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私人的
學習
說真的,我不是一個喜歡做筆記的人,也不是行程規劃控,是那種學生時代連作業都懶得寫的人,但是到職場後發現許多工作不能只用頭腦去記,工作不能丟三落四的,於是開始簡單用紙筆記錄未來的一些工作行事曆,而且面對新的工作,有許多新事物要學、要記,做筆記變成是一種必需的工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筆記方式,有些人會記在筆記本上、有些人會把日後可能會用到的範例影印起來收藏備用:
生活中、工作上有許多需要或可有可無的事可以應用筆記來處理,
後來用Evernote後,一試成主顧,Evernote成為我第二個大腦,雖然Evernote可規劃行程、待辦事項等功能,但這不符合我的使用習慣,我也不需要規劃專案、創意發想之類東東,純粹把Evernote用來補充我的腦容量不足的問題,但是使用免費版有流量的限制,也有使用設備數量的限制(以前使用瀏覽器登入使用不計入使用設備數,現在不行了),所以只在公司1台PC及個人手機使用,也不能想上傳照片、文件就上傳。
雖然有上述的限制,但也算勉強夠用,但Evernote手機版的編緝功能實在很糟,我幾乎不會在手機上編輯記事,所以跳槽到別的筆記軟體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至於改用什麼好嘛,這就不容易了。
我對微軟的產品沒什麼興趣,雖然有網上有很多的讚美和推薦,但很難看出那些文章是真心的,抑或行銷業配文,我小試了一下就得到結論─如果你想被OneNote套牢,那就用吧,他肯定和別的筆記軟體不相容,以後沒機會轉換你的筆記到別的平台,日子一天天過,筆記也會不知不覺的變多,活在虛擬數位環境不斷快速變化的世界,誰的能保證微軟的OneNote能活多久,萬一服務掛了,辛辛苦苦整理的筆記也會掛了。
這個平台的確功能很強大,不過比較是資料表庫導向的筆記平台,是以Block區塊為基礎,對格式化、表格式、資料化的筆記方式有優勢,感覺有些像工程師在玩的東西,許多不同的元件、不同的積木來組裝成個人的筆記,還提供可以將Evernote上的筆記搬過的Import,但Notion 和Evernote設計概念差很多,也許疊積木不是我喜歡的方式,總覺得用不順手,在Android手機啟用有點慢,我決定把Notion當成備胎,而不是主帥。
這個筆記軟體很不錯,但有一個問題是目前沒有手機版可用,不然我肯定會跳轉到Obsidian,Obsidian使用MarkDown語法,每則筆記都獨立一個.md檔,不會有被軟體或平台套牢的問題,如果有一天Obsidian掛了筆記還可以用其他支授MarkDown的軟體開啟,他有許多第三方外掛讓Obsidian更方便、功能更強大,Obsidian以關聯式連結,產生腦神經網絡式的筆記關聯,如維基百科式的建立關聯空白筆記條目,雖然沒有網路平台,但可以利用雲端硬碟達成不同設備間的筆記同步,自己同步筆記,不必靠筆記平台同步功能,自主性高,可惜在手機版APP還沒有開發出來之前不能當主力用。
這是和Evernote最相似的筆記軟體了,而且是開源碼的,也是MarkDown語法的筆記軟體(Evernote沒支援MarkDown),不同設備同步可用onedrive、dropbox等雲端硬碟服務來處理,我是用OneDrive同步資料的。
可能是還在改進中,當我第一次安裝試用,匯入Evernote筆記後,筆記內的附件、圖片並沒有一並正確的匯入,手動修正後,別台設備也沒法看到正確的圖片或附件,所以先扎Joplin當成第二筆記軟體,處理一些不需要圖片或附件的筆記…
直到最近更新軟體後圖片和附件檔已經可以正確同步了,而且也和Obsidian一樣有第提供外掛功能(是我之前沒發現嗎??),有了外掛後變好用了不少,所以決定把筆記主力改用Joplin了。
當然手機App功能比較陽春,短文件還好,在編緝長文件游標總是在最底端開始,要找到需要修改的位置有點麻煩,但是至少比卡卡的Evernote好多了。
當然也有人用Word、Excel、用google文件、照片檔、pdf檔等來寫筆記、用雲端硬碟來同步整理筆記,這種一個個筆記檔案缺點明顯:
每個人運用使用筆記的場景、時機不同,以我個人來說,整理筆記和查閱筆記主要還是在PC上,可是手機APP也不可少的,既然是當第2大腦,總不能人不在PC桌機旁就無腦了吧,手機主要是查看居多筆記,但偶然還是需要用手機編輯筆記,如果手機App的編緝體驗太差實在不行。
Evernote不支援MarkDown,手機編輯功能不但卡又陽春,反而Joplin只用MarkDown語法較不會受限。
所以權衡各項利弊
1.Evernote還行,但非久留之地,就讓他退到第二線備援用。2.OneNote不需考慮out。
3.Obsidian我會繼續把玩,期待像小女孩有一天長大變成婷婷玉立的女人。
4.Joplin取代Evernote成為我主要的筆記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