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協作會議的數位工具:何時使用?如何使用?

經過不斷的嘗試與摸索,協作會議最搭配的數位工具,便是 Miro (心智圖、數位白板功能)以及 Sli.do (可匿名聊天室,線上提問與直播互動)。

在這篇文章裡,我並不是詳細介紹兩個軟體的功能,而是介紹我們如何使用它,以及協作會議的主持團隊在搭配使用時,通常會注意哪些事項。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was uploaded to a note which you don't have access to
  • The note which the image was originally uploaded to has been deleted
Learn More →

開放政府第80案協作會議「宅配貨到付款(超商取貨付款)境外詐騙包裹氾濫,受害者求助無門!」連署案當中的直播錄影畫面。

可以看到:左下角是會議現場,左上方是 Sli.do 即時的聊天畫面,右邊則是銀幕投影出 Miro 作為數位白板的功能。

Miro :white_large_square:

為什麼我們使用 Miro?

:one: Miro 可以作為電腦操控、線上的白板。透過投影,讓「白板畫面」擴大,也能夠即時修改,無論現場或直播線上的參與者,都能清楚看到目前的討論狀態。

:two:視議題性質與政策發展狀況,可以事前將資訊「視覺化」。例如透過樹狀圖、心智圖、流程圖等繪製方式,將複雜政策議題的局處立場、利害關係人意見進行整理。

:three: Miro 是一個可以協作、共筆的軟體,有利於主持團隊與 PDIS 工作同仁分工彙整現場的發言,或者即時支援必要的版面調整工作。

協作會議如何使用 Miro ?

:one: 協作會議的前期作業,我們會視議題性質,以議題的概念分層、不同立場或者各種角色為單位,製作成一張張的「便利貼」;再以線條拉出彼此的關係,輔以版面配置,製作成一張能夠一眼看出多方意見的分佈「心智圖」。

:two: 在事前的籌備作業,或者協作會議當天的即時視覺引導,我們都可能會以 Miro 的即時修正功能,讓受訪者、與會者的意見能夠被涵容到畫面中。

:three: 如果遇到議題跨眾多部會,需要進行基本的議題釐清,以免各單位簡報各執己詞,我們也會用 Miro 進行簡單製圖,作為整天討論的梗概。

主持團隊搭配 Miro 的小技巧

:one: 先把字打上去再說:Miro 的便利貼可以隨時新增,也可以隨時刪除,所以無論是現場或線上的意見,都可以快速摘要成文字,讓與會者感覺被聆聽、受重視。

:two: 開新的框架:有別於傳統白板,數位線上的白板可以延展的空間很大,如果版面混亂、難以挽回,也可以開新的版面,舊的仍會被保留在旁邊。

:three: 同步協作:由於可以同時多人共編,大場主持人收整某個區塊時,主持團隊可以在其他區塊彙整線上意見、歸納整理,端看會議需要投影出哪一區塊。

Sli.do :blue_heart:

為什麼我們使用 Sli.do

:one: Sli.do 是線上聊天室,可以選擇具名或匿名,讓不願意公開自己身份的人、不願意以口語表達貢獻意見的人,以及線上觀看直播參與的人,能有一個方便參與的管道。

:two: 公務體系的同仁,有時候不便以自身職位發言,均會強調「個人意見」。而匿名便提供了去識別化的效果,也讓意見能夠平等被展示出來。

:three: 在培訓或演講過程中,提問可以被即時看見,若現場的 QA 環節時間不足,主持團隊或培訓者也可以在其他時間以文字回覆,且所有人都能看見。

協作會議如何使用 Sli.do

:one: 現場搭配線上,現場與直播畫面都能看得 Sli.do 頁面,主持人、講者及現場參與者可以適度回覆,若問題較多,也可以透過讚數來排序。

:two: Sli.do 同時兼有問答及投票功能,可以視會議場合的需求搭配使用。尤其是 QA 時與會者如果較害羞,可以引導至線上回應。

:three: 引導與會者進行線上對話:現場的時空條件有限,除了主辦單位、主持團隊與講者,與會者也可以在 Sli.do 聊天室進行對話。

主持團隊搭配 Sli.do 的小技巧

:one: 在會議開始前、以及休息時間,適度在 Sli.do 上展開輕鬆的話題,邀請按讚回覆,讓大家不會對提問、送出意見等動作有太高的心理門檻。

:two: 在會議張力較高、衝突性意見出現時,適度找到 Sli.do 上較為中性的發言,或者能夠補充現場不足意見的留言,作為立場調節與共同反思的環節。

:three: 有重要的資訊、文件網址等資訊,若來不及補充到與會者的共用資料夾或信件中,也可以放在 Sli.do 上供大家自行下載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