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聯招
資訊所丙組(實作導向)
資訊所丁組(系統與網路管理實務)
資訊所戊組(校務資訊系統技術與實務)
數據所
有趣的是,每個系所或組有各自看重的點
所以可以個別針對去準備資料
或盡可能各方面都準備到最好
當然成績會影響很大
我自己是報名了 資訊聯招 丙丁戊組 共4個
然後都是準備同一份資料
這裡先分享一下,今年交大在推甄資料上
有部分採用網路系統填寫
另外就是有電子檔的部分(上傳到網路系統)
最後就是需要寄過去的文件
還是建議要自己看過簡章
這邊打出來是幫助簡章還沒出來前
可以先有個大概的了解
我在暑假其實還沒下定決心要推甄
因為學業成績沒有到非常好
但到了開學,才驚覺推甄的時機到了
又看到交大有丙組(實作導向),同時還會面試
資料跟面試各佔 50%
看到有機會去彌補成績上的不足
就覺得「好! 就拚這個了」
欸黑,完全不知道準備什麼
所以就每天想,想到先記下來
或是偷看一下別人都寫些什麼
但最有幫助的是,老師在假日幫忙看備審資料
我還沒弄好,就坐在那
先聽聽老師給其他人的建議
最後,我得到幾個重點
學生很多,教授能有多少時間看你的
準備資料,就是在準備如何展現自己
誠實很好,但適時的加油添醋也不為過
啊哈,因此我就是有空探索自己
把自己三年來的東西都榨乾出來
這裡不得不說,幸好之前做課程的期末專題或作業
會把它們放上 github ,同時打 ReadMe
就能很快速檢視自己做過哪些東西
順便看看自己的成長過程
最後我找到了
以下我個人美感看法,希望你們有自己的風格
我不想要一堆文字密密麻麻的
所以文字會搭配圖案、形狀,再加上顏色
有種小張海報的感覺,期望把訊息塞給看的教授
然後記得要給別人看看
多聽一些意見,就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連認識你的人都無法看了更瞭解你
更何況是素未謀面的教授
前面都有筆試 (用來給予後面的面談做參考)
之後會跟教授們進行面談
當天沒有先把所遇到的事情記錄下來
所以下面大多憑印象
這組的題目是寫起來比較輕鬆的
也是我比較有印象的
有出現時事題
例如:
問說 wifi 有漏洞,如果你是管網路的,你會怎麼避免
也有問說
如果你是 iphone 工程師,要怎麼解決故障問題等
面談
有針對在備審的作品提出一些問題
像我有個手錶傳資料回去的情況
就問要怎麼改善這個情況
也有提出相關問題
像我有個遊戲的作品
教授就問說要怎麼判斷碰撞等
印象中,有很多題本
分別是對應ㄧ些領域
題目大多都是很硬的題目
有些會是詢問相關經驗
有沒有管理過電腦教室,要怎麼幫很多台電腦重灌等
真的有種在寫期中考的感覺
然後題目很多,挑會寫的就好
不會就不會
重點還是在後面的面談
我自己是都寫不太出來,真的是蠻看實力的
面談
除了教授,後面好像還坐了丁組的學長們
然後應該是我沒什麼他們想要的亮點
草草就結束了
最後的分數印象中也不高
題目不多,就一張
有考到某個功能分別用 C 與 python 寫出來
其他我沒什麼印象
但比起丁組的令人感覺比較輕鬆
面談
只有三位教授
自我介紹完之後
就等著教授問問題
還因為前面的筆試被講說
「看來你不太會寫 python」
丙組 正取
戊組 備取1X
(聯招)
網工 備取1X
多工 備取2X
資工 備取4X
丁組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