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xNYCU 第一屆

活動企劃

Salon

加入 TEDxNYCU 的第一個活動!在接到這個任務時有些惶恐,尤其是聽說要排粗流和細流後,沒有過相關經驗的我有些迷茫,幸好學姊在追殺進度的同時,也給了我一些範例與方向。而兩場講者沙龍中,我扮演的角色有蠻大的不同。

首先在陽明場的 AI 藝術中,我扮演著暗樁的角色,在前期準備有些也有和大家一同參與。這場沙龍中我認識了來自陽明的學姊,也對於即將舉辦的交大場有了稍微多一些的想像。

交大場的部分,我規劃了性別場的暖身活動。這個部分一度讓我非常困擾,因為校內性別比的懸殊,性別議題在交大校區一向十分敏感。如何讓不管男性或女性的參與者,都舒服自在的進入討論狀態,是我的遠大目標。對於沒有辦過活動的我而言,這無疑是困難的事情。幸好陽明場的活動部夥伴看出了我的窘迫,協助我並提出了一個可能的方案。在經過些許調整與資料查詢後,總算是生出了一個可行的做法,也在最後意外獲得了一些有趣的回饋。這次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清楚認知到自已在經驗上的不足,以及創意想法上的需要。

Campaign

這次的 Campaign 主題是在活動部閉關的時候想出來的。最初的想法是單純的紙膠帶共創藝術,後來在他人介紹時發現不夠有創意及吸引力,因此臨時想到了使用潑漆的可能性。當時只是希望能提出不那麼無趣的方案,沒想到大家意外的喜歡,也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化與更動成了最後大家想採取的方案。

原先的想法,是想訂製一個壓克力的立體空心大 X,透過一面全白、一面透明的方式,同時實現讓校園中的所有人共創一個 X,以及堆疊個人小 X 呈現雜亂風的想像。雖然最後因過大的風以及預算問題,未能真正實踐這個計畫,但鮮明的想像依然刻在我的腦海中!

最後的方案是透過帆布進行共創。媒材則是畫筆、顏料以及噴漆。在短短三天的過程中,我們收穫了來自很多人的善意與支持,更看見了校園內大家的創意與藝術感、真實心聲。完成畫布的那一刻,真的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好像完成了一項在大學四年內,一定要完成的大事的感覺。或許很少人能在校園內留下非常深刻的足跡,但很慶幸我留下了一個淺淺的 X ,以 TEDxNYCU 共創的名義留在不少人的回憶裡。

年會

年會是 TEDxNYCU 活動部的最大企劃,我負責的部分主要是體驗營造與活動,以及現場不同外展展區的運作。在每一次會議時,總會有新的成長與想法浮現。我們的外展分成了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屬於策畫者想帶給大家的思考。內容包含了透過提醒大家選擇自己所愛的道路、不受限於大眾觀點等等。在參與者體驗這部分,也有為玫瑰上色、寫下煩惱並在最後領取他人留言等等。年會的籌畫、場佈與活動當天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不少,也跟著參與者們體驗了一次我們辦的外展,更了解該如何根據參與者體驗微調籌辦方式。

心得

加入

從第一次看到同學的限時動態就很想試試,覺得這會是一個很好的舞台和磨練。不過覺得當時與團隊中的同學還不夠熟悉,該團隊也尚未開始公開招募,因此未曾先行詢問。後來熟了之後他主動問就馬上答應了。

在面試時,我一度因為夥伴臨時不在而感到恐慌,但看見醫學系的學長拿著酒杯,用舒緩而有說服力的聲音向我介紹團隊,心中的不安就降低了很多。學長在引導和說明上很有一套,很快便將話題帶到了我較為擅長、感興趣的領域,也因此讓我的信心與狀態更加理想。整個面試的過程中,讓我最有印象的除了令人穩定下來的說服力外,就是我在選擇要進入甚麼部門時,學長給我的新想法。或許只有問自己真正想學到甚麼,才能跳脫必須擅長這個框架,去擁抱新的挑戰。

不要想著自己擅長甚麼,而是你想在這裡學到甚麼。醫學系學長

會議

TEDxNYCU 的會議對我而言是需要反覆過腦子思考才有辦法回應的。
不管是討論講者的設計思考、沙龍相關的資料討論、Campaign 時帶領討論,以及年會相關的部會與部長會等等,都讓我很清晰地感受到身邊同伴們的豐富經驗、創意,以及做事能力。不僅僅是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磨練,也讓我吸收了很多的知識與實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