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陳時中:精準防疫100天,台灣模式(逐字稿) description: 指揮中心以科學數字向大眾說明,在台灣目前疫情狀況下,憑藉有效且精準的科學立論基礎,目前的防疫作為應足以防堵疫情,並再次提醒,即便核酸檢測、快篩檢驗結果呈現陰性,仍不能代表往後不會感染,現階段唯有靠每一個人維持社交距離及個人衛生習慣,才是最根本且有效的防疫之道。 image: https://i.imgur.com/9ASPhZV.jpg --- # 20200428 陳時中:精準防疫100天,台灣模式(逐字稿) ## 簡介 2020年4月28日,指揮中心開設100天時,指揮中心以科學數字向大眾說明,在台灣目前疫情狀況下,憑藉有效且精準的科學立論基礎,目前的防疫作為應足以防堵疫情,並再次提醒,即便核酸檢測、快篩檢驗結果呈現陰性,仍不能代表往後不會感染,現階段唯有靠每一個人維持社交距離及個人衛生習慣,才是最根本且有效的防疫之道。 本逐字稿以CC0向大眾開放,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幫忙修正有問題的文字,貢獻後請把姓名放在貢獻者欄位。 ## 貢獻者 - 雨蒼 ## 直播影片 {%youtube jes0Lu_dlKk?t=440 %} ## 衛福部FB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549194111913668 ## 逐字稿 陳時中: ![](https://i.imgur.com/9ASPhZV.jpg) 今天也100天了,所以也就.... 那常常齁,在講的一些情形齁,我們就做一點說明齁。 ![](https://i.imgur.com/C4toKJD.jpg) 是這樣的一個時間,大家大概持續關心的,大概是,每天有幾個個案齁,個案的情況怎麼樣;接觸的範圍等等,這樣的一個情形,大家也都很關心,我們也持續跟大家做各種的報告。 可在這裡面被提出來的很多問題,就是說,那會不會有無症狀的感染者?那會不會有我們需要做一些篩檢,能夠幫助我們把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能夠找出來更多,避免整個未來社區傳播的可能性? 那這不但是各位很關心的題目,也是在社會上很廣泛的被討論的。 我跟大家來做一些有關於篩檢齁,快篩、普篩,我們現在的PCR篩等等的比較跟成效,讓大家更了解一下,我們專家學者的想法,跟我們指揮中心的看法跟大家來分享,也可以做更進一步的討論。 那,終究我們在整個的一個武漢肺炎,從最早開始,到現在100天,從確診的個案,到這個三月中,突然往上升的一波境外的移入,到現在齁,磐石艦又讓我們增加了一點。 那總共呢,我們總共從最多差距大概300多人到現在151人,到今天又更少了一點,換句話說,住院的病人是越來越少了。 下一張。 ![](https://i.imgur.com/Sg1c3hx.jpg) 那整體台灣的結果是這樣,我們的策略是這樣子。 我們有2300萬人,全人口。那跟呼吸道有相關的,在100天來,看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不是人次,他的人,大概將近有500萬人。 那我們的目標裡面,大致上齁,從這個500萬人,經過醫師的評估,找出了大概六萬多人。 然後這六萬多人,我們用PCR去篩檢他,我們找出了齁,429例,包含55例的本土案例,跟343例境外移入的,31例的這個艦隊。 那大家現在在問的問題就是說,你有呼吸道感染,而被醫療評估排除的,是不是有一些潛在性的病人? 那第二個問題就是說,除了這些人以外呢?這1800萬人,是不是還有更多?那問題是,這樣的懷疑,都是有的。而且可能這答案也是真的是有,也應該是有。那問題是,我們怎麼做,才能讓這樣的傷害,或是這樣的一個危害,能夠減到最低? 下一張。 ![](https://i.imgur.com/BMvLJqI.jpg) 那,幾個...先講一個盛行率,大概就是全部的人裡面多少人受到感染的比例。那,快篩普篩齁,大家把快篩普篩,剛剛就是說,篩了就會有結果,篩了就會把所有病人都找出來。 其實沒有齁。 快篩指的就是說,篩的比較快,他的一個方法上面,能夠在檢驗的時間比較短,我們把它通稱為快篩,一般指一個小時以內。 第二個是普篩,普篩也不會把所有病人都篩出來,等一下我會說。普篩指的是大範圍的篩,基本上不是說有非常特定的一個目標,偶爾我們會指涉一種普篩,像是醫療人員的普篩,或是交通從業人員的普篩,或全人口的普篩。普篩就是廣,針對性相對的低,這樣的方式我們叫做普篩。 那檢驗的方法,我們現在用PCR,但也有一些檢驗抗原,也有檢驗抗體。基本上,在PCR裡面需要的時間是最長,其他兩個都是比較短。所以其他這兩個抗原、抗體的檢測,有時候我們會簡稱他是快篩,因為他比較快。 那但是呢,這裡面他使用的時機,PCR裡面,他是在發病的早期齁,我們就會偵測的到。到抗原,也是發病的早期,抗體是要發病七天之後,陸陸續續我們的IgM、IgG就可以Check的到。 時機上不同,使用的時機也就會不同。換句話說,如果你在就是你的時間弄的不對,縱使有很好的方法,你也驗不到。 ![](https://i.imgur.com/pBfINnY.jpg) 另外呢,要講的是敏感性跟一個特異性。 敏感性指的就是說,有陽性的,你大部分都可以篩得出來;換句話說,你這裡,90%的就是,你等於是有100個,篩出來,你就是陽性的,90個,那就是90個是真陽性。 那75%的,就去乘上75%,這裡面偽陽性就會變多了。 特異性,就是被篩出來這裡面的,他裡面會包含不同的...因為每種檢測方法針對的不一樣,有一些類似的,那所以呢,特異性不足,你就會把類似的,都抓到裡面來,放成是一體,你可能會抓到不一樣的東西。 那我們看...下。 再下一張齁。 ![](https://i.imgur.com/Duwpq0s.jpg) 所以在這裡面,經過齁,這兩個這樣的一個不同,我們就有一些相當的,一定的敏感性,你就能夠在有病的人檢出多少陽性的病人。 換句話說,你最後被檢驗出來的,這個A,可能就是你的...A+B,這裡面,是真正的是有病的。 但是有病的驗出來是A,A/A+B,就等於是一個敏感性。 那特異性等於就是說,這裡被弄出來...這是沒有病的,可是他裡面包括有一些是偽陽性去了,所以裡面我們就把B/C+D,就變成是他的一個敏感度,特異性。 來下一個。 所以我們現在看看就是說,快篩,大概現在快篩能夠超過10%的靈敏度,75%、70、75%,算是目前這樣檢驗的情況的極限值。 所以我們看看,依照目前本土案例,裡面三萬一,大概六萬多嘛,我們把其他的、非我們說本土性病例所查的,把它去除掉之後,剩下3萬1,確診的是55人,換句話說,我們是...盛行率,最大值啦,ok說最大值,為什麼說最大值?因為這是我們既有的經驗值。經驗值檢驗的人有針對性的,他不但有呼吸道症狀,有可能各種被陳述出來的症狀之後,經過醫師的判定,然後才去篩。 所以這邊被篩出來的比例,必然比完全沒有症狀被篩出來的比例是最大。齁,所以我們講,這是我們盛行率的最大值,等於是千分之1.8。那... 如果用快篩,這樣的一個靈敏度,就是75%的敏感度,特異性99%的情況下來,我們會篩出來齁,會有100個偽陽性的個案。 那這個情況如果把數目再放大來看,會變成怎麼樣? 下一張。 ![](https://i.imgur.com/egfBK3J.jpg) 就是我剛剛在懷疑就是說,是不是有呼吸症狀,然後經過醫師把它排除了,齁,所以我們才有六萬多或三萬多的人去篩。 是不是應該把這四百五十萬人都抓來篩看看?齁,那情況是會怎樣?以我們剛才假設的一個...咦,這張是... 好,這張我們先假設一個最大值,因為我們盛行率不可能這麼高啦,剛才講過,這個盛行率指的是針對特定對象,特別有症狀的,這樣的一個比例,我們把它放大做全國的...假設呼吸道症狀他的罹患率,也是這樣,千分之1.8,那這個時候,我們整個用PCR下去查的時候,我們會得到432個偽陰性,479個偽陽性。 換句話說,剛剛看到這個數目齁,就是有可能的一個隱形的患者,齁,各位,這個數目字大家可以明白,就是說如果我用PCR去篩,假定他的盛行率是1.8%,所有的人都是,呼吸道病人就會有千分之1.8的被感染者,這樣的情況,我們會有8千兩百多個在社會裡面,這樣的大家說的一個無症狀、或是低症狀,這樣的一個感染者。 那如何用快篩去做的話,就會得到六千五...這裡面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偽陽性的有將近五萬,這樣的情況我們去驗完之後,用快篩來做的話,那怎麼辦呢? 偽陽性的這麼多,那我們只好把這個總共加起來的五萬四千人,再來驗過一次,用快篩,再來...那就比我們現在去測五六萬人,他的數目還要大。 所以說效益上,就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效益。 但是回來看,八千的部份怎麼辦? 再下一個。 ![](https://i.imgur.com/DHO6u9U.jpg) 那用一個比較合理的推估,假設非特異性被醫生檢查過的這些人,事實上比醫生檢查過的這些人,罹患人是低,把它算做...加一個50%,所以說55個加了75個,這樣的一個比較合理的數目,我們可以去懷疑,社會可能有71個齁,是我們檢查不到的。 就目前的檢查方式,的漏網之魚。 那如果用快篩的話,也是一樣。快篩的話會產生另外的問題,64萬八千個,所謂的偽陽性,那我們仍然要去check,再把56個人分出來,用比現在成本還要高的作法去做這個事情,時間也沒有少。 下一個。 ![](https://i.imgur.com/5hdHAnP.jpg) 全人口,假定全人口的罹患率都是一樣高,那我們用PCR做會得到三萬個潛藏的病人;那不過他的偽陽性,大概在1800。 那快篩他不可行,為什麼?你可以找到2萬4個,但是有18萬個偽陽性。 好下一張。 ![](https://i.imgur.com/HShXhJU.jpg) 合理的來看,我們這落到9個,我們把現在大概10個,把這樣齁,躲起來是10個,驗的結果,我們找到9個,這樣我們要處理1800個,那這裡(快篩)找到8個,他也要處理18萬個(偽陽性)。 顯然大家可以看到,用快篩在經濟效應是不足的,加上產生很多的偽陽性,讓我們處理下面的問題... 下一個。 ![](https://i.imgur.com/jvx9wEV.jpg) 所以在這樣來看看,就是說,我們今天如果用快篩,針對2300萬人去做每個費用...200塊,我們就要花46億。但是我們仍然還有後續,剛才講,18萬人,還要再處理一次,4萬,4十幾萬,還要再處理一次,一樣的問題在。 那PCR全部做,我們要690億。準確性比較高,需要再處理的問題比較少。 我們用現在的方法做,我們花了1.8億,所以經濟效益一定是我們現在做比較好,但問題,對社會的影響到底變怎麼樣? 漏掉的這些人,到底會變成怎麼樣?這是大家所關心的。 若花這些錢,讓不漏掉的都找出來,讓他的傳播變低,那樣就要另外再考慮。 所以下一個。 ![](https://i.imgur.com/WEkEHD9.jpg) 我們來看看,真正的漏掉的,社會實驗經過100天,的結果是什麼? 齁大家假定說有三萬多個來也好,一千多個也好,經過三個月,在社會裡面啪啪走,他產生的結果是什麼? 10個,齁,就是10個沒有感染源的。 換句話說,不管用極大值去推,或用合理資訊去推,他又產生一定的數目。 但這些數目對社會的影響是怎麼樣?他的影響就是10個人。而這10個人的影響是什麼?他會讓17個人染到。 所以我們現在在比較就是說,有這麼多的一個不管是多還少,結果他就產生這樣的一個影響。 上面一張。 ![](https://i.imgur.com/jvx9wEV.jpg) 而我們需要用的費用,差這麼多。效率上,差那麼多。 再往後。 沒有,剛剛那張。 ![](https://i.imgur.com/WEkEHD9.jpg) 所以我們現在花了一億八千萬,找出了我們相對的55個本土的個案,然後加上我們的境外,然後可能有漏掉一部分人。而這漏掉的一部分人,在3個月之後,產生的是10個沒有感染源的,跟17個齁,受了10個人所影響的個案。 所以大家可以知道說,我們的方式在經濟效益上是很高,而且可行度很高。這是第一個跟大家講說,有沒有無症狀者?可能有。 那到底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用最大值去估、最小值去估,都需要花個這樣的一個成本,是非常的高,得的效益很低。因為我們花了那麼多錢去做,你仍然留下的一些偽陽性、偽陰性,他仍然是在社會裡面趴趴走。 去探討那個部分,假設那個現象是存在,他產生的影響是什麼?對社會有沒有形成傷害?我答案很清楚,有影響,10個。再加上27個,37個人,他都是我們都可以把他治療好,把他照顧好的。 好,下一張。 ![](https://i.imgur.com/upm9x4h.jpg) 好,大家常常問說,那別的國家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為什麼不這樣做? 因為也是先進的國家,為什麼沒有要做得來速這樣的在做? 那原因就是很簡單,因為我們的罹患率很高嘛。我們的罹患率每百萬人18,還有很多的..都是上千、上萬的。 所以他們這樣很多人在非常非常多的...任何政府做的,都是一樣。假定都是全部的人口,如果陽性的人非常的多,齁,我已經沒有辦法在去做這樣子一個一個去分,所以第一個就是把這個部分都Lock down起來,shut down,我全部都不要活動,把這些人都區隔開來。有病的,才來看;沒有病的,在家裡等,一個人等14天,可能等21天,可能等28天,中間嚴重的病人出來看;或者第二步,偽陽性病人沒有那麼多,那我當然封鎖之後,我開始來找陽性病人,所以我大量的篩,先把陽性病人找進來,再來被治療。 那如果很少,像我們,我們就不需要走到這樣子去封鎖全部的,我們直接用這樣科學方法,直接把有病的人找出來,去治療。沒有國家都從這個全封鎖、半封鎖,一直希望往這邊走。他們封鎖在做什麼?封鎖是在做分流嘛。把健康人跟不健康的分出來,可是每個國家對於他設定的要做到什麼情況,不一樣。 所以英國一開始就設定,就是說,他假定這邊有,他特別齁,威脅生命,我才要去治療他。那其他的我認為讓他趴趴走,混一混,特別嚴重的出來。但是英國一開始這樣做,那很快,就失敗了。 那這樣做看起來相對成功的,現在看起來是瑞典。 瑞典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開始假設的前提,就是死亡率是0.6%,他意思是說,死亡率很低,與其花費這麼多的一個成本,去做相關的事情,那不如讓這個東西就是有病的趕快出來,然後把它醫好。 那可能短的時間,死亡率會比較高,但長時間而言,可能對於社會群體的免疫力是會比較好。 long term,長期來看,是比較具有效益。 但現在也因為WHO說這個...這個有了抗體之後,是不是再有這樣的免疫情況,也是有點存疑,所以大家這樣步驟的調整,大家都在思考中。 所以,大概上,...下一張。 ![](https://i.imgur.com/NkPlRBK.jpg) 但是,更重要就是,篩檢上的一個迷思。大家常常會想說,篩檢陰性之後,就不會再得病了。 沒有。篩檢之後,你陰性,代表你以前沒有得過病,並不代表你以後不會得病。 如果沒有告知方式,全部的人都篩出來,那其實你可能第二天就得了也不一定,你馬上成為陰性之後,口罩就不戴,社交距離不弄,大家就很高興的,然後接觸到病毒,你就中。 所以整體,這樣的概念齁,大家想說每個戰略跟我們的想法,跟引發的效益,到底合不合我們現在的一個...就是說,科學性?或是說,效益夠不夠?對社會的影響會怎樣? 目前我們根據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們目前在戰略上不會變。當然很多的科學證據不斷地出來,新藥出來,或疫苗出來,或更多的證據出來,也許會調整這樣的戰略也不一定。 目前我們看這樣的戰略,精準防疫是成功的。以上跟大家做報告。 ## 其他投影片: ![](https://i.imgur.com/ZuurLLe.jpg) ![](https://i.imgur.com/QWOIjFr.jpg) ![](https://i.imgur.com/ulFHXHx.jpg) ![](https://i.imgur.com/KkWazZo.jpg) ![](https://i.imgur.com/sNGGm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