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3/16(日)13:30-15:00

地點|海波浪2F(261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5段451號)

記錄員|Lucky

以下開放大家一起筆記聽到的重點

開場:嘉義民雄人,過去學太空,在台時參與環境保護議題和抗爭。曾在廣州、西澳、藏族小學教書過,因緣際會被介紹到台灣林務局,後來遇到做助產士的女友(老婆)並結婚,一開始去奈良, 後來與家人們一同開始在高知黑潮町生活,至今四年。回顧個人的生命歷程(人生快樂程度時間軸),由於高中到大學階段不滿意教育環境因此出走,並曾參與環境議題的抗爭。進入到江蘇、廣州的apple代工廠,透過代工鏈了解到大企業對環境的破壞。後來遇到女友(老婆)並在日本工作,才平穩下來。也因為妻子與孩子,才開始了解家與責任,出現人生新的轉折,並開始在日本鄉下發掘新的機會。

當夢想成為日常 2013年到都蘭換宿一個月,對於某種安定的生活有了想像,也與現在在日本的生活相呼應(一開始去的時候也不會日文,反而常常與chatGPT聊天)。現在家住高知鄉下,歡迎打工換宿,有十個房間,歡迎大家來。在鄉下有田種東西,村子就會出現npc來關心種的怎麼樣,雖然日本人也覺得鄉下就是又老又窮的地方,但就是這樣的關係創造了在地方生存的寶貴價值。

GPT說我「不是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領域,而是在尋找最具效益的解決方案」,回顧過去環境抗爭,重點是把握可以槓桿的撬點,對我來說現在是林務局,也協助、促進臺灣與日本林業老師專家的交流。

對環境的反思 臺灣西部百分之九十一點上都是人口海岸,這也與臺灣地理環境有關,所以很多消波塊,但也因此台灣的自然海岸就因此一去不復返。 「在台灣做事有很多無力感,所以我需要不時跑出去一下」

澳洲Monkey mia的漁夫會餵海豚,當時在澳洲當志工,每天都很期待看海豚的生活。不論是山林或海洋,政府都需要針對資源進行整體規劃,人民才能有好的環境。台灣是否能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現在大家都是先發展經濟後,才想著什麼時候可以來保護環境。然而過去到柬埔寨了解到鄉下的人需要工作甚至會把孩子賣掉,因此不會想像環境保護是美好的事,台灣也還在發生大企業如台塑會給地方好處藉此開發環境獲得好處,因為這些環境背後、環境保護議題的背後存在許多矛盾。

由於日本中央地域支援協力隊的支持,540萬中央政府可以支持3年外國專業者在日本做地方創生,以及結束後100萬日幣的創業費。本來要去黑潮町一本釣,但後來聽朋友建議轉為從事林業,後來第一年後就結束計劃,因為地方村辦公室對我當時所提的創生提案無感叫我直接去山上砍材,我就直接開始創業跟寫專欄。

移住須知(基本要件) 截圖 2025-03-27 晚上11.55.01 詳見簡報羅列的要點,這些是日本政府會先幫忙移居者解決的,先把土壤整理好,移居專業者就可以更順利從事創生事業。

高知西南區域有面對太平洋的溫泉,也是國家環境保護區的範圍,是很宜居的環境。而高知黑潮町是全國有名的衝浪地點,也成為著名移居地,村子裡有許多喜歡衝浪的人,另外還有包括鰹魚、SDG旅遊等,如沙濱美術館不興蓋建物和裝置,但活動都在海邊完成,也促進人才聚集。

現在的工作 促進國際交流、開民宿、寫書、翻譯、拍片、精油加工、GIS開發研究,目前在讀碩士中等,見簡報羅列的要點(後面補上),我覺得搬到鄉下是有很多創生的可能性。當足夠的經驗與知識累積,即便在不同的項目上累積,將在未來產生交集。


活動側拍: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cJrgNH7q/

簡報: https://airtable.com/appdUNiTkZMuA7ixr/shrB4GgQlSNNuZOnw


參與者心得分享:

Clark:

感謝這次遠道從日本而來的台灣人講師,講述了對於環境保護一路以來的經驗,隻身前往不同的國家踏上未知的旅程去尋找答案,並且揭露人們、社會、企業對於自身的利益而去破壞養育我們的環境,也瞭解到要做到符合個人生存、經濟需求、國家認可、自然保護是需要階段性,對於不同國家的發展階段其中人民也基於馬斯洛需求金字塔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理解到我們不能以自身狀況就去要求其他人甚至國家都統一做法而處在不對待的狀態下。或許人類在很多方面並沒有做得很好,但人類的群體總是會反思歷史或過去的總總而意識到我可能錯了,因而做出改變,這也或許就是每個人人生的其中一環吧!

對於自身是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個軟體工程師,但對於講師這樣的生活體驗才意識到對於小時候的我或許這才是最理想適合的方式,而不是一直埋頭苦幹為了工作卻失去了生活和初衷。要來好好的想想接下來的日子裡要如何利用自身的技術來讓大自然更美好。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