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介紹 ## (一)桃花源記文體說明 &emsp;&emsp;〈桃花源記〉文後有五言古詩,故多被視為詩序作品,體例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文天祥〈正氣歌并序〉相同。==詩序一般多為詩作的附庸,重在補充詩歌創作背景,篇幅較短。<br>==&emsp;&emsp;〈桃花源記〉篇幅長且敘事完整,極具獨立性,反比詩作更為人所知。就內容分析,〈桃花源記〉以旁觀者立場傳述桃花源故事,營造真實感;〈桃花源詩〉以作者立場表達對這個避世樂土的嚮往歌頌,呈現理想性。記與詩可「一分為二」,又能「合二為一」,相輔相成。 <br>&emsp;&emsp;〈桃花源記〉是一篇**虛構文章**,與後代記事寫物的「記體」文章本質不同。 ## (二)序跋類 | 內容 | 位置 | 依作者性質分類 | 依作者身分分類 | |:------------------------------------ |:------------------------------------------------------------------------------------------------------------------------------------------- |:-------------------------------------------------------------------------------------------------------------------------------------------------------------------------------------------------------------------------------------------------------------- | ------------------------------------------------------------------------------------------------------------------------------------------------- | | 用以說明著作的緣由、旨趣及寫作經過。 | 1. 最早置於作品之後,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後代在序文之後又有增補,才改置作品前。<br>2.置於作品前者稱為「序」,置於作品後者則稱為「跋」。 | -**詩序**:為詩歌作序,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文天祥〈正氣歌并序〉。-**文序**:為文章作序,如韓愈〈張中丞傳後序〉。-**詩集序**:為詩集作序,如王羲之〈蘭亭集序〉、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書序**:為書作序,如連橫〈臺灣通史序〉。 | -**自序**:作者為自己著作寫的序,如陶淵明〈桃花源記〉。<br>-**他序**:他人或後人所寫的序,如孫文〈黃花崗烈士事略序〉(《黃花崗烈士事略》作者為鄒魯) | # 寫作背景 ### &emsp;&emsp;==陶淵明生長於東晉末年==,東晉雖偏安南方,但門閥世族之間爭權奪利,鬥爭內亂從未間斷,導致社會紛擾不安,人民流離失所。 &emsp;&emsp;多數學者推論本文寫作時間應在東晉滅亡之後,當時陶淵明已棄官隱居十多年。生活在朝政、社會動盪的時代,陶淵明即使歸隱田園,也無法真正平靜安居。〈桃花源記〉提及百姓為避亂世而入山耕食,在當時亦有相關傳聞,可見桃花源的構思自有其現實依據。陶淵明創作出這個**勞動自足**、和睦親厚的農村樂土,或許是來自他長年躬耕的生活期盼,以及**不滿混亂世局所展現的社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