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之路

在資訊科技相關領域中求生存,一直以來常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不同問題。所幸靠著網路的發達,許多事在Google大神的引導下往往可以逢凶化吉。但有的時候可能是問題太過抽象模糊,抑或是關鍵字千變萬化,也可能是資料隨著時間推移太過雜亂,甚至是遇到基於大量巧合下碰撞出的萬中選一情況才能發生的案例,人生中總冷不防會遇到一些狀況是需要大把時間精神來處理的。其中若有興解決,總會興起"啊這我一定要整理好記下來,以後回顧可以用得上,要是可能幫到遇到相同狀況問題的人那就更好了呢!"的想法。然而學生時期和出社會一開始或許還有一丁點產出,但後來將近十年之間,卻再也沒真正動手繼續做。三不五時在腦中迴盪的想法,終究只是想法。

日前在受到同事技術文的感召後,和同事聊了一下深受鼓舞,覺得長久以來光想不練的技術文之路不能再耽擱。但好的技術文真心難寫,為了養成習慣穩定踏出第一步,時時提醒自己記得這回事情,就先從勤於筆記做起吧。

Lv.1 :就算沒內文也要生標題出來!
Lv.2 :敘述問題的前後文
Lv.3 :列出參考資料
Lv.4 :簡述解決方案/原理
Lv.5 :完整解釋前因後果
(初期規劃,另列標籤規劃)

而由於許久以前為了做類似的事情而開的 logdown 年久失修(而且很久以前曾經跟站方提及行動裝置上的編輯器的問題,被回了個沒打算應對行動裝置打槍了,感受不太好),在想要用 markdown 寫作的大方向下發現明明認識已久但卻沒開過帳號的 HackMD 各方面看起來都相當符合需求。用

  • 畫面乾淨清爽(身為假前端又缺乏美感,能不靠自己調整再好不過了)
  • 有markdown
  • 有版本回顧

的 HackMD 起手應該是再適合不過的了,我怎麼會一直沒想到過!?

希望從2019的12/12這天,一切能夠順利轉動!


結果一開始搬資料就發現HackMD的tag好像只能給自己看,在個人介紹頁面完全無法索引呢。先繼續寫,了不起之後匯出再自己產生內容應該也可以解,只是這樣 YAML metadata 跟 tags 敘述句兩種方式就要提早選擇才不會造成以後資料處理的困難。(20191212004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