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網址:https://hackerschool.tw/
提倡 hacker spirit,不限於資訊安全相關知識教學。
「臺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是已向臺北市教育局申請的實驗教育機構,以高中階段為主要目標針對資訊專才學生設計課程內容,打開表單就可以看到目前初步的科目規劃,其實有許多的科目和大學資訊系雷同,會是非常紮實的學習;雖然著重在資訊領域,但是其餘的科目我們也還是不希望學生因此偏廢,仍然有時數上的規劃,但是我們期待能夠讓大家透過專案形式的學習,而不是只會讀書考試;以公民舉例的話,終極目標就是希望能把學生丟去 g0v.tw 台灣零時政府 開案或是參與專案啦!
https://hackmd.io/@HackerSchool/Intro
在籌辦 Hacker School 的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了有許多的人也都關注著教育這項議題,除了 Hacker School 我們是不是還能做得更多?
我們盼望能見到教育與駭客精神的結合,因此創建了 Eduhacker 這個社群,希望能透過開源社群的做法,創造一個空間讓大家能一起來討論如何去「駭」出每個人心中想像中的教育,若你對這個社群有興趣,歡迎加入相關群組一起討論!
歡迎加入 Eduhacker 郵件群組與 Telegram 群組一起討論
郵件群組: https://groups.google.com/g/eduhacker
Telegram: https://t.me/EduhackerTW
2021/04/24 Hacker School 說明及師資交流會
活動錄影
Email: contact@hackerschool.tw
30 歲原來轉眼這麼快就到來,就讓我許個願有請大家幫忙轉貼這篇文章,期待我人生的成就清單能在辦學這條再打個勾!
TL;DR
要來開個高中階段針對資訊專才學生的實驗教育機構,目前需要蒐集師資人才庫進行後續送件申請
若您有意願在未來到機構擔任課程教師請填寫以下表單: https://forms.gle/Jx5cUp4pi2eegm7H6
在小六時的一篇作文〈相約十年後〉我就寫下自己會是就讀資訊相關科系的學生,國中畢業紀念冊也很中二的寫下「未來遊戲界開發龍頭就是我」。
對於像我這樣有幸很早就發掘自己興趣並且自主往這個方向走的學生,其實,在高中階段的三年中很難從學校所提供的資源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
一般高中以升學為導向,為了能夠考上個好大學需要準備不少科目面對學測、指考;如果是以就讀資訊工程系為目標,在高職的體制內透過統測,那就必須要學習許多電子電路等相關學科,對於想要走軟體的人十分不友善。
雖然近幾年,立意良善的 108 課綱上線,許多的大學也提供了更多元的入學管道,或許真的能在正規體制中看到一線不一樣的曙光。
和我比較熟的人可能從我高中開始就會聽過我妄想著去改變教育;2012 年,很幸運的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發起了 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在辦完第一年的年會後,發現我們凝聚了一群對於資訊領域有興趣的學生在這裡可以彼此交流討論,所以我們從年會轉型為社群,持續著辦理更多的活動,讓更多的人能夠透過不同的活動彼此激盪、傳承、啟發;九年來要感謝許多人的認同與支持,才能夠讓 SITCON 順利傳承和發展至今,也被許多的師長看到且認同是一股由下而上影響資訊教育的力量;
但是,我們能否有不同的作為來造成更深更遠的影響?在到雷亞前我也曾經思考過,如果我全職去做 SITCON 的事情還能做些什麼?在大家都是學生志工的情況下,能夠穩定的運作下去其實已經很棒了,內心一些更宏大的理想或許就先放著吧。
2020 年秋天,陳盈豪 介紹了 Rongen David Lin 和我認識,希望一起來合作開一個高中階段針對資訊專才學生的實驗教育機構,我內心的想法是「天啊!我辦學的夢想難道就在眼前嗎?」。有了初步的共識就找了 Jasper Yu 和 Joe Angel 一起討論對於「駭客學校」的各式課程規劃和申請書的撰寫,也非常感謝 Scott Chen 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才有了目前大致完善的申請書。
「駭客學校」(臺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是一個即將送臺北市教育局申請的實驗教育機構,以高中階段為主要目標針對資訊專才學生設計課程內容,打開表單就可以看到目前初步的科目規劃,其實有許多的科目和大學資訊系雷同,會是非常紮實的學習;雖然著重在資訊領域,但是其餘的科目我們也還是不希望學生因此偏廢,仍然有時數上的規劃,但是我們期待能夠讓大家透過專案形式的學習,而不是只會讀書考試;以公民舉例的話,終極目標就是希望能把學生丟去 g0v.tw 台灣零時政府 開案或是參與專案啦!目前法規對於實驗教育機構給的彈性非常大,如果你有擅長哪個領域願意投入擔任機構的課程教師,請填寫這份表單 https://forms.gle/Jx5cUp4pi2eegm7H6
成立實驗教育機構,會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雖然,第一年我們目前預期只招收 25 名學生,但這些學生我們可要守護他們未來三年的學習甚至之後的出路,但是機會來了不放手去做,誰知道會如何呢?
如果你身邊有目前國二國三對於資訊領域具極大熱忱的學生,歡迎讓他知道關注這項計畫的後續發展;在我的交友圈內應該也有許多實驗教育這條路上的過來人,也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指教,有機會來約吃飯聊聊讓我們知道更多經驗也好XD
實驗計畫名稱:臺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 (申請中)
實驗教育期程:110學年度第1學期~112學年度第2學期
實驗教育對象:高中1年級階段學生,且對數位科技有強烈興趣或有突出表現者
發起組織 :
頤恩萬國教育中心(EON Center) https://www.eoncenter.org/
台灣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TXI Center) https://www.txicenter.com/
理念:
基於猶太教育與華人教育理念,協助每個人 1. 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2. 明白自己存在的目的、3. 發掘自己的使命與天賦、4. 善用科技與創新來改變世界。
目的:
有鑑於資訊科技為下一世紀至關重要的技能,而台灣對於數位科技專才或早期就對數位科技有熱情的學生,確實需要有一個專門的場域與學習環境來給予學習者充足且全面的資源來強化數位科技的培育,採取引導式教學,激發創造力與創新力,讓學習者主動學習各類數位科技知識與技能,並進一步利用所學及早運用到業界並解決社會問題。
課程方向:
本實驗教育機構學習階段係參照教育部頒定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作為科目核心,包括:國語文、國際語文與文化、英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藝術、健康與體育、國防教育、綜合活動、資訊科技、自主學習、選修、專題實作與企業實習等科目。
本實驗教育計畫:
#台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申請進度 1-2 申請結果
先講結論,已經收到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審核結果:不通過;但讓台灣資訊專才的學習環境持續進步是我的人生志業,不會因此停止或中斷,再次申請或是透過其他方式進行都是後續可行方向,關於這次申請的經過和心得,如果你有興趣,歡迎繼續閱讀。
2020 年十月開始這項計畫,歷經大約半年的準備在四月底我們遞出了申請書;在二月釋出計畫的相關資訊後,得到了非常大的迴響,也接觸到了許多認同理念且願意支持的朋友,更有許多好朋友向我表示願意以各式方式大力支持,真的非常感謝大家!
但在遞出申請書後的過程,只有感受到和教育局之間的關係非常不對等,我們付出了時間規劃機構的規劃和想像、動用自己的人脈基礎尋找可能合作的師資夥伴、談妥合適可使用的教學場域…;收到的卻是一次次的挑戰和打擊,我曾經美好的以為,在遞出申請後會得到很好的幫助和指引,但結果不是,我們只是一再的收到評審質疑和要求補件,部份的要求合理,更多的是要我們一再補上在企劃書內早已提及的內容。感受就像抱著熱忱在貼教育局的冷屁股,最後得到冷冷的三個字「不通過」,以及下面這段審查意見。
教育是一條長遠的路,應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又依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採用實驗課程,以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目的。考量貴單位課程設計較偏重於技術本位,旨在培養資訊科技專才,對此教育特色,給予尊重,然才人培育尚需具備社會、人文素養及體能健全,以目前教學與課程內容,針對相關專業師資群及周全的課程規劃,尚有改進之需,同時為維護學生身心健全發展,提供學生完善學習環境,應具備更完善的內部輔導機制。
從結果看來,最大的質疑落在我們培育專才卻會變成偏才,使學生失去社會及人文素養等;但若略看企劃書內課程規劃,就會發現三年的 180 學分安排中,有 66 學分就正是跨及多項領域的課程安排,與審查意見中的認知有巨大的落差。
身為開源人,最愛的就是希望能夠讓經驗和知識公開,讓更多的人可以去了解;雖然我們經歷了失敗,但這些過程的產出也或許能夠幫助到一些人,企劃書在去除部份人在意的隱私資訊後我們也公開了,如果你想看看,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存取
https://hackerschool.tw/202107proposal
在籌辦 Hacker School 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有許多的人也都關注著教育這項議題,因此創建了 Eduhacker 這個社群,希望能透過開源社群的做法,創造一個空間讓大家能一起來討論如何去「駭」出每個人心中想像中的教育;這個社群不會因為不通過就不在,聚集起的這股力量是為了未來做準備,如果你有興趣參與未來的可能計畫或討論,也歡迎加入 Telegram 群組 https://t.me/EduhackerTW
改變資訊教育的環境,或許還有更好的作法可行,在深入了解過實驗教育機構的各項細節後,產生的其實是更多的困惑,商業公司需要能有好的商業模式才能活下來,教育單位雖非為了營利存在,但至少需要能夠收支平衡,機構學生人數上限 125 人,可以說直接限制了收入來源,如果希望聘請符合資訊業界薪資水準的教師,單一學生需負擔學費非常可觀,機構勢必需要有其他的方式獲得收入,這項問題是機構負責人的大煩惱,這個人數當然也限制了培育更多學生的可能;如果走非體制內的方式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可能?是不是更有可能找到正向循環的營運模式和培育更多學生的機會呢?
理想很多很遠,還需要一步一步實踐,短期還是透過 @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 踏實的做點事吧!你知道嗎? SITCON 線上夏令營報名在明天 7/10(六) 就要截止報名了,夏令營將帶學員從零開始學 Python 到實做出自己的 Discord 聊天機器人,雖然因應疫情改為線上舉辦,但課程內容和各式活動都有了應對方案,絕對給學員不打折的體驗,詳細資訊請參考 https://sitcon.camp/2021/
請把握時間,快點報名喔!
最後,再次感謝半年來一起付出時間努力的夥伴們 @Rongen David Lin @Joe Angel @Jasper Yu @Scott Chen @Andy Li ,以及在過程中曾經幫助過我們的許多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