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課外書 --- # 不公平的代價 * 為何會分配不均: * 2007~2008金融危機 經濟大衰退 * 二次大戰後 雷根革命 政府廢除緩和市場分配不均的計畫 * 尋租:壟斷社會資源,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利潤 ## 文章字句 * 失業,是最惡劣的市場失靈形式、最大的無效率來源,市場未能為那麼多人創造就業機會也是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 柯林頓:「一切都是政治的緣故,笨蛋。」 * 經濟學是一種探究的形式 能夠用來研究分配不均的根本成因 * 中產階級最主要的資產 房屋價值在經濟衰退後瞬間直降 * 美國失業保險制度差 失業水準高 退休給付制度差 * 儘管市場力量影響分配不均的程度,但是政府的政策卻會塑造那些市場力量 * 分配不均取決於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稟賦分配 * 負和遊戲 * 市場本身經常未能產生高效率和理想的結果,所以政府必須矯正這些市場失靈,也就是設計各種政策,使得私人誘因社會報酬一致。 * 工會、教育程度緩和偏向技術性勞工的科技變動中的影響。要求企業對環境影響付出代價導致企業轉向節省資源的策略。 * 錢從底層移向頂層,會減低消費,因為所得較高的人和所得較低比起來,消費比率較低。 * 世界各地都有頗具創意的創業家,但會使一切大不相同的就是政府。 * 社會財富分化劇烈,富人不願意把錢花在公共需求,因為能自行購買,如教育、醫療照護。 * 因破產仍需繳交貸款,放款機構不在乎貸款學生的學校是否有確實栽培人才。 * 中、低層家庭需花費更多時間生產,家庭開銷大,無法投資子女。 * 尋租將人才配置錯誤。 * 獎勵薪資不一定會奏效,例子:老師 * 有才華的人仍然貧窮,因為身處運作不良的經濟體。 * 交易建立在社會資本上,沒有信任,交易成本會提高許多。 * 社會科學會影響現實。 * 下滲式經濟學,相信給頂層的人更多錢,會有利於全部人民。 * 市場跟政府經常失靈,市場、國家、公民社會各自的腳色需要平衡。 * 銀行從助學貸款獲利許多,但搭配的是只顧營利的學校,而學生會償還貸款的機率比其他放款高上許多。 * 分配不均可能既是社會凝聚力衰弱的因,同時也是果。 * 降稅的目的在於創造更多的工作和儲蓄,但並沒有做到。 * 股利的分配不均高於工資與薪水的不均,資本利得的分配不均高於其他任何形式所得的不均。降低資本利得稅,等於降低非常富有的人必須繳納的稅額。 * 富人和巨富往往利用企業保護自己和隱匿所得,而且努力確保企業的所得稅率偏低、稅制充滿漏洞。 * 經濟學的基本原則,對租金課稅效率極高,且不會扭曲,例如對土地課稅,土地不會消失。 * 對壞事課稅,不要對好事課稅。 * 總體政策(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責任是維持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 * 經濟衰退是由缺乏需求造成的,也就是總需求低於經濟能夠生產的水準。當政府縮減支出,需求會降得更低,失業於是上升。 * 政府需要提高總需求,也要協助個人改變投入的行業,從昨天需要他們的地方移動到明天需要他們的地方。 * 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導致失業升高,降低一般公民的薪資,是分配不均的主要來源。 ## 解決辦法: 1. 抑制過強的銀行,避免紓困行為 2. 促使銀行更透明,且衍生性金融產品不可由政府保險的金融機構發行。 3. 促使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競爭。 4. 讓銀行難以從事掠奪性放款、濫用信用卡、高利貸。 5. 抑制發放獎金和停止鼓勵承受過高風險和短視行為。 6. 關閉逃避管理和逃稅與避稅行為的境外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