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中譯 --- # “治理最小的政府最好” 作者:(Fred Ehrsam) 合著者:丹·羅賓森(Dan Robinson) 閱讀了我在2017年發表的區塊鏈治理文章的人們都知道,我對加密探索不同形式的治理,特別是鏈上治理感到興奮。在過去的三年裡,鏈上治理從不起眼到成為許多重要協議的熱門組成部分。儘管獲得了這樣的動力,我認為最廣泛使用的協議將趨向於治理最小化。 為什麼?治理最小化允許利益相關者依賴協議。這創造了一個采納的良性循環,使得無法實現的規模得以實現。看看今天成功的傳統互聯網協議,如HTTP和SMTP,就可以看到這種力量。它們的治理最小化使它們成為每個人都依賴的標準,產生了遠遠超出任何公司所能達到的使用級別。 本文解釋了治理最小化,介紹了治理仍然重要的地方,並推測了其影響。 治理最小化 治理最小化意味著在可能的情況下減少治理的權力和依賴性。 治理最小化很重要,因為它支持協議的主要價值主張:可靠的中立性。減少治理傾向使協議更具可信度的中立性。 在實踐中,治理最小化最直接地應用於減少鏈上治理。如果一個協議想實現最大的采納,並且可以避免使用治理來實現功能,它應該這樣做。 什麼是可信中立性? 可信中立性是可靠性。這意味著利益相關者(例如用戶或開發人員)可以使用或構建協議,並有信心它不會違反他們的利益。通過避免任何特定群體的“收編”,協議保持可信中立性。 可信中立性為何重要? 可信中立性是加密貨幣的主要價值主張。它是新型開放且可預測貨幣的基礎,也是創建平台讓任何人能夠公開創建和訪問新應用程式的基礎。 現有平台缺乏可信中立性,其重要性顯而易見。央行作為貨幣平台並不可信中立,因為一部分利益相關者可以隨意決定印製貨幣。Facebook 和 Twitter 作為應用程式平台也不可信中立,因為一部分利益相關者可以進行更改,導致整個開發者生態系統被破壞。 它可以為平台中鎖定的價值——包括具體的資金和抽象的開發時間和用戶——創造安全性,以防止盜竊、停機和限制。 可信中立性的完全失敗是一種退出騙局。平台的某些利益相關者可以携帶其他利益相關者擁有或創建的價值部分或全部潛逃。一個字面上的例子是中央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營運者帶著用戶資金潛逃。一個抽象的例子是 Twitter 關閉第三方開發者界面,以巩固 Twitter Inc. 的界面。 治理最小化不是什麼 治理最小化不是治理完全消失的想法,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某些協議功能在沒有治理的情況下很難或無法實現(“必要治理”,稍後會詳細介紹)。至少,通過社交協調(“非正式”)和硬分叉,始終存在治理。 治理最小化創造更中立的協議 創造一個完美的治理系統就像設計一個永動機。有眾所周知的博弈理論結果表明,所有治理系統既天生不穩定,也無法同時滿足所有理想的性質。形式化治理系統往往會通過減少非正式治理解決邊緣情況的能力,放大這些固有問題。 因此,治理系統越正式,它越容易在足夠的時間範圍內受到捕獲。這主要是因為形式化治理系統需要形式化利益相關者(誰有發言權以及他們應該有多少發言權)。在實踐中,形式化利益相關者非常困難,在一個時間點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代幣持有者不一致性 現在的鏈上治理通常通過簡單的代幣持有和代幣持有人投票來形式化利益相關者。不幸的是,由於以下原因,代幣持有量並不能準確反映協議的利益相關者價值: 並非所有利益相關者都必然是代幣持有者,特別是用戶和開發人員。 代幣持有量可能無法準確反映利益相關者對協議的重要性,現在或未來。當下一個類似 Facebook 或 Google 規模的應用出現時,持有更多代幣的人可能會扼殺這個應用。 利益相關者會隨著時間改變,特別是考慮到尚不存在的未來利益相關者時。考慮尚未創建的超級應用的利益。 因此,代幣持有人投票創造了一系列長期使用協議的不一致性問題,包括: 外部壓力。例如,Facebook公司面臨外部壓力,要鎖定對世界上最詳細的社交圖(Facebook平台)的開發者訪問權限。不論對錯,這造成了許多應用程式的消失和無法計算的未來應用程式數量的減少。 價值捕捉。代幣持有人可能想要以牺牲他人為代價來為自己捕捉價值。例如,Twitter壟斷了其協議的使用者界面,使第三方開發者受損。 時間視角不匹配。與協議不同,代幣持有人並沒有無限的時間視角。這可能會驅使他們為了短期收益而犧牲協議的長期使用價值。例如,擁有短期視角的 Maker 持有人可能會提高穩定費以獲得短期收益,而不考慮長期影響。具有諷刺意味的是,Facebook 是相反的一個好例子,馬克·扎克伯格曾拒絕展示廣告(獲取價值),而此時 Facebook 的網絡效應仍在增長。 外部經濟利益。代幣持有人可能是其他代幣的大持有人,會考慮到該利益,而非改變協議本身的利益。DeFi 中的流動性挖礦計畫尤其容易受到此種失調的影響。 利用這些失調的漏洞是有充分文獻記錄的,且難以避免。突出的攻擊包括購買投票權或使用借來的代幣進行投票——這種攻擊已經變得更容易了,因為閃電貸款的發明! 其他副作用 即使參與者沒有明確地獲取系統,治理仍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例如,正式的治理系統可能鼓勵行動而非不作為,即使不作為更優。治理也可能非常耗時和耗費精力。 演化速度 支持链上治理的一個普遍論點是,它可以讓協議更快地演化。然而,很少有實證證據顯示链上治理導致協議演化更快。链上治理也非常初期,所以過於嚴厲地評判它可能還為時過早。 已經證明的是相反的:快速演化可以在沒有链上治理的情況下發生。例如,早期的以太坊和Uniswap協議僅通過硬分叉迅速演化。這種敏捷性可以歸因於緊密的社區聯繫、低系統重要性以及對核心開發團隊的高度信任。 那麼後期的固化呢?隨著網絡效應、指針黏性(協議嵌入到其他協議/應用程式的代碼中)和風險規避的某種組合出現,演化可能會放緩。然而,如果某個變化足夠重要,用戶和應用程式可以自願選擇加入其中。這通常意味著對於第一層協議的硬分叉或軟分叉以及對於第二層協議或應用程式的自願遷移,就像Uniswap、Maker、Compound和Augur協議中的v1到v2過渡一樣。 最終,如果一個協議變得比新的替代方案差得足夠多,最終它將被超越並死亡。這是自然界中演化的方式。個體生物不會(在基因編碼意義上)進化。演化發生在複製時帶有突變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在過去的開源項目中也行之有效(例如Linux)。 由於可信的中立性是協議的主要價值主張,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這意味著個別協議演化較慢,也應該偏向治理的最小化,這將導致最大限度的使用。 治理最小化使整個生態系統更快地進化 最重要的是,可靠的個別協議能夠更快地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演進,因為開發人員可以信心滿滿地使用這些基礎模塊。想像一下,如果每個公司的代碼都是開放源碼、中立且可供任何人使用,互聯網應用程式的開發速度會快多少。 何時需要治理? 當協議的核心機制需要人為干預時,就需要治理。當協議對於某個特定操作的回應不能事先知道或從鏈上數據中推導出來,因此無法編碼進協議時,就需要人為干預。我們稱這些機制為「基本治理」。 必要治理領域包括: 共識本身(例如比特幣或以太坊的第一層共識機制)。共識是關於哪個否則有效的歷史記錄是有效的治理。此治理嚴格受限:比特幣礦工可以雙重支付並撤消歷史記錄,但不能無限制地印製比特幣。 預言機。預言機需要某種形式的人類機制來決定其數據是否有效。 可能需要治理的領域包括: 資金管理。未來可預見,需要治理:決定如何分配資金是一個難以自動化的問題。 複雜的參數設置。例如,Maker 目前需要治理批准新的抵押品類型並設置相應的抵押品要求。這些功能本質上難以編碼:新抵押品類型的適用性和風險概況很難事先評估。 一些治理可以隨時間消除。例如,Maker 可以建立一個自動設置利率的機制,消除了治理設置利率的需要。 治理通常是一個復雜的權衡。例如,Maker 系統選擇允許許多不同的抵押品類型,以提高資本效率。當然,這也帶來了缺點,即處理新的抵押品類型的能力需要治理,以及與該治理相關的系統風險、社區活力和複雜性。可以建立一個將治理最小化的 Maker 替代方案,僅使用一種抵押品類型;評估該系統是否更好是具有挑戰性的。 最後,治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一個特徵。例如,更改遊戲規則(治理)可能是某些遊戲或社交應用的核心機制。 治理最小化並非萬靈丹 儘管治理最小化的協議更加可靠,但仍可能對某些利益相關者產生不良後果。例如,大多數參與治理最小化協議的人仍可以選擇硬分叉以自己的利益為重,而以他人的利益為代價。然而,代價是高昂的:設置違反可信中立的社會規範將使未來潛在利益相關者失去信任,而消除利益相關者往往會減少協議的網絡效應和使用。當然,分叉也可以是一個特色:它允許兩個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群體生活在他們各自想要的協議上。 最重要的是,在某些地方消除治理並不意味著它可以或將被消除到所有地方。這甚至可能使治理在較少的區域集中,變得更加重要。 加密貨幣治理仍然重要且有待創新 良好運作的治理仍然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基本治理(例如第1層共識、預言機)的領域。如果區塊鏈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普遍接受的真實性賬本,則其完整性至關重要。 鏈上治理系統的創新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前沿。超越當前的“一代幣,一票”的標準可能存在改進方法(例如二次投票、未來市場預測),這些方法的創建至關重要。我依然很興奮地觀察這些實驗的進行,並相信未來幾十年內,我們將通過區塊鏈看到比“現實世界”更多的治理系統創新。 價值捕獲 捕獲價值所需的治理程度正在實時實驗中。指標黏性、燃氣成本、用戶啟動狀態(例如,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進行實時出價,用戶需要在新協議中重新啟動)以及其他網絡效應都是可能創建防御能力並允許最小化治理協議捕獲價值的因素。 價值捕獲=使用率×收取費率。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使用最小化治理協議的使用率將更高(等式的左側)。取費率(等式的右側)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也許最小化治理協議的使用率比傳統公司更高,但取費率較低。經濟上的收益仍待發現。 此外,許多人往往聽到“價值捕獲”就想到“邪惡!”價值捕獲可以服務幾個重要目的。首先,它激勵了協議的創建。其次,如果需要治理,治理價值捕獲將有助於激勵對治理的貢獻和安全性(使對治理的51%攻擊變得更加昂貴)。最後,它可以幫助資助進一步的發展。 最終只有“必要治理”是可防禦的。任何不必要的治理很可能隨時間而競爭。 結論 最小化治理的協議將會被廣泛使用。這是啟動信任與採用作為標準之間正反饋循環的核心特徵。它也為所有創作者提供了強大的基本工具,為整個加密生態系統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更快的進步。隨著加密貨幣成為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它可以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更快的進步,造福整個社會。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