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資工所推甄經驗分享 ## 前言 鑒於網路上找不到比較具體的資料,所以在推甄後,特別花了一個整個下午寫此篇文章,分享我的親身經歷給台大資工的學弟妹們看。 ## 背景 我是台大資工B09應屆生。 推甄成績單42%,沒有被當或停修過,所有必修科目都是在表定的學期通過,沒有實習、比賽、活動經驗,也沒有擔任社團幹部的經驗,有2封推薦信。 最後在資工所114人中正取約第100名左右。 ## 推甄有沒有機會上 最重要的絕對是成績,我已在背景部份給出一些數據,可以參考看看,心裡會大概有個底。我不清楚停修紀錄與各種特殊經驗對分數的影響多大。 我曾問過三位教授與系辦,成績要到達甚麼程度有機會。其中一位教授與系辦都說成績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且不願透漏,系辦甚至對這個問題很反感。但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成績絕對是最大因素。 有一位教授說,系排30%內必上,50%內有機會。另一位教授說每年情況不同,我的前兩屆中,一屆要前1/3才能推甄成功,一屆則是前1/2。一位大我四屆的學長也說30%內必上。 由此可見,如果你的系排在30%內,完全不需要擔心,只要你不要忘記交資料就好。如果是50%後想讀台大資工所或網媒所的話,最好去準備考試。 最後推甄的%數是看在接近9月底公布的推甄成績單,不知道為甚麼分母從原本每學期的14X人變成接近190人。有同學說是因為雙主修、輔系那些也被算進來,也有同學說是因為延畢的那些也被算進來。正常來說,你的推甄%數應該會比你用每學期成績估計的%數來得前面一點。 註:用每學期成績估計的%數 \begin{align*} \sum _{k=1}^{6} \dfrac{第k學期你的排名}{第k學期的人數} \times \dfrac{第k學期你的學分數}{前6個學期你的學分和} \end{align*} 我後來發現網媒所的榜單似乎不會跟資工所重疊,方便大家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錄取,我也不確定是怎麼排序的。可能是兩個所都有報名的話,會優先把你放進資工所榜單,如果沒上的話,才會把你放進網媒所榜單。畢竟網媒所的修課比較不自由。 ## 推甄資料準備 以你們當屆的規定和時間表為主,我寫我這屆的經驗。 [113學年度碩士班甄試](https://www.csie.ntu.edu.tw/zh_tw/Admission/Announcement13/%E8%B3%87%E8%A8%8A%E5%B7%A5%E7%A8%8B%E5%AD%B8%E7%B3%BB%E7%A2%A9%E5%A3%AB%E7%8F%AD-%E4%B8%80%E8%88%AC%E7%94%9F-%E7%94%84%E8%A9%A6%E5%85%A5%E5%AD%B8%E8%A6%8F%E5%AE%9A-16291570)需要的資料有: $\qquad$ 一. 學位證書或在學證明 $\qquad$ 二. 歷年成績單 $\qquad$ 三. 大學總成績名次證明書 $\qquad$ 四. 個人基本資料表 $\qquad$ 五. 就學計畫 $\qquad$ 六. 各種有利審查之資料 $\qquad$ 七. 推薦函 前三項要到教務處旁一台機器,付錢影印出資料,之後再掃描。第四項會限字數,填好研究所給的表格就好。第五項沒人會相信你的計畫。第六項算是證明,我沒什麼特殊事蹟,所以也只放了微不足道的東西。 至於推薦函,我在9月中的時候請求了兩位教授為我撰寫推薦函。一位是我專題的指導教授,而另一位則是我在修課期間有過幾次對話的教授(強烈建議你要有跟教授互動過)。你可以點擊上方的連結,拉到底部查看推薦函的參考格式,是以勾選的表格形式呈現,因此不需要特別擔心內容的撰寫。在給教授的信中,我簡述了我的優缺點,供他們參考。一些教授可能會在同意提供推薦函後,要求你再補充一些資料。等到系統開放時,填寫教授的相關資訊,系統會自動寄發提醒給教授,請他們上傳推薦函。因此,你不會知道推薦函的內容。 整體準備起來不會花太多時間,別緊張。 ## 放榜後 ### 甚麼時候要找指導教授? 如果你成績很好,對自己有信心,你甚至可以在放榜前就找教授。如果你要找的教授是很搶手的(比如林守德、陳縕儂,這兩位教授甚至不回我的信),注意他們可能就只收自己的專題生或非常傑出的學生。一般我建議放榜後3天內寄信給教授約時間面談。 小知識:一個教授一屆能收的名額大約是5~7個。 ### 該怎麼選教授? 取決於你對未來的規劃。網路上大多建議2年畢業>>>教授個性>領域。先上網查教授的風評([一些搜索技巧](https://www.yuaninroom.com/2023/11/howtoserach.html)),接著去[國科會人才查詢](https://arspb.nstc.gov.tw/NSCWebFront/modules/talentSearch/talentSearch.do?action=initSearchList&LANG=chi)、[碩博士論文網](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和[Google Scholar](https://scholar.google.com.tw/schhp?hl=zh-TW)等搜尋教授的名字,對教授有基本的了解後,再與教授面談(建議不要明明沒碰過該領域還說自己對該領域很有興趣,我猜會很容易被識破,而且你跟教授雙方可能會對彼此有錯誤的期待,最好誠實。),最後與該實驗室的學生談話(愈少人愈能聽到真心話,可以多找不同時間去),幫助你做決定。這考驗你有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就看出該實驗室適不適合你,的確有難度。但我們平常做決定也是一樣,只能從片面的資訊來判斷,無法精準預測未來會發生甚麼事。 ### 不知道興趣是甚麼 那就遵循林軒田教授的演算法:「不知道自己興趣是什麼,那就先多問問看,了解一些資訊。了解資訊之後如果覺得都差不多,那就趕快先隨便找一個下去做再說。」畢竟,沒做過怎麼知道有沒有興趣呢? 我自己是先把排斥的科目都先刪除,再從中挑教授,多約幾個教授談談。有的教授會說沒相關經驗也沒關係,之後再學就好。 小知識:大學時多修的學分可以抵研究所的學分,詳情請看相關規定。 ### 要問教授甚麼? + 實驗室近期研究方向? (自己要先知道主要研究領域) + 對研究生有何要求、幾年畢業、畢業門檻? + 論文題目如何決定? + meeting 頻率、長度? + 教授指導還是博班學長帶? + 何時進入實驗室? + 進實驗室前大四下學期要先做什麼安排? + 有寒暑假? (通常沒有) + 何時給回覆? (盡量一周內,我們本校系生優先級蠻高的) + 會不會接計畫、如何分配? + 可不可以實習? (有的教授會不同意你實習) + 學長姐出路? ### 要問實驗室的學長姐甚麼? + 教授的個性/禁忌? (通常學長姐只會反問,你面談過後怎麼想) + meeting 方式? + 教授指導還是博班學長帶? + 薪水? + 研究題目是教授指派嗎? + 課業跟研究間如何取得平衡? + 計畫如何分配? + 實驗室loading重嗎? + 實驗室氛圍? ### 建議課程 我強烈建議在推甄前,要修的課有兩門。 1. 李宏毅教授的機器學習(會開在下學期): $\qquad$ 這門課真的是我在大學時最喜歡的一門課,有[之前上課的錄影](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V_el3uVTsMhtt7_Y6sgTHGHp1Vb2P2J)可以看,上課時會講一些最新的研究,而且還是線上課。教授講得很淺顯易懂,網路也可以查到作業的參考解答,分數很好拿。而且現在蠻多教授都會問有沒有深度學習相關的修課經驗,這門課絕對是最佳選擇。 $\qquad$ 有些人會問說為甚麼不修林軒田的機器學習。一個原因是目前資工系兩堂課名相同的課只能算其中一堂的學分。另外,林軒田教授的機器學習重點在於傳統的Support Vector Machine,而李宏毅教授的機器學習重點在於深度學習。我認為後者比較有前瞻性,也偏實作,須要使用GPU運算資源。大多數作業都可以用系上工作站meow2,把資料丟進tmp2,執行速度會比Kaggle或Google Colab快很多。 2. [專題研究](https://council.csie.ntu.edu.tw/?fbclid=IwAR2x-qtysCi1EOWE8FJSs1bzVJHgKXTrc24b69w3xuR9nmzS3swR4-S8XzQ): $\qquad$上面連結有部分教授對自己領域的介紹與看法,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qquad$如果你不知道專題該修甚麼,一樣照著林軒田教授的演算法,重點在於你有修過,不在於修了哪個,沒什麼成果也沒關係。這是教授與你面談時的必考題,你必須講得出專題大概在做甚麼。我有個朋友推甄上隔壁所,卻沒修專題,就被一堆教授刷掉。 ### 確定指導教授後 記得寫信感謝幫你寫推薦信和你面談過的教授們,並告訴他們你已經找到實驗室了。 教授們會恭喜你與祝福你! ## 最後想說的話 台大資工的學弟妹們,如果你看完這篇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寫一篇你們的經驗分享,供你的學弟妹們參考。畢竟多年以後,這篇文章可能就太老不符合當時狀況了。 在文章的最後,祝你們能順利加入自己理想中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