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我是公務員,我要怎麼「帶討論」?這些經驗能有什麼幫助?
協作會議、團體動力、審議主持、公民參與、參與式政策討論等等,不管換了什麼樣的大政策方向,都有可能會被賦予「帶討論」的任務,而此任務通常會限縮在特定範圍、人數之中,有些共同的原則可以把握。後面一章,我們將以協作會議來做舉例。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帶討論的意思,就是「討論」本身是重點,而不是「討論出來的結果」。所以不必預設結論,也不要強拉著參與者導向你心目中最理想的結論。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帶討論的「帶」,是「引導」的意思,而非「主導」。審議主持人(帶討論的人)做的事情,最低限度就是和會議主席一樣,逐一點名發言,但「引導參與者自願發言、互相邀請及指認其他參與者發言」會是更理想的狀況。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帶討論的過程,希望至少讓討論的氛圍能夠活絡,鼓勵多元意見、不同聲音,但要避免淪為互相嘲諷、指責,甚至有言語或肢體暴力的行為。適度引導出「真心話」時必然伴隨發言者的情緒,但集體的情緒需要在「不傷害彼此」為前提的掌控內,而這仰賴的就是主持人的控場。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為了控場,建議你除了掌握討論議題內容,也掌握該場參與者的背景。你可以問問主管機關、打過交道的同仁,掌握參與者的基本立場與性格,但也不要完全受制於消息的刻板印象,因為「討論」就是期待不同立場、性格之人可以相互受影響,甚至稍微可能改變立場。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帶討論的同時,困難的是「聽懂」,還能做適當的「轉譯」,確保所有人都能聽懂,即使無法互相說服,至少彼此的資訊在同一個頻率上。如果聽不懂,可以適當請對方轉換表達方法,或請其他參與者進行補充,甚至邀請場上的專家、現場一起查找相關資訊來釐清。說不定,有更適合的行動者能夠去做到「轉譯」,不必完全仰賴主持人。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帶討論,要能夠做到快速的列點整理、釐清層次、彙整結論,需要對議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對議題背後的認知框架有基本掌握。這一點,對公務員來說並不困難,但要在帶討論的當下,使用言語、文字書寫的方式來同步進行,在操作上可能會感覺到複雜、雙重任務疊加的混亂。但這唯有依靠練習,才能明白每一個主持人有其節奏、順序的偏好,能夠依當下場合做出最好的安排。在得心應手之前,放慢速度、找夥伴搭配合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大家來到會議場合來討論,必然有他們的期望與目的,在帶討論的前、後,需要適度說明當天的求解範圍、侷限,以及可能撐開的空間。即使到了討論的最後,沒辦法讓大家滿意,希望至少能夠暫時軟化原先強硬的立場、情緒,而這也是討論前、後,需要因場制宜的內容。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正如我們希望民眾能理解公務體系內的邏輯與語言,民眾也會希望我們理解該各場域的文化與處境。「討論」的環境帶給我們相互交流、理解彼此的可能,這一點在任何的會議場合皆適用,也是在該次討論設定好的議題之外,可能會更加有收穫、啟發的地方。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比起讀文字內容,到現場觀察其他公務員帶討論的狀況,可以更快、更有效率理解這件事如何運作。建議挑選一個有興趣的議題,到現場看看,甚至有機會的話,用民眾的身份去報名參加一些不同機關的政策討論場合吧!我要怎麼在「協作會議」中當桌長?
帶討論這件事,在「開放政府協作會議」之中,已經有一套開放政府協作會議分組主持人工作原則,簡稱桌長原則。我們把協作會議當中的審議主持人稱為「桌長」或「小組主持人」。
在桌長原則中,有許多定位的聲明,概念性的引用,如果一時覺得不好閱讀消化,建議可以先參考裡面的例句。從例句,你可以去拼湊、想像協作會議的討論現場,會是什麼樣的場景,為什麼會需要桌長使用那些例句來引導。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除此之外,依據開放政府聯絡人制度、興革辦法,協作會議已經有更多不同的樣貌,形式也會依照每次的條件而有所調整,所以桌長原則的內文,未必完全能適用在每一次的協作會議。不過,有幾項流程是確定的:
- 參與會前的籌備會議
- 參與主持流程演練
- 協作會議當天執行任務
- 會後交流
會前籌備、主持演練,都是為了讓當天執行任務更加順利,而會後的交流,並不只是為了進行檢討,也是讓 PDIS 能在一次次的經驗累積之中,找到整套制度更好的運作方式。
除了閱讀上述桌長原則內文之外,建議可以詢問曾經擔任桌長的同仁,無論是不是同一個部會,從曾任桌長的口中說出來的話一定更加立體。不過,也必須注意,每一場協作會議的性質跟走向都不太一樣,單一次的桌長經驗未必能類推適用至其他場次。
跟「理解『公務員帶討論』是怎麼一回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實地去觀察」的道理一樣,想要知道怎麼在協作會議當桌長,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協作會議現場,觀察桌長們如何帶領主持。
在整個合作環節中,對於「當桌長」這件事,最直接相關的便是「主持流程演練」。這項工作,也經常在審議民主時做的場域中進行。
協作會議的「主持流程演練」
在開放政府協作會議分組主持人工作原則中,有提到分組主持人(桌長)的基本工作內容分為以下五項: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其中「三、參與會前沙盤推演」即是本章節的「主持流程演練」。對於初次搭任「帶討論」角色的同仁來說,試著模擬會議多方利害關係人同桌討論的情景,推演桌長需要扮演的角色、預先準備好一些議題相關的口袋問題,並跟著 PDIS 及部會同仁事先將可能發生的討論情境演練過一遍,會有很大的幫助。
主持流程演練中,會議當天需要簡報的部會同仁,也會先說明簡報內容、讓桌長問問題,以確認協作會議當天若遇到參與者提問時可以指定部會釋疑、引導閱讀議題手冊或其他方法處理;接著針對協作會議欲聚焦討論的「核心問題」、或者不同階段分別安排的子議題,徵詢實際帶領討論的桌長的意見,確認題目的問法會不會太過艱澀,能否調整地「更有利於參與者的討論」。
確認核心問題以及可能增生的子議題之後,PDIS 同仁也會跟桌長一起確認當天的討論工具(單)。
此處的工具,通常是指海報紙上所繪製的工具單(海報)以及相關文具。常見的工具單會將討論的階段分成「問題、解法、解法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困難、相對應權責的部會」,當海報紙上呈現出討論思考的層次,會有助於使參與者更能在同樣的認知基礎上進行對話,也有利於桌長的彙整、釐清及聚焦。
常見工具單如下: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現場繪製工具單海報示意圖如下: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工具單的形式並非固定,不同議題可能有各自適合的討論方式,也未必需要制式的分類、象限及表格來輔助。在開放政府第 55 次協作會議:「提議調增教育系統相關專業人員之鐘點費達每小時1250元以上」一案當中,由於議題牽涉的利害關係人明確,且爭點主要在於鐘點費的高低,而總體工作收入則亦與時數上限直接相關,故工具單直接設計成參與者針對「費用、時數」來填寫便利貼作為口語討論的輔助,而「費用、時數」對應的「理由、依據」才是協作討論真政策中的部分。同時也不忘在海報頁面上保留「其他」的討論空間: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主持流程演練,便會確認討論的工具。若是工具單,便會確認其形式、使用方法及情境釋疑;無論是否使用工具單,也都會推演當天的場地、座位、時間分配及小桌內的討論如何進行。PDIS 通常也會指派同仁來輔助桌長,主持流程演練不只是讓 PDIS 交代任務給桌長,也是桌長尋求支援、跟 PDIS 同仁預先培養合作默契的場合。
當然,主持流程演練,也會提醒桌長,有關培訓時曾經說明的心法、技術。
我當過「桌長」了,這些經驗能怎麼幫助我?
每次協作會議結束後,我們都會跟桌長進行「會後會」。協作議題有時候困難爭議,有時候趣味溫馨,視議題及主協辦機關的狀況,擔任桌長可能會有不同的學習與體悟。當然,也可能有手足無措的時候。
為了試探開放政府聯絡人機制的興革方案,PDIS 在桌長輪值制度實施一年後,針對許多部會的 PO 進行訪談,多數人對於擔任桌長的經驗持正面態度,認為桌長工作屬於過去較少接觸、一開始以為很困難、實際上跑過一次會覺得新鮮有收穫。而且「PDIS 同仁會在旁邊協助,有利於桌長進入狀況」,後來更多 PO 可以互相交流、傳承。
對於長年身處公務體系的同仁而言,「帶討論」或許不是一個經常性的任務,但在多方利害關係人的對話過程中,由於桌長帶領的主題通常不是自身主管機關的業務,更能客觀看見政策在常民語境的樣貌。而若參與了桌長培訓,能從協作會議之外,習得工具設計及審議技巧背後的邏輯,則也有較為資深的 PO 回饋「這影響了後來我開會、溝通業務的方式」。
完成協作會議的桌長任務,即達成了 PO 的職責,同時以 PDIS 的核心關懷來說,更希望無論是開成一場協作會議的整個過程,或是小桌內引導帶領討論的過程,都是讓「開放」這件事在同仁心中變得更為立體,或者更為複雜,不是一個生硬的政策方向,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公開與否、參採與否的決定而已。
桌長經驗、審議主持的技術,能否在超出協作會議以外的業務中「幫助」到你,可能需要一點機運,而不是立即性的應用。但被詢問到 「什麼是開放政府?什麼是審議民主?找民眾一起來參與政策討論,會是什麼?」 的時候,這個經驗會是一個很生動難忘的舉例素材。
來自「公務員桌長」的真實心聲
科技部 PO 王丁南:
對於協作會議我是比較沒有什麼經驗,不過上次因為要參加食品鹽添加物的小桌長,我之前有開過會,從會中瞭解到光食品鹽的添加物議題一直擴散,比如以前沒有接觸到的鉀-40,也就是有輻射性,我也才知道有這個問題,所以從一點小小的議題就知道會衍生很多的問題,知道如何把這一些議題收斂起來,就是不要讓它一直擴散出來。
人事總處 PO 洪琬婷:
透過桌長輪職我們也覺得是一件很好的溝通方式,因為在協作會議可能有涉及不同的機關,可是桌長是可以擔任另外一個第三方公正的角度來替大家協調整個工作會議的順利,所以可以以部會為單位來進行輪職,我們認為是很棒的事情。
中選會 PO 徐易麟:
有關於桌長輪職的部分,也許有參加過兩、三場的經驗了,也許可以帶自己所屬部會的同仁來擔任桌長的角色,因為桌長對於這個議題要有認知,但是的確在於釐清這個議題,目的在於進行一個轉譯的功能,如果我們要把開放政府的精神落實到各部會每一個人身上的話,其實擔任桌長的角色,對於開放政府的文化散布,也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