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 SITCON 2025 年會主題提案
- 時間:2024/10/19(六) 19:00 ~ 21:00
- 地點:摩茲工寮 X [Google Meet](https://meet.google.com/ozi-oixo-hpc)
- 線上:Windless、77、星月なるこ、亨、蓋蓋、、、
- 出席:Ak、、夏川桃源、Sean Wei、Panda 🐼 與他的食物火龍果、Brian Jhan、Denny、xiung
:::success
#### 如果你從 Mailing List 過來
歡迎!這份文件主要是用來匯集大家的意見,讓 10/19 的討論能更順利的進行
如果你對今年年會主題有新的想法,或是讀到幾篇你覺得可以啟發討論靈感的文章,歡迎到 [這裡](#想法發想與相關資源) 與大家分享
如果想看看其他人在想什麼,可以到年會主題討論的 [信件串](https://groups.google.com/g/sitcon-general/c/sjCJe2Pk12k),或是參考 [一籌發散出的想法](#一籌討論)
最後,如果你 10/19 晚上有空,也誠摯的希望你能一起加入討論!
如果你當天能出現,也煩請填個 [出席調查](https://xoyondo.com/dp/k57omfpd6ucq4so),讓我們能掌握當天參與的人數
:::
:::info
#### 10/19 討論 - 主題討論流程
1、提案人三分鐘說明主題想法
2、各自閱讀:會議中給大家 10~15 分鐘時間看 HackMD 文件,補充自己的想法,像是喜歡這個主題的什麼意涵,或是可以怎麼延伸。每個主題下方會有一個 Cue 我 區域,表明希望口頭發表想法。
3、分享想法:請有在每個主題下方填 Cue 我的人分享他們的想法,像是喜歡的原因、可以延伸的方向等等。
4、投票:當大家都發表完想法後,請大家為你喜歡的那個主題投票。每個人有十票,可以十票都給某個主題,也可以平均分配。
【投票方式直接在 HackMD 喜歡的主題下方打 +{票數} [name={姓名}]】
5、統整票數:找出最多票的三個主題,讓大家寫下這幾個主題喜歡的元素或意涵,或是可以用什麼 Slogan 代表這個主題。
6、收尾:整理三個主題中大家的想法與相關的 Slogan ,並在~~會後寄信讓沒參加二籌的大家投自己喜歡的主題與 Slogan,於 10/21 截止調查。~~(時間問題故直接寄出主題確認信)
:::
## 想法發想與相關資源
- 今年主題或許可以跟「信任」有關,我們好像給予科技公司太多信任,信任公司們會落實資安、保護個資,信任社群媒體推薦給我們正確、多元的資訊,但我們真的該平白給予這些信任嗎?[name=Ak - Sample]
- 另外想聊隱私與資料,繼 Meta Raybans
- (在一籌的統整裡看到`發現需求,用資訊科技解決需求`),感覺可以討論到「洞察」。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好像實作都不太是困境,而如何洞察到需求、問題,是一個可以對學生而言可以探討的問題(?[name=xiung]
## 信件串
[信件串傳送門](https://groups.google.com/g/sitcon-general/c/sjCJe2Pk12k)
### 阿諾
提案主題名稱:screen generation
主題的三個關鍵字:black mirror、我們這個世代、社群成癮
主題的意涵:
想要讓大家關注我們這世代對於科技的依賴,以及我們這世代花了許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與人社交、聯繫感情甚至是吵架。我們是否遺漏了些什麼?
適合作為 SITCON 年會主題的原因:
說來慚愧,我認為這個方向還有待開發,只適合做為拋磚引玉用,還需要一些時間完善。
其他想補充的:
我心目中最想要的是 Black mirror,關掉螢幕後反思「自己」,這個方向 2022 年有討論過,且已經被知名影集用走了。
第二是 Digital Pandora,想要反思科技帶來的亂象,但有點過度黑暗與 Digital Dystopia,
最後就是這個中規中矩(~~不好玩~~)的主題了。
> 看到這個主題讓我在想:現在我們生在手機時代,而晚輩則出生即有 AI。對我們來說,YouTube 影片取代了部分人際互動,未來會不會 AI 也取代了人際互動?。 [name=火龍果]
> 接續媒體減少了人與人連結,讓年輕人注意力渙散的主題,網路、短影音的出現讓人失去了「無聊」的機會。想拖延?滑一下 Ig Reels;想耍廢不想動腦?滑一下 FB 中國幹片。這些平台用各種方式吸收了人們的注意力之後,我們真的還有時間去關注我們所關注的,去產生新創意,去跟人們產生連結嗎? [name=火龍果]
> 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即因為過度的依賴網路,出現嚴重的拖延症。現階段的青年學子,要如何在資訊爆炸的世代,專注在自身的生活與多元的發展。近期身邊的同學們,甚至都不會 Google 了。 [name=xiung]
> 看到不少跟 AI 會不會進一步取代人類交流的討論,想補充一下近期美國那邊有部分青年開始呈現對 character.ai 這個 chatbot 平台的成癮現象 [name=Ak]
> -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367188/love-addicted-ai-voice-human-gpt4-emotion
> - https://www.theverge.com/2024/5/4/24144763/ai-chatbot-friends-character-teens
> - 不過似乎也有說法是在討論或許與人互動的
職業反而比較不容易被取代
> 這是阿諾主題思考的來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YaRNEDlhM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UdGHnj-8M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UUZFA_XUg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8lZxoWWnkA
如果你需要 AI 幫你摘要 https://g.co/gemini/share/2a86a60f923f
> 之前聽到「出門碰草」、「去摸草」的講法
> 英文「Touch grass」代表「到外面走走」
> ref: https://www.instagram.com/ivybar/p/Cih1LeLPW-i/
> [name=Sean Wei]
> 看到火龍果講的 AI 也可能取代人際互動,又看到 meet 的 V 皮,感覺 neuro sama (AI VTuber) 可能可以是一個實際可以討論的例子 ouo [name=Panda 🐼]
#### 投票區
> +6 [name=xiung]
> +4 [name=亨]
> +3 [name=Ak]
> +10 [name=Sean Wei]
> +2 [name=Panda]
> +3 [name=starfish]
> +2 [name=77]
> 30 [name=Total]
### Ak
提案主題名稱:Cross-Entropy
主題的三個關鍵字:人工智慧、資訊科技的跨領域應用、同溫層
主題的意涵:
Cross-Entropy(交叉熵)是機器學習領域中很常見的一個損失函數,常被用來計算兩個機率分布差異多大。由於今年 AI 相關的話題還是十分熱門,讓我想到或許我們能從這個來自機器學習領域的詞,延伸出更廣泛的意涵。
對我而言,Cross-Entropy 在此可以被解讀成兩個意味,一個是在測量「資訊 X 任意領域」的交叉與融合,探索資訊科技在跨領域應用中究竟能擦出多大的火花。另一個則是想探討,在當今這個資訊量爆炸的世代,我們攝取的資訊觀點足夠多元嗎?還是我們只是被困在一個同溫層呢?換句話說,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究竟又與「真實」的世界相差多遠呢?
> 未來會不會有很多職業都會被ai取代,最近看到adobe的ai功能越來越多了[name=夏川桃源]
> 如果以「信任」來去延伸,交叉熵所表示的資訊落差是個很好的切入口。當資訊量爆炸的情況,很多人便自在的生活在同溫層裡面,除了自己,不會關注到任何其他與自己無關的事物,這將有可能導致變成了一個「自私」的世界。而資訊落差除了真實與虛假以外,也許可以再延伸到關於「資訊教育」這塊,畢竟也是 SITCON 一直以來在關注的部分,但當人們所及的東西產生落差,是不是我們就會忽略了某些弱勢方?[name=77]
#### 投票區
> +2[name=Ak]
> +5[name=77]
> +2[name=Panda]
> +5[name=阿六]
> +2 [name=星月なるこ]
> +5 [name=夏川桃源]
> 16 [name=Total]
### 繁嵐
這裡是參與過多年工作人員、擔任社群媒體文字編輯的繁嵐,想要進一步延伸擴充 Arnoldsky 的提案「screen generation」,以及 Ak 提出的想法~
主題的意涵:
求知慾是人類的本能,而在這個世代中,隨著智慧型手機與軟體的成熟,我們能輕鬆的取得各項資訊,也能夠即時與親朋好友聯繫。逐漸地,我們越來越依賴在這些平臺上面,在社群媒體的演算法下,型塑最近對世界的認知,形成同溫層,或是激化了對立,而忽略了在現實中和這個世界互動的其他可能性。
適合作為 SITCON 年會主題的原因:
在現有的推薦演算法的影響下,我們在網路上能夠交流到的同好依然有限,「突破同溫層、觸及更多人」一直也都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也許原本在資訊領域各專業的人,就僅關注在自己的專業上,而 SITCON 這個社群研討會本身提供了現場交流激盪出新想法的環境,就像是 Ak 提到的,過往曾經有過「硬體 x 軟體」、「資訊 x 學生自治」、「資訊 x 開源」、「資訊 x 戰爭」等等多元的可能性。作為學生,不論是否為資訊出身,只要對資訊有興趣,也可以在 SITCON 中找到資訊工具應用的各種創意方法!
其他想補充的:
(這一部分比較像是 murmur)
作為長期在各類社群媒體平臺打滾的使用者,到覺得目前的社群媒體平臺大概可以歸類出兩種用途:「取得相關資訊」和「娛樂用」,「取得相關資訊」很容易陷進演算法營造的同溫層裡面,雖然已經有些平臺是反其道而行(Threads、Twitter [X]),但基本上在上面就是單純瀏覽,很難好好與不同立場的人進行溝通討論;「娛樂用」便是以梗圖或各類奇怪的短影片呈現,用來消磨空閒時間,一不小心可能會沉迷於其中。
#### 投票區
> +2 [name=亨]
> 2 [name=Total]
### 康喔
我是康喔,今年 SITCON 2025 副召。看到好多人有趣的提案後,我也想分享我對今年年會主題的想法,希望能激發更多討論與靈感~
提案主題名稱:Beyond the Screen
主題的三個關鍵字:現實互動、同溫層突破、數位反思
主題的意涵:
在這個被螢幕與演算法包圍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學習和社交幾乎都離不開各種裝置與平台。然而,長期沉浸於數位世界,我們是否忽略了與現實世界的連結?「Beyond the Screen」希望鼓勵大家放下手中的裝置,走出演算法構築的同溫層,重新探索真實世界的豐富性。
我們可以思考如何運用資訊科技,促進現實中的交流與合作,而非僅僅局限於線上的互動。同時,反思我們對科技的依賴,尋找數位生活與現實體驗之間的平衡。
適合作為 SITCON 年會主題的原因:
SITCON 一直致力於推廣資訊教育與開源精神,鼓勵學生們勇於探索與創新。這個主題與我們的使命相契合,旨在引導會眾思考科技對生活的深遠影響,並尋求突破現狀的方法。透過「Beyond the Screen」,我們希望激發更多跨領域的交流,促進實體與數位世界的融合。
其他想補充的:
這個主題超好做主視覺的,我已經有個畫面是人鑽出螢幕了
#### 投票區
> +4 [name=亨]
> +5 是說我高中社團時出ㄉ專輯就叫做 [Behind the Screen](https://soundcloud.com/hsnucozy/sets/cozy-behind-the-screen) [name=蓋蓋]
> +1 [name=77]
> +4 [name=starfish]
> +3 [name=星月なるこ]
> 17 [name=Total]
### 77
我是今年的 SITCON 2025 的總召 77 ,在被課業加二籌轟炸完後終於有空回覆這封信件了。
上面有很多想法我都覺得超棒的!所以呼應了一些概念去延伸出了一片磚瓦。
提案主題名稱:ligne de fuite (逃逸路線)
主題的三個關鍵字:解轄域化、突破性、自我覺察
主題的意涵:
Il s'agit toujours de libérer la vie là où elle est prisonnière
這總是關乎到解放生命被禁錮的生命。
「逃逸路線」是當代文學裡的一個概念,英文是line of flight。由法國的思想家德勒茲提出(所以原文是法文~)。
逃逸路線為一種對既有已知的價值,知識建構與構成,做出一種逃逸,甚至叛離。其所循溯的是在平常社會建構那平實的線中,找出一個隙縫、缺口。
首先說明解疆域化的部分,在《反俄狄浦斯》中,思想家們認為這是在社會發展趨勢的行動中,創造出來或尋找到的未知世界,並且符合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行為。
呼應到前面很多人提到的社群成癮,我們如何在這樣的社會情況下,找到一個可以緩解或是達到平衡的隙口?如何不使用極端方式(如禁止社群媒體的使用、管制內容等),並同樣符合現代社會的演變模式,這是我認為可以去引發思考的其中一點。
再來是突破性的部分。和 X 那年的題目有點類似,對於學生而言,充滿好奇、敢於探索未知事物是很重要的事情,畢竟未來是自己的,我認為逃逸路線裡的「尋找隙縫」便包含了這樣的概念。從現有框架裡,找到一個突破口,去創造一個未知的世界,這正是我們這個世代在發生的事情。以 SITCON 來說,如何以資訊開創多種可能性,促使人們踏出舒適圈在年會這樣一年一度的盛宴裡交流,是這個題目想傳達給與會者的重點之一。
最後則是自我覺察的部分,如果把前面兩者比喻成線,那這點便是兩者的隙口。在資訊流通快速的世代,我們可以很快地形成同溫層,舒適圈與沉迷是很容易讓自我意識被吃掉的兩大因素;而探索未知事物這點,無論是思考或是實際行動,都是很需要擁有自我意識才能做到的事情,要不然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跟著社會隨波逐流。
要成功地踏上逃逸路線,自我覺察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發掘在螢幕後方的我們,被社群媒體影響的同時遺漏了什麼;如何不為了合群或符合社會期待,而去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以此從眾;甚至是勇敢地成為先鋒,以資訊結合各種領域打造出多元化的社群生態,這些都是需要自我覺察才能完善做到的事項。
適合作為 SITCON 年會主題的原因:
ligne de fuite (逃逸路線)本身是文學/哲學的概念,某種程度上我會把它定調為跨域結合的部分,雖然思考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因人而異。這或許不是一個最好的題目,但也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以及我發現其實有一部份原因已經被我丟在上面的意涵ㄌ)
其他想補充的:
相較於其他題目,ligne de fuite 包含的面向又稍微的廣泛一點,也不是很好消化的一個概念,如果有人有其他延伸的想法,或是能更聚焦在某個面向,歡迎大家補充!
> 我覺得這個主題很好地點出了困擾這個世代的學生的問題,既包含了對社群媒體的反思,也涵蓋了突破與自我覺察這兩個當代學生的課題,但我有點擔心難以發音的法文會讓會眾在分享/討論年會主題時碰到一點挑戰 ~~,雖然法文真的超帥~~ [name=Ak]
> 很喜歡「自我覺察」這個詞。以學生的角度而言,如何探索出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被社會體制所控制住,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name=xiung]
#### 投票區
> +5 [name=星月なるこ]
> +5 [name=夏川桃源]
> +10 [name=Denny]
> +4 [name=xiung]
> +5 但僅限於主題概念 [name=蓋蓋]
> +5 [name=Ak]
> +6 [name=Panda]
> +2 [name=77]
> +5 [name=阿六]
> +3 [name=starfish]
> 50 [name=Total]
### 育賢
我是今年 SITCON 設計組的副組長育賢。
這是最近想到的主題,雖然後來在查找資料時發現主題名稱跟內容好像有點小小爛大街,但還是希望能夠帶來不同的討論方向!
提案主題名稱:Alea jacta est!
主題的三個關鍵字:隨機性、決策、人生規劃
主題的意涵:
「Alea jacta est」是凱撒的名言,意即「骰子已被擲下」。凱撒帶兵渡過了盧比孔河,對龐培和元老院宣戰。在渡河前凱撒說出了這句話。在做了某個決定後,事情進展已經不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往後的變化只能聽天由命。
人生就像一場擲骰子的遊戲,隨機做為生活的一部分,每次的選擇都有許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同時也存在無限的機會。 我們無法掌控結果,但我們可以選擇何時以及如何擲出骰子。
學生時代正是充滿選擇和變化的時刻,面對學業、生活、夢想以及價值觀時的選擇都像是擲出一顆骰子,每次擲骰都是在一步步地塑造我們未來的樣貌。
人生的規劃不一定需要經過完美計算,更重要的是勇於面對風險、在機遇中做出果斷的選擇,並為自己的未來承擔責任、勇敢擲骰。
適合作為 SITCON 年會主題的原因:
SITCON 的年會提供了一個引發討論的環境,不論是講者或是與會者都在這個場域內嘗試創造出各種大大小小的火花,充滿著各種機會與意外發現,希望能以此作為主題鼓勵大家果敢的開拓自己的人生。
其他想補充的:
我實在是不太會寫文案,如果有幸有人對這個主題感興趣但覺得文案實在寫得太爛,歡迎找我討論!
> "做出決定的瞬間命運的齒輪就已經開始轉動了。"是想表達出這種概念嗎?[name=星月なるこ]
> 很喜歡這個主題傳達出的背後哲學意涵,但一時之間相對想不太到他跟資訊的關聯?
> > 好像真的比較難想到關聯[name=星月なるこ]
#### 投票區
## 主題名稱彙整
### 77
- ligne de fuite
- Line of Flight [name=星月なるこ]
- Lines of Flight [name=Ak, 星月なるこ, 77]
- ==Lines of Flight 逃逸路線== [name=Denny Huang, 77, xiung, 蓋蓋, 阿六, 星月なるこ, 夏川桃源]
- Lines of Flight 逃跑路線
- Lines of Flight 逃脫路線
> GPT 說加 s,因為它傳達了多樣性和多條可能的逃逸路徑。使用複數形式「Lines」能夠強調不止一種選擇或方法,象徵各種突破框架、追求創新和探索新可能性的方向。
> 相較之下,單數形式「Line of Flight」則較偏向強調單一的路徑或逃逸方式。考慮到 SITCON 這樣的技術年會,目標通常是激發多元思維和創意,因此「Lines of Flight」會更貼近主題的精神,呈現出技術領域中多種創新的可能性。
- Lines of Escape [name=Panda]
### Arnold & 康喔
- Screen Generation
- Beyond the Screen [name=月太, starfish, 亨, Sean Wei]
> May be ==**B**eyond the screen==
> [name=月太]
- Screenbound [name=Ak]
> ~~還是改成安全出口~~ [name=火龍果, 夏川桃源]
> ~~或是牛腩~~ [name=Arnold, Panda, 火龍果, 星月なるこ]

## 一籌討論
>近年五個與資訊相關的社會議題或趨勢
- AI世代
- 媒體識讀
- 科技 x ??(各領域)
- IOT
- AR/VR
- ~~三折疊手機~~
- Telegram會不會被禁QQ
- Steam 台灣快取節點 \owo/ 海豹(數位韌性)
- [Linux distro mirror](https://mirror.twds.com.tw/)
- [name=77, 冰川, Yuan, 竺原, Windless, Mayboy, 星月なるこ, Misawai, LemonTea]
- 發現需求,用資訊科技解決需求
- 眼見不一定為憑,照片不一定為真(可以修圖把人消掉~
- threads等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讓同溫層加厚
- 要加s [name=Pumpking]
- 小米手環 9 NFC(台版) 可以綁悠遊卡
- Meta推出新型智慧眼鏡 - Ray-Ban Meta
- 社群媒體對於年輕人的影響
- references:
- [華爾街日報:臉書檔案](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acebook-files-11631713039)
- [讓臉書股價跌七成的吹哨者踢爆!內部文件揭露:IG 為了利益讓孩子上癮的五大罪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UdGHnj-8M&t=968s)
- [史班斯案訴狀](https://socialmediavictims.org/wp-content/uploads/2022/06/Spence-Complaint-6_6_22.pdf)
- [美參院聽證會「約談5家社群媒體CEO」 參議員怒批:你們手上沾滿鮮血](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5%8F%83%E9%99%A2%E8%81%BD%E8%AD%89%E6%9C%83-%E7%B4%84%E8%AB%875%E5%AE%B6%E7%A4%BE%E7%BE%A4%E5%AA%92%E9%AB%94ceo-%E5%8F%83%E8%AD%B0%E5%93%A1%E6%80%92%E6%89%B9-%E4%BD%A0%E5%80%91%E6%89%8B%E4%B8%8A%E6%B2%BE%E6%BB%BF%E9%AE%AE%E8%A1%80-022006546.html)
- 附和 [name=Ak]
- 資訊安全
- [name=Yuan, 竺原, kkallen, Mayboy, LemonTea]
- 數位治理
- 區塊鏈!
- 政治正確
- [How Brazil’s Experiment Fighting Fake News Led to a Ban on X](https://www.nytimes.com/2024/08/31/world/americas/brazil-x-ban-free-speech.html)
- [Elon Musk’s X briefly evaded Brazil ban by routing traffic through Cloudflare](https://arstechnica.com/tech-policy/2024/09/elon-musks-x-briefly-evaded-brazil-ban-by-routing-traffic-through-cloudflare/)
- [Cloudflare CEO Seeks to Steer Clear of Musk’s Brazil Feud Over X](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9-23/cloudflare-ceo-seeks-to-steer-clear-of-musk-s-brazil-feud-over-x)
- [《雲端封建時代》來臨──當平台與演算法控制了新聞媒體](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technofeudalism-what-killed-capitalism)
- 
- [CrowdStrike出包為何掀起史上IT最大癱瘓?](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1204)
- [How pen and paper comes to the rescue in an IT crisis](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e9zx22ley8o)
- 隱私權
- 大資料中心耗電
- 經濟部建議不要在北部設立大型資料中心
- AWS來台設廠
>五個近期學生關注的事情
- 108新課綱
- 戶頭學分一樣空
- [name=77 這我, 星月なるこ Agreed., 火龍果 +1, kiki, panda, KJW, Nat1an, Yuan, 嵩]
- GPA爆炸
- 選擇困難
- [name=Nat1an]
- 職涯發展
- [name=kkallen]
- 備審資料
- [name=kkallen]
- 特殊選才
- [name=Tong, kkallen, Wolf, Nat1an, Mayboy, LemonTea]
- 美國大學升學弊案
- [買進名校」是為了孩子還是自己?美國最大入學詐欺案,被告家長法庭錄](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unacceptable-privilege-deceit-and-the-making-of-the-college-admissions-scandal?utm_source=telegram&utm_medium=message)
- 人工智慧與教育A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說到開源你會想到
- 開放政府
- CC授權
- 程式碼開源
- GPLv3
- MIT/Apache
- [Fair Source 授權](https://fair.io/)
- 北韓駭客散布惡意PyPI套件
- 對抗邪惡大公司的方法(?)
- 大學作業答案庫
- [name=kiki Agreed. 前幾天挖到考古題 , 星月なるこ Agreed., 竺原 - 同樣適用於高中作業答案嚳, 柴柴, Nelson, Ak, Windless, 冰川]
- XZ 套件漏洞
- [name=Wolf, Yuan]
- [CVE-2024-3094](https://www.ithome.com.tw/news/162292)
- 可以靠開源貢獻養活自己嗎?透過開源開源
- 人工智慧與教育AI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科技對你而言是......
- 工具
- 便利生活
- 新世代人類
- 人類進步的象徵
- 來自人性
- 讓人類輕鬆點,希望可以不要工作
- 冷漠
- 偷懶的好東西
- 懶人的產物
- 始終來自於任性
>在年會或相關現場見過什麼讓你覺得新奇/創新性高/看見希望的事情(想在年會看見什麼)
- 高中生用實作推動台灣資安教育
- [name=Tong, Yuan, Wolf, kkallen, LemonTea]
- 人們針對 OONI 手冊去討論更好的寫法
- 葉丙成
- [name=火龍果]
- Badge 交合(? from HITCON
- SITCON自己開發年會小遊戲
- Jserv
- AMD安全帽
- Intel
- 蘇文鈺
- 雙頻無線電
- 特殊選材僅限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