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研究對象為作者(我)自己,下述內容為作者研究了兩星期的個人理解,經驗及結論只代表作者本人,一點學術意味都沒有,更多是幫助我自己整理。本文會強調女性。
此頁面可能會刪除,越少人轉噗存活率越高。如果真的想轉,請轉載尹蘿的原噗,不要轉載這個網址。(就是沒事不要按轉噗的意思 orz)
留言我會看的,可以當作真人圖書館詢問,不用怕失禮,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心理健康。請不要認,認識我的人大概也看不到這一篇就是了。真的認出來就算了,來問我也沒關係,只是我沒有要公開出櫃而已。
如果你遇到心理健康問題又沒有錢能諮商,請務必參考這個: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這一篇也是對尹蘿的感謝!謝謝你!!)
亞斯伯格不等於柯文哲或禹英禑,但柯文哲和禹英禑可以是亞斯伯格。
亞斯可以極其擅長社交,也可以毫無才華。
本文提及的亞斯不是精神疾病,是人格特質,因此沒有痊癒一說。引述陳仁廷醫師:
「亞斯伯格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特質,會引導思考、情緒與行為表現傾向某個方向。」
心理健康提倡者通常呼籲大眾理解亞斯、稱其為另一個星球的人(作者在不知自己是亞斯時,也曾經這麼說過自己),但是本文作者認為,當作一般的性格看待即可,不需要同理或者同情,亞斯不是犯錯的藉口,你沒必要去理解另一個星球的人。聽過黑暗森林法則嗎
亞斯人不會因為有亞斯而善良或邪惡或更值得同理,所以沒必要。強調亞斯善良的文章都不是真的,說亞斯沒惡意可能是真的但不要當成通則。
作者讀過一本反社會人格的書,書中大致提及:「反社會人格的特質就像調音台,不同人每項特質的高低不同」。作者認為,這段話可以用來詮釋亞斯。即使是精神科醫師,也很有可能辨認不出亞斯特質者。為了亞斯特質者的自我認同、探索,以及學習,現今以光譜處理。
由於成長過程中的挫敗、創傷,亞斯容易患有精神疾病。
國內外都有研究認為,亞斯佔 10% 人口。參見亞斯醫師陳豐偉的文章:〈陳豐偉: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亞斯人」〉。
出處:陳仁廷《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附錄,情盲的定義請見此圖表。
成人女性亞斯的生長過程較男性亞斯更容易社會化,缺乏典型症狀而被醫師否認,因此難以早療。近年國外及台灣以光譜、特質等概念幫助亞斯自我認同,並且改善生活困難。
亞斯很容易不被承認,女性亞斯更容易被否定(醫生和心理師也可能會否定你,作者在社群看過被否認的個案、諮商上百次求助多年,最近才拿到身心障礙證明的個案)。
簡易入門:
聽花媽說說話54:女性亞斯與男性亞斯的差異
"Copy & Paste’ - Hidden Asperger’s– Girls with Aspergers | Niamh McCann | TEDxDunLaoghaire(有中文字幕)
推薦讀物:
陳豐偉等《女生不愛社交又如何?我不難搞,我只是有點亞斯特質》
女,超過 25 歲。幼時看過診,未診斷出來。
共病焦慮和憂鬱,除了人際能力太低(醫生語),生活沒有大礙,可說是超輕的亞斯(醫生及他人語),另外也沒有刻板印象中的才華。
約 5 年前由諮商師(她給了一張表,說是「容易被誤會的人的特質」,給我做測驗,然後就中了)和精神科醫師判定亞斯特質。後來因故失去那段時期與治療有關的記憶,所以沒著手改善,也不認為此事重要。2024 年 4 月,旁人猜出是亞斯之後決定認真改善,大量閱讀書籍、加入亞斯社群。這是兩個星期內的事。
自認對憂鬱有抗體,也比過去積極很多,但人格太差毀了一切。
簡易入門:
聽花媽說說話48:簡意玲醫師眼中的亞斯伯格
推薦讀物:
簡意玲《依然真摯與忠誠:談成人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
出處:陳仁廷《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X 為 NT(一般人),Y 為 AS(亞斯特質)。
不談議題形成原因。
不過作者目前沒參與社群,也沒有正常社交(也不太敢主動社交),所以⋯⋯先從決心和計劃,還有賺錢開始吧。至少三個都有了。
作者認為精神疾病是有好處的,如上,它逼迫我自省、不做壞事,亞斯特質 AKA 我的人格才是對他人有害的。所以請別祝福我治好,2024 年了不要什麼都推到精神疾病身上,這是污名化,而且我這叫人品問題。
只是想來個女性經驗的自我揭露,但這篇確實寫得對亞斯不太友善。所以好吧,寫一下作者之後如何處理自己⋯⋯
改善計劃包括原諒自己嗎?
沒這打算。說不定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也沒有人會再給我機會。
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怎麼改善,不管你是為了別人還是自己而改都好。你可能跟我一樣沒有交友機會了,但有改比沒改好不是嗎。我也相信世上還存在著你愛的人,即使那些人可能不願意再說話了,但改吧。
亞斯社團的前輩說,為了不傷人而逃跑是截肢,不是止血,重點是改善,假如你逃跑了,就永遠無法身在群體之中,沒有人會見證/相信你改變。至少在下一次社交(人類無法逃避社交,聽起來很可怕我知道,但你仍會無可避免地遇見那些你喜愛的人)發生時,不要犯錯,或者止血。
例如憤怒問題。如果你自認有亞斯特質,明明平常都很好,卻會在奇怪的時間點爆炸,而且事前、後都不知道為什麼,甚至連爆炸的原因都不太清楚,那可以往下讀試試看。
你不是定時炸彈,而是這張圖:
每個人都是這張圖,不過人通常會在水快滿出來之前倒掉。但是情緒覺察力超差的亞斯(還有一些普通人)不會,自以為快樂積極地過日子,可能還會想把快樂分享給喜歡的人。(然後就更鬱悶,這是我的狀況)
你可以由外而內觀察自己的情緒,例如用 Daylio 記下每天發生的事情,至少你能建立資料庫,得知徵兆和因果關係。以前為了記憂鬱情緒用過,有效,壞處是把自己攤開很痛苦,如果辦不到,那就強壯一點再做吧。
圖源:林仁廷心理師貼文
至於爆炸了碎片把人刺得流血怎麼辦,就,道歉、修正(讀書、尋求專業、請教他人都好,別靠自己),盡力而為,順其自然,並且接受 Bad End。
人際關係有很多事是所謂的資料庫、邏輯、定義解決不了的,因為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必然失敗,但要接受。我接受了,也接受自己爛得徹底,我是個百分之百的壞人。
我也在接受自私這件事。我討厭自私的自己,之所以如此嚴苛,不希望一般人同理亞斯,就是因為自厭。
過了一夜,我還是得羞愧地承認:我想要原諒,想要和好,想要理解。(光是打出這行話就覺得該被千刀萬剮,所以我還是會叫讀到這篇的普通人不要原諒不要和好不要理解亞斯,抱歉)
假設這些能夠實現,我不見得會接受,因為那是我自私的願望、對方沒有邏輯的善意。可是我會學的,我決定要學了,試著放棄該死的邏輯。我要接受自己「本來」就很自私、善意「本來」就沒有原因。
也希望犯下錯誤,但真心想要改善的你,有一天能好好愛人和被愛。
下面那段是初稿時寫的結語。
希望可以幫助到任何人,有幫助的話我會很高興。其實不太確定有何幫助,但是國內外皆鼓勵女亞斯書寫,我想一定是有益的。
書寫的目的不是同情和理解(因此才匿名,另外請不要誇獎我,請先假設並同理被我傷害過的人看到你的話會有什麼感受,誇我是惡劣的行為,如果是要批判我那完全可以),而且沒有人有義務去理解另一人,再說我的經驗和分析只代表自己。我也不希望別人花時間理解我(理解我沒好處),請把你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真的。
這麼說對其他亞斯可能不太友善,這篇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寫的,只把自己當作實驗體之類。我希望遇到亞斯的一般人能對自己更好,所以沒有寫如何與亞斯相處。非得要說的話,如果亞斯人傷了你,請你明白,絕對不是你的錯。該恨就恨,該遠離就遠離,你需要原諒的對象只有你自己。
如果你選擇愛,謝謝你。(但該離開還是要離開,真的,這是一篇勸退文,別再強迫自己溫柔了)
這篇是趁感覺不到痛的時候寫出來的,可以的話請不要公開備份,我已經開腸剖肚了。
參考書目(大部分都有電子書,而且便宜):
相關文獻、資源、影片慢慢補,大概不會補多少(那種典型亞斯特徵的文章我不太想補,就個體差異,而且我比較想聚焦在女性):
回留言:
女性有主見就要被貼標籤?
可以理解你的反應,但我不確定你是否只看了那一張圖。我的理解是跟刻板印象不同的有主見,或更甚於普通的有主見,比較像是頑固⋯⋯可以想像成瑞典環保少女(她也確實是),如果她是男性,不會那麼多人覺得她「有主見」,所以你可以這樣辨認。另外,這個標籤滿難被貼上去的,而且貼上去以後也不會怎樣,就是找到自我改善的方向而已。很多亞斯想要這個不被承認的標籤,覺得「這麼一來,我的人生就說得通了」而開闊很多,但我個人沒這個感覺。
看完覺得中很多?
不代表你就是,也不要急著自我代入,中了也不會怎樣,你過去也是這樣活過來的啊。但不管是不是都沒關係,只要你在這方面有重大困擾,都可以參考更多資料以自我改善。也可以讀 PEERS 青年社交技巧訓練,但我的狀況不適用。順帶一提,有些範例的嚴重性我想展開來說,但不想被認(這對於受害者不公平,而且這對我來說是他人的隱私,跟我對談過的人包括亞斯社團的前輩也根本不知道我發生了什麼事,就是我對隱私的固執這樣)就淺淺帶過。抱歉沒辦法給更具體的例子。
作者應該算是嚴重的(恕略)
醫師覺得還可以⋯⋯就像此噗(建議追蹤作者,河道也有提及高敏等議題,希望高敏與亞斯那篇可以有更多人擴散出去,雖然我不是高敏)所提,只是其中幾項刷到一百分而已⋯⋯另外謝謝你提出家族史,亞斯會遺傳,對,像花媽(亞斯倡議者)的丈夫和兒子都是亞斯。作者有很多事確實來自獵奇的童年經歷,這邊先不提。作者會先跟周遭的人出櫃,找諮商師協助,然後嘗試交第二個朋友看看(可能會從偷偷說問,當然會把預防針打好打滿),希望把失敗率從99.9%開始慢慢降低,也希望你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