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藏部位 >標準化方案基本說明 ## 標準化方案 ### 資料交換階段 本小組暫未知以**保留部位鑑定歷史**為核心標的的既有標準,但考量「部位鑑定」與「分類鑑定」於資料層面存在相似性,建議可以 GBIF 資料標準裡的延伸集 [Darwin Core Identification History](https://rs.gbif.org/extension/identification_history_2024-02-19.xml) 為基礎,訂立相關標準。以下為本指引針對此議題之新擬標準: | 欄位名稱 | 欄位定義 | | -------- | -------- | | occurrenceID | 每份典藏物件做為一筆出現紀錄的唯一且獨立辨識碼,用於擔任延伸集與主表之間的連外鍵。可規定統一格式,如典藏機構代號+館藏號+流水號,亦可使用 GUID 或 UUID,但應與「館號/編目號」有所區隔,且不能重複。 | | anatomicalStructureIdentificationID | 一筆部位鑑定事件的唯一且獨立辨識碼,用於擔任延伸集主鍵。 | | verbatimAnatomicalStructureIdentification | 用於載錄數位化工作者當下可追溯到最接近原始狀態的部位鑑定結果,以盡可能忠實呈現原始資訊為維護時的首要原則。 | | anatomicalStructureName | 物件所屬部位名稱,建議使用控制詞彙;本項應為對 verbatimAnatomicalStructureIdentification 進行標準化的結果。| | identifiedBy | 部位鑑定者姓名。 | | dateIdentified | 部位鑑定日期;表述方式應遵循 ISO 8601。 | | identificationReferences | 部位鑑定結果之出處,或鑑定者鑑定時參考的資料來源。 | | identificationRemarks | 其他對部位鑑定事件或結果之備註。 | #### ※ 實際案例示意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I01069 和 I04387(下圖),曾分別被鑑定為「魚化石」和「鹿掌骨」,並以之為物件中文名稱。 <img src= "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ntm_collectionsweb/image.aspx?Size=640&FileName=MTMTKQMH5L53M7MV0CKWMH04M60V0G5CK50N555D5TM75IK75C" /><img src="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ntm_collectionsweb/image.aspx?Size=640&FileName=MTMTKQMH5L53M7MV0CKWMP0SMWMM0G5CK50N555D5TM75IK75C" /><br /> 2022 年,該機構透過委託外部專家重新鑑定脊椎動物化石,產出一份結案報告,內容包括載有以下(以紅色標註)資訊之電子表單: ![2024042601](https://hackmd.io/_uploads/HydMzLdb0.png) <br /> 將該報告中資訊根據本指引前述標準予以轉型,即得到可能更有利於維護管理及資料交換的內容版本: | catalogNumber | anatomicalStructureIdentificationID | verbatimAnatomicalStructureIdentification | anatomicalStructureName | identifiedBy | dateIdentified | identificationReferences | | -------- | -------- | -------- | -------- | -------- | -------- | -------- | | I01069 | | 此件標本很有可能是鯨魚的尾椎後段 | 脊椎骨\|尾骨 | Cheng-Hsiu Tsai [蔡政修] | 2022-02 | 新樣工作室 (2022-02). 110 年臺南化石展覽策展資源調查計畫, 期末報告書, 30-129. 國立臺灣博物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未出版. 臺北市: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I04387 | | 從標本所保存有限的形態來判斷,應該是鹿角,而不是掌骨。 | 骨角 | Cheng-Hsiu Tsai [蔡政修] | 2021-10 | 新樣工作室 (2022-02). 110 年臺南化石展覽策展資源調查計畫, 期末報告書, 30-129. 國立臺灣博物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未出版. 臺北市: 國立臺灣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