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愈多雷愈多:識別多邊戀關係中的情感虐待 === > 原文:[More Relationships, More Red Flags: Identifying Emotional Abuse in Polyamory](https://medium.com/@loveinthesuburbs/more-relationships-more-red-flags-identifying-narcissistic-emotional-abuse-in-polyamory-48a1e95509ce) > 譯註:原文額外談到這些有毒的特徵也適用於 metamour,中譯版力求精簡篇幅,故稍作省略。 首先我想闡明一些事情:多重伴侶關係的實踐者之中當然有著許多溫柔、同理、慈愛的人們,但也值得提防那些心態有毒的人,就像單一伴侶關係中也會有恐怖情人一樣。然而,因為多重伴侶關係對於浪漫愛與性關係的常規有別於主流社會期待,有心之人將會更容易以此作為掩蓋惡意的藉口。 筆者曾體驗過美好的多邊戀,也曾飽受有毒關係的摧殘。在有毒的關係中,你會感到被利用、佔便宜、邊緣化,甚至受到心理操縱;你的不安與脆弱被當作對付你的武器,你正常的情緒反應被稱為病態。無論在單一或者多重關係中,這些確實都是情緒虐待。 在關係初期,只要我們夠留意,總是可以當心一些凶兆。然而多重伴侶關係中的雷點有時候顯得很曖昧,畢竟性與愛的界線在多重伴侶關係中有著自己的標準。 因為牽涉的人多了,多重伴侶關係中的問題也往往更複雜。不單是伴侶會影響你的身心健康,你伴侶的伴侶`(譯註:metamour 以下統一譯作情敵)`也會,這也是為何留意你情敵們的為人處事也同樣重要。 以下筆者基於自己以及訪問所得的經驗,所彙整的一套詳細指南。 --- ## 他總是太快墜入愛河 經驗法則:從起初便留意你們的關係,是否才一兩次約會之後,便覺得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對方是否明明還在跟許多人約會,卻輕易說出「我只想要你」甚至「我願意為了你定下來」? 他是否才認識你幾天就想要承諾? 想想看他的其他伴侶怎麼辦?他會輕易毀棄過去的承諾嗎?他是否用貶低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伴侶或前任?他會只因為比較喜歡你,就拋棄其他交往關係嗎? 另一方面,你的伴侶可曾遇過某些人對他一見傾心就死心踏地呢? 如果上述的答案多半是肯定的,想必你正在經歷一種老派的、轟轟烈烈的愛情 ——或者,你只是在暈船! 暈船的感覺極其美妙,但別忘了這只是自我中心型戀愛的第一階段而已,自我中心型人格者傾向對某人投注至高無上的關注與呵護,並以此讓對方也誤上賊船。 一旦他認為目標到手,便會開始一連串貶低對方的解暈流程。突然之間,你似乎處處都跟他原本期待的有落差。他也許會未經同意便擅自更改或曲解你們原先同意的規則。他會不斷批評你、潑你冷水,除非你終於為自己設定原則並振作起來。而當你想要訂出規則、要求被善待,或者抱怨一些期望落差,他們則會輕易提出分手。這時很容易變成那種「你必須接受這一切,否則我就丟棄你」的遊戲規則。一旦你為自己挺身而出,他們很快便會明白你不再是一項可用資源了;屆時,你得做好火速被丟棄的心理準備。 > 自我中心型的戀愛關係總有三個階段: > > 理想化(暈船) → 泡沫化 → 拋棄 如果你發現你的對象如此對待其他對象,請做好心理準備,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 ## 你的伴侶跟其他人有不健康的關係 注意:你伴侶與其他人的交往模式可以作為一種前車之鑑。 你可以觀察現任伴侶其他人的交往模式中是否有某些毒性。儘管你的伴侶再溫暖可愛,他們的其他段關係都可能——而且其實非常可能——影響你。 > 他是否與其中某些有毒的伴侶維持著某種離不開的相依關係? > > 如果是的話,當心:你很有機會重蹈覆轍。 虐待或嚴重失能的跡象有哪些呢?首先外顯的虐待太容易觀察到了:經常性的爭吵、咆哮或肢體暴力,及藥物濫用等等。然而內隱的虐待與失能則較難辨識,例如: - 宣稱從不吵架,卻施以冷暴力; - 為了避免衝突而說謊,或不說出全部的實話; - 在自己破壞了關係之後,卻要求你協助他粉飾太平; - 在背後說對方的壞話; - 認知操縱(gaslighting); - 你的情敵不想要承認你的存在; - 假裝關係中一切都很美好,儘管根本不是。 儘管如此,要知道每一段關係本來就有各自的失能,爭吵是常有的事,關係中的人們也並不總是他們最好的樣子。以旁觀者的角度,要批判這些實在容易。然而一段關係並不需要是「典型的有害」才必須放棄,凡是對你不健康的關係都值得三思。 --- ## 無條件地要求被信任,而不願自行累積信譽 你從來沒有義務盲目地信任一個人,特別是當你才剛認識一個人,而他們還沒有靠自己贏得你的信任時。你唯一必須信任的是你自己的判斷,時間會慢慢揭露一個人真實的意圖和為人。 多重伴侶關係有時是很恐怖的,尤其是當其中存在長期伴侶的時候。當有甚麼事情令你覺得不對勁的時候,通常就是真的不對勁了。當你懷疑對方是否只想上床,當你需要安全感的時候,請勇於表達。 > 值得信任的人們不會奢求他人盲目的信任。他們會大方接受你的質疑,並且樂意解釋動機,儘管動機本身是自私的也不例外。他們會以真誠的態度鼓勵你釐清並且積極同意這段關係的現狀。 不值得信任的人們在遭受質疑時,容易感到被冒犯。他們會指責你為何質疑他們的人品,甚至暗示你有「信任他人的障礙」,或者神經質。這是很嚴重的警訊。 人們行為的動機並不總是關乎善惡,事實上人們的行為經常是自私自利的,背後的考量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怎麼可能有人對你僅有皮毛般的瞭解,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你總是好的呢? 因此,如果有任何人要你盲目地相信他總是為你好,無法接受一點點健康的懷疑,請小心此人可能是別有意圖地蒙蔽你。 --- ## 同理失能:麻木、情感冷淡、缺乏病識感 同理心是一種覺察他人情緒,以及想像他人的想法與感受的能力。潛在自我中心人格傾向的人,會表現出一些同理失能或者衰退的跡象。 話說回來,要怎樣在關係初期就明察這些跡象呢?從病識感開始——亦即,你的伴侶若是經常傷到人而不自知、對其他人的負面情緒感到困惑,就是一種病識感的缺乏。同理失能的人,往往可以不帶具體的惡意動機,卻仍然造成傷害,他們只需要缺乏病識感,換句話說就是麻木。 缺乏病識感的例子如下: - 說別人肥、醜、笨,或者其他的人身攻擊——然而不理解為何其他人覺得受冒犯;甚至有類似「我只是比較直白、你太敏感了」之類的藉口。 - 情緒無感:他以為自己跟你只是各取所需,於是理所當然地敷衍你、誘騙你,然後又對你的受傷感到不解,甚至覺得你才是心懷惡意曲解他。 - 不跟你商量,就任意爽約或改變行程,還責怪你的失望。 - 打破跟你的約定,而且真心不理解你有甚麼不滿。 - 跟新對象上床,卻責備你的不安全感,儘管換成是他也會有相同的情緒。 - 容易因為任何一點情緒勞動就感到疲倦。 - 對自己的小孩冷漠,在孩子表達需求時容易不耐煩。對成年朋友也這樣。 - 對於有身陷困難或疾病的朋友不耐煩,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沒有同理心。 EQ 低的人確實沒有能力接住其他人的情緒需求。他們有時自我中心到可以將其他人的磨難、課題和困境視為「麻煩」,或達成自己目標的阻礙。當覺得自己被迫聆聽朋友訴苦,或是照顧生病的家人,他們很容易感到厭煩。 請捫心自問:當你真的遇上人生危機,你會想要依靠一個將你視為負擔、甚至丟棄你的人嗎?不,你絕不想這樣。 筆者知道在熱戀期的粉紅泡泡中,你很難看得透徹,但千萬別替對方的這類行為找藉口,陷得太深終究只會惹禍上身。 --- ## 無法傾聽,或者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D/ADHD)當作藉口 當你說話時,對方迫不及待打斷你,然後顧著講自己想講的——除非你討論的主角是他。要是你想聊的話題跟他沒那麼有關係,也不是他最關注的事情,他根本就沒在聽。 ADD/ADHD 又跟上述的情況有何關係呢?是這樣的,人們太常將自己無法傾聽的問題怪到 ADD/ADHD 頭上,即使他們未曾確診、根本不過動,或是全然可以在只跟自己有關的話題上津津樂道。 將這列為地雷或許太具爭議性,因此我不會說得這麼嚴重……然而,這仍然可以當作某種輕微的警告。臨床上,心理師們常遇到自稱有 ADD/ADHD 症狀的個案,而在稍後觀察出他們只是自我中心人格而已。 這意味者糟糕的傾聽者或者 ADD/ADHD 患者一定是自我中心的恐怖情人嗎?完全不是的,這只是其中一項你可以納入綜合考量的指標。 --- ## 剝削與寄生關係 心態有毒的情人往往需索無度,卻對於自己的付出有嚴格的限度。他們通常不願意在滿足自己之前先妥協或付出。 - 約會大多你在付錢、預支旅費等。如果要他付錢就興趣缺缺。 - 他讓你出錢出力,卻不告訴你他無能回報; - 又或者他阻止你付出,也是因為無能回報。 - 他們答應會還錢或回報某些幫忙,但常常只是說說。 - 他掌握了交往的步調,只有他可以決定甚麼時候見你、要做甚麼。 - 他會搶走別人的功勞或點子; - 他們可能會談到自己如何不屑一顧地甩掉別人,只因為膩了,或沒有好處了,好似其他人是為了他而存在一樣。 上述這些點可能難以在交往初期就被識別,因為剝削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現——以下有些比較容易在初期察覺的現象: - 寄生關係:無論他是從事犯罪維生,或是靠別人養。這同時也是反社會人格的指標。 - 無法獨立:另一個比較輕微的例子是,成年了還住在親人家裡,或還跟前任伴侶住在一起。——這邊討論的並不包括失業或生病的情況,人總是會有困難時期。這邊指的是年復一年地無法自主生活,這樣的人往往自圓其說,例如他正在創業或創作,只是懷才不遇,或是不願意高才低就。反正永遠都是別人的問題。 > 如果你的伴侶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照顧不好,怎麼可能照顧你。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的伴侶會佔自己老朋友或家人的便宜,他們絕對樂意佔你便宜。 另一個非常明顯的警告是,他們曾提過你對他們有甚麼用處,例如「你真的很會照顧小朋友耶,看來我們不用煩惱孩子的事了」或是「你真的很會賺錢,也許有一天我們就買得起自己的家了。」 當有人說你的優點是你很會照顧人,或可以滿足他的甚麼需要,也許他們是真心把你視為資源。 為何施虐者會剝削他人?因為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值得被其他人照顧…… --- ## 理所當然的慣性自私 被慣壞的人們相信他們理應得到特殊待遇、讚美和獎勵,而不必費吹灰之力去爭取這些,儘管這對其他人並不公平。他們可能會自認有資格得到超乎努力的獎賞、超乎自己能力的職位,或者住進自己負擔不起的住宅。 他們好似當作其他人就是生來服侍他們的,例如理所當然地接受經濟援助、不去上班、不盡親職或是不做家務。這種被寵壞的狀況常發生在親少年身上,但對成人而言絕非正常。 要求被寵壞的人在他們不享受的事情上履行其義務實在是困難。即使是將近中年的人都有可能在這種事情上表現得像小孩子。當然,他們分不清自己受饋贈的、以及憑實力爭取的事物,他們甚至可能自以為有辦法受饋贈這件事本身就令他們高老實人一等。 > 有些人會豪不羞恥地自稱他們就是自私、就是會先照顧自己。如果有人這麼對你說的話,請務必當真,因為他們大概是認真的。 在床上則有另外一種被慣壞的跡象值得留意。這些跡象或許很細微,例如會因為你中斷性行為而不滿、勉強你做你不喜歡的事、不告訴你他在上你之前上過誰;亦有可能極明顯,例如性騷擾、性侵害,或是妨礙性自主。 --- ## 物化他人 因為許多施虐者缺乏同理心,並且理所當然地利用人,有時他們會像物品一樣地對待甚至稱呼人們。 有些物化的表現是十分露骨的,請當心那些明目張膽的物化用語,例如: - 打怪、攻略、練等 - 好吃不黏牙 - 備胎 - 飯票 - 資源回收 物化是一種去人性化的過程,一旦人們在認知上被視為死物,就能更容易地被濫用,或者接受自己被如此對待。這是語言不可輕忽的力量。 此外,有更多較隱晦的物化行為同樣值得留意。是否有人曾讓你覺得自己只是帶得出場的美人?某些人跟你約會只是為了面子?只因為你年輕、性感、身材好,令他們想拿來炫耀;或是因為你有成就、學歷和財富,好讓他們看起來比較得體? 他是否花很多時間談論自己的事,但看來對你一點興趣都沒有?他是否只談你多愛他,而不談他多愛你?你是否懷疑一旦你不再捧高他、讓他覺得自己特別,他就要冷落你了? 如果你有些被物化的感覺,那麼你的感覺八成沒錯。你覺得自己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對方,而他只關心跟你在一起時畫面多麼好看、自我感覺多麼良好,而對「你」本身興趣缺缺。 > 你可曾遇過有人談到自己只因為對方「滿足不了我」就拋棄對方?這是重大警訊。心態健全的人是對等地與人交往,而不是與自己的需求交往。這是他物化其他人的明顯訊號。 你不是生來服侍某種需求的,你的存在是值得被聽見、被看見、被關愛的。別忘了這件事。 --- ## 欠缺悔意 當他顯然犯了錯或傷到人的時候,會真心地過意不去嗎?一個人的人格病態程度從自我中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的關鍵特質在於對自己的惡行欠缺悔意和罪惡感。 我們偶爾都會傷到人,也都會有憤怒及自私的時候。但當我們的行為確實造成傷害的時候,通常都會感到難過,何況是傷害我們最親密的人。 缺乏或甚至毫無悔意是一個相對容易在關係初期發現的重大警訊。然而,有時情況會荒謬到令人難以置信,以至於你會想要合理化——別寬容,請嚴肅看待這回事。 --- ## 情感虐待狂:以傷害他人自豪 他們也許會吹噓自己傷害前任伴侶、令人失戀,或是狩獵幼年的戰績。承認自私或傷人的行為一點也不會令他們感到不自在、後悔,或者有任何深刻的自我反省。 事實上,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反而建立在傷害別人的能力上,他們因此自視甚高。他們覺得自己太美好了,經不起一點掉價。你能得到他,難道不是你的榮幸嗎? 不,不,一點也不。 --- ## 難辨是非 同理失能的人往往難以辨別是非——甚至連非常基本的,甚麼樣的行為是傷害人、而甚麼是良善的,都分不清。你可曾遇過那種真心不覺得性騷擾、性侵害,或者任何形式的虐待有甚麼問題的人?無論他們是不是行為者。 當心那些行為不端還怪坊間的人際關係書籍亂教的人。人不應該需要讀書來學會善惡,每個人心中該有一把良知的尺才對。 > 如果有個成年人令你覺得似乎有必要重新對他解釋善待人、尊重人的基本原則,快逃。 如果他們長這麼大,還沒有學會應該怎麼對待他人,你不用當教會他的那一個。 最重要的是,你沒有這個責任。 --- ## 言行不一:自稱品行端正,卻根本做不到 他們會以極高的品格自居,事實上,這樣的人往往飽受愛戴,或甚至是某些社群的棟樑。但隨著你認識他愈深,愈發覺他絕非正直之人。 有個鑑定的秘訣便是觀察他們的言行。首先,如果你需要不斷在別人面前鼓吹自己有多優秀,那多半是過度補償在作祟。 > 光說不練可不費力——實際的行動才值得參考 他們是否自稱倡議家,或社群領袖,在社交網站上狂曬、享受著關注,卻沒有很認真投入社群或倡議工作? 他們是否宣稱關注女性處境,或自稱女性主義者,卻又偏袒性騷擾犯,甚至自己就是? 他們是否以領域專家自居,但卻沒甚麼同事認可他? 你也許會很疑惑:如果他們沒有自己宣稱的那麼好,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把他當神拜?要解構這種認知失調的關鍵就在於,分辨「親切」和「善良」的人。 親切太容易了,而且其實十分膚淺,靠張嘴就行。例如謙恭有禮、稱讚別人、說別人愛聽的話、說你多在乎別人而不用付諸行動。人之所以親切是為了被接納、肯定和稱讚,也是害怕被拒絕。這全然是外部動機構成的。 人們愛死親切的人了,他們總是那麼正向! 親切誰都做得到。你還可以對自己鄙視的人親切,利用稱讚來操弄別人的喜歡,用諂媚賺取信任——但真的出事了又幫不上忙。 善良則是一種努力——而自私的人討厭努力,尤其是無利可圖的時候。善良是真心關懷人們,而且將關懷付諸行動。你不一定要親切才能善良——你可曾有過,某個朋友從危機中拯救了你,然後一路教訓你多麼離譜地搞砸了自己的人生?這種朋友並不在乎你對他的好印象,而比較在乎你是否把事情做對。他是真心在乎你、想救你,而不在乎你喜不喜歡他。 善良的人有著豐富的同情和自信,他們不需要討好其他人或在意面子。 真正的品格是知行合一。 --- ## 他試探或者索性越過你的底線 原則有分兩種:擁有弱原則的人經不起別人給的壓力、拒絕或者哀求;而擁有強原則的人會清楚界線在哪,能夠堅守陣地,並且不害怕因此起衝突。 > 有害的伴侶會在關係初期試探你的底線,尋找你的弱點所在,來測試自己可以得到多少好處或控制權。而闖越界線的行為意味著奪走你的同意權。 以下是一些試探或闖越界線的例子: - 對方跟你上床之後,才打算揭露自己的多重伴侶關係。 - 對方第一次跟你上床時不打算做保護措施,儘管你們並沒有快篩過,或是他並沒有徵詢其他伴侶同意。如果他打算這樣對待他的長期伴侶,試想你跟他走下去的下場。 - 對方要求你做一些令你並不自在的事情來滿足他的性欲。 - 對方用情感脅迫你開始或繼續性行為。 - 對方未經同意分享你的性感影像。 - 對方在你(們)的住處跟別人發生性關係,但沒有事前跟你商量。 - 對方約了你和其他對象一起出去,而沒有事先徵詢你或他(們)的同意。 - 對方侵犯你的隱私,試圖偷看你的訊息、亂翻你的東西,或者要求你的醫療紀錄——只有跟你有經常性行為的對象有資格知道你的健康狀況。 - 你的情敵想要干涉你的時間安排,而不是由你們共同的伴侶作主。 - 你透過情敵才能跟自己的伴侶進行對話,而沒辦法直接聯絡到他。 - 你的情敵有權命令你能或不能跟你們共同的伴侶談甚麼。 - 你的情敵替你與你伴侶作決定:例如可否發生性關係、生養小孩等(這同時是一種伴侶地位曖昧不明的訊號,因為顯然你的情敵無法尊重你跟他發展獨立的關係) - 你的情敵在你與伴侶約會或獨處時不請自來(撇除是意外或緊急狀況造成的) - 你的伴侶或情敵強迫你花時間跟其他情敵們相處(KTP),儘管你比較偏好不要跟情敵有交集。 - 你的伴侶或情敵要求你一起做某些防疫措施,而不是自行迴避性關係直到他(們)康復。 - 你的情敵認為擠掉你跟伴侶的行程也無所謂,儘管只有你跟伴侶才有取消行程的權利。 - 你的伴侶或情敵故意替你揭露你的多重伴侶關係。 當你感覺被踩線了,請相信你的直覺。當某些言行舉止令你覺得怪怪的,有時就是界線正被觸碰的訊號。留意有哪些言行舉止是無故而為之的——保持警覺。 此外,也要留意那些界線很多,卻不許別人有界線的人,別讓他們霸凌你。 > 如果你已經退讓了某些界線,請不要自責。多邊戀有一套與單偶戀完全不同的準則,因此施虐者很容易可以操弄其他人相信這樣是正常的,你的不舒服只是源自你的不安、嫉妒,甚至是在干涉他們的自由。 > > 無論如何,你知情同意的權利,以及你的原則應受的尊重,都不會不比其他人的自由重要——他們才沒有為所欲為甚至侵犯你的自由,不然要法律幹嘛? --- ## 自視甚高 - 他過度吹噓自己的外貌、才智或專長,這種過度吹噓有可能表現得近乎妄想症。 - 他太特別了,你則是因為跟他在一起而特別。 - 他常對人頤指氣使,或用孩子氣的口吻對成年人說話。 - 他常強調自己多有魅力,所有人都想要得到他。 - 他自稱不會有任何不安全感或嫉妒,只有別人才會嫉妒他。 - 當他被拒絕了,那一定是因為自己太美太好了,讓對方配不上;不會是因為對方不夠喜歡他,或甩了他。 - 儘管沒有教育或專業知識背景,卻對自認對藥物瞭若指掌,類似 Dunning-Kruger 效應那樣。 - 他似乎覺得自己因為多邊戀而顯得更進步或優越。 - 他經常批判你的想法和成就,用嘲諷或迂迴的方式奚落你。 - 他永遠是對的,都是別人的錯。 --- ## 極少認錯或負責 施虐者鮮少自認為應對自己的作為或不作為負責。爭吵時,你總是錯的那一方。當他們對你做出不體貼或惡意的行為,你的感受總是被當作你自己的問題。 他們甚至會病理化你的憤怒、心痛和嫉妒,來迴避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承擔。 > 對於敢做不敢當的人而言,被要求有所承擔,感覺就像自由被侵犯了一樣。 留意你的伴侶在其他關係中的狀況:他們願意承擔自己的行為嗎?他們是否對自己的偏差行為不屑一顧,並用「扭曲」、「情緒化」、「匱乏」、「不穩定」之類的方式描繪受害者?他們是否好像總是可以藉著給予性感和性愛來彌補自己造成的問題? > 逃避責任的人往往偏好有其他好人幫他們收拾殘局,別讓自己淪為這種濫好人。 --- ## 對於批評易怒或過度敏感 因為他們高人一等、永遠都是對的,而且很少需要為傷到別人負責,施虐者往往在因為自己的惡行受到指責時易怒或怨天尤人。當你給某人一些回饋或批判,或者釐清原則,讓他知道他確實傷到你了,當心他是否出現否認、認知操縱、拒絕溝通、扮演受害者、憤怒,或者將起爭執的責任歸咎於你。他們惱羞成怒是因為你直白地指出了他們自我中心型人格的問題,讓他們「自尊受傷」了。 謹記:別將這種情況與正常人遭受感情背叛的情緒搞混。一個人「自尊受傷」不是因為遭到背叛,而是因為他崇高的自我認同被挑戰了。 > 憤怒並不總是外顯的。過度敏感、生悶氣、冷戰、拒絕溝通、遷怒等都是憤怒的形式。 關於遷怒,你該注意的是:傾向消極處理情緒的人可能看起來沒有生氣,卻怒火中燒,這種情緒會在其他小地方找到破口。例如他可能被你咀嚼的聲音惹惱,才突然發飆。他們可能會因為你亂丟鑰匙、亂放杯子或沒整理好床鋪而生氣。他的怒氣可能常跟被冒犯的程度不成比例,因為他發洩的怒氣不是來自剛剛,是更久之前他無法直面的問題。 關於冷戰,你該注意的是:完全沉默或是拒絕溝通都是心理懲罰的一種,是為了帶給你恐懼和焦慮,以奪取對你的掌控權,摧毀你的自尊。這通常發生在他做錯事被指出的時候。與其負責任地面對問題,他寧可想辦法要你閉嘴,好像你才是做錯事的人一樣。 透過逃避爭論、拒絕溝通,甚至完全不許你接觸他,施虐者彷彿讓自己看似情緒比較穩定的那一方,站在道德高處懲罰「不理性」的你。但事實上這早就遠遠偏離實情了。 > 冷暴力是一種傷人而不留瘀青的高明手段。當我們被自己所愛的人拒於門外時,平時負責感受痛苦的前扣帶皮層會被啟動。是的,冷暴力啟動的腦神經作用跟物理疼痛一模一樣。冷暴力就是簡單粗暴的暴力。 --- ## 不負責任且不切實際 翻翻他不負責任或鋌而走險的舊帳,例如危險性行為、與未成年人性交、揮霍無度、賭博、危險駕駛、酗酒或藥物成癮、不擅理財、依賴別人扶養等等,或是不斷改變生涯目標。 他是否負債,而且無論經濟條件如何改善都沒打算還清?他是否依賴別人的照顧,好讓他繼續不用為自己負責?他是否無法維繫一份工作,或常常開啟新專案,卻從來不把坑填完? 他是否常常跳槽,總以為下一份工作就能使他致富或安穩,但從未實現? 他是否喜歡做買房的美夢,但連房租都繳不起?是否常說要去讀研究所,但連大學的課都修不完? 如果他有小孩,留意嚴重忽視的訊號。孩子是否在學校成績落後,卻表現得一點也不在乎?他是否只盡了家長的基本義務,亦即食、衣、住,但忽視孩子的社交情感需求? 一個決定性的鑑別方式是便是觀察他跟孩子的互動。自我中心型的人不在乎其他人的情感需求或前途(例如學業)因為他們太照顧自己了。這可以稱做失職的父母。 不負責任就是一種及時行樂而且不顧後果的行為。 自我中心型的施虐者對自己的未來有宏偉的打算,在他們的願景裏有著無限的愛與希望,但他們往往太無法對自己負責了,所以完全無法腳踏實地地投入時間與精力來完成夢想。 --- ## 出爾反爾 他經常言行不一,或者標準變來變去。你從來無法預測他們怎樣才會生氣或教訓你。 無論你怎麼表現,總是無法判斷他們滿不滿意。你簡直要時時留意他的動靜,這除了控制狂之外還能有甚麼理由呢…… > 你常感到在他們身邊很不穩定,因為他們常常三心二意。他可能隨時否認你們的關係,說一套做一套。承諾對他們而言從來不重要,為了自己的方便,他們隨時可以毀約。 他們的環境總是隨著自己心血來潮而變動,很少在乎其他人。他們的住處總是亂七八糟、丟三落四(這邊不是在說衛生問題)。如果他們有小孩,他們可能不介意把才約會過一兩次的不穩定對象帶回家,又馬上換一個新對象,讓小孩不知道該依附哪一個比較妥當。 他們只要為了自己想要,根本不介意製造甚麼混亂。 *我知道還是有些很棒的多元家庭存在,這邊不是在批評你們,而是針對某些人出爾反爾的行為。* --- ## 常態性需要他人的關注與認可 自我中心傾向的施虐者常有著自己的不安,而且需要透過外界的支持來建立自信。自視甚高只構成自我中心型人格的一半而已,另外一半就是他們需要粉絲。 尋求關注的警訊如下: - 過度吹捧你,好讓你也捧捧他。 - 總是想要成為目光焦點,總是只談自己的事情。如果無法成為全場焦點,他甚至會生悶氣或憤而離席。 - 在社交網站上刷存在感,而且只接受讚美。 - 誇大自己的健康狀況來討拍拍。 - 他甚至可能跟自己的小孩爭寵,失寵時會懲罰小孩或將他們從自己失寵的場合排除。 - 有些人攜伴參加活動只是為了畫面好看,或者就是無法接受讓人看到他是「一個人」。 - 操弄三角關係讓對象們爭寵,好抬高自己身價。 - 操弄三角關係的另一種手段是故意拿你跟其他對象比較,並趁機打擊你,誘發你的不安全感,或令你想要變得跟他更像。要小心這樣的發言: - 「誰誰誰都會這樣做,為甚麼你做不到?」或 - 「誰誰誰就不會說這樣的話」等。 - 伴侶要求你告訴其他對象,他才是你的最佳伴侶、你們在床上最合,之類的。 --- ## 觸發你被遺棄的焦慮 這樣的伴侶通常難以捉摸,總是在尋求外界的肯定,你可能會覺得如果不努力討好他,他隨時都可能會離開你,但又不知道怎樣取悅他。怎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一旦某個情感支柱走了味,他很快就會尋找新歡。 如果你不順從他的情感虐待,他可能會威脅分手。他甚至可能期望你想繼續關係就不要表達任何擔憂或不滿。這是[情感脅迫](https://medium.com/@loveinthesuburbs/power-privilege-and-coerced-consent-in-polyamory-9244ae314105)的一種形式。 --- ## 不受控制地撒謊或自誇 當心那些誇飾自己形象的人。 明目張膽的謊言通常比較容易察覺,誇飾則比較陰險狡猾。川普或韓國瑜的發言就是還不錯的例子。 在關係中察覺這點的跡象有: - 在人們面前呈現某種不實的人物設定。 - 掩飾自己實踐多邊戀的經歷多久,好吸引那些比較習慣單偶戀的人。 - 誇大自己的職業,例如強調自己是創業家,卻其實還沒有成功創業。 - 掩飾自己的感情狀態,或誇大自己的感情有多美好。例如隨便把才約會過幾次或是一夜情的對象稱做男女朋友。 --- ## 將自己的問題投射在你身上 投射是一種防衛機制。當一個人對某些事感到不舒服,例如不安全感,他或許會將這個議題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來設法從自己的失落情緒中抽離,因為這種情緒與他們的自我認同不符。 - 當他想要違背關係承諾時,卻指責你有這麼做。 - 他其實在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多邊戀,卻指責是你不適合。 - 他慣性依賴某些人的照顧,卻指責其他人展現依賴或需求的行為。 - 事業表現不佳,或者怠忽職守,卻指責跟自己看不順眼的同事不成熟。 - 指責你的嫉妒和不安,而其實他才是嫉妒且不安的那個。 --- ## 你受到認知操縱(Gaslighting) 認知操縱能讓施虐者得到更多掌控權,它能令你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己對現實的理解和判斷,這是自我中心型人格慣用的手段。 認知操縱的一些例子如下: - 試圖覆寫你對某些事件的回憶,告訴你哪些事情沒發生過,否認自己說過的話。甚至從不願意接受也許是溝中出現了誤解,因為他們太肯定自己的版本,又或是拗不過就拒談。 - 否定你的感受,讓你懷疑自己有問題。 - 說你談多邊戀的方式錯了,他才是對的。 - 誇大你所犯的錯,卻對自己的錯誤輕描淡寫。 - 言行不一。 - 將自己做錯的事情怪罪到你身上。 - 逐步瓦解你對現實的認知能力,透過不斷地撒個小謊、一點點明褒暗貶、輕輕地冒犯你一下,就像溫水煮青蛙那樣,令你逐漸分不清甚麼是真的…… - 漸漸訓練你相信他那個版本的敘事,或令你對他的動機感到摸不著頭緒。 > 當心留意這些跡象是否發生在你們,或你伴侶跟別人的關係中。是否有一方總是試圖說服另一方:你壞掉了?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感虐待。 而某人受到認知操縱的徵狀如下: - 缺乏自信、常質疑自己的能力; - 即使自己是對的,或是根本見仁見智,當被糾正的時候還是會儘可能檢討自己; - 把重大的人生決定交給別人,例如嘗試多邊戀,或者單偶戀; - 總是委屈自己討好伴侶; - 固化施虐者給的謊言,洗腦自己相信對方給的版本; 這種情形光是旁觀都很折磨人,若你的伴侶已經受到某位情敵的認知操縱,一定很令人不知所措。若那位情敵比你早進入這段感情(通常都是這種情況),請明白你愈表達擔憂愈可能只會被當作是在危害他們的感情,做好被甩掉的心理準備吧。 > 怎麼知道自己被認知操縱了呢?就是當你覺得自己瘋了、不相信自己的記憶、想法和觀察,甚至覺得有需要錄下跟某些人的對話,才能確保你們真的這樣說過。 當你在任何關係中感受到這種情形,請尋求外界的幫助。你值得這麼做。 --- ## 共依存症:互相斷不開彼此的相依關係 情感虐待的發生往往伴隨著這種斷不掉的病態關係,許多人對這種關係有誤解,因此筆者在此節特別說明。 有共依存症傾向的人會尋求其他身心狀態不佳、不成熟、不負責任,或表現不佳的人作為伴侶。他們深受失能而且看似無法自理的人吸引,好讓他們感覺被需要。 > 這種惡性相依並不會幫助人們「好起來」,反而會啟動他們的自我毀滅行為 若你的伴侶離不開那些失能、病態或需要照顧的對象,這將會對你們之間的關係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以下是一些共依存症的跡象: - 你的伴侶總是將某些對象的需要放在其他人,甚至親人或自己前面 - 你的伴侶會觸發某些對象的病態行為,例如自私、壞習慣、表現不佳等 - 你的伴侶會照顧那些虐待他的對象,甚至幫對方承擔責任,另對方予取予求 - 當你希望伴侶的某些對象安分一點、盡到本分、停止有害行為,你的伴侶卻會對你生氣 - 你的伴侶幫其他人收拾殘局,袒護他們 - 你的伴侶常覺得在關係中有苦難言 - 他們可能會用劈腿(或破壞某些承諾)的方式偷偷宣洩不滿 - 你的伴侶甚至要求你一起忍受他的病態對象 --- ## 連親友都說你的對象或情敵有毒 如果有其他認識你對象(或情敵)的人跑來警告你,說你正在被利用,或你正在接觸的對象有毒,請務必聽進去。 這是所有的警訊之中最嚴重的一項。 --- 讀完了這麼長的地雷清單,別忘了每個人都有做出不良行為的時候。沒有人總是在最佳狀態,連你也不是。我們都會有說謊、投射等問題,也會有被不安全感籠罩的時候…… 因此,也沒有必要為了幾項行為偏差就哭天喊地。 也要根據情境仔細思量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他們大多符合上述特徵,還是符合一小部分?他們是在生活遇到困境時才出現這些問題,還是向來如此? 此外,試問你自己的底線在哪?甚麼樣的行為是你願意忍受的、而哪些不行?也許你可以接受對方需要過度的關注與讚美——或是接受對方的傲慢,只要你可以接受,就沒甚麼大問題。 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大概中了上述四分之一的特質就已經算是精神傷害,甚至是創傷了。 請記住你自己要甚麼,別害怕設定原則與底線,跟這些人保持距離,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選擇離開關係。 > 實踐多重伴侶關係並不代表非受虐不可,無論虐待是來自你的伴侶或是情敵。即使你的伴侶願意忍受,也不代表你有義務留在這種病態的相依關係中。 警惕有害的人們與關係吧——這是自我關懷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