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課外書 --- # 一課經濟學 * 政府所有的支出都必須由稅收支應。 * 通貨膨脹本身就是一種課稅的方式,民間貸款是用自己的錢借給他人。 * 政府貸款是用納稅人的錢借給他人。 * 政府將資本浪費在高機率欠債的,因此沒有資源幫助效率較高的人。 * 機器的目的是在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準。 * 現在人們可以不必工作那麼長的時間,孩童和老人也不用工作,新機器的確使失業增加(自願性失業) * 古典經濟學的一大優點,是它觀察次要的結果,關心某種經濟政策或發展對整個社群的長期影響。但是它的缺點也是在於看得既遠既廣,有時反倒忽略了短期和狹隘的觀點。 * 文明的進步,是靠減少就業來推進的,不是靠增加就業。 * 關稅傷害所有的消費者,但沒有造福所有的生產者。 * 關稅減低了美國的工資水準。 * 沒有進口,就沒有出口,外國人沒有錢可以用來買我們的產品。 * 補貼就是用納稅人的稅拯救某產業。 * 每生產一物品,必有另一物品被犧牲。 * 常平糧倉的功能失效,過多的存貨被留在市場之外,造成價格暫時高於應有的水準,導致日後的價格遠低於應有的水準。 * 黑市取代合法市場,大公司被效率較低的新公司取代。他們生產低劣不實的產品,且成本高出許多。 * 主管機關實施歧視性的價格管制作法,給政治力量強大的群體最多的優惠,其他的群體則所獲最少。 * 管制價格,免不了意志和干擾到就業與生產,造成的損失一定遠大於獲得的利益。 * 在交易經濟中,每個人的貨幣所得是其他某個人的成本。 * 最好的價格不是最高的價格,而是能夠鼓勵生產數量最大和銷售數量最大的價格。 * 最好的工資率不是最高的工資率,而是允許充分生產、充分就業和最大持久總薪資的工資率。 * 最好的利潤,不是最低的利潤,而是能夠鼓勵大部分人成為雇主,或比以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利潤。 * 利潤的功能之一,是引導生產要素的流向,依照需求,分配給成千上萬種不同商品的相對產出。 * 利潤的功能是持續不斷對每一家競爭中的企業主施加壓力,要他們進一步改善經濟效益和效率。 * 利潤的創造不是靠提高價格,而是靠引進經濟效益和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 貨幣供給增加,人們擁有更高的貨幣所得,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於是價格提高,每一元的購買力下降。 * 政府的政策製造出前景不明的經營環境,使人民和企業不用把獲利拿去投資,不能把景氣滑落怪罪到「過度儲蓄」上。 * 把儲蓄的錢,轉為購買消費性產品,就業不會增加,只會使消費慶產品的價格升高,以及資本財的價格下跌。它首先會造成的整體影響,是迫使就業移轉,以及因為對資本財工業造成的影響,導致就業暫時減少。 * 新注入的資金或銀行信用起初能使利率暫時降低,但是一直採用這種做法,終有一天利率一定會上升。這是因為新注入的資金,往往導致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通貨膨脹) * 能夠被吸納的資本數量沒有上限,有落後的地方,可以吸收,除了數量可以擴增,還有質能夠改善。 * 新機器能夠使消費者用同樣的錢,買到更多、更好的產品,也幫助勞工提升薪資。 * 重分配計畫也導致通貨膨脹。 * 社會救助計畫課徵的重稅,也讓人們不願投資,減少生產,降低工作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