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changed 5 years ago
Linked with GitHub

【2020農業開放資料論壇】 一起來討論Open Data的社群守則 - 【農業智庫報導】PI阿柴

tags: COSCUP2020 入門 TR209

歡迎來到 https://hackmd.io/@coscup/2020 共筆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點擊本頁上方的 開始用 Markdown 一起寫筆記!
手機版請點選上方 按鈕展開議程列表。

主題:
講者:阿柴 吳君孝 郭鴻裕 蔡育彰

Q&A

Q: 如何運用農業智庫推廣實際運用?
A: 永續發展、經營、短期目標
要的是什麼,獲利、企業形象阿柴
有些標準可以交流的,透過交流慢慢建立資料型態吳君孝
Q: know how是否能分享?
A: 不能外流的,資料的保護上可以有更多的探討
有機農的祖孫代,傳統與科技的配合,人與經驗上的溝通吳君孝
Q: 土壤資料開放
A: 盡量的開放,每個單位都有不同的政策及立場郭鴻裕
Q: 有風險性的資料 是否適合開放? 會不會造成社會風險
DATA這麼多 應該要開什麼格式? 因為格式關乎品質
A: 產業需要的資料品質、狀態:
主流工程技術面:開源
格式跟標準是否雙方都能溝通
使用需求的不同,所需要資料的型態都會有差別
ex: 土壤分配 不希望拿到太學名的 但也怕專家有認知上的誤會
資料轉換上會因產業的不同多去做溝通
基礎資料的研究 研究報告背後的資料的重要性
開放資料的品質 田間紀錄需要再key,讓紙本數位化
Q: 什麼樣的品質比較容易被分享
A: 發表的東西,下一次申請經費的來源
原始數據保留五年,在一定的範圍內需要再累積研究成果,需標明資料來源蔡育彰

希望能開放原始數據 了解是否正確、分析
讓大家知道精準度,原始資料怎麼來的

Q: 如何修正這些資料
A: 政府長年在蒐集的資料需不斷的調整、回饋

  1. 在資料、文章下方留言
  2. 交流 公司協力

產業要的資料是很細緻的,需要透過安排、溝通、對話流程去了解哪些是產業所需要的資料

政府看的是大項 空間尺度、空間尺度

農民為何願意提供資料? 幫農民收水稻 (交換利益)
收割的同時也在做土壤的調查

Q: 怎麼樣可以將蒐集的資料互相交流呢
A: 研究資料數位化、開發研究工具、環控資料

怎麼將他量化、數位化
拆解之後再組回去、credit資料來源、透過社群集思廣益

顯著因子的蒐集:
設計所要的結論 輸出
蒐集資料的條件 建模前輸入的參數

資料蒐集的價值
雙方各自貢獻、互相信賴

Q: 產業界的人需要或想取得的開放資料是什麼 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A: 明確知道需求是什麼,嘗試著去跟政府要,土壤的資料是最寶貴的,長時間、延續性的資料是最好的。

服務的社群是誰,科技跟傳統產業間可能會有誤解,但傳統產業會可以了解有一群人是可以幫助做這件事的,
若牽扯到太商業利益的部分會亂掉,可以先找專家、相關利益人進行討論。需要有各種不同角色。

官方開放資料是把雙面刃,民間要說是做什麼用、原因,期盼政府開放什麼。

社群守則與展望

FAIR

  • Findable
  • Accessible
  • Interoperable
  • Reusable
  1. 以社群力組成有志一同的跨域農業open data社群
  2. 依照使用者需求,以協力策略共同改善資料品質
  3. 推動「研發機構」的資料數位化,並研擬回饋機制
  4. 挖坑、分享、回饋,共同建立數位農業生態系
  5. 用數位科技留住農業人才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