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清大電資院課程修課心得

(E)為全英語授課課程

Notion版本
有任何建議歡迎直接留言,或是寄email給我
email: stu111062109@gapp.nthu.edu.tw

依修課年份排序

大一上(111上)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資工系 X
校訂必修 大學中文 謝憶凡
校訂必修 中高級英文三-閱讀(E) 劉文貞
一般通識 全球能源短缺衝擊 鍾堅
體育 大一體育 施惠方
EE&CS必修 普通物理B一(E) 張祥光
EE數理必選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E) 葉安洲
CS必修 計算機程式設計一(E) 胡敏君
CS選修 資訊系統及應用導論 潘則佑
CS必修 離散數學(E) 韓永楷
EE必修 微積分A一(E) 朱家杰
EE必修 普通物理實驗一 林志明

學分:25、必修/必選:21學分、專業選修:2學分、一般通識:2學分
平均GPA:4.168、平均T分數:60.93

學期小結:因為一開始就有雙主修的規劃,所以很早就開始排課準備,第一學期有點大膽直接修25學分,事後回顧之後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瘋子。但是後來想想覺得如果一年級不拚一點的話後面只會因為擋修卡到更多課,學分壓力只會往後累積,所以其實不會後悔自己一上點太多課。但是想模仿的請三思。

大一下(111下)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資工系 X
通識向度一 歷史文化經典:《資治通鑑南北朝中期》選讀 張元
通識向度二 自然環境之變遷與永續 顏士清
通識向度二/四 探索心智與行為:當代心理學 李姝慧
體育 慢壘 徐志翔
EE&CS必修 邏輯設計(E) 麥偉基
EE&CS必修 普通物理B二(E) 張祥光
CS必修 計算機程式設計二(E) 郭柏志
EE必修 微積分A二(E) 朱家杰
EE必修 電路學(E) 李依珊

學分:24、必修/必選:16學分、核心通識:8學分
平均GPA:4.3、平均T分數:63.59

學期小結:這學期比起上學期來說輕鬆不少,學分降到24學分、通識佔了1/3、主科只有5科。所以有多去系隊、社團摸魚。也很高興這學期終於拿到書卷🥳。

大一暑(111暑、夏季學院通識)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通識向度三 文學經典:《詩經》選讀 王月秀
一般通識 災害風險管理 潘宗毅、黃尹男、呂學正

學分:4、核心通識:2學分、一般通識:2學分
平均GPA:4.15

詩經選讀上課日期為7/3~7/28、災害風險管理上課日期為7/4~8/1

學期小結:暑假為了衝學分特別去修了通識,但因為8月中有安排出國所以只能選這些8月初前結束得通識。夏季學院的好處是有些課是密集授課,所以一門課短短一個月就能把2學分帶走(時數不變),但是在沒有學期期間主科壓力的情況下基本上蠻輕鬆的。

大二上(112上)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一般通識 綠色能源 高銘志
體育 桌球初學 鄭兆光
EE&CS必修 機率 翁詠祿
EE&CS必修 線性代數 張隆紋
EE必修 & CS A類必選 常微分方程 朱家齊
CS必修 硬體設計與實驗(E) 李濬屹
CS必修 計算機結構 黃婷婷
EE必修 電子學(E) 徐碩鴻
EE必修 電磁學(E) 黃承彬

學分:24、必修/必選:21學分、一般通識:3學分
平均GPA:4.3、平均T分數:60.85

學期小結:雖然學分維持24,但這學期主科有7門21學分,而且一學期把三電最難的兩門+數學3門+硬體實驗+計結修完老實說蠻累的,但也因為這學期大部分老師都算給力所以其實狀況比想像中好很多,也很高興書卷獎連莊🥳。

大二下(112下)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通識向度三 藝術經典:台灣電影賞析 蕭菊貞
體育 慢壘 徐志翔
CS必修 軟體設計與實驗 朱宏國
CS必修 資料結構(E) 陳宜欣
CS C類必選 計算機網路概論(E) 邱德泉
EE必修 偏微分方程與複變函數 陳國平
EE必修 & CS A類必選 訊號與系統(E) 林瀚仚
EE選修 通訊系統一 馮開明
EE選修 固態電子元件導論(E) 張鑑元
EE必選實驗 嵌入式系統與實驗 劉靖家

學分:26、必修/必選:17學分、專業選修:6學分、核心通識:3學分
平均GPA:4.3、平均T分數:61.02

學期小結:這學期第一次超修,主科拉高到8科之外,8科還包含2實驗。這學期跟上學期相反,老師的品質真的參差不齊,很多都仰賴學生自己回家念。實驗+主科自學根本是地獄組合,所以這學期過得很痛苦。有幸撿到一張書卷。至於要避開哪些雷課各位就請往下看修課心得吧~

大三上(113上)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體育 網球初學 鄭為仁
CS必修 計算方法設計(E) 韓永楷
CS必修 作業系統(E) 周百祥
CS B類必選 積體電路設計概論 陳聿廣
EE必修 電子電路實驗(E) 陳新
EE必選實驗 通訊系統實驗 謝欣霖
EE選修 積體電路設計導論(E) 黃敬源
EE選修 電子學二(E) 鄭桂忠
CS選修 FPGA結構及設計自動化(E) 麥偉基

學分:22、必修/必選:13學分、專業選修:9學分
平均GPA:4.3、平均T分數:61.50

大三下(113下)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體育 網球進階 鄭為仁
CS D類必選 人工智慧概論 丁川康
EE選修 通訊系統二 蔡育仁
EE選修 錯誤更正碼 趙啟超
EE選修 控制系統 盧向成
CS選修 VLSI實體設計自動化 王廷基
CS選修 密碼學設計與分析 陳昱圻
EE必修 實作專題一 麥偉基
CS必修 系統整合實作一 孫民

學分:21、必修/必選:3學分、專業選修:18學分
平均GPA:、平均T分數:

學期小結:

依必選修分類

校訂必修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大學中文 大學中文 謝憶凡
英文領域 中高級英文三-閱讀(E) 劉文貞
通識向度一 歷史文化經典:《資治通鑑南北朝中期》選讀 張元
通識向度二 自然環境之變遷與永續 顏士清
通識向度三 文學經典:《詩經》選讀 王月秀
通識向度三 藝術經典:台灣電影賞析 蕭菊貞
通識向度二/四 探索心智與行為:當代心理學 李姝慧
一般通識 全球能源短缺衝擊 鍾堅
一般通識 災害風險管理 潘宗毅、黃尹男、呂學正
一般通識 綠色能源 高銘志
體育 大一體育 施惠方
體育 慢壘(111下) 徐志翔
體育 桌球初學 鄭兆光
體育 慢壘(112下) 徐志翔
體育 網球初學 鄭為仁
體育 網球進階 鄭為仁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資工系 X

電機系必選修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數理必選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E) 葉安洲
系定必修 微積分A一、二(E) 朱家杰
系定必修 普通物理B一、二(E) 張祥光
系定必修 普通物理實驗一 林志明
系定必修 邏輯設計(E) 麥偉基
系定必修 計算機程式設計 (抵免)
系定必修 常微分方程 朱家齊
系定必修 偏微分方程與複變函數 陳國平
系定必修 線性代數 (抵免)*
系定必修 電路學(E) 李依珊
系定必修 電子學(E) 徐碩鴻
系定必修 電磁學(E) 黃承彬
系定必修 訊號與系統(E) 林瀚仚
系定必修 機率 翁詠祿
系定必修 電子電路實驗(E) 陳新
系定必修 實作專題一、二 麥偉基
必選實驗 嵌入式系統與實驗 劉靖家
必選實驗 通訊系統實驗 謝欣霖
專業選修 通訊系統一 馮開明
專業選修 固態電子元件導論(E) 張鑑元
專業選修 電子學二(E) 鄭桂忠
專業選修 積體電路設計導論(E) 黃敬源

資工系必選修

類別 科目名稱 授課教授
基礎必修 普通物理B一(E) 張祥光
基礎必修 微積分B一、二 (抵免)
基礎必修 計算機程式設計一(E) 胡敏君
基礎必修 計算機程式設計二(E) 郭柏志
基礎必修 資料結構(E) 陳宜欣
基礎必修 線性代數 張隆紋
基礎必修 機率 (抵免)
基礎必修 離散數學(E) 韓永楷
核心必修 邏輯設計(E) 麥偉基
核心必修 硬體設計與實驗(E) 李濬屹
核心必修 軟體設計與實驗 朱宏國
核心必修 計算機結構 黃婷婷
核心必修 計算方法設計(E) 韓永楷
核心必修 作業系統(E) 周百祥
核心必修 系統整合實作一、二 孫民
A類限制選修 常微分方程 朱家齊
A類限制選修 訊號與系統(E) 林瀚仚
B類限制選修 積體電路設計概論 陳聿廣
C類限制選修 計算機網路概論(E) 邱德泉
D類限制選修 人工智慧概論 丁川康
專業選修 資訊工程導論 免修考
專業選修 Python程式語言入門 免修考
專業選修 資訊系統及應用導論 潘則佑
專業選修 FPGA結構及設計自動化(E) 麥偉基
專業選修 VLSI實體設計自動化 王廷基
專業選修 密碼學設計與分析 陳昱圻

修課心得

建議先修等級分為

  • (1)必要:沒有的話基本上穩死(除非已有等價的能力)
  • (2)強烈建議:沒有的話修課會感受到明顯的辛苦
  • (3)非必要:有助於理解上課的內容,但不會也可以正常修讀

如果沒有特別註明的話都是屬於(3)喔

計算機程式設計一:胡敏君教授

科號:11110CS 135501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電機系:必修(抵免計算機程式設計要修資工兩學期的程設)

加簽:資工系優先,最後幾乎還是全簽

這門課是C語言基礎課程,對於高中就學過C語言的同學來說前期可以說是吃老本,後期會帶到一點資料結構的東西(樹),但題目都不難。對於程式小白來說,這是一門篩選你有沒有能力在資工系生存的關鍵課程,除了老師講解語法與思維外,自主練習要充足才有辦法拿到好成績。

評分標準:

  • 小考(Lab)(15%):每週會有作業,需繳交作業小考才計分。小考內容通常會有一題與作業相同或做簡單修改,再加一題全新的題目。想多練習可以去看judge裡面歷年的小考題/作業題(算是公開的考古題)。最後會刪除1~2次最差的成績。
  • 三次段考(10%、20%、30%):段考前會有專門爲段考準備的練習題,規則與練習策略如小考,但因為比重比較重建議多準備。
  • 紙筆測驗(10%):是觀念的大考驗,考試前會提供練習,只要有認真寫,每個主題可以加紙筆測驗的成績2分(共6個主題,最高加到紙筆測驗100分)。
  • Final project(15%):用C語言撰寫一個pacman遊戲(使用Allegro套件),基本模板都會提供,某一天假日會舉行黑客松(其實就是把你留下來寫project裡面最基礎的部分,會算分),整體會有很制式化的評分標準(做XX功能拿X分),還有些許的創意加分。
  • Bonus(~4%):上課有時會有pop quiz,作答正確可以加總成績1分,多數是表單作答(3次),期末有一次是教授發白紙,依照指示寫下樹的insert規則、traverse的順序等。
  • 調分:對於有可能不及格的學生(final project評分前),老師會提供makeup exam,並依照補考、final project與bonus成績將部分學生成績調整至60分,其餘同學不調分。

111小考、段考答案(胡老師班)111小考、段考答案(楊老師班)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66.85/24.17

最後成績(本人):

小考 (15%) 一段 (10%) 二段 (20%) 期末考 (30%) 紙筆測驗 (10%) Project (15%) Bonus 總成績
100 95 100 100 91.5+12➝100 14.5/15 +4 100(A+)

T分數:63.72

離散數學:韓永楷教授

科號:11110CS 233601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電機系:選修

加簽:全簽

離散數學對於資工系學生非常重要,裡面教學的內容主要是邏輯、排列組合、簡單圖論等,未來演算法時很吃這塊。上課方式有2:自行至OCW開放式課程網站觀看影片(教授會給進度)或是到堂上課。我自己是選擇前者。每次段考前會發兩份作業(不計分),但對於考試很有幫助,盡量多與同學討論,或是去討論區詢問助教。

評分標準:

  • 三次段考(100%):每次考試約6題,一題約15~20分,最後一題為進階題,通常為競賽題(10%),總配分105分,最高可得成績100分(意即若要拿100分,基礎題全對外至少要獲得最後一題的一半分數),每題均有評分標準(部分給分),第二次段考通常最難。成績不會另外調分!
  • 計分方式有兩種(擇優)
    • 1st Formula:20分+三次段考直接取平均(80%)
    • 2nd Formula:考最差的算20%,其餘各40%
      最後成績取上高斯

離散數學資料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3.65/12.15

最後成績(本人):

一段 二段 期末 1st Formula 2nd Formula 總成績
95 85 99 94.4 94.6 95(A+)

T分數:67.57

微積分A一、二:朱家杰教授

科號:11110MATH101006、11120MATH102006

學分數:4、4

資工系:必修(抵免微積分B一、二),電機系:必修

加簽:不接受加簽(原本也沒滿)

微積分A二擋修:微積分A一or微積分一(數學系)D以上/通過微積分A一or微積分一(數學系)免修考

微積分是電機系最重要且最基礎的課程,對於以後的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與複變函數、三電、機率、訊號與系統等等都會用到。對資工系而言則是用途比較小(線代、機率與必選A類課程中的前半)。教授授課步調偏快,平時作業量大,雖然不計分但對於小考與段考非常有用。

評分標準:

  • 小考(30%),刪掉兩次最差的成績:平時演習課約兩週會進行一次小考,小考範圍即為前兩週的作業。考試難度適中,自己認為作業有自己完成的不會考太差。
  • 期中考2次(20%、20%):考試時間2小時,利用平時上課時間,滿分通常是110,教授會提供段考考古題,個人認為沒寫考古題段考會很慘,寫完考古之後再去考試勉強可以在時限內寫完。平均通常都不好看。
  • 期末考(30%):考試時間3小時,剩下跟期中考差不多。不知道為什麼微積分一的期末考滿分是100。考試時間會用投票的方式,投票結果是兩學期都是用期末考週的演習課時間。
  • Bonus(4%/8%):選擇一個跟微積分有關的主題,用全英文拍攝影片並上傳討論區,有開放兩個時段,每個時段可以上傳一部,每次最多加2分。下學期因為一段的平均只有4X分所以教授把Bonus調成一部4分。

微積分一資料微積分二資料

兩學期最後都有調分(雖然教授一直說自己不會調,我自己的T分數因為調分直接跳水)。

班級原始成績:

微積分A一:

微積分A二:

調分後成績:
微積分A一(等級制):2.94/1.28

微積分A二(等級制):2.40/1.27

最後成績(本人):

微積分A一:

小考:

Q1 Q2 Q3 Q4 Q5 Q6 6取4
缺考(確診) 30/30 30/30 30/30 30/30 26/30 30/30

總成績:

一段 (20%) 二段 (20%) 期末 (30%) 小考 (30%) Bonus 總成績
95 102 86 30/30 0 95(A+)

T分數:60.63

微積分A二:

小考:

Q1 Q2 Q3 Q4 Q5 5取3
29/30 26/30 27/30 28/30 25/30 28/30

總成績:

一段 (20%) 二段 (20%) 期末 (30%) 小考 (30%) Bonus 總成績
89 100 106 28/30 0 98(A+)

T分數:64.96

普通物理B一、二:張祥光教授

科號:11110PHYS113305、11120PHYS114305

學分數:3、3

資工系:必修(112學年後入學改為基礎科學必修之一),電機系:必修

加簽:不接受加簽

這門課其實老實說用途不大,還有很多人懷疑資工系為啥要修普物。對於電機系而言我覺得應該只有普物二有點用處。普物一內容主要是高中選修物理中的延伸(頂多公式變成微積分的形式),新的東西很少(好像只有轉動慣量)。普物二的新東西倒是有一些(相對論、馬克士威方程式)。上課人數真的很少(早八),上課節奏偏快偏難,大部分都是要靠自己複習會比較有用。

評分標準:

  • 小考(20%):每週五第二節(9:00)開始考,考試時間25分鐘,共兩題,每題10分,共20分,難度不均,允許開書開電腦(可上網但通訊軟體禁止使用),範圍為前一週五與當週二授課範圍。總共考約11~12次,取8次最高成績平均。
  • 期中、期末考(各40%):考試時間100分鐘,一樣允許開書開電腦(可上網但通訊軟體禁止使用),即使如此成績也還是很難看。會考考古題,甚至普物二期末跟考古完全一樣。所以預先練習考古很重要,考試遇到一樣可以直接抄(我就是上學期期中沒練然後力學本來就很爛的我直接爆炸)。原則上考試約10題,一題10分,下學期期中考不知為啥考了14題(自己寫不完)。滿分都是100。
    普物一期中分佈:
    普物一期中分佈
    普物二期中分佈:
    普物二期中分佈
  • 調分:會依照成績分布調整(約等於開根號×10)。當的人數很少,普物一好像只當一個成績很扯的。

普物一資料普物二資料

班級原始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普物一:59.02/15.19、普物二:59.42/15.57

調分後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普物一:3.34/0.66、普物二:2.91/0.89


(普物一不公開)

最後成績(本人):

普通物理B一:

期中 (40%) 期末 (40%) 小考平均 (20%) 原始成績 調分後等第
58 82 19.25/30 75.25 A

T分數:60.63

普通物理B二:

期中 (40%) 期末 (40%) 小考平均 (20%) 原始成績 調分後等第
84 100 19.125/30 92.725 A+

T分數:65.62

大學中文:謝憶凡老師

科號:11110CL 101026

學分數:2

校定必修

加簽:例外狀況跑手續加簽,其餘不接受加簽

學測國文沒有滿級分的都要修大學中文,不過這門課其實跟國文素養或古文沒啥關係。本門授課老師謝憶凡老師為中文系研究所學生(所以應該不算教授?)。本門課會一直圍繞一個主題授課:論文。課本使用學校出版的《大學中文教程——學院報告寫作》,上課前期為老師教關於寫論文最基礎的問題意識跟基本寫作類型,接下來老師會進行兩週的一對一meeting(擇一日出席),主要討論你期末論文的主題與問題意識,主題可以選擇對一本書進行文本分析或是選日常生活中的主題。通過之後論文主題就定下來了。某幾週會在電腦教室上課,教資料檢索與論文格式。其他就是包含小組報告、論文初稿檢討以及一些小活動。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30%)
    • 出席率(10%):每堂課點名。
    • 課堂作業(10%):會有兩份學習單,主要是寫短文的摘要、關鍵詞與提出疑問。
    • 小組活動(10%):期中meeting結束後就是分組報告,老師會將一堆課本主題分門別類後當作主題,每組上台報告當作教學,評分為老師評分(50%)與學生互評(50%)。
  • 學期報告(70%)
    • 期中口頭報告與初稿(30%):在教完資料檢索與論文格式後約1~2週,要上台報告自己的主題、前言與內容架構,同學會在底下互評。初稿(達1500字)與修正後的簡報檔則是在全體報告結束後2週繳交。
    • 期末論文(40%):論文完稿(需達3000字),沒交絕對被當。
  • 加分:其實機會蠻多的,可以選擇上課舉手搶答、到elearn的討論區針對該日老師提的問題發言、寫學習單時多交一份等等。期末有一次手工藝活動,完成可以加分。互評表認真寫也可以加分。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5.93/14.47

最後成績(本人):93(A+) (分數細則未公開,僅知期末論文90分)
T分數:54.89

中高級英文三-閱讀:劉文貞教授

科號:11110LANG103019

學分數:2

校定必修:英文領域

加簽:例外狀況跑手續加簽,其餘不接受加簽

本門課教授要求的互動很多,上課會分組(期中會重新分組),每次上課都會有搶答、Kahoot或是上台寫東西等等。課本基本上是必買。大概從第四週開始,會有兩兩一組的上台報告。

評分標準:

  • 出席與互動(15%):起始點9分,遲到扣2分,缺席未請假扣5分,踴躍參與課堂討論每次加1分,此區最高分20分,低於0分就倒扣總成績。
  • 分組報告(15%):要製作單字表、撰寫分區段落大意,這兩部分要在報告前一週交在eeclass討論區。上台報告與書面報告則是包含三部分:摘要、覺得有趣的文章或句子(同組一份)、個人看法(兩人都要)。
  • 期中考2次(10%):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單字與片語,閉書考,只能說有背有分,第二部分則是閱讀理解,文章為課本文章,開書考,只要上課認真應該不太需要準備。
  • 隨堂考(5%):有時會有隨堂考,題目跟該週上台報告的文章或是課堂內容有關。
  • 閱讀策略作業(15%):老師會指定一篇文章,依照老師給的指示完成裡面的項目即可。
  • 其餘作業(5%):有一兩張學習單要交,線上繳交。
  • 期末考(35%):為所有同時段中高級英文三-閱讀課的統一考試,考試內容很多很雜,單字、閱讀文章、寫作都有,而且題目不簡單,建議花多點時間準備。
  • 其餘加分(~3%):擔任登分小幫手有加分,我那時候因為教室配置所以有徵求搬桌椅的工人(欸嘿我去報名了)。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0.97/9.22

最後成績(本人):

作業1 (3%) 作業2 (2%) 分組報告(15%) 一段(5%) 二段(5%) 隨堂考(5%) 閱讀策略作業1 (7.5%) 閱讀策略作業2 (7.5%) 期末考 (35%) 出席與互動 (15%) 加分 總成績
86 78 89 90 89 88.4 85 85 73 20/15 +3 92(A+)

T分數:61.96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葉安洲教授

科號:11110MS 102100

學分數:3

電機系:數理必選

加簽:全簽

這門課是材料系的大必修,課程涵蓋的內容非常多,前期是全英文授課,後半考量同學的狀況有時會用中文重講一次,高中有修過選化的同學老本也只能吃前兩章節,後面的內容真的不好懂(擴散、晶體缺陷),但個人認為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至於未來會不會用到我也不知道(當初是因為普化不接受加簽且不想大二修高等微積分才選的,但我不會後悔修這門課)。週五第四節為演習課時間,助教做複習或是檢討作業/期中考卷。

評分標準:

  • 課堂抽問(5%):教授會要求學生提供英文姓名,加退選結束後每週四早上會有課堂抽問,題目會在前一個禮拜的假日提供,但要求全英文回答(題目當然是英文),老師不會太刁難,如果答錯也沒關係,學生輪完之後還會再回頭點還沒拿到成績的人,甚至最後一週演習課還會直接用以前的問題來問還沒拿到成績的學生。
  • 作業(5%):基本上只要有寫,即使有錯也會拿100,不要太離譜就好。
  • 期中考(30%):考試難度適中,基本上有讀有分,注意問答題/計算題要全英文作答。
  • 期末考(60%):比重超級重,考試難度偏難,有多選題(40%),一開始是全對才給分,但之後改成錯一個選項給一半。但後面的計算題跟教授上課的演示題很類似,一定要好好準備。
  • 不調分!所以也是當了一票人。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資料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2.79/1.12

最後成績(本人):

抽問 (5%) 作業 (5%) 期中 (30%) 期末 (60%) 總成績
100 100 88 84 87(A)

T分數:60.80

普通物理實驗一:林志明教授

科號:11110PHYS101006

學分數:1

電機系:必修

加簽:連絡普物實驗室,告知要加簽的時段後會給指定班級加簽

礙於衝堂,所以我選週二的普物實驗班(跟動機系一起上)。普物實驗幾乎每週都會有一門實驗,同學兩兩一組進行,每次一般實驗都要寫預報與結報,且實驗前會有小考。演示實驗則是教授會帶你玩一些跟物理有關的小玩具,只要寫結報。一般實驗共8次,演示實驗3次,其中因為有工研院的參訪活動,所以將最後一次的演示實驗拿掉換成寫工研院的參訪心得。這門課非常辛苦,回頭看只有一學分心裡也會開始自我懷疑為啥要修,因為動機系是必選的關係(可以換其他課)所以加退選退了一半的同學,最後還調來隔壁班的化工系重新分配人數。還有一點很重要:因為實驗有可能會做不完,所以晚上千萬不能排課(現在知道我為什麼選週一上機考的程設班了吧),做完經過助教檢查數據(有要求誤差要在幾%以內)才可離開。想要提早走也有一個小訣竅:預先設計好數據記錄的excel表格,數據直接丟上去就可以產出結果,不然到時候會手忙腳亂。然後因為普物實驗一主要是力學跟熱學,所以對電機系好像也沒啥幫助(?(能過就好,嘿嘿)

評分標準:

  • 預報(20%):需撰寫的內容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原理及分析方法、儀器及實驗架構方塊圖、步驟大綱、預習問題回答與參考資料。全手寫。
  • 小考(20%):根據該次實驗內容出題,有時是計算題(例如轉動慣量實驗有考一題算轉動慣量的題目),有時是操作題(例如測量實驗中怎麼看游標尺),允許看預報作答。
  • 結報(60%):可手寫或電腦打字,格式有規定,內容包括預報所有內容、數據整理與計算分析、結果及討論、問題及討論、心得及建議。要注意數據的有效位數要取對。
  • 最後調分:全部學生分數+5分,不過加完之後還是沒人A+。

附註:對於必修的系所而言,很多都有家傳,助教都會強調抄家傳的0分計,我個人因為資工系非必修當然沒有家傳,但我一樣認為家傳參考就好,你可以參考之後去針對學長姐的缺失做改進,或是簡單改寫,但不要千萬不要抄,這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普物實驗資料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0.18/4.51

最後成績(本人):

小考部分(20%):

Lab1 Lab2 Lab3 Lab5 Lab6 Lab7 Lab9 Lab10 平均
40 80 100 100 45 35 100 100 75

預報部分(20%):

Lab1 Lab2 Lab3 Lab5 Lab6 Lab7 Lab9 Lab10 平均
76 100 74 80 90 90 91 81 85.25

結報部分(60%):

Lab1 Lab2 Lab3 Lab4 Lab5 Lab6 Lab7 Lab8 Lab9 Lab10 Lab11 (工研院) 平均
77 86 76 81 80 83 65 80 79 84 90 80.09

總成績:

預報 (20%) 小考 (20%) 結報 (60%) 調分 總成績
85.25 75 80.09 +5 85(A)

T分數:60.69

資訊系統及應用導論:潘則佑教授

科號:11110CS 135700

學分數:2

資工系:專業選修

加簽:不接受加簽

這門課有點像是導論課,基本上就是把電腦相關的常識都碰過一點,包含一點計算機結構、計算機網路概論的基礎,上課步調還可以,只是很多學生都沒在聽就是了。

評分標準:

  • 出席(5%):隨機點名(共5次),每次1分
  • 期中考(30%):考前會有一個複習的檔案,只要把裡面記熟就可以考高分
  • 期末考(30%):原則跟上面一樣,但會包含分組報告的一些知識點(佔比不重),主要是希望同學可以聽一下其他同學報告
  • 分組報告(35%):選擇一個運動,設計一個跟其有關的科技裝置(不用真的做出來),報告需包含UI設計,整體難度不高。評分包含互評,所以躺分仔會被送下去(我這組是沒有),有一兩組做的很好老師有給超過滿分。
  • 加分(1%):期末有一個徵才說明會,只要參加簽到,不但學期成績+1分還送飲料。

班級成績:
CS 135700 Distribution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2.18/7.45(沒人被當!)

最後成績(本人):

出席 (5%)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分組報告 (35%) 加分 總成績
100 91 84 33.75/35 1 92(A+)

T分數:63.18

全球能源短缺衝擊:鍾堅教授

科號:11110BMES433100

學分數:2

校定必修:一般通識

加簽:不接受加簽

主要是分多個面向講解很多能源相關的主題,偶爾穿插清大以前的故事,上課很多同學都在睡覺或做自己的事,但若認真聽是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的。

評分標準:

  • 隨堂考(40%):考試範圍為該節上課的「前」一章節,考試都是開書開電腦,答案都可以到eeclass檔案區的簡報找到,考試模式是發小張的紙後,在投影片亮出題目,限時2分鐘左右,共兩題,一題2分。因為時間緊湊且講義不開放下載與搜尋,所以最好先簡單看過簡報一輪,比較好找答案的位置。
  • 期中考(30%):考試範圍為前7章與一篇指定文章,其餘規則與隨堂考相同,共15題,一題2分。投影片一次亮3題,不回頭,所以很吃反應力。不過老師好像默認可以跟隔壁的討論就是了。
  • 期末考(30%):考試範圍為後7章與一篇指定文章,剩下跟期中考一樣。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0.38/8.76

最後成績(本人):

隨堂考部分 (40%):

Quiz1 Quiz2 Quiz3 Quiz4 Quiz5 Quiz6 Quiz7 Quiz8 Quiz9 Quiz10 總分
(確診) 4 4 4 4 2 2 4 4 4 30×(10/9)=33

總成績:

隨堂考 (4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總成績
33/40 23/30 24/30 82(A-)

T分數:51.85

大一體育:施惠方老師

科號:11110PE 111028

學分數:0

校定必修:體育

加簽:例外狀況跑手續加簽,其餘不接受加簽(無上限,符合選課資格直接點選)

主要目的是讓大一學生體驗各項設施,只要每次都出席、完成課程要求就可以拿高分。(不過也沒學分就是了)

實際評分標準:我也不知道,但我記得除體適能外沒有任何考試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8.55/4.58

最後成績(本人):94(A+)

T分數:61.90

服務學習-資工系

科號:11110ZY 100217/11120ZY 100217

學分數:0

校定必修:服務學習

加簽:無上限,符合選課資格直接點選,其餘應不接受加簽

時數取得標準:

  • 每周M2時間須至系館打掃,全勤給予18小時
  • 缺席(含請假)第一次扣1小時,第二次3小時,第三次則不及格計
  • 缺席後預約補掃可補回時數
  • 參與系學會活動最高可獲得10小時
  • 系上辦理之演講(包含書報討論、專題演講、系友返系演講等)每次參與可獲得2小時
  • 參加競技程式培訓相關活動最多可獲得15小時
  • 採通過制與不通過制,取得30小時即通過
  • 時數30~34H為A-、35~39H為A,40H以上為A+,不過也沒啥人在乎就是了

自己因為微積分演習課與資工系同學不同的原因吃了不少苦頭,因為主要系友返系演講跟系學會活動都辦在週三晚上,微積分演習課有時又會用來小考。但後來發現書報討論跟專題演講可以取得時數後就一直參加才通過的。

最後成績(本人):31H A-/32H A-

邏輯設計:麥偉基教授

科號:11120EECS101002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電機系:必修

加簽:資工系優先,簽到教室滿(外系加簽成功率不高)

建議先修:離散數學(非必要)

這門課從邏輯講起,帶到基礎邏輯閘的運用,後面用卡諾圖簡化布林運算式,再帶到組合邏輯電路與循序邏輯電路,最後是邏輯電路的應用。在循序邏輯電路開始變難,如果沒有讀書會跟不上。教授的口音不重,其實教課都還蠻清楚的,只是他蠻希望有互動但學生好像都不太理他。最後有給幾個常互動的學生加學期成績1分。R6是助教演習課時間,通常助教會在前一週將練習題放到eeclass上,演習課時間會講解。二段還趕在二退截止前改完(是多想勸退學生)。

評分標準:

  • 三次段考(74%),考最差的佔20%,剩下兩次27%:助教的練習題跟考古題都很重要,掌握之後都可以考高分。滿分分別為103、106、112分
  • 作業(27%):Verilog程式作業共3次,助教會出題後有2週時間完成,評分標準不確定,但原則上寫對的話應該就有100分。
  • 加分(2.5%):演習課時助教會先徵求志願者上台寫,無論正確與否都可以登記,上台1~2次加1分,超過3次的加1.5分,加上前面講有跟教授互動的學生加1分後最高2.5分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67.91/16.41

最後成績(本人):

一段 (20%) 二段 (27%) 期末考 (27%) 作業1 (9%) 作業2 (9%) 作業3 (9%) 加分 總成績
94 103 104 100 100 84 +2 102→100(A+)

T分數:69.56

計算機程式設計二:郭柏志教授

科號:11120CS 135601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電機系:必修(抵免電機計算機程式設計要修資工的程設一、二)

加簽:全簽

建議先修:計算機程式設計一(必要)

程設一跟程設二其實有些許不一樣,程設二包含的內容很廣,從基礎資料結構、基礎計算機結構、C++語法教學(多型、繼承、函式重載)到搜尋問題。整體上課步調還不錯。教授有強調兩個程設班的考試難度會差不多(確實)。所以其實沒啥好挑的。

評分標準:

  • 上機小考(8%):隔週二小考一次,範圍為前一次作業(通常是一題作業題一題變化題,變化題時易時難),作業本身不算分也不檢查,但建議要寫。
  • 兩次期中考(各15%):跟程設一一樣會有專門的練習題,考試時間為週二12:50~15:10,通常是一題作業題、一題變化題以及一題全新的問題。全對的人分別為7人與3人。難度很高
  • 期末考(25%):考試時間為週二12:30~15:10,有專門的練習題,但只有考一題,其餘3題都是演算法的題目,靠硬爆只能拿一些分數,全對的只有1個人。
  • 紙筆測驗(10%):會給練習題,只要好好練應該就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其中計算機結構的部分真的是有背有分。
  • Project1(9%):主題與Assembly有關,用C寫parser,助教會給模板code,只要好好寫跟debug就可以完成,評分方式為上機考(週日9:00~12:00)。一樣使用judge評分,會提供完整到可以運行的模板,你如果把他的模版直接丟到judge就可以有50分了。考試寫出指定的運算子功能就可以拿到95分,最後5分為register在直接parse不夠用時的處理,如果作業有練習到應該也是幾分鐘就可以寫出來的,但很多同學覺得只有5分所以直接離場了。最後助教會將所有滿分的code進行cycle比較,cycle越低的可以拿到bonus 2分,其餘依照比例給分。
  • Project2(9%):主題為用 C++ 與Allegro寫塔防遊戲。其實跟程設一很像,但加上 C++ 物件導向之後遊戲可以做的跟複雜。一樣有黑客松,不過是採加分制,在黑客松當日成功給助教demo基礎部分的可以得到加分1.5分(原本是1分,後來教授多送0.5分),不過如果在project截止日完成基礎部分還是可以拿到該部分的分數只是沒有另外加分。9分裡面有1分是創意分數,不過蠻吃運氣的,很多做的還不錯的沒有拿到滿分,但某些人做的普普卻有拿到滿分,就要看demo的助教的心情了。
  • Project3(9%):主題為寫出一台AI對戰迷你西洋棋,模板都有提供。配分為寫出State value function 1分、Minimax 2分、Alpha-Beta Purning 1分、與四個baseline對戰輪流先後手,取得一贏一和以上戰績者每個baseline 1分,以八勝完勝baseline取得最後一分。不過因爲整題成績跟baseline 4太強,所以規則修改為贏一場或是全平手就可以取得baseline成績,0敗就可以取得最後一分。加分部分為GitHub有push三次就加1分。寫出MCTS加1分、NNUE加2分(原本要求要打贏前三個baseline才算,但實際不可行就放過了)。最後會把所有baseline滿分的同學互相比賽,最贏的加2分,並依照排名比例加分。 所以整體project滿分是15分。
  • 有微調成績,但不確定調多少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2.70/1.09

最後成績(本人):

上機小考 (8%) 一段 (15%) 二段 (15%) 期末考 (25%) 紙筆測驗 (10%) Project1 (9%) Project2 (9%) Project3 (9%) 總成績
88.89 100 66.67 70.17 87.5 9.4/9 10.5/9 12.7/9 92(A+)

T分數:64.68

電路學:李依珊教授

科號:11120EE 221001

學分數:3

電機系:必修

加簽:不接受加簽(人限為教室容量)

建議先修:常微分方程(強烈建議)

三電課程的第一槍,也是電機系最基礎的課程。如果你問教授有沒有要需要先修什麼課他會說沒有,但你沒讀過常微分方程的話,二段解一階電路、期末考解二階電路的時候會很慘。我個人是因為衝堂所以寒假自學常微分方程。就如坊間傳聞,一段要好好把握,因為二段跟期末平均都很恐怖,一定要多練習題目才能拿高分。上課模式是跑過課本內容(投影片),前期還會慢慢地講解,後期趕課就大飆車(讀稿機模式),所以自學能力不佳的請三思。因為二段成績太差,所以有很多取得Bonus的機會,但其實不知道Bonus的實際取得分數。最後也不確定有沒有調分。

評分標準:

  • 小考(25%):一個章節結束後會有小考,模式是使用Zuvio系統,基本上有點像Kahoot,題數不一定,猜測是用答對率給分,會抹掉最差的一次。期末因為趕課所以有些章節的小考取消了。
  • 一段(25%):因為很多高中概念所以蠻簡單的,一定要好好把握(不知道為啥平均只有67)
  • 二段(25%):難度增加很多,平均大概50多
  • 三段(25%):範圍考到第11章前半,班平均47,不過單選題佔了50分
  • Bonus:有時候會出Bonus作業,實際加幾分沒人知道

電路學期中考題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68.96/17.86

EE 2210 Score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小考 (25%) 一段 (25%) 二段 (25%) 期末考 (25%) Bonus & 調分? 總成績
92 ? 100 82 80 +8 97(A+)

T分數:65.70

歷史文化經典:《資治通鑑南北朝中期》選讀:張元教授

科號:11120HIS 213200

學分數:2

校定必修:核心通識向度一

加簽:全簽

古文閱讀課,加簽會全簽。上課就是聽教授講解自己對於資治通鑑的看法,某些其實會有爭議,但他很歡迎學生跟他討論,只是它會蠻堅持自己的見解。有時會有推薦書籍,教授的讀後心得(電子檔)會在期中期末考出現。隨機點名,缺席者倒扣總成績。平時作業不計分也不批改,但未繳交者(線上繳交)也會倒扣總成績。

評分標準:

  • 期中期末考(各50%):開書考,使用elearn考試系統,滿分120,但最後成績會是超過80分的部分以半分計,也就是要平均超過100才能A+。考試範圍為上課內容與筆記、上課講解的題目、教授的讀後與教授的部落格內容。上課筆記跟上課講解的題目很重要,很多題目都是原封不動放上去。因為教室關係所以麥克風蠻小聲的,想要認真聽課建議去搶第一排。期中考結束後會有一次加分機會,寫一篇心得(上課心得或是指定書籍的讀書心得)最高加15分至期中考成績。考試時還發現一個Bug是多選只會檢查有沒有選到正確的選項,選到錯誤選項不扣分(知道怎麼答多選題可以全對了吧)。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2.72/10.81


最後成績(本人):

期中考(50%) 期末考 (50%) 總成績
88+9=97→88.5 110→95 92(A+)

T分數:58.58

探索心智與行為:當代心理學:李姝慧教授

科號:11120GEC 120302

學分數:3

校定必修:核心通識向度二跨向度四(擇一認抵)

加簽:第一堂課到堂登記,由高年級依序加簽6人

對於本來就喜歡心理學的我來說,這門課學到非常多東西,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一門通識。本身不涼,但對於有興趣的學生來說應該會覺得努力是值得的。老師會將心理學分門別類進行導論式的授課,投影片的重點清楚且有條理,期中期末考讀起來也蠻舒服的。教授還有開設英語授課的版本,有興趣的一定要放通識第一志願不然絕對選不上。

評分標準:

  • 出席率(10%):有時會有課堂小組活動,會順便點名,共5次,一次2%。
  • 期中考(30%)、期末考(30%):有讀有分,上課認真聽課準備會輕鬆很多(因為有很多有趣的影片與舉例幫助記憶)。
  • 小組報告(20%):會公告討論主題、指定閱讀、討論問題與推薦影片/文章
    • 小組討論紀錄(10%):共三次,每次需討論指定問題,也可以順便討論分工之類的(但每次必須要有討論指定問題的環節,沒有的話0分計)
    • 小組口頭報告(10%):報告指定的主題,細則都有清楚規定
    • 討論紀錄加分(2%):在討論紀錄中,如果有拋出額外問題並回答的可以加分,一次0.5分,最多加2分。
    • 口頭報告問問題加分(1%):各組報告時提問一次加0.5分,最多加1分。
  • 個人期末書面報告(10%):由小組報告討論主題自行訂出延伸主題,2500-3000字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6.80/5.69

最後成績(本人):

出席率 (10%) 期中考 (10%) 期末考 (25%) 小組討論紀錄 (10%) 小組口頭報告 (10%) 討論紀錄加分 口頭報告加分 書面報告 (10%) 總成績
100 89 89 100 87 +1 +1 83 92(A+)

T分數:59.14

自然環境之變遷與永續:顏士清教授

科號:11120GEC 120702

學分數:3

校定必修:核心通識向度二

加簽:原則上不加簽

分成多面向討論環保、愛護地球跟生物課。期中期末考不簡單,但有時上課會洩題。有一週週末會帶去參觀藻礁生態,沒去且沒有寫替代報告會被記2次缺席,資工系的學生要小心會不會撞到程設課的黑客松。也因為有校外教學所以會提早一週結束。

評分標準:

  • 出席(10%):隨機點名,兩次未到不扣分,但超過會全扣,校外教學缺席記2次。
  • 期中考(40%):考試內容都在投影片,但要讀得很細。
  • 期末考(40%):同期中考
  • 作業(10%):參與愛護環境的活動,如濕地整理、淨灘。結束後寫報告跟附照片,分數會落在80左右。
  • 課堂參與(5%)(額外加分,鼓勵同學發表意見):上課舉手發言一次加1分,最高5分
  • 加分作業(3%):參加指定講座繳交心得報告一份,學期總分加0-3分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8.13/16.54

最後成績(本人):

出席 (10%) 期中考 (40%) 期末考 (40%) 作業 (10%) 課堂參與 加分作業 總成績
100 80 85 80 +5 +3 92(A+)

T分數:58.39

慢壘:徐志翔老師(111下)

科號:11120PE 112004

學分數:0

校定必修:體育

加簽:沒滿,加簽應該也會給

前期會教學傳接球,後面會有打擊練習與投球練習,以出席率為重點的體育課。因為上課時間是M5M6,所以夏天時天氣炙熱,新竹的風會導致沙塵暴,應該就是這門課比較辛苦的地方了。期末考試很簡單,是在列表中的項目挑12項完成,但1/3的項目在暖身就可以完成了。加分考試就比較困難,特殊列表中的項目挑4項完成,有一個隱藏項目是某大熱天自願參與練習賽,沒有興趣不用完成沒關係。

評分標準:

起始積分從+1開始計算

項目 加扣分
通過加分考試 +1
請假 -1
曠課 -2
遲到 -1(第三次開始計算)
服裝不整 -1(第三次開始計算)
未完成期末考試 -2
未完成球具借用 -1

成績對照表

積分 等第
+2 A+
+1 A
+0 A-
-1 B+
-2 B
-3 B-
<=-4 F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3.48/0.43

最後成績(本人):A+(未公布細項)

T分數:69.07

文學經典:《詩經》選讀:王月秀教授

科號:23M025(夏季學院)、11130WZ 200200(清大)

學分數:2

校定必修:核心通識向度三

非常輕鬆的一門課,老師上課會挑一些詩經的篇章做講解,會很希望同學跟老師互動。上課節奏緩慢,沒有壓力。

評分標準:

  • 修課態度與出席(20%):原則上缺席要請假,老師記憶力頗好,基本上能記住多數同學的名字。雖然點名是課堂一開始,但如果早退的也會被記曠課。全程參與課程的會無條件加3分。
  • 課堂討論與作業(25%):課堂沒有實際討論的部分(課程安排的關係),作業的話包含期初自我介紹文一篇(放在Facebook社團上)、一次上課邀請黃文正老師演講的心得文與期末詩歌發表的互評表。
  • 小考(5%):老師會問同學要不要考小考,如果不要就免費送你這5%。
  • 期中考(30%):主要是考上課解析詩經文本的內容和詩經基礎知識(在簡報上有),題型為單選與多選題。老師會問同學要不要考默寫題,不要的話就不會考。這次老師沒有考問答題(以前好像有)。如果全班平均超過70分的就可以不要考期末考(考期末考的比重會從期末詩歌發表拿10%、課堂討論與作業拿10%、期中考拿5% = 25%)
  • 期末詩歌發表(20%):自選一首歌,重新填詞後演唱。主題不限。

詩經期中考題

最後成績(本人):A(未公布細項)

災害風險管理:潘宗毅教授、黃尹男教授、呂學正師兄

科號:23M055(夏季學院)、11130WZ 200900(清大)

學分數:2

校定必修:一般通識

非常簡單的一門課,尤其如果你還記得高中地理跟地科的話。基本上課綱會依照防災士的授課內容教學。簡單且老師會講自己在相關單位協助的實例故事。後半在慈濟上課,有收容中心規劃跟組合屋搭建訓練。算是實用的課。完成所有防災士課程且期中期末考及格還可以申請防災士證照(基本上很容易)。

評分標準:

  • 出席率(含課堂參與、課堂上實作演練)(30%):其實不太點名,所以猜測是用慈濟實作課跟有二堂在台大的團體討論課表現來評分,基本上只要都到且配合應該就會高分。
  • 期中急救術科測驗(20%):考CPR、AED操作,用相對表現來給分。兩兩一組,最優秀的組95分,每降一名扣2分,不過也只有12人修所以最低也有85(?
  • 期末測驗(30%):非常容易,考很多廢話題,很多人上課沒在聽都能考80以上(最低分好像84),除非亂猜不然這30%應該很穩。
  • 期末專題發表(20%):針對住家附近進行災害風險評估,使用google site呈現,上課會給很多資源,所以不用太擔心做不出來。

最後成績(本人):A+(未公布細項)

硬體設計與實驗:李濬屹教授

科號:11210CS 210401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

加簽:只簽資工系、電資院學士班與資工雙主修,沒過擋修的也不簽。

擋修:邏輯設計C-以上

這門課是目前修課以來最硬的課。T7T8時主要會是教授上Verilog語法與複習邏輯設計的內容,期末考之後則是上一些計算機結構跟平行運算的簡介,還有NVIDIA的Deep learning課程(加分用),平時上課不點名,只有一次人少的時候點名加分。R7R8則是隔週會有Basic Lab要完成,其它週則是Advanced Lab的Demo。整體而言是一門非常扎實的課,再加上老師設計的題目其實有些會跟未來的課程(如計算機結構)有呼應,所以在清大這一年半中我覺得這是我學到最多的一門課之一。

評分標準:

  • Basic Lab(10%):兩週會有一次,與Advanced Lab一起公布,基本上開放討論而且非常簡單。最後一次還只要照著簡報的指示照做就會過。
  • Advanced Lab(31%):Advanced Lab會有一部分是一定要寫(算分),包含一般模擬題與FPGA的題目(a.k.a.上板子),另一部分可寫可不寫則是有機會出現在期中與期末考裡面。交作業的時候要交Code、Testbench跟Report。最終認定有沒有寫對會用助教的Testbench(不會公開)跑並告訴你結果。可寫可不寫的題目如果有交的話也會幫你跑讓你知道有沒有過(建議一起交不然你期中與期末考遇到的時候就算會寫,也有可能沒過)。Report的部分要包含用draw.io畫的Block diagram(後期到FSM的時候也要畫State Diagram,一開始以為可以用Vivado生成的電路圖截圖交但最後發現不行被扣一堆分)、解釋你的設計與自己的testbench,與你在這個作業學到的東西。(注:可寫可不寫的題目不用出現在報告裡)這個班的缺點就是Lab的評分細項其實沒有公開透明,所以分數有時候蠻玄的。Lab 5的FPGA部分會是2題且2人一組(跟final project的組員一樣),Lab 6則是全都是FPGA題(2人一組),且有循跡車的題目。後面兩次Lab的分數就給的寬鬆很多,且有很多加分機會。每次大概會花約24小時以上在Report裡面,所以要修的話Loading要慎重考慮。
  • 期中考(20%):2小時5題,其中一題是FPGA題。考試模式是後測(交code之後考試結束才會由助教跑testbench,所以要等到收到成績的時候才知道結果),題目表面是不難,但是會限制你只能用Gate level、Behavior Modeling或是Dataflow Modeling,沒照這個規定的直接算錯。FPGA則是超級簡單(Switch輸入Grey code後轉換到七段顯示器顯示)。考試前教授上課還會強調說只要寫出2題就有平均了,結果平均是24.83(一題多一點)。最後公佈了三種調分方案:
    • 方案一:(100-期中考分數)×(Lab4×10%+Lab5×20%+Lab6×20%) 加到期中考分數裡面。
    • 方案二:期中考改15%,期末考改30%
    • 方案三:期中考改30%,期末考改15%
    期末考前就要決定,我自己是選方案一,但其實最後發現方案二最划算(早知道當賭狗了)
  • 期末考(20%):12月初就考試了,2小時6題,其中一題一樣是FPGA題。其中第2-4題只要挑2題寫,這次就不像期中考有很多限制了,FPGA題也不難,整體比期中考簡單很多。
  • Final Project(20%):自由發揮,要先交一個proposal,期末考那週要交(按時交的話會加總成績1分),之後上機時間會有助教盯進度。18週的時候會demo,當天就報告給教授跟助教聽,最後一樣要交code跟report。如果做deep learning相關的可以加分(最後是5分,也就是總成績1分)。
  • Bonus Lab(4%):
    • Bonus Lab 1(3%): NVIDIA的Deep learning課程,完成裡面的任務後上傳證書即可。網路上有答案
    • Bonus Lab 2(1%): Synopsys Verification lab,有一次上機時間到電腦教授由Synopsys公司的人教如何使用檢測工具。原本是要讓我們用Lab 5的code來用用看檢測工具,但是因為cad炸了且講者講得不太清楚,所以最後單純叫我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Reports
Basic Lab & Advanced Lab (Temporarily closed)
Final Project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0.08/13.51

CS 210401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Basic Lab(10%):

Lab1 (1.5%) Lab2 (1.5%) Lab3 (1.5%) Lab4 (1.5%) Lab5 (2%) Lab6 (2%) 總分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Advanced Lab(31%):

Lab1 (5%) Lab2 (5%) Lab3 (5%) Lab4 (5%) Lab5 (6%) Lab6 (5%) 總分
72 108 95.5 92 58+61=119 99+30=129 31.965/31

總成績:

Basic Lab (10%) Advanced Lab (31%) 期中 (20%) 期末 (20%) 方案加分 Final Project (20%) Bonus Lab 1 Bonus Lab 2 Rollcall Bonus 全班調分 總成績
100 31.965/31 60 100 +4.41 103+5=108 +3 +1 +1 +9.5 114.5→100(A+)

T分數:64.74、T分數排名:1/74

線性代數:張隆紋教授

科號:11210CS 233402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

加簽:先簽先得,簽到教室滿為止

建議先修:微積分一(強烈建議)

基礎數學課之一,資工系主要是Deep learning常用到,電機系的話則是在解微分方程、工程計算的時候常常用到。上課狀況就如同很多人的評價一樣,基本上是老師上面講的很開心,底下都沒人在聽的情形。因為我也沒在聽所以沒什麼好給評價的。

評分標準:

  • 出席(10%):每次上課要按照助教給的座位表坐,每缺席一次扣一分,請假要寄信給助教。
  • 三次段考(30%×3):與考古可以說是高度相似,助教改的也是很寬鬆(除了沒約分扣一分之外)。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3.60/0.95

最後成績(本人):

出席 (10%) 一段 (30%) 二段 (30%) 期末 (30%) 總成績
100 100 95 97 97.6(A+)

T分數:57.37、T分數排名:1/108

計算機結構:黃婷婷教授

科號:11210CS 410000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

加簽:前一學期可以先寄信卡位加簽,如果到學期初才問加簽就簽不到了

建議先修:邏輯設計(必要)

翻轉教學的課程。一開始會為所有學生隨機分組(共14組,每組約8人)。每週需要回去用學聯網觀看約1.5小時的影片,並且以每組為單位,每週要在週五中午前繳交自己出題目與答案2題。每週日會公布從小組出題裡面挑的7題作為對抗賽題目。週一會是先上1小時的複習與補充,接下來30分鐘是各組討論對抗賽題目的時間。最後一節課的時間會是對抗賽,會從出題的組別隨機抽一位上台問問題(解釋問題),再從未被選上對抗賽題目的組別隨機抽一位上台回答問題。如果有多小題的題目有時候會是上台兩位輪流回答問題。

評分標準:

  • 課堂參與(23%):上1小時課的時候有時候教授會問問題,搶答之後助教登記小組分數,基本上是依照這個跟對抗賽的表現給分數,老師也都給的蠻高的。如果有曠課的情況第一次會扣分,第二次則是直接23%歸零。每天都會點名。
  • 課後小考Quiz(7%):每週課程結束之後會在eeclass有3題的Quiz,題目來源基本上都是對抗賽的題目,有時候會改一下選項的敘述。
  • 作業(3%):三次MIPS Assembly的作業,不會很難,有寫有分。
  • 期中考(30%)、期末考(30%):題目跟考古也是高度相似(約70%),但是配分蠻狠的,一個小錯就會全扣,所以一定要練考古且當下要很細心。
  • Final Project(7%):用C++模擬cache的運作,主要重點是做cache bits indexing,如果做基本的LSB可以拿到70分,Zero-cost indexing的話可以拿到約82分,要拿到高分的話可能要用接近硬爆然後加一些Threshold剪枝的方式來做,最後全班也沒人100。
  • 最後成績取上高斯

計算機結構考古

Final Project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9.18/13.50

等級 A+ A A- B+ B B- C+ C C- D E
人數 20 23 23 9 5 5 7 4 5 3 3

最後成績(本人):

Quiz(7%):

Q1 Q2 Q3 Q4 Q5 Q6 Q7 Q8 Q9 Q10 Q11 Q12 Q13 平均
3/3 3/3 3/3 3/3 3/3 3/3 3/3 2/3 3/3 3/3 3/3 3/3 3/3 97.438

總成績:

期中 (30%) 期末 (30%) Quiz (7%) HW1 (1%) HW2 (1%) HW3 (1%) Final Project (7%) 課堂表現 (23%) 總成績
76 93 97.438 100 100 100 99.248 100 90.4→91(A+)

T分數:58.76、T分數排名:13/107

電磁學:黃承彬教授

科號:11210EE 214000

學分數:3

電機系:必修

加簽:沒滿

擋修:曾修微積分ㄧ/免修微積分一、曾修微積分二
建議先修:電路學(必要)、偏微分方程與複變函數(非必要)

電機三電之一,教授教得很認真也很好。原本是有外籍生的話就英文授課,教授私下寫信跟外籍生請他們直接看OCW之後就變中文授課了。上課會慢慢帶很多觀念,認真上課的話回去複習很快就能上手。教授的教學順序則是先教傳輸線,再教電學、磁學等,跟其他老師不太一樣,原因是教授認為傳輸線是純量處理,不希望我們跟後面向量微積分搞混。前半的時候每兩週有一次TA Hour,時間是W1,會講解課本裡面教授勾的題目。

評分標準:

  • 小考(20%):除第一週跟段考外每週都會小考(上課剛開始的15分鐘),範圍就是上週的內容。教授是希望藉由小考強迫我們每週複習一下電磁學。後來我發現題目都是課本的例題(連數字都沒換)。最後成績會去掉一次考最差的。
  • 第一次段考(20%):比例比較低是因為教授覺得讓一些沒修過他課的同學適應一下他的出題方式,結論是跟考古很像。每次段考可以帶一張A4雙面大抄。平均落在60分左右。範圍:傳輸線&向量微積分
  • 第二次段考(30%):這次考試有一大部分是從TA Hour的題目抓過來的,跟考古差很多。全班平均落在4x。因為平均太低,所以教授說提供訂正調分,最多可以挑2題訂正,段考分數最多+16分。
  • 期末考(30%):因為有預告TA Hour的題目的佔比,所以這次我的大抄裡面就放滿題目詳解。然後還真的有55分的TA Hour題目完全沒有改數字,所以有認真上課的都能夠拿到很高分吧(?

電磁學考古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6.26/14.13

EE214000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小考部分(20%):

Q1 Q2 Q3 Q4 Q5 Q6 Q7 Q8 Q9 Q10 Q11 11取10平均
88 94 73 100 100 100 100 50 100 80 100 93.5

總成績:

一段 (20%) 二段 (30%) 期末 (30%) 小考 (20%) 全班調分 總成績
78 65+16→81 80 93.5 +11 95(A+)

T分數:63.26、T分數排名:8/61

電子學:徐碩鴻教授

科號:11210EE 225500

學分數:3

電機系:必修

加簽:加退選結束前的週四會有加簽考,依照成績高低依序加簽到教室容量

擋修:曾修電路學

113學年度起本課程拆分成電子學一與二,屆時請參考新的課綱

接觸半導體元件的基礎,一開始快速複習電路學的基本知識後就開始介紹二極體、BJT跟MOSFET。這門課主要著重在這些元件的電流/電壓而非背後的物理(這個在固態電子元件導論會教),後面則是教這些元件在電路設計的常見方式與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電子學二內容)。老師教學非常認真,每節課都會用evercam錄影,不過因為內容非常多所以上課節奏非常快也會晚下課。遇到放假或是教授有會議的時候,會上傳之前的evercam讓我們自己上課。

評分標準:

  • 作業(25%):約2週一次,第三次作業的時候會開始有LTSpice的模擬題,屆時會有第一次TA Time進行LTSpice教學,期中考過後也會有第二次LTSpice教學,難度適中,但是如果有認識的互相對個答案會比較安全。成績會去掉最差的一次,然後超過100的以100分計。
  • 小考(25%):共5次,取成績會去掉考最差的一次。小考會是在課堂上進行,要自己印好統一格式的答題紙,題目則是會在投影幕上。小考都非常簡單且開書考,考試時間25分鐘。總共配分13分,超過10分以10分計。如果每次作業跟小考都有考,會加總成績1分。
  • 期中考(25%):會在第10週的週四晚上考試(當天早上不會上課),難度適中,如果有寫過考古的話應該會覺得蠻簡單的,原本是考2小時但教授親自到場延長半小時。班平均65分。
    EE 225500 Midterm Distribution
  • 期末考(25%):18週上課時間考試,難度偏易,跟期中考一樣有寫過考古會覺得很簡單。

電子學考古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0.89/13.91

作業部分(25%):

HW1 HW2 HW3 HW4 HW5 HW6 HW7 7取6平均
97 100 100 96 110→100 120→100 120→100 99.5

小考部分(25%):

Q1 Q2 Q3 Q4 Q5 5取4平均
11→10/10 13→10/10 13→10/10 11→10/10 10/10 10/10

總成績:

期中 (25%) 期末 (25%) 小考 (25%) 作業 (25%) 小考全勤& 作業全交加分 總成績
85 87 100 99.5 +1 94(A+)

T分數:59.42、T分數排名:11/94

機率:翁詠祿教授

科號:11210EE 306000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認抵),電機系:必修

加簽:前3堂課都要到且要去講桌前助教區簽名才給

擋修:微積分一C-以上/免修微積分一、曾修微積分二

應該是電機系最涼最甜的機率了,教授上課會用goodnotes上課,講義其實就是課本的例題。上課就教授解釋一下定義、公理等再簡單帶過例題。因為某種程度上回去自己讀課本也差不多所以上課人數漸漸變少。

評分標準:

  • 作業(16%):來源都是課本後面的exercise。如果你有習題答案的話基本上要100絕對沒問題。
  • 三次段考(28%×3):裡面大部分都是考作業題以及作業給的extra exercise,剩下基本上考課本裡面沒講過的範例題。滿分分別是100、105跟115,所以要拿高分不難。

機率資料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9.75/15.00

最後成績(本人):

作業部分(16%):

HW1 HW2 HW3 HW4 HW5 HW6 HW7 HW8 HW9 9取8平均
88 100 96 96 99 100 100 100 100 98.875

總成績:

一段 (28%) 二段 (28%) 期末考 (28%) 作業 (16%) 總成績
96 105 108 98.875 101.78→100(A+)

T分數:63.50、T分數排名:1/105

常微分方程:朱家齊教授

科號:11210EECS203001

學分數:3

資工系:A類必選,電機系:必修

加簽:沒滿

擋修:微積分一D以上/免修微積分一

基本課程之一,上課老師就念他的簡報(課本複製貼上的內容)跟偶爾幹話一下。後面就沒去上課了。

評分標準:

  • 考試(100%):分成Quiz 3次跟Exam 3次,Quiz一次佔16%、兩次期中考一次佔17%、期末考18%(傳說中的6次段考)。考試開書開電腦,前四次考試都是wolfram alpha能解出來的題目(所以基本上你什麼都不會也能過),除第一次考試外會有MATLAB部分(Take home exam),期限的話是隔週二上課前交到作業區。MATLAB上課不會教,老師會叫你自己學。

常微分考古

MATLAB code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3.38/0.92

最後成績(本人):

Inclass MATLAB Score
Q1(16%) 99/100 99
Mid1(17%) 63/65 32/35 95
Q2(16%) 63/65 33/35 96
Mid2(17%) 70/70 30/30 100
Q3(16%) 61/65 35/35 96
Final(18%) 44/60 40+2(Bonus)/40 86
總成績 95(A+)

T分數:60.00、T分數排名:1/31

綠色能源:高銘志教授

科號:11210GE 185200

學分數:3

加簽:沒滿(老師說因教室容量所以不給加簽)

校定必修:一般通識

這門課的教授會秉持著蠻多對政府政策提出改善的觀點去看待一些綠能建設。我自己是對於一些看法偏向不支持啦。整堂課就自己做自己的事也不會怎麼樣,就當一個甜涼課來修吧。BTW這門課會一直邀請很多相關人士來演講,不過教授的發言跟舉止我是覺得不太尊重講者。但不要影響我的分數就好

評分標準:

  • 課堂參與(含課程討論及課堂發問)(15%):主觀分數,實際上怎麼打分也沒人知道
  • 課堂作業(心得報告)(35%):每一週都會是會邀請外面的人士或是教授自己來演講。自己挑6週撰寫心得就好。字數要求300-1500字。
  • 期末分組課堂報告(20%):主題形式不限。平均10人一組可以自己報團。我們是做電網相關的桌遊,光是做桌遊的組別就有3組。呈現模式就是上台報告。
  • 期末分組書面報告(20%):根據上面分組報告再撰寫一篇書面報告,其中老師會在上台報告後提供一些建議可以直接加在書面報告裡面。

附註:以上都是主觀分數,沒有實際的評量標準。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3.86/0.46

心得成績:

心得1 心得2 心得3 心得4 心得5 心得6
93 90 93 94 83 93

最後成績(本人):A+(未公布細項分數)

T分數:59.57、T分數排名:1/58

桌球初學:鄭兆光老師

科號:11210PE 205013

學分數:0

校定必修:體育

加簽:不接受加簽

學期第一堂課的時候會講解一下課堂進行方式後就下課,第二堂的時候會依照簡單的比賽為所有學生分三組,實力較強的會分在第一組,完全初學的分在第三組。第一組的話會有比較多時間會跟同組的對打,第三組則是會在有集球網的地方練習。每週老師會希望同學打一些動作(如正拍抽球、切球等),不過第一組的同學通常就自己打自己的。課後的對打數統計根據老師的說法也不會列入成績考量。期中期末考也很容易,雖然是說要連續打幾顆什麼動作,但其實也不會認真數到那個量(我自己在旁邊看目標20顆的有幾組5~8顆就放你過了)。猜測主要是用出席率給分。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8.27/20.93

最後成績(本人):98(A+)(未公布細項)

T分數:54.65、T分數排名:1/44

資料結構:陳宜欣教授

科號:11220CS 235100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

加簽:全簽,第一堂要參加英文聽力考試

建議先修:計算機程式設計一(必要)、計算機程式設計二(強烈建議)

雖說是英語授課但教授的英文其實沒有很好。這門資料結構相較於上學期開的資料結構簡單不少(畢竟主要是開給外系&外籍生的課),因此也有許多的大一生會來修。學期第一堂課會先有一個英文聽力測驗,內容大概是會先播放一段錄音檔後,回答一個簡答題。如果測驗沒有及格的話每堂課上課前要去刷卡點名,缺席一次扣學期成績3分,及格的話就可以不去。課程會在teams上面直播&錄影,所以就算沒聽到課也可以看回放。上課講義的話會故意放刪減版的來半強迫學生聽課做筆記。

評分標準:

  • 預習考(10%):每一堂上課前約4~8分鐘都會有預習考,每次一題,分數是用累積的,只要累積到10次100就會拿滿這邊的分數。考試內容大部分都很簡單,都是簡單看過講義就可以答出來的題目。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也都拿滿。
  • 作業(20%,5取4高計分):coding作業,每次作業的量都約200行上下,抓到抄襲會被判-20分,每一次作業都會有講解影片,也要善用討論區問助教問題(因為很多題目細節其實沒有說的很清楚)。這時候好的coding style會讓你非常好debug,所以也是建議好好把C++的類別(class)、STL學好再來,不然用C寫這些題目總有一天會發瘋。(作業會有限制STL的範圍)。
  • 隔週上機考(20%,5取4高計分):隔週一晚上會有上機考,內容緊跟著對應的作業內容。考試的地點改到台達教室而非遠距,考試需自備筆電。今年的作業&考試相較於去年難不少。期末會有一個補考的機會,增加的分數會打6折。考試STL完全開放。
    OJ1成績分布
    OJ3成績分布
    OJ4成績分布
  • 期中期末考(20%、25%):紙筆測驗,可以帶雙面A4大抄。難度偏易。期中考題目中計算與解釋名詞偏多,期末考則是會有debug跟資料結構應用的題目。平均大約落在70左右。
    期中考成績分布(分數修正之前):
    期中考成績分布
  • 課堂參與(5%):每堂課都會有一堆課後練習表單要寫,會依照填寫表單的比例給分。這些表單很多都可以事後填但不要拖太久。
  • 調分:分數依照以下規則調分。像今年A+就要95以上才拿的到。
    調分

112下上機考、作業解答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2.80/1.30

最後成績(本人):

上機考(20%):

Quiz1 Quiz2 Quiz3 Quiz4 Quiz5 5取4平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作業(20%):

HW1 HW2 HW3 HW4 HW5 5取4平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總成績:

上機考(20%) 作業 (20%) 期中考 (20%) 期末考 (25%) 預習考(10%) 課堂參與 (5%) 總成績
100 100 94 95 100 100 97.55(A+)

T分數:61.54、T分數排名:1/172

軟體設計與實驗:朱宏國教授

科號:11220CS 241002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

加簽:要填表單,內容會問你的程設一二、硬體實驗和資料結構成績

建議先修:計算機程式設計一、計算機程式設計二、資料結構(所有都非必要)

建議先開通GitHub Education以使用Copilot

資工系少數很硬但很甜的課,上課會先從H5、CSS、JavaScript開始教(教很快),後半進到cocos creator的操作與遊戲設計技巧。因為改16週的關係有些內容就仰賴學生回去看影片。教學中規中矩,只是進度有點太快很容易跟不上,再加上這些語言語法又是大量依賴查資料跟背誦,所以在寫作業的時候會很花時間。因為作業都很花時間,且容易跟其他科目的考試/作業撞期,沒有提早開始的話要有爆肝熬夜的心理準備。

評分標準:

  • 每週上機考(20%,11取10高計分):上機考的範圍大約是前一週的上課內容,可以用網路&AI工具,雖然第一堂課說不能討論但其實都默許。前兩次上機考是為了讓大家熟悉git,所以只要照簡報做就可以完成,之後上機考範例code都是透過gitlab給。大部分都是填空所以大家都是ChatGPT&GitHub Copilot雙開。只是後面進到cocos creator就要知道那個軟體要怎麼操作了。
  • 作業1:小畫家(10%):利用H5、CSS、JavaScript寫一個網頁小畫家,要包含筆、橡皮擦、畫圓、三角形、正方形、返回、重做、下載成果、上傳圖片、刪除、以及文字方塊。筆的顏色與粗細、文字字型與大小都要可以改(不能用H5預設的顏色選擇器)。作業基本上很花時間,但有做有分,所以大部分成績都不低就是了。小心會抓抄襲,抓到的沒二退就當掉。請善用YT教學資源(作業耗時約3-4天)
  • 期中專題:聊天室(20%):利用JavaScript的React寫一個動態的聊天室,利用Firebase的即時資料庫來讀寫資料。繳交截止後會有一次demo時間實際操作聊天室。還是請善用YT教學資源(Lama Chat我的超人(作業耗時約一週)
  • 作業2:Mario(10%):利用cocos creator來寫出mario,基本素材(如音檔、圖片)都會提供。會用到大量上課教的Animation、Physics等等技術。雖然很多東西要弄(如地圖、資料庫管理、人物移動程式等等),但做出來成就感還蠻高的。(作業耗時約一週)
  • 期末專題(40%):4-5人一組,利用cocos creator來寫出遊戲,期中會有一個發想報告,要具體寫出要做的遊戲。遊戲可原創可復刻(重點在技術與特效),評分標準類似checklist,做多少就多少分(還會有一些主觀分數)。第16週的週末會有demo兼遊戲展,只要當天demo前有弄完就好。分工建議明確一點效率才會高。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 90.68/7.70

軟實成績分布

最後成績(本人):

上機考(20%):

Lab1 Lab2 Lab3 Lab4 Lab5 Lab6 Lab7 Lab8 Lab9 Lab10 Lab11 11取10平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總成績:

上機考 (20%) HW1 (10%) 期中專題 (20%) HW2 (10%) 期末專題 (40%) 總成績
100/100 101/105 96/105 105/110 93/110 97(A+)

T分數:58.21、T分數排名:20/110

偏微分方程與複變函數:陳國平教授

科號:11220EE 202000

學分數:3

電機系:必修

加簽:沒滿

擋修:曾修常微分方程

最甜的數學課沒有之一,教授很像高中數學課那樣慢慢帶觀念跟例題,用goodnotes跟廠商的簡報慢慢教觀念。老師人也很nice需要幫忙去找他都會盡力幫你。上到大約留數定理就停了,所以範圍也偏少。

評分標準:

  • 作業(30%):大部分都是課本習題(簡單部分)抓出來的,頂多改個數字,讀一遍課本就能寫出來的那種。第6次作業還會讓你用ChatGPT挑兩題來跑跑看,看結果跟答案一不一樣。
  • 期中考(35%):有40分的送分選擇題以及從作業或課本裡面的計算題,還可以帶雙面大抄,所以平均大約8開頭。
    PDE Midterm
  • 期末考(35%):有80分的送分選擇題以及40分計算題,一樣可以帶雙面大抄,滿分超過100的以100計,應該原始的平均就破百了吧。
    PDE Final

作業、期中考資料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91.57/7.17

最後成績(本人):

作業(30%):

HW1 HW2 HW3 HW4 HW5 HW6 平均
40/40 48/40 50/50 80/80 90/90 60/60 103.3/100

總成績:

作業 (30%) 期中考 (35%) 期末考(35%) 總成績
103.3 100 119→100/100 101→100(A+)

T分數:61.76、T分數排名:1/23

嵌入式系統與實驗:劉靖家教授

科號:11220EE 240500

學分數:2

電機系:必選實驗

加簽:不接受加簽(選課限電機系與電資班二年級以上)

擋修:邏輯設計C-以上

建議先修:

  • 必要:計算機程式設計(C++)、基本Python
  • 非必要:計算機結構、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概論(有助於理解Lab內容)

上課模式是每次上約2小時的課+3小時的實驗時間(實驗時間為週三與週五晚上6:30~9:00,需擇一出席),有鑒於設備安全與助教效率,所以規定所有實驗都要用實驗室(台達219)完成,並且板子等等設備都不能帶出去。實驗主角是一片B-L4S5I-IOT01A板子,實驗本身主要是熟悉使用C++ 與mbed函式庫。上課時間教授會講解這片板子各個功能背後的原理(如ADC、DAC等等),然後講解一下範例程式碼在幹嘛。實驗時間就會用這些程式碼來實際操作看看。推薦給對C++ 與邏輯清晰的同學。

評分標準:

  • Labs(14%):實驗基本上就是在複製貼上範例程式碼,不過還是要充分理解程式碼的運作原理。實驗最後會有幾個小題目要demo給助教看,幾乎都是把範例程式碼改個幾行就能完成的題目。Lab結束要撰寫一個簡單的報告下週上課前交,不過只要有完成Lab本身分數都會很高,所以不用太擔心報告成績。
  • 四次段考(14%×4): 每次段考分成兩部分:Written(2%) & Coding(12%),考試時間約2~2.5小時,需完成以下兩部分,所以大部分同學的分數都不是很好看。
    • Written(2%):閉書考,eeclass會開測驗,內容都是簡答題,考上課時間教授講解的觀念與一點點的計算(如ADC轉換後的值),所以上課即使跟實驗內容本身關聯度不大但還是建議認真聽上課內容並讀熟簡報。
    • Coding(12%):上機考,開網路開書(包含你自己的電腦/手機都可以用),範圍會是從考試前一週發的作業練習題(不計分)魔改而來。其實就作業練習題本身難度就比lab難非常多,考試會比作業再難一點,再加上時間壓力寫不完非常正常,因此基本功很重要。(可以開作業改code會比較快。)助教也會依照完成度部分給分。
  • 期末Project(30%):寫一個循跡自走車,對於軌道設計、自走車的功能等等都會有所限制與要求。像是要有藍芽資料傳輸功能、標記軌道做對應的事物、障礙物偵測等等)。完成Project大概要花30小時以上(含車子組裝、測試等等),發車子的時間距離demo也只有2週,所以助教會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來讓同學可以去教室裡面寫。因為東西不能帶出去的規定所以除了假日之外我每個時段都去報到。demo時後就會由4個助教+教授針對細項去評分(注意評分不會是有做有分,而是會依照品質如車速來調整給分),如果有做額外功能也會有少少的bonus。

考古、報告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 81.41/12.31

EE2405 Score

最後成績(本人):

Labs(14%):

Lab1 Lab2 Lab3 Lab4 Lab5 Lab6 Lab7 Lab8 Lab9 Lab10 Lab11 Lab12 Lab13 Lab14 總平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四次段考(56%):

Written(2%) Coding(12%)
Exam1 85 100
Exam2 91 100
Exam3 82 70
Exam4 82 43
Total Score 6.8/8 37.56/48

總成績:

Labs (14%) 四次段考 (56%) 期末專題 (30%) 調分 總成績
100 44.36/56 98.8 +9 97(A+)

T分數:62.66、T分數排名:2/29

固態電子元件導論:張鑑元教授

科號:11220EE 335000

學分數:3

電機系:專業選修

加簽:會有加簽考試,但最後退到沒滿了

建議先修:電子學/電子學一(必要)、近代物理(強烈建議)

這門課不推薦給想要依靠聽課學習的修,原因如下:

  • 教課品質:教授上課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花很多時間在公式推導跟概念說明,但一直在推公式的時候推錯,很多東西都解釋不出來,常常是下課的時候同學去講桌跟教授說哪裡公式寫錯。反倒是常常浪費時間在推銷他主持的書報討論。第二次段考之後教授直接不上課然後在教室放普渡大學的OCW,第16週還是助教來放影片(教授人不見了)。
  • 出題範圍爭議:三次段考都是助教出題,上課指定用書是Anderson的課本,教授也用這本講課,但是助教還是用Neamen的課本出題,但兩本課本內容差異不小,但助教考前還是會公告Anderson課本的考試範圍,安全起見還是得全唸。
  • 給分爭議:雖然考試滿分是110/130/110,助教課堂上卻反覆提供不同期末算分方式,如一下說是常態分佈調整,一下說是標準化(段考分數要再除考試總分來計算總成績),最後分數也不確定是如何評斷。附圖為第一封成績確認信給的常態分佈,但最後分數又調整後再寄第二封成績確認信就沒再說如何評分了。
    ITSSED Original Final Grade

評分標準:

  • 作業(30%):多數是從Neamen課本內的例題或習題。拿高分很容易(可以查得到解答,甚至過程)。
  • 第一次期中考(20%):段考範圍到PN junction。可以帶一面A4大抄。但前面考了很多量子力學的題目,如果沒有修過近代物理的話大部分都寫不出來。助教段考給分很大方所以只要解釋或是代的公式擦邊就有分數。ITSSED Midterm 1
  • 第二次期中考(20%):可以帶一面A4大抄。段考範圍是MOSFET。本次段考最具有爭議,因為Anderson的課本只有教一堆MOSFET非理想狀態的公式修正,但沒有教蕭特基位障二極體(Schottky barrier Diode),但考試卻考了一大堆(甚至還有要畫能階圖。如果沒有自己念Neamen課本的話根本看不懂那些題目。滿分130的考卷中Anderson課本有教的應該不到30分。因為助教給分很甜所以平均還有約86分。
  • 期末考(30%):可以帶雙面A4大抄。段考範圍是全部,甚至期末考提醒的信裡面還寫範圍包含複變、線代、近代物理。結果考試第一題是機率。就如同教授的愛好,大概有30%都在考純近代物理的題目 (我都懷疑我修錯課了)。後面題型則是接近第二次期中考,多申論與計算題。

作業、期中考

班平均/標準差(等第制): 3.69/0.59

最後成績(本人):

HW1 (10%) HW2 (10%) HW3 (10%) 一段 (20%) 二段 (20%) 期末考 (30%) 總成績
100/100 112/120 100/100 92/115 115/130 82/110 97.2(A+)

T分數:60.34、T分數排名:1/42

通訊系統一:馮開明教授

科號:11220EE 364000

學分數:3

電機系:專業選修

加簽:全簽、最後退到沒滿

建議先修:訊號與系統(必要)、機率(強烈建議)

當初想上這門課單純是下學期規劃修通訊實驗,所以在寒假自學訊號與系統就直接衝了。教授上的很好,簡報的公式等等都會慢慢用版書推一遍跟解釋,如果聽不懂的下課可以去講台問。因為3學分所以8:30才開始上課,但教授常常會拖到下課時間所以下一節建議不要排離太遠的課。有趣的是因為有一天教授是第一個到教室所以有點生氣,說會隨機點名兩次,兩次都沒到就當掉,但其實最後也沒點名。

評分標準:

  • 作業(20%):共7次作業,題目偏難,有大量的計算,建議讀熟之後再開始寫。蠻多都是從以前的作業出的所以有家傳會輕鬆一些。
  • 期中考(40%):可以帶手寫A4雙面大抄,有20%的簡單觀念題,剩下的則是公式推導的題目與計算題。整體題目偏簡單,所以有讀熟的話會考很高。
    Communication System I Midterm Exam Score
  • 期末考(40%):一樣可以帶手寫A4雙面大抄,30%的quiz題外都是計算題,整體偏難,尤其是算SNR的題目要很細心。要考高的話練習要做足(可以去練以前的作業題&考古,但效果有限)。
    Communication System I Final Exam Score
  • 調分:往年都有調,但這次實際調多少不知道。

作業、考古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 2.96/1.37

最後成績(本人):

作業(21%):

HW1 HW2 HW3 HW4 HW5 HW6 HW7 平均
100 100 91 98 91 100 88 95.43

總成績:

作業 (20%) 期中考 (40%) 期末考 (40%) 總成績
95.43 97 82 90.69(A+)

T分數:59.78、T分數排名:1/41

訊號與系統:林瀚仚教授

科號:11220EECS202003

學分數:3

資工系:A類必選,電機系:必修

加簽:全簽

建議先修:微積分一(必要)、常微分方程(強烈建議)

通訊領域與數位訊號處理的入門課,上課內容是要計算一個訊號函數經過系統後輸出的訊號函數以及相關的操作。其實就是教傅立葉轉換、拉普拉斯轉換與Z轉換。上課會有YT直播與實體授課並行,不點名。因為教授的口齒較不清晰且進度上的蠻快的,所以很多同學都是自學或是看台大連豐力教授的影片。但因為上課時間少一堂課的關係所以比電機系教授開的少了一至兩個章節,所以有很多電資班(必修)跑來修。考試作業也比電機系教授開的簡單不少。

評分標準:

  • 作業(15%,刪掉一次最差的):每週作業,題目很多都是從課本出改數字,或是網路上的題庫出的。HW8還有50分的加分題問對於教學的意見。題目都不難但如果有抱團修可以互相對答案比較安全。
  • 期中考(40%):範圍到連續的傅立葉轉換,題目約50分從作業來的,剩下約30分題目偏簡單,30分偏難,但好好把作業練熟,觀念清楚的話要拿高分不難。
    2024 Signals and Systems Midterm
  • 期末考(45%):範圍應該要算全部但重點著重在後半,作業題大約剩30分,其他的70分都是計算量龐大且需要細心的題目,但因為有部分給分所以平均大概60左右。也因為我期末考只錯一個負號,分數狠甩了第二名10分所以被邀請當明年助教,可喜可賀
  • MATLAB HW(1%):大概期中考前會有一個簡單的MATLAB作業,完成可以加學期成績一分。

112作業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9.85/11.21

EECS202003 Score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作業(15%):

HW1 HW2 HW3 HW4 HW5 HW6 HW7 HW8 HW9 HW10 HW11 HW12 HW13 總分 (13取1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50) 100 100 100 90 100 104.16

總成績:

作業 (15%) 期中考 (40%) 期末考(45%) MATLAB HW (Bonus) 調分 總成績
104.16 107/110 99/100 +1 +3 105.9→100(A+)

T分數:67.98、T分數排名:1/67

計算機網路概論:邱德泉教授

科號:11220EECS302001

學分數:3

資工系:C類必選

加簽:全簽,第一堂要去課堂登記

建議先修:計算機程式設計一(C語言)(強烈建議,Lab2、3需要)

即使是必選但幾乎每個資工系學生都會修的科目。這門課主要是開給國際學士班(資工系學生通常會修上學期開的),所以教學內容會比較少。教授的英文口音非常獨特,而且會花很多時間在很簡單的觀念上,再加上每次晚5分鐘進教室、中間下課時間20分鐘、提早20分鐘下課,所以進度很慢。很多同學也是依靠自學,像是黃能富教授的OCW。

評分標準:

  • Labs(10%×3):回家作業,第一次是使用wireshark來看區域網路的流動與進出,並簡單解碼一個png文件。第二次作業是在本地端模擬網路的TCP封包傳輸並計算checksum。最後一次作業則是模擬掉封包時TCP的操作。每次Lab發布當天(週四)會有助教簡單講解一下內容就下課。後兩次Lab需要用C來撰寫。因為註解幫你打好了所以Copilot會幫你完成。第二次較難之外其他都算簡單。
  • 期中考、期末考(30、30%):考試前會勾課本的練習題供同學練習,並會提供答案(不算分),考試會有約20-40%是作業題,剩下幾乎都是觀念題/申論題,計算題幾乎沒有(上學期班計算比較多)。所以拿基本分不難但拿高分就要花時間讀到精熟。
  • 課堂參與(10%):有兩種方式可以累積,期末才公布算分方式為:
    Participation Score Grading Policy
    • 累積方式一:回答老師的問題後,到Google表單登記。教授希望上課有學生可以跟他互動,不然他看起來會很可憐,尤其是後面大家都翹課後。但後面不知道為什麼就越問越少了。
    • 累積方式二:課後到Google表單問問題,教授/助教會再去google表單回答你問的問題,但就如同算分方式的圖所述,只有好問題會列入分數不能灌水。

Lab2Lab3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9.72/13.95

最後成績(本人):

總成績:

Lab1 (10%) Lab2 (10%) Lab3 (10%) 期中考 (30%) 期末考(30%) 課堂參與 (10%) 調分 總成績
100 92 100 92 84.5 7/10 +3 92.15→92(A+)

T分數:58.80、T分數排名:6/67

藝術經典:台灣電影賞析:蕭菊貞教授

科號:11220GEC 130601(清大)

學分數:3

校定必修:核心通識向度三

加簽:第一堂課到堂抽籤

教授是專業的導演,會帶學生去看台灣光復以來的電影並解說一下當時時代背景與其遇到的狀況。如同很多評價所述,很多學生把他當作一個涼通識在修。畢竟有良心的向度三通識教授非常稀有。前期的台灣電影風格比較難懂,所以很多同學看一看就睡著了,但後面進到李安導演的電影的時候因為幽默風趣所以反響比較大。推薦給還沒修向度三通識的同學(前提是你選得到)。

評分標準:

  • 三次報告(30%×3):會有指定片單,前兩次都是依照片單的電影去分析時代背景、拍攝手法等等,期末報告則是限定在「飲食男女」這部片來分析角色轉變並寫課程的綜整心得。教授上課會點名一些寫得不錯的學生分享觀點。但報告成績沒有發回來過。
  • 出席(10%):原則上是課後用eeclass產生的qrcode點名,但到後面發現很多學生都最後一刻才來點名就走,所以最後一堂直接偷偷課中點名,讓很多學生吃了一記曠課。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3.85/0.52

最後成績(本人):A+(未公布細項)

T分數:58.65、T分數排名:1/105

慢壘:徐志翔老師(112下)

科號:11220PE 112004

學分數:0

校定必修:體育

加簽:沒滿,加簽應該也會給

跟去年的差不多,但打擊練習從原本期中後才教,變成了第四週左右就開放自由練習。考試部分新增了指定考試,也就是必須完成的項目,但其實還是很簡單。還新增了補課活動,完成者可抵一次缺課,所以要通過這門課的機率也高了不少。其他的就不多闡述了。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3.59/0.46

慢壘成績分布

最後成績(本人):A+

T分數:65.43、T分數排名:1/44

計算方法設計:韓永楷教授

科號:11310CS 431101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

加簽:全簽

建議先修:資料結構(必要)

原本計算方法設計應該是要由王炳豐教授與許建平教授開設,但因王炳豐教授這學期輪休,所以換韓永楷教授代打。猜測是111年離散作弊事件太過嚴重所以改回了實體考試。變回實體之外題目難度也是三級跳,成績分布就看得出來非常慘烈。教授上課品質依然優秀,寫滿的板書讓人可以理解演算法的思路與證明。但教學進度飛快(三週上完一段範圍、第8周上完二段範圍,第11週上完全部後開始教補充章節),因應多人修課所錄製的影片反倒是比較跟不上進度,所以還是建議乖乖早起到堂聽課。其他規則與離散差不多。

評分標準(與離散數學相同):

  • 三次段考(100%):每次考試約6題,一題約15~20分,

    • 第一次段考:範圍從時間複雜度分析到排序演算法,共6題滿分105分,其中第5題(15分)為較高難度的題目(多數投票算法)、第6題(15分)為超級難題。
      1st Exam Score
    • 第二次段考:範圍僅包含DP與Greedy,共6題滿分105分,其中第1題(15分)為簡單的霍夫曼樹但答對率慘澹、第5題(20分)為高難度的DP+Greedy、第6題(15分)一樣為超級難題。
      2nd Exam Score
    • 第三次段考:範圍包含Mergeable Heap與圖論(到SSSP),共6題,每題20分,滿分120分,只有第4題較有挑戰性但也不會到太難。(基本上是怕當太多人放水出題)
      3rd Exam Score
  • 計分方式有兩種,與離散相同(擇優)

    • 1st Formula:20分+三次段考直接取平均(80%)
    • 2nd Formula:考最差的算20%,其餘各40%
      最後成績取上高斯,不另外調分
      Formulas

計算方法設計資料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64.51/18.45

Algo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一段 二段 期末 1st Formula 2nd Formula 總成績
88/105 83/105 120/120 97.6 99.8 99.8→100(A+)

T分數:69.24、T分數排名:1/124

作業系統:周百祥教授

科號:11310CS 342302

學分數:3

資工系:必修

加簽:資工系大三優先,且第一堂課加簽考需參加

建議先修:計算機結構(強烈建議)

閱讀此篇前請先大喊愛百祥。本課程除了第一堂規則講解與加簽考後,就不會看到教授實體上課了。所有課程請到OCW自行觀看。影片中規中矩但因為很多都是背的東西,所以很多都變成在唸簡報。如果想要紮實學習可以去看隔壁班的影片。

評分標準:

  • Quiz(25%):皆為五選一選擇題,共21題,範圍為前兩周課程+1題當周的預習題。,考的觀念蠻細的一定要念熟,至於weekly review的題目效果因人而異,個人覺得或多或少有些幫助。
  • Midterm(20%):範圍W1W9,共40題五選一選擇題,全部都是從Quiz1Quiz4的題目拼湊而成,所以如果有錯建議一定要去看考卷把錯題複習一下。
  • Final(20%):範圍全部,共40題五選一選擇題,除約8題為最後兩週的範圍(Quiz沒考到)為新題外,其他還是從Quiz1~Quiz6的題目拼湊而成。
  • Project(25%):共5個checkpoint,各佔5%,使用上課影片提到的edsim51與sdcc來練習基本的OS觀念,最後一個checkpoint則是要寫出一個小恐龍遊戲。因為最後一個難度劇增所以很多人放棄不做。

OS Project Code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9.45/16.69

OS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小考(25%):

Quiz1 (4%) Quiz2 (4%) Quiz3 (4%) Quiz4 (4%) Quiz5 (4%) Quiz6 (5%) 總分
100 100 90 100 100 100 24.6/25

總成績:

小考 (25%) 期中考 (20%) 期末考 (30%) Project (25%) 總成績
24.6/25 97.5 95 100 97.6→98(A+)

T分數:61.11、T分數排名:1/135

積體電路設計概論:陳聿廣教授

科號:11310CS 312000

學分數:3

資工系:B類必選

加簽:第一堂課到堂全簽

建議先修:邏輯設計(必要)、 電子學或電子學一或電路與電子學一(強烈建議)

資工系開設的積體電路,本人因為資工系必選需求點了這門課,事實證明想紮實學習還是要修電機的課。本門課的前期為了補足與複習電子學的內容花了不少時間,但也因為教授有很多國科會的事情所以很多都是讓我們回去看去年的上課影片。後面則都是演講課,教授本人不上課,朝向應用面的積體電路課程。

評分標準:

  • 作業(30%):
    • HW1 HSPICE Simulation:練習用HSPICE來模擬電路。接出基本的AND、OR、MUX等等電路並跑出波形。作業繳交後會有demo,會問像是為什麼PMOS跟NMOS大小要設定3:1、使用transmission gate的好處與壞處等等基本的概念。把demo當作期中考練習就好。有10% Bonus為用transmission gate做出4x1 Mux。
    • HW2 Layout Design:畫出3 input XOR的layout。post-simulation效能分佔10%,基本上只要盡量壓layout面積就好。有10% Bonus為畫出pass transistor版本的3 input XOR。對於layout新手來說要花大量時間在這個作業裡面,但在本門課中也只有這個機會會畫layout。
    • HW3 NoC Simulator:發放作業前會有一個關於Network on Chip的演講。作業本身利用提供的Network on Chip的模擬軟體,回答問題與模擬。本作業非常簡單,除有標準答案的名詞解釋外,只要解釋合理分數都會拿到。
  • 期中考(15%):第一大題20分為名詞解釋,雖然不用一字不漏的把定義背出來,但還是要把簡報各處讀熟才寫得順。後面為題組題,有電流計算題、製程相關的解釋與優缺點比較、Stick Diagram、手畫Layout題等等,教授提供的課本練習題大概出2題,題目非常多很有可能會寫不完。考卷本身滿分105,若願意撰寫匿名問卷可以得到5分加分,滿分就會是110。
  • 期末考(20%):第一大題20分一樣為名詞解釋,後面題組題除期中考題型外,還有演講相關的題目(所以要拿高分演講不能睡著)。考卷一樣滿分105,若撰寫匿名問卷可以得到5分加分,滿分110。期中期末考難度都很高,但也改得很鬆,所以分數都還算好看。
  • Quizzes and Attendance(15%):學期算分的點名只有開學第一堂。Quiz也只有一次在期中考後一週。Quiz只要有到就有60分,考試為當天的上課內容,但也有手畫layout題所以要花點時間。此15%成績算法為max{quiz1, average(quiz1, 第一堂點名)},第一堂點名有到算100。
  • Final Project(20%):用HSPICE設計時序邏輯乘法器。因為有大量的電路,所以debug會很困難。期限定在17周週日所以時間充裕,但也需要花蠻多時間在上面。根據老師的限動還有人抄襲,抄襲會直接當掉請不要嘗試。想知道詳細的內容請直接到下面資源連結看SPEC吧~
  • 點名加分:因為老師在國科會有很多事情,所以有兩週把上課時間調到週二晚上,這兩次來上課都會加分還請飲料一杯。四次演講部分出席每次也都會加一分(也會提供點心)。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7.85/18.03

CS VLSI Distribution

CS VLSI Homeworks

最後成績(本人):

總成績:

HW1 (10%) HW2 (10%) HW3 (10%) Final Project (20%) 期中考 (15%) 期末考 (20%) Quizzes and Attendance (15%) 點名加分 總成績
110 110 99 98.98 101/110 101.5/110 (82+100)/2 = 91 +6 106.736→100(A+)

T分數:62.29、T分數排名:1/71

電子電路實驗:陳新教授

科號:11310EE 224501

學分數:2

電機系:必修

加簽:全簽,但若兩班皆無衝堂則由教授決定加簽班級

擋修:電路學C-以上

建議先修:電子學或電子學一(強烈建議)

一樣分成lecture跟lab兩個部分。lecture會複習接下來lab會用到的基本電路學與電子學部分,共會上5次課。剩下的時間(包含lecture提早下課)則是自己去lab做實驗。老師上課注重觀念也比較不會帶太細節的計算,但因為是複習的性質所以學生認真聽的比率偏低一點。

評分標準:

  • Lab報告(65%):總共5個Lab,其中Lab3與Lab4又有兩個part故各佔一半。報告批改也比較鬆,只要撰寫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分數就會很高分。
    • 所有電阻、電容與電感都要有量測值並清楚紀錄
    • 所有有與理論值比較的部分都要計算誤差與解釋原因
    • Lab3(MOSFET)只要有需要做HSPICE模擬的地方都要附code
    • 圖表坐標軸要清楚標示,如果有用牛頓插值法去算結果要在圖上清礎標寫數值
  • 期末考(30%):因為報告給的分數較鬆,這個考試就會決定這門課是A+還是C-過。題目偏難重觀念,包含很多如電路中增加或減少某個電阻/電容的數值會對整體的電路造成什麼影響等等。但考卷比提供的考古題簡單不少。
  • 舉手發言(5%):在lecture教授會拋出一些問題,只要有回答(無論對錯)都可以登記發言(1分),但因為人數多所以大多數人這個part都是0分。最後也利用調分來補齊這個部分的分數。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83.40/10.25

原始成績分佈:
ME Lab Distribution eeclass

調分後成績分佈:
ME Lab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Lab1 (13%) Lab2 (13%) Lab3-1 (6.5%) Lab3-2 (6.5%) Lab4-1 (6.5%) Lab4-2 (6.5%) Lab5 (13%) 期末考 (30%) 舉手發言 (5%) 調分 總成績
81 93 99 92 98 100 100 88 4/5 +4 95.31→95(A+)

T分數:61.32、T分數排名:3/93

通訊系統實驗:謝欣霖教授

科號:11310EE 465000

學分數:2

電機系:必選實驗

加簽:實驗室容量上限為24人,加簽到滿(本學期欲修人數22人,故全簽,如果滿就會協調或抽簽)

擋修:曾修通訊系統一或通訊系統二(建議修過通訊系統二)

非常輕鬆的實驗課。一樣分成lecture與lab兩部分,因為教授有很多國外會議,所以lecture實際上大概只會上一半(W7上課)。上課雖然是以複習通原一二為主,但教授會講很多最近通訊領域相關的發展與趣聞,所以不會很枯燥,再加上大多數會來修通訊實驗的都是未來想走通訊相關領域的,大多數也很認真聽。Lab因為器材的原因,採兩人一組且隔週輪流做實驗。實驗本身給的說明也非常清楚,只要依照簡報的做一遍就會成功(不太需要思考)。

評分標準:

  • Lab(70%):共5次Lab,都是操作Labview軟題,有點像是通訊版本的scratch。因為是軟題實作,所以大多數都是處理數位訊號(通訊系統二的內容)。報告撰寫只要依照提供的報告模板把實驗目的、步驟、結果與問題回答撰寫完即可。雖然沒有詳細的配分細節但分數給的算好看。
  • Final Project(30%):根據Lab所學完成遙控器實作,雖然沒有像是lab一樣一步一步的講解,但只要前面的lab有好好完成且了解每一個block的功能,加上有耐心的debug就會弄出來。評分標準包括:
    • Demo(10%):做出來給助教檢查測試即可。
    • 口頭報告(30%):最後一堂lecture會進行口頭報告,注重實驗的精神與遇到的問題等等,或是有一些願意分享觀察到的東西也可以。結束會由助教問一個問題,回答完即可。
    • 專題報告(18%):把實驗過程與結果寫成一個專題報告,考量到大家分數都很高,所以有特別把最高分定在90分。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等第制):4.25/0.12 (18人A+、4人A)

最後成績(本人):

Lab1 (14%) Lab2 (14%) Lab3(14%) Lab4(14%) Lab5 (14%) 期末口頭報告 (9%) 期末專題報告 (18%) 期末Demo (3%) 總成績
94.5 99 97.5 95 97 80 83 100 92.76→93(A+)

T分數:54.17、T分數排名:1/22

積體電路設計導論:黃敬源教授

科號:11310EE 323002

學分數:3

電機系:專業選修

加簽:沒滿

擋修:邏輯設計、電路學C-以上、電子學或電子學一C-以上

評分標準: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7.97/13.31

EEVLSI Distribution eeclass

四捨五入後送出成績:
EEVLSI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作業(15%):

HW1 (3.75%) HW2 (3.75%) HW3 (3.75%) HW4 (3.75%) 總分
88.95 95.75 96.18 100 14.283/15

總成績:

作業 (15%) 期中考 (20%) 小考 (10%) 期末考 (30%) Project (25%) 總成績
14.283/15 65.5/80 = 81.88% 94 91 97.39 91.7→92(A+)

T分數:60.54、T分數排名:5/39

EE VLSI Homeworks & Exams

電子學二:鄭桂忠教授

科號:11310EE 226001

學分數:3

電機系:113學年度(不含)前入學為專業選修,113學年度後入學為必修

加簽:全簽

擋修:電子學或電子學一C-以上、未修過類比電路分析與設計一

評分標準: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9.35/10.68

MEII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HW1 (3.75%) HW2 (3.75%) HW3 (3.75%) HW4 (3.75%)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總成績
95 90.5 95 118 83.5 85 91.94→92(A+)

T分數:61.84、T分數排名:6/105

MEII Homeworks

FPGA結構及設計自動化:麥偉基教授

科號:11310CS 516000

學分數:3

資工系:選修(碩士班課程)

加簽:沒滿

建議先修:邏輯設計(必要)、演算法或計算方法設計(強烈建議)

評分標準:

班級成績:
班平均/標準差(百分制):72.14/20.90

FPGA Distribution

最後成績(本人):

HW1 (8.75%) HW2 (8.75%) HW3 (8.75%) HW4 (8.75%) Programming Assignment (40%) Creative Assignment (25%) 總成績
100 98 75 91 93.41 87 90.96→91(A+)

T分數:59.02、T分數排名:5/51

網球初學:鄭為仁老師

科號:11220PE 205058

學分數:0

校定必修:體育

加簽:第一堂抽籤3位加簽

班平均/標準差(等級制):

最後成績(本人):A+(未公布細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