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私立大學資工系應屆考生,系排約18%左右,大概在大二下認清自己成績太爛,推甄沒望,於是轉戰考研,大二下報名補習班,因為很早就決定考研,所以在大四前就盡量把學分修好修滿,讓大四比較有時間準備考試,然後大四上我也有報名題庫班,所以蠻多學習資源都是靠補習班的。
我只是這條考研路上的一個平凡人,靠著補習班、花費大量時間讀書、犧牲休閒娛樂才有今天這樣的結果,這篇文主要是想幫助那些背景和我差不多,想靠考試翻身的人們,分享我備考過程和心路歷程,我相信只要有毅力、願意付出時間,一定都能得到回報的 !
學校 | 數學 | 軟體 | 硬體 | 結果 |
---|---|---|---|---|
交大資聯 | 65 | 57 | 67 | 資甲正取 |
清大資工 | X | 81.25 | 59 | 備取7 |
中央資工 | 64 | 36 | 66 | 正取26 |
中山資工 | 24 | 52 | 47 | 備取1XX |
中正資工 | 94 | 50 | 50 | 正取2X |
台科資工 | 58 | X | 71 | 備取4X |
成大工科 | 66 | 68 | 69 | 備取1X |
我在這個時候上完了線性代數的雲端課程,因為這時候心還沒定下來,所以課上得很愜意,上完課也沒有花時間寫題目跟複習,花心思的地方只有上課自己寫下來的筆記,還有把上課內容都搞懂而已,所以到後來重讀線代的時候有點痛苦。
這個時候會定期跑補習班上離散面授,然後這時候發現我線代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不想和線代一樣很快就忘光,所以每次上完課後,都會再花時間複習。
這個時候大概是大三過完到暑假結束,平日幾乎每天都跑補習班上OS、DS數位課程,7月上OS,8月上DS,每天在補習班的時間大約是6個小時左右,然後大概7月中我開始上計組的面授,所以這個時候我幾乎都在補習班上課,其餘時間則花在寫兩科數學的題目和複習,時間分配得很緊湊,OS、DS、計組除了上課前會稍微回憶上了什麼,不然都沒什麼複習,我一開始蠻不適應要一直上課跟算數學的,所以假日會耍費讓自己放鬆一下。
正課內容都上得差不多了,OS、DS、計組三科開始每一章節的精讀和寫題目,這邊可能讀完某個章節後過個幾天就會忘記,但是千萬不要去硬背任何東西 ! 忘記是很正常的,所以才要不斷的複習和重讀,只要有一直在進度上走,到後來會發現章節重點不知不覺就會熟記下來了。原本預計在題庫班前複習完這三科,但來不及,有些章節還沒複習過就要開始上題庫班了,心裡可能會覺得都還沒複習就上題庫班可能會不太好,但其實題庫班也是幫你重新複習一遍,自己盡量跟上進度就對了,這個時候開始我幾乎沒什麼休閒娛樂,每天不是讀書就是睡覺。
是我覺得考研最重要的三個月,基本上這時候五科(除了演算法)都已經讀過一輪了,時間上除了上題庫班,就是瘋狂複習六科、寫題目,這個階段會花大量時間複習那些不熟的地方,寫題目時發現某個章節不熟,就回去翻書複習,我也是在這個階段把大部分章節重點記起來的,然後我會整理一些每個章節重點的精華筆記,讓我在忘記的時候可以看這個筆記快速回憶重點,到後來進考場前都有用到,我自己覺得幫助很大,這段日子我每天早上起來就是圖書館報到,讀到晚上11點多回家洗澡睡覺,日子枯燥乏味,是我覺得壓力最大的一段日子,也是許多人會放棄的一段日子呢xDD。大概在12月底開始上演算法正課和題庫班,幸好課程內容不是太多,可以很快就讀完。
從1月開始瘋狂寫考古題,雖然還有部分章節沒讀完或不夠熟,但還是開始寫考古題,基本上錯一堆是非常正常的,重點在於把錯的題目訂正過,不熟的題目重新複習,我一直持續做這些事直到考前,如果書沒讀完,不要覺得這個時候都已成定局了,還是要持續讀書,讓自己一直都有進步,只有撐下去的人才是最後贏家,然後我有花額外時間在練特定學校的特定考題,例如交大計組ll、sc,最後真的有考,但建議有時間再去抓特定考題來讀。最後考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作息,讓自己精神處於最佳以及保持好手感。
章節連貫性很強的一科,建議正課要一次上完,像我自己最後雲端課程剩兩堂拖到6月才看,就完全接不上軌,但是讀完後半段章節會發現這科很好讀,和前面章節非常相關,面對問題很容易就找到許多不同的解法,我覺得要把矩陣、算子特性、特定定理弄清楚,觀念清楚後,再來看一些證明就會相對容易,重點在rank、線性映射、對角化、內積、各種內積算子性質。
離離散散,章節之間沒什麼連貫性,題目變化性高,雖然這樣,但其實每個章節都不會太難,而且碰到考題很快就可以知道這是在考哪一章,所以章節重點要很熟悉,遇到稍有變化的題目才能在短時間內想出解法,重點在基礎數學、鴿籠原理、生成函數、遞迴、圖論、二元關係,我認為離散最難的題目就是證明題,尤其在圖論的部分,有些題目你沒看過或寫過就真的很難證明出來,所以平常證明題還是要多看多練,而且證明題配分通常很高,只要會證到一題就賺到了,而離散較後面的章節:群環體和有限狀態機近幾年沒什麼學校在考,我自己是完全沒讀,但還是會有特定學校考。
範圍超廣的一科,考題內容有觀念題、計算題、給你硬體元件叫你Trace狀態、各種硬體設計概念和比較,變化題相對較多,有空的話還是可以多看看原文書,很多題目是直接從原文書改的,重點在效能分析、Pipeline、Memory、I/O,另外這科和OS在Memory的部分有重疊,雖然是同一個東西,但是很多名詞是不一樣的,題目解法也有差異,但是讀到後來看到題目會很容易分辨是考哪科的Memory,所以也不需要太擔心,而計組Memory後的章節我是跳著讀重點,因為真的讀不完,所以能越早開始讀這科越好。
章節關聯性很強的一科,每一章都很重要,建議正課要一次上完,讀熟之後會發現許多觀念都是有相關性的,但是有許多東西都是要記憶的,所以要有脈絡和系統地去讀,才能夠把重點連貫,例如Memory Allocation方法有Contiguous,但會遇到外碎問題,於是就有了Page Management,就產生了Page Table和許多相關計算,還可以延伸到Virtual Memory…,許多名詞解釋也需要花時間熟記,對我來說是最難的一科,因為我真的不太會背啊啊啊orz,幸好許多學校是用選擇題考觀念題居多。另外這科的課外題目是相對多的,如果時間充裕,非常建議讀恐龍本,許多題目或補習班沒教的都是從這本書上抄下來的。
對資工人來說很好上手的一科,大部分大學部的開課也都會上相關內容,但其實這科內容很多,要花許多苦工在熟悉各種DS的操作和搞懂程式碼,這科讀完基本上很好拿分,重點在各種樹&高等樹的操作、圖論、Sorting algo、Big O notation,一些常考的演算法程式碼也要熟記,會有考題直接叫你填空程式碼片段。另外有許多學校會考程式設計相關,例如直接給你一段C程式叫你Trace結果,所以我認為還是要有一點基本程式能力比較好。
我覺得CP值很高的一科,考出來幾乎都是10分起跳,有時候就問你個基本的DP操作或是圖論演算法,基本題一定要把握住,考太難大概沒多少人會,重點在DP(OBST、LCS、KMP)、圖論algo、NP&NPC定義,圖論的部分和DS、離散都有重疊,所以讀起來不會太辛苦,重要的是讀懂程式碼和基本操作,理解程式碼>>>>>>>>硬背,許多人因為來不及就把這科放掉,但這科或許是成敗的關鍵。
我有寫的題目
交大 111-105
中央 111-105
台科 111-108
中正 111-108
考古題的部分強烈建議不管考哪幾間學校,都要寫交大和中央的考古題,這兩間學校的題目寫完,一定會讓你實力大增,對很多章節的細部重點更加熟悉,我是從1月開始寫考古題,寫考古前要模擬考試當下,最好把自己弄緊張點,臨場才不會手抖xD,然後我每科是計時80分鐘,剩餘20分鐘拿來檢查,進考場還要花時間畫卡或寫在答案卷上,所以要盡量練速度,能夠在計時時間到前檢查完是最好的,對完答案之後不要在意錯很多,錯一堆是很正常的,重點是要訂正錯的題目、把不會的弄懂、不熟的地方回去重讀,確保基本題都有拿到分,像我就有很多基本題算錯,對完答案就知道要再更細心檢查,練考古還可以順便記錄每個學校的愛考題,到考試前再特別複習這一塊。
我自己覺得在寫這些考古題時,中正數學和台科的題目都比較平易近人,很適合來練自己基本的東西有沒有讀熟,交大和中央的題目就會有變化,寫起來比較有挑戰性,考古要寫哪幾間跟寫多少年很看個人,主要還是練臨場感、手感和速度,我認為寫個7年就很多了,心有餘力的話可以再寫更多。
因為我很怕落榜,所以報考了一堆學校,燒了不少錢和住宿費,但其實可以專注在某幾間學校就好,但如果怕落榜還是多報幾間比較好,我原本目標放在中央,把成大工科當保底,不過很幸運地讓我考上了交大,所以不要怕考不上,有報名有機會,像我現在就蠻後悔沒考台大的 🤣🤣🤣 。
數學是只考離散,所以高機率會考到離散後半章節,要考這間的準備一下比較好,蠻愛考證明題跟生成函數,硬體只有考計組的範圍,但是硬體真的是非常不知道在出什麼,我自己連看懂題目都有困難了,考這科的時候我還肚子痛跑廁所10幾分鐘,出來跟朋友說幸好這科考這樣xDD,但結果硬體47,比我想像中還高,OS和DS為一科,題目我覺得中規中矩,DS有考程式追蹤,OS考了許多名詞解釋,我幾乎都瞎掰。
從110年開始不公布考古題,所以我一直以為這間會依照往年都是考申論題,抱持著進去試筆的心態,進考場才發現是畫卡,整個覺得被擺了一道,只考數學和計算機系統兩科,而且都是單選題,好像有倒扣。數學不考線代並綜合了離散和DS,題目還蠻多的,但是也有很多基本題,數學最有印象的題目是考了這個東西 的數值是多少,這題我猜對所以記特別清楚xD。計系部分則是綜合計組和OS,考得很細,OS Process 同步問題部分我記得考蠻多的,而且問題都是需要轉個彎的,但是時間久遠我不是很記得其他考題了,應該是每個章節都有著墨,考這間要多注意時間和答題速度,整體給我的感覺只有離散跟DS比交大稍微簡單些,計系部分題目還是很有水準。
考題一直都被公認為很有水準,而且考完會公布選擇題正解,也會讓考生有疑義申請的機會,今年數學線代有25分考古出現過類似的題目,離散還出了一題比較 和 大小的題目,我自己考完覺得沒有寫得很好,但意外地有65分。今年DS部分出了一半選擇一半非選,選擇題不倒扣,要全對才給分,有基本題可以拿,但我AVL樹基本操作錯了一題,所以基本題真的要把握,非選部分我覺得就比較不好寫了。今年硬體按照往常前面多選題後面則是四題題組,多選會倒扣,題組內的小題要全對才給分,多選有考兩題檔案系統相關,題組的部分我覺得出得非常狠,就是會有某個小題讓你答不出來然後題組就沒分了,我題組只對了一題。整體來說,交大的三科我都在考場寫好寫滿,寫得最緊繃的一間,題目很多又需要花時間思考,遇到不太會的題目要聰明一點先跳過,把能夠拿到的分數先拿到,然後交大考試座位超小,答案卷又大張要翻來翻去很煩,真的差點心態就沒了。
我是考成大工科乙組,考科都在資工六科範圍內,除了計算機概論,這科範圍可能不只有OS和計組,今年考題風格都有落在OS和計組範圍內,還出了一題Python code追蹤。DS的部分我覺得題目都非常基本,大概40分鐘就寫完了,考完很有自信但出來只有60幾,讓我非常不解。數學線代部分都很基本,離散很愛考排列組合,幾乎每年都有考證明題,有時候會有冷門題,110年就考了共35分的機率密度函數問題,今年則是考了一題布林代數,需要保底的人可以考慮這間,因為考試人數較少,雖然是偏所就是了。
只考數學和資訊概論兩科,線代基本上看到題目就會知道該如何解,而離散就變化比較多,有時候會考不用解釋的是非題,資訊概論綜合了DS、OS、計組,題目分得很明確,我覺得蠻多基本題可以拿分的。這間的答案卷設計得非常好,我覺得其他間學校在這個部分要向他們學學,答案卷是像A4書本翻頁式的設計,不會佔桌面太大空間,讓你可以很輕鬆作答,而且試題卷會留很大一部分空白,明顯是讓考生計算用的,真的是有替考生著想。
我稱這間為考古+倒扣學校,數學近幾年計算量有越來越大的趨勢,而且試題卷沒什麼空白的地方可以計算,建議多帶幾張准考證進去,選擇題部分喜歡讓你算出答案後還要mod5一下,所以需要很細心,今年數學我沒有寫完,而且有幾題算不出答案我覺得很怪,線代的部分:QR分解、最小平方解,會有不知道選項要不要選的問題,完全看中央老師想法。軟體是50選擇+50非選,非選通常是考演算法相關問題,今年最後一題25分我因為沒注意時間完全沒寫到。硬體部分非常考古,今年出現了5題考古出現過的題目,但還是會有有水準的題目出現,要考中央,考古題是一定要寫的,寫完就會發現數學有特定題目很常考,硬體有些題目出現機率也很高,除了這些就是要注意倒扣。
數學都考非常基本,我覺得有讀書的人一定都會,線代超愛外積,往年都有考,但今年好像沒考。硬體通常是前面選擇題後面申論,但因為考這科的時候是我所有考試的最後一科,我都在想考完要去哪玩,所以忘記內容了。DS和演算法考科叫做程式設計,所以很愛考C/C++相關基礎和程式,考這間的人考前可以多看一點C/C++基本常識。
總結來說,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出題特色,但最有鑑別度的不外乎就是交、清、中央。另外建議寫完每科之後就當過去了,出來千萬不要對答案或翻書找剛剛考試的內容,這樣有可能會讓自己更心浮氣躁,沒有心態面對之後的考科,然後我建議考試期間,D開頭的APP少滑一點,我考完成大工科,被一篇說今年成大工科正取總分至少要270的文給暗黑到,下面一堆留言說TRUE的,還有一篇在對成大工科數學答案,不看還好,看完直接少了20分,加上我把這間當保底,所以真的是差點完全沒心態了,考試期間的討論文看看就好,心態夠穩在上去滑,像我一樣容易被暗黑的人建議把APP刪了最好。
決定要不要考研究所這件事非常重要,你必須問清楚自己內心的意願,選資工所到底是不是對的,必須花費非常多時間努力,犧牲各種娛樂和飯局,而且還有可能落榜,如果不讓自己有明確的目標,就這樣渾渾噩噩踏入考研,除非你是大神,不然很有可能成為砲灰的,我覺得考研這件事就是要破釜沉舟,必須要有一定的決心。
再來比較重要的是時間分配和毅力,資工考科內容真的很多,讓自己每天都可以有效益地吸收知識是很重要的,我自己每天睡前會規劃一下明天要讀的內容,順便幫自己複習一下今天讀了哪些東西,持續作規畫的話,會發現其實時間過得很快,而且也一直在持續進步,一開始一定很累很不適應,但久了就會習慣那種不斷學習的感覺,其實是很充實的,每當我覺得很崩潰時,都會告訴自己現在放棄,先前的努力不就都白費了,那是多麼可惜啊,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都有毅力撐下去的原因。
如果真的讀不下去了,那就休息吧,找你喜歡做的事情放鬆一陣子,再回來重新面對,這樣或許會比心思完全不在讀書上好,我在大概12月中的時候確診,一整個禮拜頭都昏昏沉沉的,完全念不下書,但是內心又非常掙扎,覺得不能一直躺在床上睡,但是一到書桌前又讀不下去,整個把我的讀書計畫打亂,大概是我最崩潰的一段日子,但後來我轉念一想,就當作是考試前最後一次的放鬆了,於是就好好沉澱一下,把身體照顧好再重新開始。
相信自己也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計畫,只要照著自己的規劃走就行,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到了備考後期,基本上大部分都已成定局了,你要做的事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走到最後的 ! 我在看到今年各校報名人數公布之後,內心都在想: " 哇靠,我真的有辦法贏這麼多人然後成功上岸嗎? ",常常都在懷疑自己,現在我必須說,絕對要對自己有信心,堅持、努力、然後相信自己,進考場把自己該做的事完成就可以了。
最後還是要說,太扯了吧我竟然交大正取,講真的放榜當下我自己真的完全不敢相信,真的就像做夢一樣,從考前寫交大考古到考試當天寫完,我完全不覺得我有機會上榜,但真的是不可思議,不敢相信過後伴隨著的是我的淚水,感動到哭,想想自己過去努力了這麼久終於有回報了,而且這還是我活了20幾年第一次因為考試,過年沒有回家,一個人在學校苦讀,嗚嗚嗚嗚嗚,打到這邊我眼淚又要滴出來了,真的是難以言喻的感動。
以下對話送給大家,摘錄自敝校學長的心得文,我非常喜歡 :
" 考研是一場長久的戰爭,只要不放棄你就贏過一半的人了 " - by某位已成仙的線代老師
" 老師,那另一半怎麼辦? " - 學生
xDD
我在這邊要非常感謝考研期間最常陪我讀書的兩位戰友黃同學和莊同學,大概從開學開始我們就一直一起讀書、吃飯、打嘴砲、討論題目,很多資源我也是從他們那邊獲得的,我們互相鼓勵和支持,讓我壓力少了很多,能夠和他們一起努力的感覺真的很棒,在這邊也祝福他們能夠早日上岸。再來是感謝我的家人,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在我覺得沒什麼希望的時候不斷鼓勵我,補習費也二話不說就砸下去,還幫我打理好考試的住宿,讓我能夠專注在考試上。謝謝在考研期間有對我加油打氣的各種朋友,讓我確信自己更不能輕易放棄。謝謝在校學長姊、研究所版的各種心得文,考研期間讀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把這些心得文當聖經本在讀。謝謝我自己,在決定要考研後,有不斷地撐下去,沒有半途而廢,戒掉遊戲、社群、YT,能夠在自己拼了命努力之後獲得不錯的成果,我自己真的獲得非常多感動。
最後謝謝願意看到這邊的你/妳,希望這篇文在你迷惘困惑時能夠為你帶來幫助,預祝各位考試生金榜題名、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