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ard Stielger 讀書會

tags: 閱讀書摘

關於讀書會

每週五 18:30開始,線下活動,地點在一盞咖啡(包廂),讀書會進行時間以二個小時為限(理想進行時間約莫90分鐘),預計進行8週,每次要設置主持人控制大家發言時間。

members: 佳霖, 曉瑩, 柯柯, 駿朋, 秋本

討論文本 時間 地點
#0 08.28.20 廢墟吧
#1 《伊斯特河》紀錄片討論 09.04.20 海咖啡
#2 《南京講座》〈第一講〉 09.18.20 線上
#3 《南京講座》〈第二講〉〈第三講〉 09.25.20 灰咖啡
#4 《南京講座》〈第四講〉〈第五講〉 10.09.20 灰+
#5 《南京講座》~完 11.??.20

.關於斯蒂格勒

一個哲學家

.初步讀本

  1. A Rational Theory Of Miracles: On Pharmacology And Transindividuation
  2. Bernard Stiegler, "Covid 19: Insight from the Angle of Memory"
  3. 《伊斯特河 The Ister》by Daniel Ross
  4. 南京課程:在人類紀時代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德意志意識形態》到《自然辯證法》

第一次線下活動agenda

  • 參與者互相認識
  • 讀書會簡介
  • 排定前三週讀本
  • 討論實際運作機制
  • 確定下次主持人
老盧的回饋

連線老盧? ——

盧:开始的我暂时不参与。今早收到一个同学的信息(佳霖可能知道她 邹舒),她说她最近几天看了斯老师的访谈和生平介绍(这是2018年高研班同学郑重翻译的。他对斯老师、陆老师非常热衷,他的douban上有很多文章/搬运/翻译),很感动,有点后悔当时没有好好读他。我的回复有好多针对性的内容,贴上来可能不明白,有一段还容易看的“他的确非常重要。你看他的访谈,就有接得上的东西,可能直接看他的大书(加上糟糕翻译)就无感。他“其实”很“接地气”。比如,真要做村子/做食物/做农业,他是很好的榜样。”

这个时刻,非常易逝的时刻,激起许多不同的感触、做法。一个与自己如此切近的思想家,以这样的方式离去(from?to?),是难言的体验。我和魏珊有一次小讨论,有个悖谬的同感:他这样离去,岂不是和他的思想相悖;他这样离去,因为他的思想真实。他的思想真实,意味着我们有许多事得做。斯老师是一个新的时代吗?他呼唤并实践(从以思行事到40万人的平原公社)负人类世。每个人实际接触到作为个体的斯老师,有深有浅,希望这样一个事件,对每个望向他和他的思想的人,都有独特的意义。

读书会非常好,但这个独特的读书会不容易做,我想,有某种低沉的情态是好的,踏实的阅读更是必要。而且,用合适的工具共同学习本身就是他倡议、践行的——“知识总是从技术中来,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社会关系”(斯老师2015年头一次来美院时,回答一个和远古仪式相关的问题,他说,今天你听了讲座,做了很好的整理,出门转告另一个朋友,这个过程就是仪式了)。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参与者共同翻译读本,hackmd是否足够需要试验一下(如果要画概念关系图等,就不行了),通过亲自翻译来阅读他。我这里有一份平原公社的词汇表,Dan Ross(斯老师最重要的英译者,也是很好的阐释者)已经翻译成英文,可以靠这个来辅助读他最近的文章。他更早的文章里的概念,可以靠共笔来讨论琢磨,例如我手上如果有针对性的论文,可以贴。贴现成文章是比较笨的办法,能感觉里头有很多可实验的。

Dan Ross年轻时候和另一个朋友拍摄的《The Ister》(链接 提取码: kcz9 )是很厚重的思想材料,可以给大家看,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中文字幕了,是2018年高研班数位同学贡献的,如果要大范围放映,可以邮件Dan Ross(djrossmail@gmail.com),他会很乐意。这是他的academia,文章都可以直接下载。

一定用一种更加密集的相互贡献方式来读(之前佳霖tammy和我读帝国就比较粗),翻译是否必要你们来定夺,我自己的体会是,翻译才能读好,才能磨脑子。让这个特殊时刻延异、转导!

初步读本建议:
可以读 A Rational Theory Of Miracles:
On Pharmacology And Transindividuation
,这个是我读的/翻译的第一篇斯老师文章,到现在也还没吃透,很多内容都触及了,也包含他的思考推进过程。
我翻译过发在新美术,只能参考,今天再看有许多不足。
可以配合许煜的介绍 哲学作为武器
斯老师在《技术与时间3》的前言里说,这本书可以作为前两本的导论,而《ORGANOLOGY OF DREAMS AND ARCHI-CINEMA》这篇又是电影-意识这个核心问题的浓缩。
斯老师思想上惊心动魄的体验,可以看《acting out》,这个小书我最近会翻出来。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一种身心发动的读写,也许很多人都有体验,但斯老师是反思、概念化了、政治化了这种体验。
美院出的《人类纪里的艺术》翻译得不够好,里面的文章(ARCHI-CINEMA这篇就是其中一篇)综合起来也很不错。你们看需要那篇我再传。

(2018) The Neganthropocene (London: Open Humanities Press).这本文集是有了一点基本概念后可以看的,都是当前的关键议题,随便那篇都有政治能量。可以配合词汇表。他提出的问题,他对法哲的批判,他指出的行动方案,从这些入手,读书会成员已有的理论和斯老师交锋一下,有概念太生疏再回头之前的更学术性的文本。
也可以说,除了技术时间三卷本,都可以直接读。

#### Book in English (From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rnard_Stiegler))
  • (1998) Technics and Time, 1: The Fault of Epimetheu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047-3041-9
  • (2002) Echographies of Television: Filmed Interview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with Jacques Derrida. Including Stiegler, "The Discrete Image." ISBN 0-7456-2036-1
  • (2009) Acting Ou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47-5869-7
  • (2009) Technics and Time, 2: Disorien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47-3014-8
  • (2010) Technics and Time, 3: Cinematic Time and the Question of Malais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47-6168-X
  • (2010) For a New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ISBN 978-0-7456-4804-0
  • (2010) Taking Care of Youth and the Generation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47-6273-2
  • (2011) The Decadence of Industrial Democracies: Disbelief and Discredit, 1 (Cambridge: Polity Press). ISBN 0-7456-4810-X
  • (2013) Uncontrollable Societies of Disaffected Individuals: Disbelief and Discredit, 2 (Cambridge: Polity Press). ISBN 0-7456-4812-6
  • (2013) 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On Pharmacolog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ISBN 978-0-7456-6271-8
  • (2014) The Lost Spirit of Capitalism: Disbelief and Discredit, 3 (Cambridge: Polity Press). ISBN 978-0-7456-4814-9
  • (2014) The Re-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The Value of Spirit Against Industrial Popu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Bloomsbury). ISBN 978-1-4411-6925-9
  • (2014) Symbolic Misery, Volume 1: The Hyper-Industrial Epoch (Cambridge: Polity Press). ISBN 978-0-7456-5264-1 (hardcover) ISBN 978-0-7456-5265-8 (paperback)
  • (2015) States of Shock: Stupidity and Knowledge in the 21st Centur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ISBN 0-7456-6494-6
  • (2015) Symbolic Misery, Volume 2: The Catastrophe of the Sensibl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2016) Automatic Society, Volume 1: The Future of Work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2017) Philosophising by Accident: Interview with Élie During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 (2018) The Neganthropocene (London: Open Humanities Press).
  • (2019) The Age of Disruption: Technology and Madness in Computational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2020) Nanjing Lectures 2016–2019 (London: Open Humanities Press).

讀書會#1《伊斯特河》[09.04]

讀書會#2《南京課程》第一講 [09.18]

〈第一講 自動化社會的諸多問題〉


讀書會#3《南京課程》第二,三講 [09.25]

〈第二講 在人類紀閱讀馬克斯與海德格:自動化社會中的心靈功能〉

.理性-注意力形式-持存與預存

.持存Rention (記憶)
.預存Pretention (前攝, 期望expectations)

原生持存R1-知覺持存
第二持存R2-記憶持存
第三持存tertiary retention(R3)-技術持存 (文字,語言,技術物,體外器官,記憶支持物)

mnemotechnics 記憶儲存技術/記憶儲器
mnemotechnical artefact 記憶技術製品

∎ 技術持存(R3)之不同形式
. 文字 literal
. 機械 machanical
. 類比 analogical
. 數碼 digital


sub-sistance ➝勞作的手勢 gesture of work
ex-sistance ➝感知生活 sensory life
con-sistance ➝心智與精神 minds and spirit

〈第三講 在人類紀閱讀馬克思和海德格:持存、前攝和知識〉

不同理解形成同意(agreement)➝理性注意力形式➝通過必然經驗(upodictic experience)

∎ 文字第三持存的確正性 orthothetic

orthos ,ορθός-確正 (straight, upright, right, or correct)
thesis ,Θεσις-命題

海德格對柏拉圖的批判: 追求正確性(orthotes), 遺忘真理(aletheia,truth)

∎ 文字第三持存的差異同一性 differential identity

.「邏輯的」意味著「語言的 (linguistic)」
  差異產生來自於解讀的過程

➝德勒茲《差異與重複》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批判

.拼音文字-幾何學
 表義漢字-代數學

.字母第三持存產生 「超個體化過程」 transindividuation process

∎ 西蒙東《形式與信息概念中的個體化》

技術個體化
心理個體化-集體個體化
一般技術客體/超級記憶技術 hypomnenic technics➝使精神內容傳遞成可能
超個體物 the transindividual

.類比, 數位技術持存屬於確正性技術持存

.(社會)共享的意義形成於超個體化過程
 超個體物被建構為集體第二持存➝社會的集體意識
 集體預存➝集體潛意識/時代精神

∎ 數位持存的系統愚昧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知識的兩個維度:知性與理性

知性-verstand-分析
理性-vernunft-綜合

.Chris Anderson《理論的終結》
 大數據運算-數位第三持存➝因急速運轉的分析能力而發生短路

∎ 馬克思與恩格斯:人的外在化情境 exosomatic situation of human beings

.黑格爾:透過辯證法將思想與精神(Giest)外化➝絕對精神-第三持存

.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義改造-將外化理解為物化

.知識的建立透過知識的外化(物化)➝造成知識的喪失, 無產化
 馬-恩辯證唯物主義揭示了技術的藥性問題(技術毒性)
 ➝但唯物主義沒有發展出藥學, 技術被理解為手段(means)

∎ 對馬-恩的批判, 與佛洛伊德的聯繫
1.工業社會中關於知識的一般問題沒有被提出來
2.技術沒有被主題化, 需提出一種「知識的的器官學/力比多經濟學」
3.Nicholas Georgescu-Rogeb「生命-經濟學」框架-熵與外在化


讀書會#4《南京課程》第四,五講

〈 第四講 在人類紀閱讀馬克思和海德格爾:技術中斷、人類紀和逆人類紀〉

〈第五講 器官學、經濟學和生態學〉


其他參考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