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學習歷程自述 ## 審查重點 O.高中學習歷程反思 P.就讀動機 Q.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 準備指引 *本校提供之個人資料表請放置於學習歷程自 述第一頁,目的讓審查委員知道本次申請所附文件之摘要。 1. 您所具備之個人特質、專長能力與機械相關領域之關聯性及適切性。未來就讀機械時如何發揮與整合。 1. 高中期間已做好就讀機械系的準備?需提供高中階段學習歷程與反思(*以下擇要說 明即可): (1)我最擅長或不擅長的科目為何?學習的方 法是什麼? (2) Look back: 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我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用了哪些方法來解決問題?我發現哪些關鍵因素會影響成果? (3) Look forward:我對問題有哪些更深入的認識或體會?我發現哪些策略可能改善成果?我未來如何應用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 1. 就讀後如何學習機械相關課程?大學畢業後的生涯規劃與相對應的準備? ## 學習歷程自述 ### 高中學習歷程反思 您所具備之個人特質、專長能力與機械相關領域之關聯性及適切性。未來就讀機械 時如何發揮與整合。 關於學習英文: 高中期間學英文方法是基於假設大腦處理第二語言的機制與母語相似,學英文應該要用學中文的方法學。在學校或補習班能得到的英文教育大多為讀寫加一點聽力訓練,能有效率的學會文法規則和單字意思,但如果只透過這種方式學習,容易變成在說寫時耗用意識資源回想組合單字,思考如何將意思照文法翻譯成英文。在使用母語時並不會這樣,通常是下意識直接將概念轉化成中文。 從高一開始嘗試仿照學中文從聽到說到讀到寫的歷程學英文,透過大量的接觸讓大腦逐漸抓到英文語感。學校補習班已提供許多讀寫的訓練,自己有再額外讀小說。除此之外,主要的調整是增加生活中的接觸量和聽的輸入,將每天最常用的手機電腦的系統語言、Google帳號的預設語言設成英文,聽英文歌,看講英文的影片。發現自己對YouTube平台有重度使用的現象,有時一天會不小心在上面耗掉幾個小時。利用自己的特性,在YouTube頻道上訂閱了很多講英文的頻道,主頁上約一半推薦的都是英文內容,使自己不知不覺累積大量的語言輸入。 訂閱的內容如果都是像英文教學或TED Talks這種的,很無聊,根本就看不下去,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才是實際的作法,而我喜歡看工程科普、maker和喜劇類型的影片,這些影片可以讓我不停的一直看下去。一開始在看這些影片時當然不是聽得很懂,但由於選擇的是自己較熟悉的內容,大多可以猜到影片中提到的專有名詞指的是什麼,maker相關的影片不用完全聽懂也可以由畫面看出裡面的人在做什麼。就這樣持續的看影片一段時間後,就像幼兒時期從聽開始學中文,逐漸能抓到一些常出現生字的意思,有些還是不懂的可以再去查字典。這樣從字出現的上下文學習字意,會比單純記憶字的中文翻譯,對字產生的語感更立體。透過模仿英文歌曲和影片中的英文,比較容易抓到英文的自然語調。如果只有練習朗讀出文章,容易聽起來像語音機器人說話,各個字像分開的錄音檔,語調、氣不連貫。生活環境沒有太多練習口說英文的機會,在自己一個人時常自己一個人用英文自言自語,有時模仿最近聽到的對話,有意識的用已具備的文法知識監督修正自己口說的語感。 透過這個方法,學英文對我來說算是輕鬆自然,大小考也沒什麼問題。中級英檢聽讀說寫通過,中高級英檢聽力105/120分閱讀117/120分,學測英聽A,學測英文15級分。 英文的進步開啟了學習的大門。上高中以後程式都是自學,自己上網研究。網路上關於程式的英文內容遠比中文的多,能夠無障礙聽讀英文讓我能取得比原本多更多的資料。 ### 就讀動機 高中期間已做好就讀機械系的準備?需提供高中階段學習歷程與反思(*以下擇要說 明即可): #### (1) 我最擅長或不擅長的科目為何?學習的方法是什麼? 最不擅長的科目是國文。學習方法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課文、抄寫黑板上寫的課文大意或重點,努力理解把聲詞生字背起來。 最擅長的科目是物理。學習方法是:從定律開始理解定律的由來以及其物理模型,透過題目或自己設想的情形去測試、加深自己對定律的理解。自己由基本定律推導出公式,以理解推導的來龍去脈的方式記憶公式。 #### (2) Look back: 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我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用了哪些方法來解決問題?我發現哪些關鍵因素會影響成果? 學習過程中時間掌握能力不好是一個問題,不管是在考試、作業或自己的計畫上,都常會錯估時間,導致考卷常寫不完,作業搞到期限快到了才有進度,自己的計畫常會時間預算超支。 為解決此問題,嘗試了將時間視覺化,也就是記行事曆。在月曆上記上重要的事件、作業的期限,每過一天劃一個格子,進行倒數,將時間抽象的概念變成可以一目了然的圖。 #### (3) Look forward:我對問題有哪些更深入的認識或體會?我發現哪些策略可能改善成果?我未來如何應用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 --- 現在想得到的算真實的動機,會想朝機械方向的原因: 1. 媽媽栽培(砸錢)。 小時候(約沒記憶到國小),媽媽買很多積木、玩具模型讓我自己探索組裝。有去找台東的邱老師玩(教室有很多樂高跟造型汽球),在那裡寫樂高NXT的控制程式是人生中第一次接觸程式。 補充:( 曾經想自己組裝起一個雲霄飛車的模型,看著說明書組出來後不知道為什麼車子的軌道會一直卡住,最後沒有成功做出來,有點挫折。後來回想發現這些模型玩具根本不是設計給當時我的年紀,我當時能做成那樣其實已經不錯。 後來還有一個誠品賣的「大人的科學...套組」,組了迷你蒸氣引擎、底片相機。 還有我爸買的遙控飛機零件,組了兩次分別兩台飛機。第一次忘記是怎麼爆的。第二次印象深刻,當時開始近視,不知道要戴眼鏡,第一次試飛,飛太遠飛機就模糊成一坨,分不清上下,最後墜機直直撞在地上。 ) 記得和姊姊去一個大學的教室上一個課學App Inventor做Android App。App Inventor跟Scratch很像,用各種程式方塊拼接程式。後來學校(國小)有教一點Scratch程式,很快就上手了,很有成就感。學校電腦老師有叫我去參加Scratch貓咪杯比賽。 後來(約國小到國中),有去台北橘子蘋果補習班學程式。在那裡用Scratch學習更進階的程式設計概念,並第一次接觸文字程式語言JavaScript。 -以上都是模糊的人生歷史,時序邏輯有待考究- 橘子蘋果後,有找老師學程式(到約高一),學了更進階的演算法、C++、Java。 約國中時,有到台北一個科豆補習班玩。在那裡玩德國慧魚工程積木組,還有參加過幾次自走車機器人比賽如國鼎杯。那裡教的課過於簡單,常用老師做好一個樣板(包括機械和程式的部分),讓學生去複製的方式,連比賽都是用這種模式,讓我很看不慣。在那裡,我喜歡依照老師樣板的主題,自己設定更有挑戰性的設計,多花時間做,才不會感覺是去浪費錢。 在新生國中有參加自走車走迷宮的比賽,設計程式讓Arduino小車走迷宮。現在Google我的名字會看的到。 (國中還有補物理) ( 進入高中前,去補習班、找老師都是媽媽安排好的,自己沒有太多想法。媽媽說她發現我從小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就投入資源讓我去接觸。我自己也有觀察到,不同於寫作業時的坐不住沒幾分鐘就想跑開,在組裝模型積木、寫程式時,我常可以自己靜靜的泡在自己的世界裡耗掉一整天,有時還不情願去吃飯睡覺。 進入高中後,不想再被安排東安排西,想奪回自己的掌控,自己探索興趣。 ) 2. YouTube重度使用,被這個資訊媒體引響很大,喜歡看工程知識類型的頻道。看到Veritasium、Smarter Everyday、Mark Rober等頻道中的人覺得他們很屌。他們會向觀眾科普介紹科學知識、自己設計很酷的裝置。後來發現他們都是讀工程相關的科系,讓我當時對這個專業有點嚮往。 其中很屌的影片:Smarter Everyday的棒球大砲。這個頻道的主角Destin在頻道中常充滿熱情的帶觀眾探索問題、做實驗、採訪機構或科學家,他卻能與一群工程師一起設計出一個超高速棒球泡。後來才知道他是讀機械系的,有工程學的專業知識才有可能執行成功這種計畫,也才有一定的基礎可以做科普的內容。 ### 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就讀後如何學習機械相關課程? 課程內容: 線上找資料、找同學組讀書會共筆、練習題目、讀課本 自學相關課程: 網路、圖書館 大學畢業後的生涯規劃與相對應的準備? 當打工仔 去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