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資工所跨考心得(沒補習) ###### tags: `資工所` `考試入學` ## 背景 某個不知名5B高中->繁星114數學系->清大資工所。 從高中開始因為家庭因素就開始半工半讀(大概就是每周10個家教),也因為這樣開始接觸教育,偶爾還會到偏鄉學校幫忙,本來想當老師但是深入教育後發現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工作,但錢真的好賺,只是有點無聊。大二也開始修資工的課程,自己個人覺得蠻有趣的,雖然只有修重點課程。 大二暑假,靠著人脈到某家公司實習,跟主管學習做影像處理(AOI),自己用C++寫了一個QR code的解碼器,那個暑假實力提升了不少,於是就開始接觸資工領域了。 推甄前就是疫情,我一想到資工系的朋友跟我說資工GPA沒有4以上推不到,我就超焦慮的,自己本身數學GPA大概3.4系排大概30%,最後還是太沒有自信所以就沒推了。 暑假就開始認真準備考研究所的東西。 ## 成績 看了很多文章錄取成績都很低分就覺得很難考,所以一開始想說試試水溫,沒考上就延畢,反正還很多數學的選修課沒有修完,因此只報名台清交。 | 學校 | 數學 | 資演 | 計系 | 總分 | 名次 | 備註 | | ---- | ---- | ---- | ---- | ---- | ------ | --- | | 台 | 70 | 70 | 70 | 210 | 沒備取 | | | 清 | x | 60(+離散) | 70 | 130 | 備9 | | | 交(數據)| 54.50 | 55.28 | x | 120.68 | 正取 | 數學x1.2 資演x1 | ## 時間規劃 當時TKB來學校招生,他說沒有人可以問問題,還有學校教授教得沒有補習班好而且又很貴,所以就沒報名了,主要是沒有人可以問問題。 ### 4~6月 因為換了跑道,就覺得自己好像花了三年的時間結果沒有成果一樣,低潮了很久。還因此有些自律神經失調,整個狀況就都很糟糕。當初要不是很多人陪我聊,我可能現在都還在低潮當中。 ### 7~8月 買了補習班的講義,還有筆記,配清交的線上課程。 線代:基本上就是看補習班的書然後寫後面的習題,堅持寫了上冊。但我寫完的感覺就是怎麼都在重複(而且都是高中內容),最後就索性不寫了,單純看三人本,還有以前數學系的筆記。 離散:跟線性代數差不多,最後還是覺得重複的東西太多,就看原文書加上以前數學系的筆記。 資結:以前有修過課,比較有概念一點,大致上就是搞懂重要的資料結構,再加上implement重要的class。個人覺得這樣蠻有趣的,而不是一直在寫題目刷題,會比較有印象。 演算法:看交大的線上課程有一點點概念,但還是不太懂在幹嘛。可能是因為沒有作業,不太清楚他想表達這一科要學的內容。 計結:這應該是我最認真的一科了,前兩周大概就是跟大二(中華)的朋友,借邏設課本,掃過一遍有點概念,不懂得就問他,因此計算機結構前面就很容易上手,之後6周幾乎每天都在看黃婷婷106年的線上課程,還有大碩的市售課本(有寫到virtual memory以前的習題)。 OS:因為計結根本就不會,所以大概8月才開始,就看周志遠老師106的線上課程,然後聽過去有概念就好。 ### 9~10月 新的學期開始,選到了資工大刀炳豐的演算法,還有黃婷婷的計結,周志遠的OS就沒有選到了,但寄信問了老師,老師也很願意讓我旁聽,跟做project。 另外覺得OS這樣旁聽還有計結沒有很熟會gg所以找網友組了一個OS的群組念恐龍本,大概持續一個月,好像每個人都覺得兩周念一章節太趕了,因此這群組最後就擺在那邊了。 基本上就是跟學校的課程,再配上恐龍本。計結、演算法也是每周跟學校進度,再加上還有數學系的數值分析(必修),真的太硬了,所以就是跟學校進度完全沒有心力念補習班的書了。 ### 11~12月 越來越懂,資工的3大重科在幹嘛,因為學校老師真的都教得很好。 但是補習班的課本啥都沒看,超級焦慮,覺得都沒有刷題會不會都不會寫。最後真的就是有點半放棄,覺得就是試水溫報名台清交,但是學校的課程就認真跟。畢竟早晚都是要學會的,沒刷題就算了。 ### 1月~2月 期末考考完後就是休息一下,想說既然都報名了應該要好好努力完最後一刻,不然很浪費錢。大概最後3周,前兩週就是看每一科不會的章節,然後寫考古。考古交大寫了5年。 至於年要不樣好好過,我是有好好過年拉,畢竟陪陪家人感覺不差那一點時間。親人的關心,通常就先講自己試水溫打發掉就好。 之後就是過年上考場。 ## 各科準備心得 ### 線性代數(三人本) 這一科,我比較喜歡所以就花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幾乎暑假就每天念。 Vector space : 第一章節就只是要熟念,因為後面會一直用到。 Linear Transformation 、 Matrix : 超重要!!!! 真心覺得三人本認真看懂linear transformation 與矩陣的關係把他理解,之後矩陣的定理都從linear transformation的觀點去看他,會比較好懂,大部分比較偏資工的書都是先講矩陣有點硬爆開的感覺。個人比較喜歡數學的看法,也會比較好記。 後面的矩陣基本上就是看懂 matrix&linear transformation 是isomorphism的關係就好。, Elementary matrix、Linear system: 這一章節主要就是學你怎麼用linear transformation的觀點解釋矩陣的性質,如果證明寫得出來那很恭喜你線性代數已經學完一半了。 至於聯立的章節其實就是跟高中很像,只是你要用線性代數去解釋他,這章節主要就是會算就好。 Determinant: 會算就好,證明看過去,然後記得最後整理一下反矩陣的一些相關定理。 Diagonal 、 Inner product space: 這章節應該就是資工最愛考的計算,對角化、gram-schmidt、最小平方法 就是一定要會算,然後把為啥對稱矩陣一定可以對角化的思路全部整理好。 而且都幾乎都是在用前面四章節學的內容做推導,前面花的功夫多,後面就會蠻輕鬆的。 Jordanform : 這看看就好,沒有時間不用看也沒關係。 基本上掌握jordanform以外主要的章節,之後再去補一些補充內容,是非常充足的,你要想數學根本就是念一輩子的東西,你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記起來,因此掌握最主要的內容再去做延伸,這樣你才會有學到真正的技能。 延伸內容: SVD、LU分解、LL分解、QR分解、二次、馬可夫鏈。 ### 離散數學 離散數學就沒有那麼喜歡了主要就是看過去,然後一些特殊的東西怎麼解會解就好。 基礎數學:我自己是花蠻多時間在上面的,會回去看數學導論的書。 比較重要的章節就是relation、counting、Pigeonhole principle。 讓這幾章節比較有概念一點,切記不要只是把證明背完就好,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理解每個定理的意思,這樣也比較不會忘記,基本上他要傳達的概念不難。 排組、生成函數、遞迴:相信大家排列組合都不會太差。基本上補習班講義大概就是把高中內容run過一次,你如果不放心就把每一個題型看過一次就好,至於生成函數、遞迴,我覺得可以看youtube(陳昭瑋學長)講解的離散演習課,是很好理解的生成函數的由來,了解基本概念後再算算題目應該就差不多了,他題型很多主要是學你要怎麼把題目轉換成生成函數。 圖論: 先搞懂圖的一些定義,拜託一定要搞懂在寫題目,而且圖論也是資工最重要的科目,還有像是Hamiltonian cycle的問題,這就是一個open problem但是它有很多不等式,像這種我就沒啥興趣,所以就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公式很多你記不起來,講真的真的考出來也沒幾個人會。 Tree: 特殊的圖,搞懂它的性質就很夠用了,如果你對spanning tree 還有minimum cut 很有興趣那再看證明即可。 其他: 剩下章節我是沒有特別去看,因為數學系其他課幾乎上完都蠻有概念的。 離散應該是最好拿分的章節了,因為它的範圍不多,基本上也是掌握重要的概念,瑣碎的公式就不用記了。不然真的會念不完而且還會一直忘。 ### 資結: 我覺得可以先看過每一個章節,實際去implement,然後了解重要的幾個DS的op.怎麼操作就好,畢竟他真的就只是演算法的前身,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 演算法: 首先我只能說炳豐真的教得太好了,讓我清楚的了解到演算法再講啥,基本上當你掌握演算法內容的時候,再去看看資結,資結就變得很有架構了,也會知道他們都在用哪些方法,很多人說演算法念了投資報酬率不大,但我不這麼認為,演算法反而是讓你可以更會分析你的code,並學會證明一個code的正確性,學了之後你的在面對一個問題時,你的解題思路也會更有架構。 紅葉本的內容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每一個DS還有Alg的證明,個人覺得不會太難,但是就是要耐得住性子就對了。 ### 計結: 張凡的課本全部看懂,習題都寫完,黃婷婷的線上課程看完,說實在比起OS計結真的簡單太多了,反而這一科念起來是最沒有壓力的,畢竟他不是甚麼內容很多的科目,也沒有很多定理。個人覺得可以好好把握這一科。 ### OS: 這一科我覺得是最難準備的,隨然我沒有準備很好。內容太多,一個學期要把全部念熟真的很難。 另外真的很感謝老師讓我旁聽,如果各位有機會可以寫寫看Nachos,寫完基本上就可以了解OS運作原理,比起看厚厚的筆記一直忘記,自己去trace code再implement出來真的會比較有印象。 主要這一科就是理解電腦如何運作,我是恐龍本後面真的沒時間念,但至少有看到memory 部分,基本上看完恐龍本,挑幾題寫寫,多思考一些問題,建議找同學一起討論。 ### 總結 整體來說準備得不算太多,主要是你有沒有把握住暑假,畢竟你大四還是有課要上。 如果可以在9月以前掌握每一科的主要內容,我覺得後面就是輕鬆跟課、旁聽、看原文書就好,並不需要刷太多的題目。有搞懂觀念才是最重要的。 再說外系本來接觸資工的內容就不會比較多,因此我覺得第一次考沒上也不用太意外。再花一年的時間好好把觀念搞懂,比起考前半年刷題真的對人生比較有幫助。 最後還是要呼籲各位考生,數學就是學一輩子的科目,所以真的不用把補習班一堆雜七雜八的公式背起來,有些太零碎的就看過就好,重點是你有沒有掌握主要的概念。雖然考前刷題是非常有效的,但上了研究所,很多Paper都是數學,到時候還是要補起來。 ## 各校考試心得 第一天-交大 交大就是資演特別的多,基本上不要亂猜,你不會就跳過把握基本的就好,很難寫完再檢查一遍,我自己是剛好寫完。 再來就是今年數學,可以明顯感受到真的是計算大賽,一樣就是把握基本分就好。 考完當下就覺得普普大概50/50,但看以往成績還是有希望。 第二天-清大 因為前一天考完交大覺得太累了,所以就輕鬆寫,寫完就交卷了,也沒有想太多。 第三天-台大 考到第三天真的有點累了,一樣寫完就走。 總結: 這樣考下來覺得大部分都沒有很難,就是比你細心程度,還有耐心,因為題目真的很多會看到眼花,努力把握基本題,上榜真的不難。 考試當天就是展現你的實力,也不用管低能卡跟ptt上面的文,因為真的都是暗黑仔,就算有人真的很高分好了,但是那些就是少部分的人。抱著沒上榜只是自己實力不夠這樣的想法就好,並不需要在太意別人的說法。 ## 考後心得 看來我這次很幸運,考一次就上榜了。 給後段學校的話: 我自己不是一路順遂的人,國高中都是待在大家都不喜歡念書的學校,大學才到比較好的地方,講真的以前都很害怕大家會歧視繁星仔,但我可以跟大家講真的不用那麼在意你的出身,你只要在新的環境表現出你應有的學習態度跟實力,其實就不會有人去嘴砲你。說真的後段學校,因為平均體質就不沒很好,老師也要配合中間程度的學生,所以當你真的認真想念、提升自己的實力,想脫離現在的環境時,好好利用網路資源還有學校資源,基本上都沒有那麼爛,只要願意還有表現出良好態度,大多數的老師都會幫助你的。 給跨系考生的話: 現在網路資源真的很豐富,現在資工所考生越來越多,大家都想要擠進來,只會越來越多人,我相信一開始大家的理論知識都差不多,那麼你要搞定的就是如何掌握每一科的主要概念跟脈絡,如果你覺得念起來很累很無聊,建議還是不要為了錢去念一個碩士,因為你真的不一定會畢業。但是如果你對這方面很有興趣,那我覺得你就是要堅持下來,找個好夥伴一起念,一起討論。我覺得這樣念起來會開心許多。跨系仔不代表會比本科系還要爛,現在是大資訊時代人人都有權利學習資工的知識內容,但實力就要靠你自己了。 感謝的話: 首先要感謝我的父母,在我要決定要考研的這半年提供我生活費,雖然只有幾千塊,但是我可以只接兩個家教就搞定我一個月的開銷,有更多的時間去念我想念的科目。 再來就是要感謝女友,在我壓力大的時候會陪我出去玩、看看電影、或陪我念書,還有問我一些數學問題,讓我觀念更清楚。 最後就是要感謝我的高中、大學朋友們,在我壓力的時候都會陪我聊,陪我走過低潮,真的很感謝陪我度過這一段低潮,不然我可能現在還在迷茫未來想做的事情。 最後還是選擇留在114,想找做CV的lab,但是113的好像都比較喜歡自己的專題生。 ## 常見 Q&A 1.要不要補習? 其實我覺得看個人拉,我自己是國高中補習並沒有那麼喜歡,還是比較喜歡自己念書,我當家教、教免錢的得很多年,看到會進步的通常都是會自己念書的,問問題的。如果你覺得你只是缺乏一個問問題的人哪麼我覺得可以多利用學校資源(ex:修課、問助教、問同學)或著是找讀書會(雖然大部分的人是受不了),畢竟線上課程這種東西網路上就很多了。再來補習班的基本上就是把原文書的內容翻成中文,當你認真去看原文書的內容時就會發現原文書真的講得很清楚。 2.沒人討論怎麼辦? 可以上網發文組個讀書會,雖然成功機率不高,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想要感覺刷題拿100分的感覺。所以後來沒有讀書會後,我就是念到某個很酷的東西或不懂得的,就直接打給我朋友跟他討論一下,就算不會說不定討論完就會有個方向了,說真的臉皮厚一點,你就把它當作是分享事情,我相信當你主動後大家都會很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的觀點跟看法,當你討論完後,搞不好你朋友還會點出得的盲點,下次說不定就換他分享他看到的事情了。 大家之所以想要到好一點的學校可能有一些原因是因為讀書風氣很好。 今天如果讀書風氣不好,沒有人願意主動討論,何不從自己開始做起。 相信各位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夥伴的。 歡迎大家提問,小弟很願意回答問題! 如果想問各科個章節的讀書方法也歡迎留言。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