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大二的時候寫的,所以可能有一點忘記部分的細節。會想要來寫的主要原因是期中看到好多人的成果加上自己對Hackmd不熟以及寒假真的太無聊了,所以就想說也來寫看看。
大一上的修課就是很中規中矩的大一生,全部必修加上一個國文,沒有去選一些好玩的課。這一學期總共修了23學分的課
授課教授:洪巧菱
學分:1
等第:A+
甜度:10/10
涼度:9/10
推薦指數:10/10
可能是所有體適能最甜的,作業只有期末要教-上課心得跟體育活動參與。而這課比較特別的是,期中後會分組讓大家設計活動上課參與,這樣老師上課就不用做事了(X,那時候適逢世界盃,所以也有人設計關於足球的活動,滿好玩的,設計活動也算是很特別的體驗。而這堂課會點名、要求參加運動會,除此之外都滿free的。
非常甜(97%A+),課程就跟大部分體適能一樣,而且老師人很好,可以去多找他聊天,可能算是大學裡面遇過最會聊天的老師了。
授課教授:李存智
學分:3
等第:A
甜度:7/10
涼度:3/10
推薦指數:7/10
跟課程網說得一模一樣,這一堂課主要是在談論傳奇小說。不同於高中在課堂上導讀方式(有可能是其他課也是一樣),這一堂課強力要求說要上課前把文本念過,因為教授不會再帶著閱讀和解釋一遍,而是會直接用PPT來講說文本之中有趣的地方,並且在每次上課的一開始,都會有一個關於本次文本閱讀的小考,所以應該是躲不掉。雖然每一周都文本要念,但是可以直接上網看白話文也不會有問題,所以應該算是還滿涼的課,缺點是每一次都要到。
這一堂課主要忙碌的時間會是在期末的時候。在期初的時候,會先有一次論文術評,就是讀論文寫心得,大概2天就可以搞定了。其中有一次經典閱讀報告,要閱讀聊齋中的某個章節,然後寫心得報告,也很快1天就寫完了。主要累的是期末考,因為要把將近20篇的小說都讀熟,然後期末考是申論題,開書考,大概就是不同文本之間的比較,去比較心境,表達意義之類的。
在大一上,我認為這一堂課算是我滿有興趣的,雖然一次3小時真的很久,但是教授在文本的切入方式都很特別,像是在飛煙傳中,大家可能主要是專注於步飛煙的信、動作的描寫之類的。但是其背後引申的含意卻包含了世族家族對於女性的輕視之類的(我描述得不是很好畢竟一年多了),總之,只要去修課就會知道了。
授課教授:姜昌明
學分:3
等第:A+
甜度:10/10
涼度:4/10
推薦指數:10/10
這一門課應該是我大一上所有課裡面最甜的,總共有快要50%的A+,應該也是所有普化丙裡面最甜的,而且作業也很少,期考很簡單,所以大推給那些想要刷GPA的人。缺點是必帶普化實驗,而普化實驗超級難拿A+,所以如果是電機系對生物很有自信的還是推薦生物,不然選普化大機率就是保3學分A+。
課程內容是從波函數開始介紹,會先給你一些微分方程嚇嚇你,但都不會叫你解,要解的就是1D的波函數問題,這個高三選物就教了。之後會開始帶到分子鍵結,包含不同於高中的MO理論,算是第一個新的理論,以及晶體結構,這應該就是第一次期中考的範圍。再來會介紹熱力學、自由能、自由度,選修普化的一個好處就是這一學期包含普物總共會學到兩次熱力學,而化學的切入觀點跟物理比較不一樣,化學是先從統計力學的觀點,再從熱力學的角度出發,但物理是只有從統計力學的角度看entropy。再來就是教酸鹼反應跟高中的完全一模一樣以及一些氧化還原,這就是第二次期中考的範圍,最後就是能斯特方程式跟有機,有機的部分我認為教授應該算是教得比較少(?,因為我們有機比較不會考命名那些的,專注在有機物間的反應,在這裡也會用到很多MO理論去解釋為什麼這個反應會這樣進行。
總的來說這一門課是很甜的課,有一半的內容跟高中完全重複,每周要拿來念書的時間可能不到1小時,而且期考都會給大抄跟考古,不僅有一些考古會考,滿分也超過100。除此之外還有數次的預習考會算在加分上面,最多可以加一個等第,所以就算期考炸了還是很容易拿A+。
授課教授:林至闓、大助教:沈晏平
學分:1
等第:A-
甜度:3/10
涼度:1/10
推薦指數:6/10
普化實驗是必帶,沒辦法不選。學期初會先分成2人一組,每次上課都要寫預報,部分時候要教brief version的結報跟full version的結報。
先講預報,我認為預報算是一個對於幫助實驗進行很有用的方法,必須先花30分鐘左右去了解整個實驗的過程,了解會用到的藥品,了解每個反應背後的原理跟預期希望看到的結果。然後將上述的東西統整到你的預報去,預報包含:實驗目的、原理、藥品、實驗流程。大部分人都是照抄課本稍微統整就抄到紙上,但也可以在原理部分好好下功夫,自己多進行一些計算和推導,可以對之後的結報更有幫助。但整個預報最麻煩的是藥品的部分,要上網查沸點、熔點、溶解度、注意事項等。整份預報每次花的時間大概1小時半左右。
Brief version跟full version的結報一起說,在實驗做完要繳交實驗結果,包含數據統整跟觀察還有提出為什麼發生這樣的現象的問題。大概就跟高中做完實驗要做的事情一樣。Full version的結報我覺得是這堂課的精隨,有一整周的時間可以進行,去進行迴歸分析,針對實驗做完提出的問題去做分析,如果還有餘力的話也可以去做誤差分析,full version的結報就是可以花費大量時間去進行,如果你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的話。
最後說一下這堂課比較特別的部分,在第一堂課沒有實驗課,會先上課教如何計算有效位數(這部分很重要因為後面的實驗都要去照顧這件事)。除此之外在期中有一次加分機會,是看自己做的明礬結晶的結果來給分。大部分的實驗情況都是大助跟助教在監督,如果有不太懂的地方或擔心的地方也可以大膽提問。總而言之,我認為這一堂課對於高中沒做過實驗的人來說還算有趣的,就那些實驗範疇,我是從來都沒做過啦。
授課教授:石明豐
學分:3
等第:A+
甜度:7/10
涼度:6/10
推薦指數:6/10
在進來電機系就有滿多人在勸退石明豐,但修過一整個學期後我覺得好像也沒有很差。整個普物上就是高二選修物理的延伸,一開始也是從位移開始講解,但跟高中不同的地方是會利用微積分的角度來切入。如果高中好好學在最一開始應該會很輕鬆,包含牛頓運動定律、功能定理、保守力,到這邊對於所有人來說應該都是易如反掌。之後便會開始加入一些新的東西,像是轉動慣量、角加速度、平行軸定理等,對我來說應該就是微積分好好學也不會太難。之後就是講述基於這些新的轉動知識的延伸,像是進動、克普勒、角動量。期中考前真的就是蜜月期,可以用高中所有的物理知識跟數學基礎去解決期中考的題目。
期中考完後,開始講簡諧、波動,這邊應該需要比較多微分方程的知識,但教授會利用phasor的角度重新詮釋一次題目,也就是說就算沒修過微方也可以輕易把下圖這種看起來很可怕的二階微分方程解出來
期末考還包含好幾周的熱力學,教授一開始會講解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介紹entropy、基本上一開始跟普化的熱力學是一樣的,而後面的內容多是在介紹不同process。我對這一堂課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證明永動機不存在的部分(有點忘記細節了,畢竟有點久遠了)。
石明豐的所有成績都是跟作業和期考相關,也就是可以一整學期都不去只去考試。這一學期總共有6次手寫作業,特別的是每次作業只要求寫一題並錄製影片講解,講解最好的會被助教選出來,學期總成績加一分。這學期也有6次的程式作業,是利用vpython去模擬情況,每一次都會給一些Hint,通常不會花很久的時間,但也有些人會去GitHub上抄code,通常應該也不會抓。程式作業也包含錄製影片,講解自己的程式內容跟分析最後的結果,最後會選出幾個人出來加分。除了這些作業,石明豐也有一個特別酷的補救措施,如果發現自己期中考考爛了,可以在期末考前簽同意書把自己的期中占比調成10%,期末調成60%(原本期中30%,期末40%),所以就算期中考炸也有機會在期末考力挽狂瀾。
我認為石明豐在上學期就是教的中規中矩,可能跟其他物理系教授相比不會差太多,該教的都有教,進度沒有拖,但精采的部分是在下學期的普物。
授課教授:余正道
學分:2/2
等第:A-/A
甜度:8/10
涼度:9/10
推薦指數:8/10
在一開始我對於微積分其實有一點失望,因為上的的內容跟我高中學到的完全不一樣,因為我印象中就是直接從sequence跟epsilon-delta的角度去出發(但好像非數學系微積分都是這樣的),導致我一開始學的時候滿沒什麼動力的。微1的教授內容就是極限以及微分,並且在禮拜一的助教課會補充上課內容,因此整個學期的上課流程比較像這樣。
授課教授:江介宏
學分:3
等第:A
甜度:5/10
涼度:8/10
推薦指數:8/10
這是電機系遇到的第一個沒有學過相關知識的第一門科目,而且一整學期只給8%左右的A+,所以想要拿到A+還是得多多努力去理解。因為這門課主要是關於基於布林代數出發,利用邏輯閘去實現電路。所以在一開始就是先講解布林代數的一些化簡,像是
這一堂課總共有三次程式作業,會讓你拉線去組合電路,第一次作業是要實作4bit的加法器、減法器、乘法器,第二次作業是要做出sequence detector去偵測input有沒有出現特定的序列、Accumulator去做累加器跟weighted sequenct counter,偵測sequence,根據不同sequence的權重去計算output是多少。每次作業大概花8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做完了,而且寫Lab可以幫助消化課堂上講的知識,所以我覺得滿有用,也很好的幫助我們去理解。這一堂課沒有作業,4次小考,一次期中一次期末,範圍如上述,所以應該算是workload普通的一堂課。
我記得這一學期我三個教授都有聽過,令我最滿意的也是江介宏,講得最細,在上課也會問一些問題去讓我們思考,缺點可能是講話太容易讓人睡著了。除此之外,教授有時也會用一些代數方法去講解(有點忘了,但有這一回事),所以我認為交電要選應該就是選他了。而下課去前面問問題的話,教授也都會滿親切的幫忙解答,而且教授本身就是在做邏輯電路的,所以在一開始的邏輯課上的非常仔細(記得前幾年教授有開過二階邏輯)。
授課教授:林宗男
學分:3/2
等第:A+/A+
甜度:10/10
涼度:5/10
推薦指數:見仁見智
那一年本來要選C++的,但好像因為電機系那一年少一班的關係,所以C++班都滿了只能被趕來宗男的Python班。教授內容包含:判斷、字串處理、迴圈、基本的資料結構(dict,set,list)、遞迴、基本的演算法(insertion sort, quick sort, merge sort, linear regression, gradient descent)以上所有的範圍都是期中考的內容。之後會開始教Class, 繼承、Polymorphism以及一些套件panda之類的,然後新教的東西大部分就是拿來應付期末project的。
每周的計算機程式會拿來教正課,實驗課會拿來上機去寫程式,並且實驗課會點名,所以盡量不要缺席。每一週的實驗課都會有作業,交完就可以閃人,在一開始幾周大概30分鐘就可以結束了,後面多教了演算法跟套件後依照熟悉程度1小時到3小時不等。總共有3次作業,第一次是很簡單的print跟for loop的熟悉,第二次是DFS,BFS找出特定檔案,第三次是Dijkstra求最短路徑的問題。因為作業都可以上網學習,所以通常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就可以學會並寫出來(最長一天)。
這一堂課只有期中考,總共5題,時長應該是2小時有點忘了,所有題目都是演算法題目,第1、2題簡單的資料結構題,搭配一點演算法,剩下3題都是DP(動態規劃)的問題,但上課不會教,所以可以靠自學或是跟助教討論把這方面的知識補起來。沒有期末考但有期末project,自選題目,印象中死線是在期末考後一周,所以時間滿充裕的,最後會在博理藝廊展示出來評分。
以下是抱怨這一堂課的部分,這一堂課就是一個十足的助教課,不管是正課或是實驗課都是助教在上課,教授一開始還會意思意思來在台下聽課,後面就乾脆不來了,不知道有教授要幹嘛。所以在選宗男班前可以打聽打聽那年的助教是不是好的,我這一屆滿不錯的。而這堂課極甜,期中我的ranking沒印記錯應該是20名左右,大概排10多%,有點忘了,期末專題拿60分,可能還比平均低,但最後A+。所以只要好好出席,作業好好寫,期中考不要考太爛大概都會A+,我這一屆A+的比例是50%左右。
如果你是為了學習東西而選這堂課,可能會有點失望,畢竟python算簡單的程式語言,網路上有一大堆資料自學也可以取得跟這堂課差不多的成果,但如果是為了刷GPA,那極推這門課,但要注意一點大三的演算法全都是C++的題目,也就是說大一選了python在修演算法的時候就要花時間補足指標、structure跟class的知識,不然可能在寫作業的時候會有點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