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111資工所考試心得

(一)背景/動機

背景

中央某相關科系第一屆,累積排名極度靠後
大一到大三心雖有心想念,但自讀一直卡關也找不到人問
除了念書以外也跑了社團迎新等等,大學生活過的算是滿豐富的

動機

  • 食衣住行學校行政不是大拇指就是一定是大拇指啦
  • 當初學測指考考得沒有預期的好,想給自己一個機會證明自己
  • 想到強者們的學校體驗不一樣的世界

(二)考試成績

校系 數學 資演 計系 英文 結果 最低正取
台大資工 85 90 92 78 274.8(正X) 253.2?
交大資工 60 70.35 62 206.82(加權正取) 177.8
清大資工 62 88 150(正取) 132?
成大資工 71 63 57 63.67(加權平均正取) 60(加權平均)
中央資工 61 49 69 179(備1X) 183?

(三)各科建議

因為我純念補習班的課本,有買恐龍但英文有點難懂就不看了
所以雖然我每天都在罵補習班,完全不想講他們好話,但我念書完全是圍繞在上面
以下心得可能會比較多關於他們教材的東西
我不太知道別人是怎麼看的,很多人都說考前看了兩三遍
我猜是可能整本看完再從頭開始一頁一頁看,每一頁看了K遍
但我的方法是上完課馬上把上課內容包含後面習題全部做完看不懂的就圈起來
在每次沒事幹的時候,我會整本從第一頁開始看到目前補到的進度(包含線代離散那兩本題庫)
題庫除了不會考的單元,我把Hard以外的題目刷了五六遍以上
因此後來每本書前面幾章都複習了可能十幾次有,有種K+(K-1)++1的感覺
恰巧考試永遠都喜歡出前面幾章,反映到寫考古的時候有時一個小時不到就寫完了
另外第一次不會是正常的,先讓自己有個印象即可,像演算法我看一題不會一題,
看不懂不要強求,先看別的累積經驗再回頭打王
題目Pattern很重要,考試大部分出的永遠都是那幾種題型
你不會的別人也不一定會,目標是考得比別人高不是考滿分

線性代數

這科是我學得最好的一科,一定要早點開始上
老師說過念線代像在建高速公路,前五章應該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主要道路
但最多人卡關的也是這裡,照著我的方法念線代基礎應該是還可以
很多東西只能意會很難言傳,切記耐著性子
觀念卡住就往回翻,看看注意事項還有老師口頭說的東西
第六章的話重點放在冪零算子,極小多項式跟Cayley-Hamilton
題目不一定會直接考但用在一些特殊的題目可以直接省掉十幾二十分鐘
對考交大的人來說,第七章投影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算是很重要的工具
雖然簡單而且制式,但常常遇到的數字都不是很漂亮
一定要根據你拿到的題目決定是要直接投影還是投影到正交補,或者使用向量解法
至於第八章,補習班教的深入很多,我是建議上完課先大概看看有印象就好
考試每次考的東西就那幾個,考古不會寫再去翻
至於證明考得挺少的,但還是建議一定要理解,到後期才不太需要複習
(今年成大離散的證明我只看過一次還是寫出來了)

離散數學

原本這科上到一半遇到疫情,隔了幾個月後在暑假尾端重上
結果上了兩個老師的課,一個讓我學會怎麼算,一個讓我用另外一種角度看數學
離散沒有甚麼訣竅,題庫狂刷就對了
上冊沒甚麼不會考的東西,記得定期回來每個單元算個幾題不然手感一定會完全不見
下冊看樹、偏序全序、邏輯命題就好,目標台大的自己斟酌其他東西

作業系統

對我來說最難的一科之一,東西多又雜,前後又不見得有甚麼關聯
一開始在念的時候是半放棄狀態,搭配以前的人的筆記,只求先把上課內容理解
理解以外就是背關鍵字,特性跟優缺點,如果有確實理解應該看個兩三遍就能應付簡單的題目了
要繼續衝高的話我是看題庫班統整的所有選擇題,用手遮答案狂刷個幾遍
交大每年一定都有沒看過的題目,靠刪去法一題至少可以拿個兩三分
在校時有修過電腦攻防和修改過幾次System Call,算是滿有幫助
同步那個章節我逃避很久,老師會希望你背起來,直到暑假結束我才認真只看了一次
看的方法是先理解每一行程式碼出現在哪的原因,為何不能對調,以及為何要先解同步後解互斥
最後整個程式背起來僅僅一次,之後就算忘記也只是簡單看一下,要我默寫說真的一定寫不出來
考古頂多都是上課講的程式挖空,用選擇題問你要填甚麼,號誌值初始為多少而已
較古老的題目例如Semaphore與Monitor互相製作就沒出現過
對於要考台大的人來說有些製作可能要背一下,目前已經連兩年考簡單的選擇題了
剩下RAID之類與計組相關的東西可直接看計組講義,考試通常會出現在計組那邊

計算機組織

簡單的很簡單,難又可以難的無上限,跟作業系統一樣有時不見得有標準答案一切看閱卷者心情
在準備這科時,有幾個特別推薦寫下來的東西:
一、Single Cycle各指令運作的流程圖以及信號的設定
二、RAID的優缺點包含各種設計的Throughput、Latency高低
三、Memory、Cache及Disk之間彼此映射的方法
這些搞定計組就搞定一大半了。但這科難的不在於課本內容,而是題目本身。
第一、考資工所的人需根據狀況適當放棄一些電機的題目,資工更著重觀念本身
第二、常常會有一些網路抓下來的題目,沒看過是很難解出來的
同時有很多考題是平常絕對不會準備到的。只能把握好基本題,剩下的隨緣
第三、選擇題敘述,計組非常喜歡考課本原文,而原文常常又會覺得怪怪的好像不太對
建議根據想考的學校,我有額外有整理上下冊的所有名詞解釋和選擇題敘述來應對這個問題
簡陋但是需要的人可以參考
https://hackmd.io/@blx/ComputerAchitechture

資料結構

這科考得一直以來都很簡單,雖然是和演算法同一張考卷,但很大一部分都考在這邊
需要多念的大概就是高等樹那邊,但其實基本上就是忘了再回去看就好
想更進一步提升自己成績的可以找時間去寫寫LeetCode
上面有很多題目是上課內容的基礎實作,像是樹的搜尋,Linked List的反轉等等

演算法

先上完離散的圖論在看可能會比較好懂
離散、資結和演算法三科常有相同的東西出現,討厭的是彼此之間對相同東西會有不同定義
手寫題自己定義好,選擇題先找自己用其中一科的解法解出來的答案,解不出來換個定義
再沒有的話代表平常沒拜拜或者仙草蜜買不夠多,香油錢忘記投
台大交大都有出包過,釋疑也不一定會給分
設計演算法的題目一開始應該都不會寫,一樣多看個幾題抓Pattern
若完全沒想法,最大的提示是題目要求的時間複雜度。常常很自然會聯想到BFS或者排序起手
要考中央的建議Input及Output要先定義好,學校老師有說過
題目若沒有強迫虛擬碼,我都只用中文寫

NPC理論那邊是最好賺分數的地方,除了交大109以外,Reduced個幾題就知道它會怎麼搞
此外,我在寫歷屆的時候有發現只要軟體出特別難,很容易低於最低正取
很多人說演算法不用讀,但讀懂了之後會是很好與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


(四)準備過程

剛開始的準備過程真的很糜爛,念書跟作息很差勁
六日不念書,一到五睡到自然醒並且一個禮拜上四個時段的班
白天學校上課晚上念書,十點一到楓X谷準時上線,一路練到258,戰地也沒閒著
不到三點不睡覺,每天YT精華清起來,講義通通狠狠地甩到一邊去
到了暑假,這些狀況開始慢慢改善
平常表面是可以過得很快樂的,但私下準備得夠多才能有表面玩的本錢

三下暑假前:

先補線代資結,因為外務滿多的,常常半夜就被找出去有的沒的
進度大概兩個禮拜看一部,有看跟沒看一樣,但講義後面題目都有乖乖寫完
快暑假時原本想說線代資結終於要補完了,遇到疫情爆發,雲端問題又一堆只好重新寫以前的題目

三下暑假:

意識到可能會加365了,雖然作息也是不太好,但因為雲端課程勉強能看了
午餐晚餐會配著各科影片加上網路上的筆記一起享用(作業系統滿下飯的)
目標是在暑假結束前上完離散跟線代兩科不能雲端的所有科目然後寫完所有題目,複習一遍
每天碼表計時念六小到九小,因為作息不正常通常會唸到半夜,休息上廁所碼表暫停
話說得好聽,但也常常一天念幾個小時而已
自己要設好特定時間點前要完成什麼,像我就是下次上同一科前題目一定要全寫完

四上:

為了趕在題庫班前上完且寫完題目,剛開學時一天補四百分鐘1.5倍速
上課就只是記下老師口頭說的東西而已,剩下回家再看
大約十月的時候下定決心把遊戲都刪了,強迫自己每天至少看兩科
慢慢的一天念八小也不是太難,只是整個過程會拖十幾個小時畢竟耍廢是天性
考古題忍住到十二月在開始寫避免浪費,也避免太早寫打擊自己自信心
到了快寒假,我開始不知道可以幹麻了,每天只是稍微看看題庫班講義的選擇題
覺得簡單的我都會,難的我又想不到,打電動又有罪惡感
相同症狀的人可以看一下想考的學校的影片幻想著明年想要在哪裡做甚麼事
想一下為什麼不想繼續待在原校就會有動力了


(五)考古題

我和戰友印了台清交成中的99-110歷屆,每天固定晚上十一點討論問題
順序是成清交台,其中只寫找的到答案的,中央因為沒甚麼興趣就只寫數學
太難的題目錯了一定要特別標記,若之後年份還有出現就要背起來,不然就算了
只是寫難題當下千萬別放棄,解的出來會增加信心跟成就
解不出來也要試著依照線索試著選出正確答案,畢竟猜也是有技巧,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環
難題像是成大考了幾次Bloom Filter,交大考了幾次的HC、HP都要特別注意
前面有提到有特別記下來選擇題敘述就是在寫考古時整理出來的,考卷會再出大家常錯的選項
有時會將肯定句改成否定句,靠著這個整理常常在考古多賺個五六分以上的分數

台大:

因為主力不是放這邊,準備的相對少很多,這間我只有練數學,沒辦法給甚麼建議
數學除了特定幾年個人覺得一直都滿簡單的,扣分扣很重所以我歷屆都在70~100之間
軟體跟硬體考卷我大部分甚至連題目都看不懂,但有稍微去查一下一些東西是甚麼
計組跟作業系統題庫班講義滿多相關的題目的,某些少見簡單觀念學起來可以應用到很多題目
今年台大跟清大都有考台大考過的觀念,剛好在題庫班學到時覺得很特別就背起來了
最大的心得就是今年出了好多考古出現過的東西

交大:

第一志願是放這邊,每年難易度都差不多,數學都偏簡單的觀念題
但今年計算量跟河內塔思考量大增,感覺上應該要先完全跳過河內塔但跳過又覺得很慌張
硬體今年我覺得考得特別難,去交大找教授時,教授有跟我說不希望考試生完全靠補習班
所以未來出題方向可能會像今年一樣,有點覺得平常學的跟我考的怎麼重疊的有點少
軟體的話近幾年特別難尤其是109的軟體,寫完我只有20幾分
然後它有一個特別的循環,選擇跟手寫的變化或題目樣子就可以知道每隔幾年出題老師都會變
今年又跟往年不太一樣,考了滿多有點細的東西,平常根本沒想過而且錯一個選項全錯
AVL的刪除最近各校很喜歡考,筆記好像沒有但只是照著BST的規則然後Bottom-up Rotation
但不管哪一科,交大很喜歡考考古題,有的只是肯定變否定或者像今年一樣整題複製貼上

清大:

因為只有兩張考卷,對我來說甚至比交大難考因為少了一張考卷可以拉分數
最近題目都沒公開,下面講一下今年考了什麼
數學那張今年考了幾題題庫的鴿籠題目,是真的考古,年代大概在日治時期
像是1~n 要取幾個數字可以使得兩數各別開根號相減的絕對值介在 0~1
硬體的話這兩年考的是選擇題,非常的簡單且是單選,只難在存在有些陷阱或很像的敘述
跟台大一樣也考了Physically Tagged Virtually Indexed的概念
要你懂Physical address跟Virtual address之間可以拿共同的部分同時定位來減少存取時間
可以參考之前台大的考古題,而難題基本上也可以靠刪去法選對答案
考清大的重點就是數學題庫本多刷幾遍不要像我一樣懶,後期只在腦海中想解法

成大/中央:

考古學校,寫完考古去考就對了,沒甚麼好講的
成大硬體手寫題如果可以還是建議寫寫看,拿去問補習班老師或學校老師看寫的行不行
中央軟體跟去年的相似度87%
考中央數學唯二建議
一、先換一個腦袋,不要太嚴謹,你想到老師沒想到的就是你錯
二、多帶幾張准考證當計算紙


(六)建議

考試期間:

培養心態,早點睡覺
考前一天躺到天亮,開始有著+365的準備
交大上場第一科軟體考卷發下來第一題考AVL怎麼操作都沒有答案
加上題目多且一堆我沒學過的東西心態直接炸裂
考完數學河內塔更是只想著未來要我從桃園新竹桃園新竹桃園新竹重考幾次
嚴重影響剩下幾天的所有考試
公布解答後明顯有錯誤答案,釋疑後有的答案還是超怪
直到寫完台大考卷覺得應該穩了心情才好一點
心態真的很重要,只要你不崩,崩的就是別人

考試過後:

不要看Dcard
考完後會有一堆鍵盤榜首,說哪些題目一定是怎麼樣,今年沒多少分就上不了
成績出來對一下就知道誰在嘴砲
真的忍不住很想看的人平常就要培養心態,早點睡覺,生氣會給魔鬼留地步
開開小號去打個幾場LOL心態都穩的住的話就可以看
考完後如果覺得自己還有一點機會,盡快去找有興趣的教授和領域
很多教授會在放榜的幾天內就收滿了,像我多考慮一天教授就被搶走
收滿了還是可以問問看,有借名額的機會,況且台大放榜可能會跑掉很多人
找教授的期間好像可以直接住在那所學校附近幾天,有的會很喜歡面談而非線上
如果未來有人像我一樣原本一開始目標放交大,卻同時上榜台大交大可能會很掙扎到底要去哪
網路上不外乎就是選教授跟實驗室氛圍以及領域
首先教授話語之間就可以大概知道你未來會跟他處的好不好,建不健談
領域有一堆都是畢業後砍掉重練,有特別想進的公司可在修課上下功夫
但我自己不喜歡DL之類的東西,所以根本沒甚麼教授可以選
實驗室氛圍,有一部分也是看當屆學長姊的狀況
我去過網路上風評不錯的實驗室但裡面的人
放榜那幾天不要害羞,大部分實驗室的人都很好相處
以上都是理性分析,但感性面來說
不管是準備過程還是學校的抉擇
無論何時都要夠努力不要讓當初的自己後悔比一切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