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ockylinux.org/download
curl -o RockyLinux_9.0_VMM.7z https://dldatac.linuxvmimages.com/VMware/R/rockylinux/9/RockyLinux_9.0_VMM.7z
Linux簡史:1991年,林納斯·托瓦茲在赫爾辛基大學上學時,對作業系統很好奇。他對MINIX只允許在教育上使用很不滿(在當時MINIX不允許被用作任何商業使用),於是他便開始寫他自己的作業系統,這就是後來的Linux核心。林納斯·托瓦茲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發布。
Linux的發行版(distribution):Linux被打包成供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使用的Linux套件,一些流行的主流Linux發布版,包括Debian(及其衍生版本Ubuntu、Linux Mint)、Fedora(及其相關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和OpenSUSE等。較為知名的有Debian、Ubuntu、Fedora、CentOS、Arch Linux和OpenSUSE等
Linux也是自由軟體和開放原始碼軟體發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GPL),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層原始碼,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發布。
GNU :GNU(GNU’s Not UNIX)是由Richard Stallman所推廣,後來成立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全力為GNU的推展。GNU主要是要發展一套UNIX-Like的作業系統,而且是Free Software。目前使用Linux為核心的作業系統,嚴格說來應該稱為GNU/Linux systems。 GNU的發音是『guh-NEW』。
GPL:許多的Linux工具都在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保護之下發展。 在GPL保護之下,程式設計者仍然擁有合法的版權,但是允許其它人以任何方式取得、更改和販賣改好的程式,唯一的限制是,不能剝奪他人同樣的權利。而且,由於程式碼開放,某些工具可能經過許多人共同開發、修改,因此它的所有權是由許多人擁有的。
GNU 的 GPL 授權有底下的權力與義務:
資料來源: https://linux.vbird.org/linux_basic_train/centos8/unit01.php
https://www.tibame.com/offline/PenetrationTest?classUid=909
rocky linux vmware image
Username: rockylinux
Password : rockylinux
(to become root, use sudo su -)
我們要使用系統,就一定要做『登入(login)』的動作,由系統驗證我們的帳號、密碼是否為系統所允許的使用者。
『登出(logout)』是告知系統結束我們的服務,使用『logout』、『exit』都可以離開目前操作的使用者身份。
Failed to download metadata for repo ‘AppStream’ [CentOS]
強救 AppStream,新機器不用做
20220517 強救 AppStream,新機器不用做
只能做一次,不能重複做,很重要
只能做一次,不能重複做,很重要
檢查AppStream
千萬先不要做這
20220301上課錄影
https://youtu.be/refmHNtBOl8
關機 | 重新啟動系統 |
---|---|
shutdown –h now | shutdown –r now |
在Linux系統中常常會需要輸入指令,以下二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
在 Linux系統下的英文大小寫是不一樣, 因此我們在輸入指令和參數時,要注意英文大小的問題, 注意看英文的大小寫輸入是否正確!
pwd:顯示目前的目錄路徑(Print Working Directory)。
df:顯示檔案系統(硬碟空間)使用的狀況。
選項 說明
-k –kilobytes
以KB的容量顯示
-m –megabytes
以MB的容量顯示
df -h
du:顯示某個目錄中的檔案所使用的容量。
目錄 | 完整路徑 |
---|---|
etc | /etc |
home | /home |
centos | /home/centos |
/var/spool/mail | |
html | /var/www/html |
選項 | 說明 |
---|---|
-a | 列出所有檔案 |
-n | 列出檔案,以UID和 GID顯示 |
-l (小寫的L) | 以較長的格式顯示,包含存取權限、連結數目、擁有者、大小、最後更動時間等 |
-i | 顯示各檔案的inode |
選項 | 說明 |
---|---|
cd /etc | 移到/etc的目錄 |
cd /var/www/html | 移到/var/www/html的目錄 |
cd 或 cd ~ | 回到使用者家目錄/home/ |
cd - | 回到目前所在目錄的前一個目錄 (二個資料匣的切換) |
cd .. | 切換目錄到上一層目錄 |
目錄名稱 | 目錄意義 |
---|---|
/ | 根目錄,Linux系統中最上層的目錄稱 |
~ | 使用者的家目錄,不同用戶的家目錄均不相同 |
. | 一個小數點,代表的是『本目錄』『目前所在的目錄』,亦即目前的工作目錄之意 |
.. | 兩個小數點,代表的是『上一層目錄』 |
- | 一個減號,代表『上一次的工作目錄』之意 |
防火牆 開放 http 服務 永久性生效
firewall-cmd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防火牆不中斷服務 重新載入
firewall-cmd –reload
進入 vim 進入編輯模式
在 vim 存檔
Learn More →
Listen 80–>8080,因為之後安裝的wordpress要用到 80 port。
★★★ 加入自行指定的連接埠 ★★★
設定個人使用者的網頁內容放置資料匣為"/home/*/www"
在vim中顯示行號 :set nu
在vim中顯示行號 :set nu
切換 SELinux 模式,關閉安全性
設定個人使用者的網頁資料匣"/home/*/www"目錄權限開放和http selinux設定
userwww.sh內容
Learn More →
#https://www.digitalocean.com/community/tutorials/how-to-install-the-apache-web-server-on-centos-8
#https://www.brilliantcode.net/1955/centos-8-apache24-php73-installation-settings/
選項 | 說明 |
---|---|
mkdir abc | 在此目錄下建立abc的子目錄 |
mkdir -p aaa/bbb | 在aaa底下建立一個bbb的目錄,若aaa原本不存在,則建立一個aaa目錄 |
Learn More →
mkdir -p and cp https://youtu.be/4Tm_7vTPOWA
選項 | 說明 |
---|---|
-R 或 -r | 將目錄中的檔案及子目錄複製到目的地 |
-f | 若目的地有相同名稱的檔案存在,會直接覆蓋而不會再出現訊息警告我們 |
範例 | 說明 |
---|---|
cp -rf /var/www/html public_html | 將/var/www/html目錄底下的所有檔案全部複製到目前目錄下的public_html目錄中,若有同檔名存在則直接刪除後複製 |
cp -rf /var/www/html/0303 /home/centos/www/ 練習
選項 | 說明 |
---|---|
-i | 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
-f | 直接刪除,不需確認 |
-r | 將目錄及子目錄中的檔案一併刪除 |
選項 | 說明 |
---|---|
-i | 若有同名檔案,先詢問是否覆蓋 |
-f | 若目的地有相同名稱的檔案存在,會直接覆蓋而不會再出現訊息警告我們 |
範例 | 說明 |
---|---|
mv index.htm index.html | 將index.htm更名為index.html |
Learn More →
(二)系統使用量(查詢時間:112 年 2 月 22 日)
選項 | 說明 |
---|---|
-name file | 搜尋檔案名稱;可以是檔名或含有萬用字元的檔名 |
-iname file | 同上,但會忽略英文大小寫 |
-cmin n | 在過去 n 分鐘內被修改過的檔案 |
-ctime n | 在過去 n 天內被修改過的檔案 |
-cnewer |
範例 | 說明 |
---|---|
find / -name index.html | 自根目錄起,搜尋檔案index.html |
find . -cmin -20 | 自目前所在目錄,找出最近20分鐘內有更新過的檔案 |
find . -size +5M | 自目前所在目錄,找出檔案大小超過5M的檔案 |
– find /home/ -size +5M
– find /root -ctime -12
– find /root -cnewer /root/timebase1
存取權限
使用長格式來顯示目前的檔案內容,可以看到第三、四個欄位都是顯示『root』,第三個欄位代表的是『檔案的擁有者』,第四個欄位代表的是『檔案的群組擁有者』。
– -rw-r–r– 1 root root 2898 10月 2 11:20 index.html
最左邊一欄的十個字元,除了第一個字元代表的是檔案的型態之外,後面的九個字元分為三組,每一組都是三個字元,分別代表是否允許讀取、寫入、執行該檔案的權限。
- | rwx | rwx | rwx |
---|---|---|---|
型態 | 擁有者權限 | 群組權限 | 其它使用者權限 |
型態 | 說明 |
---|---|
d | 目錄 |
l | 符號連結的檔案 |
b | 區塊設備;Block-special file |
c | 週邊設備;Character-special file |
存取權限 | 擁有者權限 | 群組權限 | 擁有者權限 | 存取權限 |
---|---|---|---|---|
rwxr-xr-x | 4+2+1 | 4+0+1 | 4+0+1 | 755 |
檔案可不可以執行,是由檔案是否開啟『執行』的權限所決定的,只要這個檔案的執行權限有設定,那這個檔案就可以執行。
二進位
其實檔案的存取權限是對照二進位的0或1來決定的,0則表示不提供該權限,1則表示具有該權限。
無論是『擁有者』、『群組』、『其它使用者』的讀取、寫入、執行權限設定,其對照表格如下:
讀取 寫入 執行 | 表示為 | 二進位值 |
---|---|---|
0 0 0 | - - - - | 0 |
0 0 1 | - - - x | 1 |
0 1 0 | - - w - | 2 |
0 1 1 | - - w x | 3 |
1 0 0 | - r - - | 4 |
1 0 1 | - r - x | 5 |
1 1 0 | - r w - | 6 |
1 1 1 | - r w x | 7 |
縮寫 | 全名 | 說明 |
---|---|---|
u | user | 所有者 |
g | group | 群組 |
o | others | 其他人 |
縮寫 | 全名 | 數字 | 說明 |
---|---|---|---|
r | read | 4 | 讀取權限 |
w | write | 2 | 寫入權限 |
x | execute | 1 | 執行權限 |
範例 | 說明 |
---|---|
chmod 755 index.htm | 設定index.htm的存取權限為755 |
範例 | 說明 |
---|---|
chown -R centos:root /home/centos | 將目錄中的所有檔案擁有者改為centos,而群組改為root群組 |
cmp:比對二個檔案之間的差異。
diff:比對二個檔案之間的差異,diff與cmp之間的差異在於cmp是逐字比對,而diff是逐列比較,因此,cmp比較適合用於二進位檔案的比較。
file:顯示檔案類型。
date:顯示目前日期時間,亦可更新日期時間。
另外,clock指令也可以顯示目前的日期時間,clock指令只有root身份才能使用。
修改日期的格式是『月 日 時 分 年 . 秒』,和我們平常的系統不太相同,要特別注意。
若要修改系統的日期時間,使用date及clock二個指令互相配合。
-1. 安裝 chrony
-2. 修改 /etc/chrony.conf
set nu顯示行號
然後增加下列幾行 Stdtime NTP servers
-3. 啟動 chronyd - 請注意這邊是 chronyd 唷! 因為是 daemon
Set timezone.
#In Linux systems, the 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 protocol is implemented by a daemon running in user space.
#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8/html-single/configuring_basic_system_settings/index#differences-between-ntp-and-chrony_using-chrony-to-configure-ntp
目前,最新版本為 CentOS 8.1 (1911),並且與舊版 CentOS 7.x 有很大的不同,舉例來說,套件庫主要有二個「BaseOS 和 AppStream」、預設檔案系統採用「XFS」、套件管理工具由過去的 YUM 升級為「dnf」、時間校時工具僅採用「Chrony」、網路組態僅採用「NetworkManager」、防火牆 Firewalld 底層由 iptables 改為「nftables」……等,詳細資訊請參考
Considerations in adopting RHEL 8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 | Red Hat Customer Portal
who:顯示目前登入到系統的使用者、登入的日期。
底下的例子是我直接在Linux的電腦中登入的,所以第二個欄位處會顯示『tty1』、『tty2』…來代表是使用那一個虛擬終端機(也就是用Ctrl + Alt + F1或Ctrl + Alt + F2…切換的畫面)登入的:
Other User:
Root:
Linux顯示系統執行中的程序,最常用的有ps -ef 和ps aux。Unix系統中的兩種風格,System V風格和BSD 風格,而ps -ef被用在System V Style中,ps aux最初用到Unix Style(BSD)中。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de/qnnpkmg.html
https://linuxconfig.org/rhel-8-configure-static-ip-address
https://www.opencli.com/linux/rhel-centos8-setup-static-ip
https://phoenixnap.com/kb/configure-centos-network-settings
https://blog.gtwang.org/linux/centos-linux-static-network-configuration-tutorial/
建立 or 清空檔案
Rocky Linux yum/dnf Repo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