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2023-03-25 超證正會議紀錄

時間:2023-03-25
地點:地球上

與會人

  • Noah
  • 豆泥
  • 逸晟
  • Frank
  • Gimmy

初始討論大綱

有疑惑的點?

  • Hypercert不能再轉賣具體什麼的考量(SEC那邊?)
    • writing NFT也可以有二級市場(很不營利性質的NFT了)
    • hypercert整套最有價值,最難完成的應該是
      • 事後驗證的概念
      • 真正找到合作夥伴來發/蒐藏(地推這部分感覺才是最難的!)
    • 感覺PL給的錢也不是很多,g0v/fab dao自己fork出來,用發一個有自由二級市場的,然後platform UI/UX做的美觀一點,難度應該不高,在台灣這樣玩的法律風險也不高,但自由度可以高很多
    • 強烈感覺需要有二級市場的動機是
      • 只被定價一次會是一個很不市場效率的做法
      • 舉例:一份hypercert,可能因為沒有被其他組織看到,就被一個組織,用很低的價格買走,持有hypercert可能覺得過低,整個努力被鄙視
  • 現在會需要基金會的具體的原因是為什麼?
    • 處理filecoin金流?
  • 現在對於購買/蒐藏hypercert的流程有什麼比較具體的想像了嗎?
    • 例如競標的方式?
  • Smart Contract是EIP1155 還是 EIP3525?
    • 之前以為是3525,但白皮書是1155

對Hypercert更具體的想像

  • Hypercert definition的想像
    • 公益版本的writing nft
    • 不去做任何量化的定義,也不去做估值的東西。很單純的是一個記載一些文字的好寶寶貼紙。
    • 量化/估值,讓買家/市場端自己去決定(可以定義一個loyalty %,讓二手的資金一直有部分回到最初始持有hypercert的contributor)(這概念跟現在tezos上面的創作者基本一樣)
  • A NFT platform only for hypercert
    • 項目方與買家(想蒐購的基金會/慈善團體等)可以在上面用錢包註冊帳號
    • 當然,想要直接做慈善的個人也可以在上面買(讓富豪們有一個比誰有愛心的競爭心態!?)
    • 大家可以橫向比較誰收了哪些hypercert,哪些組織發行了哪些hypercert。
    • 由da0來做幾個模板,但項目方可以自定義decription的內容
    • 正向循環
      • decription寫得越好,越能驗證,marketing做的越好 ->
      • 發得越多被人蒐藏的,項目方在這個platform上面的聲望直也就越高->
      • 信用越好,越多藏家也願意買這項目方發出來的hypercert ->
      • 完成一個閉環

衍伸

  • 發行錢包很重要
    • 鏈上藏家會認,如果一個組織不匯集在同一個帳號發,會有credit分流的問題
  • merge的簡化與必要性:
    • 一個人,在同一專案裡面,前後做了不同的事情,收到好幾張hypercert,我只要merge description的部分,技術上難度很低,然後也方便人藏家有一次收購整個系列的感覺(舉例:如果我是買家,我看到市面上有十張同時發給Gimmy的參與磺溪專案會議討論證明,光想著我要按十次0.1 matic我可能就不會想收了。如果可以merge在一起,賣1 matic,我可能還會想支持)
  • da0 / fab dao的角色會變得很單純:經營好那個platform,邀請大家上來玩。具體來說,例如就是有人想發hypercert,我們跑過去提供模板當顧問;當沒有人想自己發,我們可以主動去往別人身上貼好寶寶貼紙

討論小總結

  • 沒二級是Protocol Labs關於法規上的考量,而da0考量到今年重點是要應證整個hypercert的邏輯是行得通的,也先不會打算複雜化
  • fab dao這邊要fork出去做,PL/g0v都是很歡迎的
  • 需要基金會,是當跟web2合作夥伴有金流往來的時候,需要一個web2的肉身才可行
  • 購買/蒐藏hypercert的環節還沒有很明確,但現階段的想像是,一個項目只會有一個藏家組織。例如XX文教基金會買掉OO專案的整個hypercert
  • hypercert的protocol,現階段就是走EIP1155,要改要升級都是之後的事情
  • 在hypercert裡面,幫貢獻做量化會存在一個trade-off
    • 不量化:機制會簡易很多,把估值的權利直接留給買家。但同時因為異質性過高,藏家需要自己去做估值,這樣其實對trading volume是很不利的。
    • 量化:與前者顛倒過來

具體討論內容

(感謝筆記小天才Frank的整理)

問題1
證券化 合規 考慮
ESG 等
PL 考慮什麼

Q 是否需要自己發( 因為以open source
Fork 好處二級 轉化

Noah: 限制一次性轉售的好處 , 照著PL. 的模式的好處

Fork 的話也行, 但有可能加上承擔security 的風險

Q 如果fork 之後會不會有任何衝突

Moda 二級市場不是主要考量重點

Studi0 以現有PL 框架往下走沒問題
KPMG 永續長 猜測對於hyperCert 想像 市場性
未來是否有需要showcase 證明有市場性的

Noah:
若KPMG近來 就得Fork

Mash: 若不論是自己或次其他人 有人Fork的話要跟誰 誰跟誰 跟著

小結論:
The g00d class, study0 , 在場 : 偏向Noah
FABDAO可動, 近交易

Gimmy:
一起在一個平台上展示 會不會影響對大家的了解成本, 跳進來的成本

Noah:
KPMG 若進來,應該會有自己的發展 不論是自己的交易所
針對Social impact 沒有譜

考量Fork的話, 擔心Capacity 不夠
主要可以回扣思考
Funding the commons 要展示什麼
展示任何都OK
If 明年 是要刺激二級市場的轉動/推動 也可

現有PL hyperCert限制
Token ID 問題
某種redemption 方法

Gimmy ask
Redeem 功能

問題4 1155 vs 3525 現以1155為主
Why 1155: not 3525 
Noah 推測1. Legal 問題? 比較忙 or 1155明確性高。2.複雜度 問題: fraction. 50/100 merge + 50/100 merge. 怎麼merge

Mashbean: 是否可以向PL 確認schedule/ roadmap 及 有無向後相容?

Dashboard vs 交易所
買了的假設x3 ABC廠商的買壓

Showcase 相對簡單
可以變成funding the common 展示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