創業之路,就算市場偏小,一開始又會賠錢,但依然憑藉著各種技巧及毅力,成立工作室,為客人訂製客製化服務,後來更升為公司,成為令人稱羨的公司掌管著。我覺得從講師身上,我們學到了自信、勇氣、毅力,而且講師強調,學歷不是一切,我們不需要因為學歷可能稍顯平凡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未來依然有著無限可能,謝謝講師這次帶來的分享及鼓勵。
第三組:
這周的講師特別的敘事方式讓我們印象深刻,他跳過碩士而直接讀博士,最後竟然因為種種的原因讀了將近七年的博士,但是在創業之後卻是認為博士的畢業文憑僅僅是一張紙而已,最重要的其實是他在博士進修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管理與規劃人力與事務的能力,也就是經驗的重要。而雖然講師的科系與我們不是完全一致的學習內容,但是我們也覺得他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在大學的求學過程中需要保持的態度,像是演講其中提到的不斷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待未來成功的信與面對失敗的勇氣,都是我們在這一階段有時候會失去的能力或是態度,而講師也提醒我們要時刻記得這些。雖然講師創業的成功沒有一定的公式可以帶給我們,但是他也盡力在給予我們一些很多除了面對大學課業以外的道路經驗,這也是我們選擇未來道路時需要參考的重要的資訊。
第四組:
此次演講讓我們最印象深刻的是,講師雖然讀了九年的博士班,但他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經驗」,不只是學業上的專業知識,也學到了「看待事物的能力」。對資工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學歷是大部分人的目標,但講師的角度讓我們知道,其實不一定要追求學歷,學歷可能只是一張通行證。在職場上更重要的是擁有的「經驗」,而不單單只是經歷。他曾說過:「有經驗才是個人才」,用心去學習,累積經驗,才能做好更多的事。
不過我們還是很佩服講師,可以堅持把九年的博士班讀完,雖然途中遇到很多困境,卻還是在那段期間創業,並且鍥而不捨的把TensorFlow1.0的版本全部重寫,改成TensorFlow2.0,這讓我們多了一份面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
另外,講師也提到,我們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面對失敗的勇氣」及「嘗試成功的信心」,很多人在出社會後就不會主動學習,導致變成了企業的「公務員」。我們要能自主學習,才不會與時代脫節,成為成功的人。
第五組:
林柏辰: 透過學長的講述,了解學歷只是個通行證、經歷只是個初始印象、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創業與否,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專研和實踐目標,有長遠發展的可能。
吳彥寬: 聽了這次的演講,讓我對黃彥貿學長的毅力佩服不已,在讀博士的期間經歷那麼多新科技的革新,甚至還要從頭開始學coding,都毅然決然的讀完了,這份堅持值得我們學習。
林圻恩: 這次的演講讓我明白了創業需要的是堅持與毅力,而黃彥貿學長的毅力則在他的研究所期間就能看的出來,如果沒有毅力的話,是沒辦法像他一樣最後能完成博士學位的,而透過學長的分享我明白了人可以有夢想,但一旦要追夢,就必須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向前邁進,堅持到底美夢就會成真!
康 旭: 這次的演講讓我了解到創業的辛苦,它是一條充滿挑戰和機會的路,且成功並不是容易達到的,他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改進。學長願意花費多年把博士讀完也令我相當欽佩。
魏宇奐: 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了兩種創業模式,即為了興趣創業和單純為了賺錢而創業分別要往哪種方向努力,以及成為社會新鮮人之後應有的態度,讓我更知道怎麼面對未來的挑戰。
劉又誠: 創業起步如果沒有足夠資本那將非常困難,這次演講讓我知道創業需要做好賠錢的準備,且在過程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不能因為短暫的利益而限制自己未來的發展,需要以自身熱情堅持下去,而不是以賺大錢為唯一目標。
第六組:
從今天講師的故事中,發現其實學歷並不代表一切,反而是經歷更為重要。
在他九年的博士班生涯中,中間曾經中斷學業去當了一年的兵,結果回來之後卻發現之前在博士學習的一切都要打掉重來,很多人當下應該會選擇放棄,但他卻可以堅持不懈的面對重重困難,並沒有覺得過程難熬、前途黯淡,依舊把博士班讀完。
除此之外,他也一直不斷的在探索人生的意義,以及思考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以及需要什麼。
並且擁有豁達的心態,用自己的喜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發展事業,雖然途中有因為不同志向最後與一些夥伴分道揚鑣,但還是堅持下去,最後成功有了一番事業,我們真的深感佩服,也發覺到生涯規劃並不只有我們原本想的升學、就業而已。
在同學問他要怎麼傳銷時,講師的回答是:免費做。這並不是一件所有人都敢嘗試的事情,對於不確定的事情,敢去嘗試、實踐,是很難能可貴的精神!講師還說到畢業證書像是一張通行證,但最重要的還是你的經驗,能不被取代的技能才是屹立不搖的關鍵!並且在還可以學自己想學的技能時,多多發展興趣吧!
第七組:
劉珈彤:對於這次的演講,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在講故事,可以感覺到講師非常喜歡跟同學們互動,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讀博士還是直接就業的這個問題,我認為對於現階段還在迷茫的我們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方向
邱家祐:這次的講座著重於創業這部分,從講師的背景中了解到了IVD是什麼。講師的興趣為電腦改裝後以此創業,我認為他所說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目前我欠缺的。至於創業的部分,他提到了以興趣還是賺錢來選擇創業,基本上還是由資本主義來操控,如何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後依循下去,從他的經驗中,我能些許的了解到創業的困難性。
姜柏仰:這次講員分享他就學的經過,博士念了很久最後依舊不放棄,還分享了未來要創業需要有甚麼心理準備以及要注意的東西,整體而言我覺得受益良多
劉丞曜:這次講座讓我知道了創業的一些思維,包括創業前期的壓價行銷,中期的取捨,還有一些關於自身定位的心路歷程,給我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林傳堯:今天的演講,講員分享了他的創業過程,讓我對未來有更多的想法,雖然過程很辛苦,但這些是必要的,這也鼓勵到我,讓我有動力繼續向前進。
吳凌銳:這次講座互動性十分的好,給人感覺就好像一位自家的長輩在分享過往的經驗,同時我也學到創業路上要注意什麼。
第八組:
林奕絃:學到市場上的供需,以興趣為導向,組裝電腦、客製化服務並融合機械系所學,學以致用,告訴觀眾經驗比經歷更重要,還有不要害怕失敗,從失敗中做成長,在未來的市場又或者工作上能派上用場,慢慢的自然而然做好該做的事情並且規劃,就可以生存做大,這次的講座學到滿多以經驗為導向的創業分享。
張善泓:在大三大四個階段大家都對於未來的就業或升學非常茫然並且不確定,對我來講神學或許只是一個逃避現實的手段,我認為這是我應該要去反省的,但是換個角度想我也是給自己更多的時間並且去獲得一個有用的通行證,我並不認為這樣子努力的方式是虛度光陰,畢竟如果在沒有明確的目標的情況下去就業或者創業我也是覺得相當危險
陳威綸:這次我們學到了關於創業的經過和方法,我比較意外的事是很多人都在說如何賺錢,但講者卻是在說如何虧錢,這個我真的沒想到,並且也讓我知道了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事情,非常的有趣
鄧樂心:我很欣賞和佩服講者對於堅持自己想法創業的勇氣,從講者身上我感受到他對於自己能力的自信,而且對於自己的專業很有想法,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完成。我從講者身上了解到創業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經驗的重要性,學校裏面學的有時候比不上個人實際去做一遍,所以不要害怕失敗,有想法就去做做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莊士毅:這次演講聽完主講人的實際經歷後,了解到不用怕失敗,運用自己所學的,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吸取失敗的經驗,還是可以成功的。
范育瑋:經過講員這次的分享,讓我知道要創業也需要一定的勇氣。也了解到創業的辛苦和創業所需要的條件。其中,讓我最感到驚訝的是如果你是創業的話學歷就像一張廢紙。但是想想也是,學歷是大公司作為能力評斷標準而已。創業只需要足夠的錢和勇氣就好了。學歷反而只像是工作所需要的工具而已。
第九組:
趙:今天的講座題目很有趣,是關於創業以及學歷的問題~很適合現在正好的大三的我們參考,因為現在正值決定是否準備研究所考試。我覺得聽完之後應該可以幫助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更自信做選擇!
林:彥貿學長講的創業理念以及精闢簡易的親和分享,讓我實質對創業有了想法上的連結,本來就沒有想要讀研究所的我,聽完學長的分享,更加讓我未來的路多了些多元透澈的視角,也對於未來的創業之路更有勇氣及幹勁哈哈哈
翁:學歷不過只是一張通行證,最重要的還是實力。學長用自身經驗和幽默親和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是重要的,也給對未來迷茫的人一些信心。
徐:原本覺得創業有等到有足夠的夥伴及資金才能開始,聽完學長故事之後,覺得創業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困難的是有勇氣踏出第一步,而且學歷也並不是拘束自己發展的條件,能夠抱持信心跟一顆願意去學習的心,就能去挑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個很有趣的講座!
耿:學長告訴我們經驗的重要性,它可以幫助我們用多元視角解決問題,因此促進跨領域的溝通合作,也增加面對未知問題的心虛。所以我們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我們自己累積更多的經驗,也能更加有信心並無所畏懼地面對挑戰!
第十組:
今天的演講令我印象深刻,也收穫了許多,講師分享了經驗的重要性,包括從學術上學到的經驗,以及從創業和工作中累積的經驗。同時,也提到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面對失敗的勇氣和嘗試成功的信心等必要素質。經驗和素質的結合,才是實現成功的關鍵,學歷只是通行證。
講師也強調了人的成長是不斷克服困難和失敗的過程。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不要放棄,而是要有勇氣和信心繼續嘗試,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講師也以自身的9年博士班為例子,付出了許多的時間,卻遇到了許多阻礙和困難,這時仍然決定繼續攻讀博士,這份勇氣與毅力,令我十分佩服。
透過這次演講,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的收穫,那就是成功不是單靠學歷所能保證的,而是透過自主學習、勇氣面對失敗及嘗試成功的信心等等的這些特質所堆疊出來的。講師所提到的學歷只是一張通行證,更重要的是累積經驗,此外,也要保持學習的自律,因為科技的變化速度非常快,只有透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才能夠跟上科技的腳步。不要因為一個挫折或失敗就放棄。
第11組:
今天的演講講了好多關於創業的事情,在這演講之前我們都對創業不太了解,只知道由於它的不確定性以及起頭難發展的緣故,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去找工作就業。但透過今天的演講,講了許多創業需要注意的點以及它的困難點所在,對於正值大三的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了一下創業的可能性。
除了創業的難點以外講師也講了它自己的經歷,不得不說它的經歷令我們十分佩服,從一開始幾人的工作室到可以發展成這麼完整的公司,這是非常困難的。
講師也有提到他讀博士的經歷,這讓我們了解到科技的變化是很快的,如果要跟上科技的腳步只能努力加強自己的實力,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時代的變遷給淘汰了,除此之外,年輕是我們的本錢,我們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不管是創業還是出去找工作,不能因為一個挫折就止步不前,因為成功是透過失敗累積而成的。
第12組:
首先,非常感謝此次講師前來分享他的工作經驗以及求學歷程。一開始講師就表明自己希望能與我們有較多互動,而非探討過多的理論或講課。此次演講我覺得比起探討些什麼,更像是給予我們心靈雞湯,講師自己的求學經歷也是顛顛簸簸,光是博士學位就花了將近九年的時間才拿到,一般人聽到可能會覺得很不明理,但講師的人生態度卻讓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他覺得他追求的並不是那張紙,而是學習時所吸收到的知識,此外,講師也不斷提醒我們學生時期的最大強項,自信、學習能力以及勇氣,這三個指標在未來是極可能缺少但卻是十分重要的要素,而在學生時期的我們應該好好把握,像講師並沒有蹉跎光陰,而是利用自己的長才以及興趣,闖出一片天,從小小的工作室開始幹起,慢慢擴展經營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他也很坦然的說,創業一開始就是賠錢,想要有名氣,一開始就是替別人做免費,這件事情給我們很大的震撼教育。知道創業背後的辛苦,但原來代價遠比自己想得深。這次的講座讓我對於求學以及創業有了更多的啟發。
第13組:
呂易鴻:這次的講員主要在介紹在創業的方向。與上一週的講員相比,他比較沒有注重學歷,比起那一張紙,他更在意拿到學歷時所獲得的經驗。我猜測因為這週的講員因為是屬於自行創業,需要給別人看到的是他的技術與產品,並且他之前的學歷並不能直接看出對於客製化電腦有何益處。所以相對於直接以學歷看人的大公司關注的點並不相同。雖然本身並沒有要創業的打算,但對於社會產業需求的變化,充實自己有不同的技能確實可以降低未來不確定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增加自身看待不同事物的視角。
陳洺安:這次得講者比較free,沒有講授太多專業知識,而是分享其創業和人生的心路歷程,以及他所認為重要的要件,其中說到的信心,勇氣我覺得正是我現在所缺乏的,還有講師說到的用課餘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雖然目前覺得課業繁重,但的確向講師這樣為興趣而創業,會更加有動力,講師所講到的很多都是心態心法,值得我們拿來放在心中,有天面對一樣的事情時可以作為參考,自己可能未來學業上也會遇到一些挫折,但相信想到講師的這些心路歷程,自己也能如此堅持下去。
劉宗諺: 本次講師帶來得內容比較生動、輕鬆。前面有花一點時間跟我們說明一些專業知識,但是在後半段比較像是輕鬆聊天,這樣的介紹方式我覺得很有意思。另外在上課的時候也有聊到自己創業的市場這部分,講員對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市場非常清楚、也對賺錢這件事保持比較不疾不徐的態度、想法。我想這些都蠻值得學習的,賺錢雖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要因為錢而忘記自己的方向。謝謝本次講師帶來的內容。
第14組:
黃彥貿學長向我們分享了他的成功故事,講述了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創業家,並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失敗和未知,而要充滿自信和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他的成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也曾經面臨許多困難和挫折。當他在準備博士論文時,就遇到了設備遷移,搬到知行領航館的窘境,導致作業遲遲無法完成等問題。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繼續不斷嘗試,最終克服了所有困難,獲得了博士學位。
畢業後,黃彥貿學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雖然市場狹窄,一開始還賠錢,但他仍然堅持不懈,終於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他的成功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他相信只要自己付出足夠的努力,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最後,學長告訴我們,學歷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即使缺乏高學歷,只要擁有足夠的自信、勇氣和毅力,也可以在自己的領域中取得成功。聽完了學長親身經歷的故事,帶給了我們不同的啟示,像是要克服自己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勇敢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夢想。
第15組:
陳冠傑 : 這次講座分享了講員創業以來的經歷,其中最讓我感到震驚的是講員的博士學位居然讀了七年,但在這七年之中,講員分享了他的如何利用興趣創業,而我學到最主要的重點是找到合適自己的商業模式,並不要止步於此,否則總有一天會被市場所淘汰。
蔡鎮陽 : 這次演講讓我對於創業的風險有了更多的認識,創業一開始最難的點在於沒有口碑,因此要先賠上許多資金在宣傳上,同時還要面對資本市場得壓力。
王胤迦 : 興趣能當飯吃嗎?從小到大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這次聽完學長的分享後,我才知道原來要用興趣過活要先找到商業模式和客群和資金,經過學長更深入的介紹,讓我斷了創業這條路。
陳建成 : 原本我對創業沒有太大的概念,以為要創業就是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但經過這次的講座我才知道,原來只是從興趣做起也能夠創業,難點在於後續如何找到商業模式和維持、拓展客群才是困難之處,聽完講座也讓我對創業有更深的了解。
陳顥 : 從以前就對創業沒太多興趣跟太多了解。經過這次的講座我才知道創業除了資金之外還有很多細節,並且比起能賺多少錢,能在市場上存活多久才是重點。
黃詳諺 : 這次的講員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除了博士班的故事,也向我們分享了創業的經歷,讓我意識到未來方向不僅是單純的工程師,也有創業的可能性,對於講員分享如何找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建立客群等等,都不是在大學階段能經歷過的,藉由這次演講,也讓我學習到了大學生面對未來應該要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迎接不同的挑戰。
第16組:
曾雲鴻:今日講師提到我們大學生是最不需要害怕失敗的,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這句話讓我深深琢磨了一陣子。曾經經歷過幾次失敗,到了今天我可能依舊無法像講師一樣豁達,那麼有勇氣的面對失敗,但我仍然佩服他在剛入社會就有創業的勇氣。最後我非常欣賞他的觀點,我們必須多累積"經驗",而非學歷及經歷,經驗也就是看待事物的能力,能夠讓我們在面對問題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吳政遠:今天的講師藉由自身的經歷,讓我們去思考未來的道路,是選擇大學畢業就就業呢?還是繼續進修碩士,甚至博士,關於這點學長提出自己的看法,學長表示對他而言文憑就是一張通行證,送往職場的道路,重要的是在讀博士的過程中學學習到的事物,而非那張紙,今天的講座不僅拓展我的視野,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些想法。
蕭育傑:今天邀請來的講師雖然不是資工系畢業的學長,但也給予對未來還有迷惘的人一些方向。因為講師是自己創業的,所以他們工作體驗與一般人有許多的不同。今天聽完帶給我最大的體驗就是任何事不要光想,而是要有實踐的動力,且有不怕失敗的勇氣,要記得任何的經驗都是有幫助的。聽完今天的演講我受益良多。
游柏揚:以往我都將未來畢業進入公司工作視為唯一的出路。我很佩服今天的講師,有那個勇氣去創業,敢於承擔那如今的人都不敢去想的重擔。也許我不應該將自己的未來侷限住,可以選擇多方嘗試,最可怕的不是遭遇失敗,而是你從未踏出過第一步。
第17組:
呂紹瑋 : 今天的講員跟前幾次的比較不一樣,對於實務方面的東西講的不多, 更多的是關於自己的經驗處理各種情況的軟實力,畢業後到求職的心態 ,我覺得受益良多,對於創業會遇到的瓶頸跟能收穫到的東西也有了充足的瞭解。
吳宗謀 : 這次的講座比較放鬆,講員跟我們說了很多自己的經驗和經歷,讓我們可以少走一點歪路。講員也跟我們分享了有關創業的事情,其實創業雖然不易,但是只要肯認真做,也是有可能做得出來。
陳浩 : 經過了今天的講座,我對於如何創業以及創業的方針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雖然我對於創業這部分沒有過多的想法,但是在聽過了這方面的分享後,也能夠理解公司與個人企業的差別,也對於了未來不論是找工作還是繼續升學有不同的觀點。
陳鈺翔 : 感謝今天的講員,今天比較像在說經驗談,尤其是在創業這方面,順便訴說創業的心路歷程,以及分析優缺利弊,我自己是對創業方面沒有太大的想法,聽完或許有不同的選擇,如果往後有發現自己興趣或者喜好的東西,創業也許也是一種選擇。
吳佶祐 : 聽完了這次的講座,我覺得講員所說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因為許多人在畢業之後沒有需要就不會再努力進修,所以為了增加自己未來的競爭力,學會自主學習非常的重要。
第18組:
這次講座邀請來機械系的學長,黃彥賀,分享他在學業與就業之間的心路歷程。黃彥賀學長不僅在學業上有著博士學位的成就,更在之後創業並擔任多間企業的顧問。對於學長曾經面對是否繼續攻讀博士,又或者是進入職場的問題令我們十分印象深刻。不管是花時間寫出論文完成學位,為日後職涯增加選擇機會;又或是放棄學位,無視薪水差距開啟職業生涯,兩者都令人十分抉擇。透過學長以輕鬆的方式演講,我們瞭解到未來無論是否要繼續攻讀碩士,抑或是直接投身於職場,學習能力、信心與勇氣這三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能隨時汲取新知,也能在閒暇之虞學習其他專長;建立嘗試成功的信心,能在不斷的試錯中保持自信,並無所畏懼的向前邁進;心懷面對失敗的勇氣,能從失敗中認知自身的錯誤,並記取教訓重新開始。經過這次的講座,我們學習到如何在未來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並在職場中能持續挑戰、精進自我,而不是成為坐領薪水卻宛如行屍走肉般的上班族。
第19組:
洪有為: 這次的演講有提到關於創業所需具備的心態條件,例如信心、勇氣和努力之類等等,不過我認為相比口中所談論的這些抽象名詞,他本人的故事更加地激勵人心。從大學就讀的科系到研究所,延畢再到職場上的奮鬥,他前行的道路多次進行了轉向與抉擇,而這些挑戰也替他的人生染上多種不同的色彩。時至今日回來到母校參與演講,就已經是他成功的最好證明。
陳易鴻:這次演講透過學長本身的經驗作為例子,提供我們想創業時該有的想法,畢業後所作的工作不一定和現在所讀的東西有相關性,但是大學中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嘗試成功的信心和面對失敗的勇氣,都是我們在大學期間可以學習到的,正因為我們還是大學生,不要害怕失敗,勇敢去嘗試。
陳俞安 : 不論是學長的創業經驗,還是自身的求學經歷都讓我深感啟發,創業方面讓我了解到其實並沒有像想像中那麼簡單,卻又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但最重要的就是要下定決心向前邁步。求學的經歷也使我思考研究所對我的意義,也很驚訝學長在經過這麼多的困難還可以繼續求學,還能夠兼顧自己的創業。
黃立軒:這次演講我收穫最多的部分是創業的精神,讓我們知道在專業知識以外,有更多態度方面和規劃能力方面要去磨練。學長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做好規劃和有足夠的信心,就算是興趣也能做出成果。趁我們現在還是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的領域,也要趁這個時間,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也鍛鍊出不怕失敗的勇氣。
侯昊恩:學長分享他自己讀博跟創業的經歷,我覺得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幫助,我也在演講中獲得了很多不一樣的想法,如何在執行一件事情時同時去兼顧副業,而且也給我了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研究所跟學憑這件事,讓我在現在準備研究所的這件事上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儘管可能會發生一些困難,像是學長去當兵tensorflow整個大改版,所有作業都要重來,他到最後還是努力完成了博士學位,現在自己的工作室也做得不錯,我覺得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林岳頡: 這次的講師開場就讓我覺得很新奇,他不是在別人底下工作,而是年紀輕輕就自己創業了,從原本4人到理念不合變2人,最後還是走了過來。透過他的演講讓我了解到,創業跟當員工的差別,從創業一開始就需要抱著虧錢的覺悟,還有大多數的事情都需要親自出馬,沒有臨機應變能力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能不怕困難,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想辦法度過。
第20組:
今天的演講比較特別,講員並不是我們資工系畢業的,所以實際上我們資工系在做什麼也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講員的人生經歷卻和一般人很不一樣。講員為我們講述了他自己創業時所遇到的種種艱辛,還有一路上是怎麼走過來的。這個演講讓我們知道了畢業後不是只有繼續升學或是進別人公司工作,講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道路,不過說實在的,講員的勇氣真的很讓人敬佩,畢竟創業的路上
肯定是比進別人的公司當一個小職員還要來的艱辛,而且可能還要做好前幾年都不會賺到錢,負債累累的情況,如果是換作是現在的我,就算經過了這次的演講,我想我也沒有勇氣去走創業這條路。
最後講員還有2點讓人所敬佩,第一點就是讀了那麼多年博士竟然努力撐過去了,並沒有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所擊垮,這份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敬佩,第二點就是講員有提到有在為小學生提供一些組裝電腦之類的課程什麼的,在工作的同時不忘了回饋社會,為人們謀福利著實令人敬佩。
我想講員如今會事業有成做得成功,想必是因為他勇於面對創業的勇氣還有回饋社會與努力不放棄的人格特質吧。
第21組:
這次的講座讓我收穫了跟平時不一樣的東西,相比一般演講的內容轟炸,這次的內容能讓人在聽完之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選擇、現在的行動與未來的方向,講師的人生故事可以說是非常與眾不同,博士的路一波三折,但也同時透過積極的尋找機會、多方學習,成功找到自己未來事業的方向,並熱愛著自己的選擇。
人生就是不斷的去嘗試,發現機會就抓住不放,當人們問你為什麼要將機會交給你,就跟對方說因為自己能達成,而當你抓住機會,就要去盡全力完成,而我們的經歷、我們所學到的一切都將成為將我們推向成功的基石。同時就像講師獨特人生歷程一樣,成功沒有捷徑、沒有攻略也沒有任何保證,沒有人能說怎樣的選擇才有保障、得到了哪些證書就能獲得最好的工作,我們能做的只有繼續的學習,不畏失敗的繼續前進並相信自己能抓住夢想,在這前進的途中一併提升自己的優勢,最終在眼前的也將是我們不留悔恨的未來。
第22組:
今天的演講比較特別,講員並不是我們資工系畢業的,所以實際上我們資工系在做什麼也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講員的人生經歷卻和一般人很不一樣。講員為我們講述了他自己創業時所遇到的種種艱辛,還有一路上是怎麼走過來的。這個演講讓我們知道了畢業後不是只有繼續升學或是進別人公司工作,講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道路,不過說實在的,講員的勇氣真的很讓人敬佩,畢竟創業的路上
肯定是比進別人的公司當一個小職員還要來的艱辛,而且可能還要做好前幾年都不會賺到錢,負債累累的情況,如果是換作是現在的我,就算經過了這次的演講,我想我也沒有勇氣去走創業這條路。
最後講員還有2點讓人所敬佩,第一點就是讀了那麼多年博士竟然努力撐過去了,並沒有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所擊垮,這份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敬佩,第二點就是講員有提到有在為小學生提供一些組裝電腦之類的課程什麼的,在工作的同時不忘了回饋社會,為人們謀福利著實令人敬佩。
我想講員如今會事業有成做得成功,想必是因為他勇於面對創業的勇氣還有回饋社會與努力不放棄的人格特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