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Lidemy` `產品開發` # [week 19] 淺談產品開發與工作流程 > 本篇為 [[PD101] 淺談產品開發與工作流程](https://lidemy.com/p/pd101) 這門課程的學習筆記。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透過這堂課程,我們能夠在進入職場之前,先試著瞭解開發流程,雖然每間公司實際工作情形不一定相同,但也能先有個初步概念: ![](https://i.imgur.com/PPlaGG2.png) 課程內容也會以之前 Huli 和助教共同實作的 Lidemy 學習系統作為範例。 --- ## 在實際開發之前 工程師會根據 PM 提出的產品需求來進行開發,而一個產品需求產生的流程如下: ![](https://i.imgur.com/EHWat4x.png) - stakeholder 利益相關者,也就是客戶 -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產品需求文件 -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產品規格書 - wireframe 設計線稿 - mockup 模型 接著工程師會透過 spec 瞭解產品需求,根據 mockup 寫出相對應的產品介面與功能。 ### Product spec 裡面有哪些東西? 實際開發中,寫得越詳細的產品規格書,能夠幫助開發內容與規格達成一致;假如 PM 沒有將需求寫在規格書中,開發產品也需同步進行,避免程式行為與規格不一致,導致後續維護問題。 一般而言,產品規格書屬於公司機密不能對外公開,這裡舉一些網路上公開的範例。 #### 範例一:[PRD到底该怎么写?更全面的文档范例来了](http://www.woshipm.com/pmd/3327770.html) - 修訂紀錄 - 全局說明 - 項目背景 - 透過現狀、方案、目標來描述 - 項目範圍 - 項目對應搭框架 - 產品結構圖 - 開發流程 - 功能需求 - 對功能逐一描述 - 透過使用者 + 功能方式來描述 - 配置條件、介面元素、產品邏輯、異常與分支流程 - 數據字典 - 非功能需求 - 數據、監控、性能需求 #### 範例二:[【SOP不藏私】系列#EP1「連猴子也會的PRD指南」](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sop-ep01-prd-3c6d33880c34) 這個例子會比較偏向於介紹產品如何開發以及開發時程,說明產品規格書的文件架構: - 文件概況 - 文件修訂紀錄 - 產品簡介與功能對照 - 產品簡介 - 產品目標說明 - 「工作排程、使用者故事、對應功能、進版時間」對照表 - 產品架構與流程 - 產品功能架構圖(Function Map) - 產品信息架構圖(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功能邏輯圖(Flow Chart) - 產品設計原型 - 產品全局簡介 - 局部功能 Prototype,有互動的部分 - 產品指標 - 字串表 - 用來顯示多國語言 延伸閱讀: - [【產品經理 PM|需求文檔 PRD】優惠券發放的產品設計,需求文檔怎麼寫?](https://medium.com/y-pointer/product-prd-ca0ea9b75b85) ### User Story 使用者故事 User Story(使用者故事)是一段簡單的功能敘述,藉由客戶或使用者的觀點寫下有價值的功能(functionality)。除了能更明確化產品需求,工程師也能夠知道客戶會做哪些驗收測試、期望跟假設。 在 User Story 中,對於一個需求的寫法大致如下: - As a user... 身為一個使用者.. - I want to... 我希望... - so that I can... 我就可以... 以開發 Lidemy 作業系統為例子,這是初步的產品需求: ![](https://i.imgur.com/5Ho0Vcl.png) 若以 User Story 方式撰寫,就能夠使產品需求更加明確化,也能瞭解不同使用者身份的需求以及開發順序: ![](https://i.imgur.com/Fewp6BB.png) ### 繪製 Flowchart & Wireframe 此外還有像是 User Flow 使用流程和 Wireframe 設計線稿,也能幫助理解產品邏輯: - User Flow ![](https://i.imgur.com/YH4yf2T.png) - Wireframe ![](https://i.imgur.com/xuiuBsv.png) 繪製 Flowchart 時,也找了一些參考資料,瞭解該如何繪製: - [先別急著畫UI,你聽過Flow Chart嗎](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E5%85%88%E5%88%A5%E6%80%A5%E8%91%97%E7%95%ABui-%E4%BD%A0%E8%81%BD%E9%81%8Eflow-chart%E5%97%8E-c6715f055cfc) - [Flowchart Templates | Editable Online or Download for Free](https://creately.com/diagram-community/popular/t/flowchart) 像是流程圖其實能透過規範的符號來統一: ![](https://miro.medium.com/max/1000/1*EYsGjOTefEx3BfT4TpSKcg.png) 試做有關會員的 User Flow: [DEMO 連結](https://whimsical.com/user-flow-3tEi3hG3GKRsEhkS2NWyUr) ![](https://i.imgur.com/aZ4xEt5.png) --- ## Card = Ticket = Task = Issue 在實際開發過程,通常會把每個功能切割成一個任務,以下這些名詞均可代表工作的最小單位: - Task:任務 - Issue:GitHub 上的一個問題或 Bug - Card:卡片 - Ticket:票 通常會利用現成的平台,像是 [Jira](https://www.atlassian.com/software/jira?&aceid=&adposition=&adgroup=95003645449&campaign=9124878702&creative=415542752365&device=c&keyword=jira&matchtype=e&network=g&placement=&ds_kids=p51242189318&ds_e=GOOGLE&ds_eid=700000001558501&ds_e1=GOOGLE&gclid=Cj0KCQiAqdP9BRDVARIsAGSZ8AmzbfXvaxlwsl-90CIIUAkOsgLAcBIQqvuBIBX6R1pusz1JtPF-YN0aAmAzEALw_wcB&gclsrc=aw.ds) 或 [Trello](https://www.googleadservices.com/pagead/aclk?sa=L&ai=DChcSEwjcs9ex14vtAhUJ2JYKHUcCDpAYABAAGgJ0bA&ohost=www.google.com&cid=CAESQeD2WFtLVx7m4sxyAETq0QhFpv4aoGVXXC4BVir7uZg3w-13OYYSOAe1JqEjAJlVp3D8sJb-CC2_cVhsWy4YuOVX&sig=AOD64_0u5335M7RN9R-81x8vFUm_0Adr3A&q&adurl&ved=2ahUKEwjgjtGx14vtAhUHwosBHfAjCF0Q0Qx6BAgMEAE) 來管理任務,通常一個 User Story 就會切割成一張票: ![](https://i.imgur.com/l4GdKJq.png) 透過這些平台,能夠用來切割工作區塊,也能讓整個團隊快速瀏覽整體工作進度。 參考資料: - [什麼是 User Story?](https://ihower.tw/blog/archives/2090) - [Agile 使用者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OvF9NVguA) - [拆解使用者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T0HMtDwYI) --- ## 軟體開發方法論 Methodology 在實際軟體開發過程,並不是拿了一張卡就開始工作那麼簡單,而是必須考慮透過哪種模式或框架來進行開發,大致可分成幾種方法: - Waterfall 瀑布流 - Agile 敏捷 ### Waterfall 瀑布流 ![](https://i.imgur.com/XRtzTAx.png) - 從上往下,不能往回,一次性 - 呈現完整性較高 - 事前規劃需做完善,若過程中需要增加新功能獲改善,就需要再等下一輪流程 - 較不適合大型專案 參考資料: - [What's the Difference? Agile vs Scrum vs Waterfall vs Kanban](https://www.smartsheet.com/agile-vs-scrum-vs-waterfall-vs-kanban) - [【Podcast EP03】敏捷或瀑布開發哪個好?流程用哪種重要嗎?](https://medium.com/3pm-lab/pm-podcast-ep03-waterfall-vs-agile-82b214853112) ### Agile 敏捷 ![](https://i.imgur.com/Rp9dRyX.png) - 及早並持續地交付,精簡化 - 彈性較高,能夠改變需求 - 類似於把 Waterfall 的任務切小細分 - 按照 12 項原則就能夠稱為敏捷,又可細分為不同框架來進行 參考資料: - [【文思不藏私】@敏捷宣言 12 原則](https://medium.com/%E6%96%87%E6%80%9D%E4%B8%8D%E8%97%8F%E7%A7%81/%E6%96%87%E6%80%9D%E4%B8%8D%E8%97%8F%E7%A7%81-%E6%95%8F%E6%8D%B7%E5%AE%A3%E8%A8%80-12-%E5%8E%9F%E5%89%87-64ad7d592087) - [什麼是敏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9QbYZh1YXY) - [【敏捷系列 - 1】什麼是敏捷?敏捷實例分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mO7Ev7Mlc) ### 實作 Agile 概念:Kanban 看板 這裡以 Trello 和 Jira 平台為例: ![](https://i.imgur.com/dvYXPf0.png) - Trello ![](https://i.imgur.com/5dSZWIc.png) - Jira 平台的 Kanban Board ![](https://i.imgur.com/6oPUTVR.png) ![](https://i.imgur.com/a9XYtOX.png) ### 實作 Agile 概念:Scrum ![](https://i.imgur.com/Xs7PQ5q.png) 透過 Scrum 的開發流程: - Product Backlog:列出產品所有功能 - Sprint Planning:預估所需時間,分配任務 - Sprint Backlog:這個週期要開發的功能 - Sprint 開發週期:2-4 weeks 循環 - Daily Scrum:例行溝通進度 - Review、Retrospective:檢視進度與檢討 ![](https://i.imgur.com/qMvYoim.png) 在實際開發扮演的角色: - Product Owner:決定產品走向 - Scrum Master:幫助團隊跑 Scrum 流程 - Team:實際開發的工程師 參考資料: - [Introduction to Scrum - 7 Minute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TycLR0TqFA) - [【敏捷系列 - 3】Scrum中的短衝 (Sprin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p0nGY4noo) --- ## 工程師的兩週生活 & Scrum 這裡以工程師的生活作為範例,通常以兩個禮拜為一個開發週期,流程大致如下: - Sprint Planning - 預估任務時間 Story Point - 分配任務 - 開發與 Daily Standup - Daily Standup:報告昨天進度、今天預計進度、提出遇到的困難,藉此同步團隊資訊 - Deploy 部署 - 例如隔週會部署程式到測試環境 - Sprint Demo - PM 藉由 Demo 讓客戶瞭解目前進度 - Sprint retrospective 檢討會議 - Went well 做得不錯的點 - To improve 要加強的點 - Action items 如何改善 參考資料: - [協助做 retro 的工具](https://reetro.io/) ## 關於部署 實際部署程式可分成幾種環境,藉由不同環境,能夠在過程中進行測試,確認功能都沒問題後再進行公開: - Local 環境 - 本機端開發,通常會接 Dev 的資料 - Development 環境(Dev) - 和 Local 的差別:一個在自己電腦測試,另一個則是部署到 Server 環境 - 例如:[Netlify](https://www.netlify.com/) - Staging 環境 / QA 環境 - 和 Production 類似,只是用來測試,不對外公開的環境 - Production 環境 - 所有使用者都看得到的環境 ## 關於測試 這邊提到的測試,和我們之前學到的 Unit Test 不同,是工程師針對程式碼進行的測試;但 QA 要測的只是呈現功能是否正常,簡單介紹下列兩種測試方式: - SIT(System Integration Testing):系統整合測試,確認功能是否正常,可能透過手動或寫自動化程式來測試 - UAT(User Acceptance Testing):使用者可用性測試,通常是 PM 會進行測試,確認功能是否符合預期 --- ## 結語 最後整理產品開發流程的幾個重點: 1. 由 PM 提出產品需求給工程師 - spec 產品規格書:需要哪些功能 - wireframe 設計草圖:用來確認網頁架構 - mockup:由設計師根據產品規格做出模型 - 透過 User Flow、User Story,更明確寫出針對不同使用者、需要哪些功能、以及優先順序(例如:身為一個使用者/管理員,我希望可以XXX) 2. 實作 Agile 開發 - 在實際開發之前,可先在 Kanban(看板)列出產品所有功能,並以功能切割任務、預估所需時間 - 例如:Trello、Jira 等平台 3. 實際開發流程 - 以 Sprint 開發週期為例,通常以 2-4 weeks 為週期,根據分配的任務進行開發,最後檢視進度並檢討如何在下個週期改善 - 可將各個產品功能加上編號,在 commit 時也加上相對編號,之後就能快速找到當初討論的 requirement 延伸閱讀: - [做產品真是哭夭難! — Marty Cagan 演講 70 分鐘中文逐字翻譯(附贈 YouTube 錄影)](https://medium.com/3pm-lab/marty-cagan-producttank-taipei-speech-933e7dfc13af)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