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製圖
3D列印
FDM(熱熔融層積):類似於列印機的方式來列印,一層一層的印出模型,成品強度低,成本很低。
SLA(光固化):用光照射光敏樹酯,使樹酯固化,一層一層的印出模型,成品強度較高,成本很高。
SLS(粉末式):用光束照射粉末來融化出結構,不需要任何支撐,成品強度高,成本較高。
我們團隊使用的是FDM
詳細資料:https://3dmart.com.tw/news/comparing-fff-sla-and-sls-technologies
PLA、ABS、光敏樹酯、金屬、碳纖維等
我們用的是PLA
PLA有以下這些優點:
1.最為環保,PLA是再生材料,可自然降解。
2.成本低且容易印製
材料特性:https://3dmart.com.hk/tutorials/【3d列印材料】3d列印線材比較指南/
列印的流程如下:
建模–>切層–>列印
建模的部分這裡不提。可以使用inventor、onshape等3D繪圖軟體繪製
或是在網路上下載。唯一要注意的是檔型需為.obj或.stl
切層就是把模型做處理,把模型轉換成3D列印機的打印路徑。
使用的切層軟體和使用類型有關,我們團隊使用的是flashprint。
在切層時可以調整列印參數和建立附加物
參數的部分比較重要的有層高、速度、填充密度、外殼厚度。
附加物比較重要的有底板和支撐
Flashprint下載連結(製造商官網):
https://www.sz3dp.com/download-center
層高很大程度決定了打印的時間以及成品表面的細緻度,
層高越高,時間越短,細緻度越差。
如果模型是直的且沒有橫向的孔洞(ex皮帶輪)建議把層糕設定成最高值0.4mm
有內部孔洞,層高不能開太高
沒有內部孔洞或曲面,層高開到0.4mm
速度決定了少部分打印的時間、列印的成功率以及成品的強度,
除非很急,或只是DEMO,否則不建議調。
填充密度決定成品的硬度和打印速度,通常30%就很硬了,
更高的密度對強度的變化有限。如果是要防止3D列印的孔洞磨損,建議更改外殼厚度
外殼厚度決定成品表面的硬度,如果成品有D軸之類容易磨壞的地方,建議把厚度調到4以上
底板是在模型底下添加一塊板子,使模型更穩固,如果是使用學校的3D列印機請務必加上底板。
若覺得底板難以拆除,可以開啟專家模式把間隔調大
開啟專家模式:文件/偏好設置/打印
支架是在模型打印時支撐懸空的部分,因此在打印時絕對不能關閉支架。
因為支架要印很久,而且事後還要拆除,所以在切層時請將物品擺放成使用較少支架的樣子。
在拆除支架時有機會傷到模型本身,所以盡量
較多支架
較少支架
如果發生沒看過的問題,請立刻告知老師
使用完機器需把機器清理乾淨,並退絲
列印前須確認板子是否淨空及是否有足夠的線材
列印前摸一下板子確認板子上有沒有膠,
若無則拿口紅膠塗一層幾乎看不到的膠即可
3D列印的孔洞會縮小,在建模時要預留空間
學校的機器要留0.4mm
少開新的線,盡量先把現有的線用完
除非很急,不然不要隔夜印,容易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