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西洋哲學史(一) Week 3 - 畢達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學派

接下來往西到義大利南部 & 希臘東部的地區,被稱作 magna graecia 的地區。這個區塊直到羅馬時期,也是用希臘文。再來是,這個地區在哲學上有一個有趣的特質:這邊的哲學家,都有種神秘主義的特質。而畢達哥拉斯就是其中一個最早在這邊的哲學家(雖然他是出生在地中海的 Samos 島上,後來才渡海)。

有一種說法是古希臘哲學有兩個傳統,一個是愛奧尼雅那邊的理性主義傳統,另外一個就是西邊這裡的畢達哥拉斯的神秘主義傳統。

對於畢達哥拉斯的紀錄都有種誇張的描述,所以大部分都是以 Doxography 的傳統去研究別人口中的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的學問是建立在口頭傳播上,而不是書寫上。而且這個口頭傳播有嚴格的身份規定,而且不能隨便傳出去給外人的。有一種秘密會社的感覺。

Xenophanes
‘Now I will turn to another tale and show the way.’ What he says about Pythagoras runs thus: ‘Once they say that he was passing by when a puppy was being whipped, and he took pity and said: “Stop, do not beat it; for it is the soul of a friend that I recognized when I heard it giving tongue.’” (Diogenes Laertius VIII. 36)

Heraclitus
leveled against Pythagoras the charge of dilettantism.

Herodotus
Pythagoras taught the doctrine of transmigration which he erroneously suppose to have been borrowed from the Egyptians, whereas they of course know nothing of it.

靈魂可以離開生體,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這牽扯到兩件事情:靈魂會移動,以及靈魂不會死,可以死了之後離開身體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這個東西在古希臘的宗教傳統中很少見(但還是有,比如 Orpheus 的故事)(那個把老婆從冥府帶回來不能轉頭的故事)(所以常常會聽到畢達哥拉斯跟 Orpheus 連結)。荷馬史詩中,人死後的靈魂會進去地底世界,並且不會再回到人世間(奧德修斯要問回家的路跳到地底世界時,就看到一堆鬼叫的靈魂),地底世界只是一個死後靈魂的收容所。傳統上面,古希臘人也沒有地獄觀,沒有人死掉之後要到哪邊被懲罰的概念。那些挖心挖肝推石頭的故事是極為少數的故事。

因為畢達哥拉斯的靈魂可以離開、獲得肉體、離開所以有一種 incarnation 的過程。

除了這個之外,畢達哥拉斯的學派管理嚴格,進入學派有入教儀式,生活必須依照這個學派的規範與信仰方式進行。與其說強調理論,不如說事一種生活模式,要活得像是一個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人。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宗教或教派。

另外一個八卦是:傳統上面講到通常會聽到「philosopher這個詞是畢達哥拉斯的發明」這種說法。不過,這個詞其實是「智識活動的愛好者」,sopho 這個字其實是一個很鬆散的名詞,一切的智性活動,從學習掃廁所、養狗養貓到上大學,都在這個範圍內,未必是狹義的像現在指哲學這門學科。未必是畢達哥拉斯提出的。柏拉圖的理想國比較有嚴格的認為哲學家要滿足什麼才可以叫做哲學家。

The Way of Life

雖然大家不知道畢達哥拉斯的理論體系是什麼,不過這個學派為自己設定了非常清楚的,倫理學的目標:要戮力讓自己免於輪迴。生死輪迴這樣的概念事靈魂不斷遭遇事情,而畢達哥拉斯想要做的事情,事免於這樣的輪迴持續發生在每個人的靈魂上面。如果這是一個人生目的,那他就要提出一個方法幫她的追隨者達到這樣的目的。他所提出來的方法,簡單說就是「怎麼樣讓自己的靈魂不受身體干擾?」,畢達哥拉斯用的語言叫做淨化:如何讓靈魂免於生理、感官知覺、情緒等等的因素干擾,切斷對各種世俗的欲求等等。所以聽起來無庸置疑就就是一個禁慾主義的學派。比如說:

  1. abstinence from flesh-food
  2. the prohibition of beans:有一個可能的說法是畢達哥拉斯認為豆子有一種胚胎的樣子。另外一種說法是豆類彎曲的樣子長得像男性的生殖器官。不過沒有具體的文獻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規定。
  3. akousmata:這個指的是「聽到的東西」(看起來像 acoustic)。在學派裡面聽到的所有東西都不能外傳。聽完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不可以把他變成別人的。你想要跟人分享東西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把這個常情壓抑下來。所以沒有人知道這個學派裡面有哪些口傳訊息。

在畢達哥拉斯的學派中,這些東西都是謹守的。

另外一個是傳統上說畢達哥拉斯的發明是杯子: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裝東西超過杯子,東西就會通通流光。希望自己的追隨者要節制。

從其他的作品,比如說柏拉圖的對話錄,也可以看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其中一個內容:人是神的所有物(在勸蘇格拉底不要去監獄送死的其中一個人說的,沒有神的同意你不能死 R)。人跟神之間是從屬關係。

在靈魂淨化的主張上。靈魂淨化的最高形式是智性的活動,比如說音樂、科學(比如數學)。某些程度來說,這表示靈魂 = 理智。接著,如果要靈魂不受身體干擾,只有身體的狀態好,身體才不會干擾靈魂(比如拿出斷簡殘篇就頭痛的話)。所以淨化身體也很重要,因此也重視體育、醫藥。理想國的第三卷已有提到照顧身體也是在照顧靈魂的說法。這是其中一個有時會說柏拉圖是畢達哥拉斯斯想的追隨者的理由。

總之,這些淨化都是想辦法讓靈魂保持在乾淨的狀態。

根據畢達哥拉斯的輪迴關,有一種 brotherhood 的概念。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靈魂輪迴,大家都是靈魂,所以沒有那麼不一樣。不過,人跟人之間雖然關係緊密,但他沒有覺得人跟人之間是平等的,反而是強調「propotional equality」,要按照每個人靈魂的乾淨與否,以及對於人、城邦的影響力來決定要怎麼對待。某些程度來說,把不同的人擺在對的位置上可能比較好。然後就衍伸出了雅典時期「人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的概念。

Doctrines

畢達哥拉斯認為:這個宇宙的結構,是由數字構成的。聽起來有點玄,不過思考音樂的例子,某些程度來說音樂就是數字跟長度的組合,所以也是數字組成的,聽起來就合理一點點了。

更重要的事,他認為萬事萬物的本質都可以用數字來說明。這是跟愛奧尼雅的哲學家迥然不同的地方。

在他的哲學人類學中,他認為人是靈魂跟肉體的結合。這是第一個二元論的說法。接著又推廣到宇宙的組成,宇宙都是由「限定」(perasm perainon)的東西,加上「不受限定」(apeiron)組成的。物質不受限定,他就是一攤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需要一個固定的什麼東西去「限定」他,這個物質才會成為什麼東西。人也是,人如果沒有靈魂就只是一坨肉。

數字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 (1, 2, 3, 4) 可以排成一個金字塔,加起來是 10; 3, 4, 5 組成直角三角形。Di Molto!(不過,如果數字這麼重要,為什麼算數不從 0 開始?)

另外,天體運行也是建立在數字上面。

畢達哥拉斯之後的畢達哥拉斯學派

他去世之後,學派中很多的哲學家都是醫生。這也對學派之後的說法產生改變。比如說:

Alcmaeon of Croton

Alcmaeon of Croton

  1. the brain as the central organ of mental life
  2. the operation of removing an eye
  3. health depended on an equal distribution of the qualities warm and cold, dry and wet, bitter and sweet etc. in bodies. (Isonomia)
  4. distinguished between sense-perception and thinking
  5. the sun as flat disc, and being in a state of eternal motion.
  6. the soul is immortal, because of its resembling the immortals.

西元前五世紀,活體解剖跟沒有麻醉的開刀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可能因此助長了這些知識的追求吧。

比如說,3) 提到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各種性質的對反性質之間彼此平衡。這種平衡叫做 Isonomia (good order)。Iso 是指平等,nomia 是指秩序。所如果把這個字轉化為醫學上的用詞,指得是身體中的各種對反性質是平衡的,沒有一個對反的性質特別凸顯。因此,身體就處在和諧的狀態下,也就是好的狀態。

而 4) 提出「感官知覺與思考」是兩件不同的事。感官知覺只能被動的知覺,但思考是人可以自己決定的。

5)體現地球中心說的概念。事實上從之前的轉簡殘篇中,可以發現地球中心說對後來的哲學家、天文家、科學家有深遠的影響。

雖然重視這些身體中對反性質的平衡,但仍然終於畢達哥拉斯的靈魂中心說。在這種過程中,必須預設靈魂是持續存在的。而這可以在 6) 中看到,仍然支持靈魂是不朽的。注意他並沒有直接說靈魂是不朽的,他只有說靈魂跟那些不朽的東西有相似性。

Philolaus of Croton

Philolaus of Croton

這個人大體上我們是借助柏拉圖的對話錄 Platos's Phaedo 來了解這位哲學家。裡面有一段對話是 Philolaus 的學生用他的理論來說服蘇格拉底逃獄(因為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如果沒聽到神允許你死,你就不能自己送死)。

在醫學上是個折衷主義者。這個折衷是建立在「身體是由不同的實體(substances)組成的」。這些實體有進與出的過程(比如說吃東西就會拉屎)。所以,身體上如果體液過多(比如說一直流鼻涕),就表示這些實體之間不平衡。在他的思想跟 Alcmaeon 有類似的地方:人的身體如果要維持好狀態,那就要維持身體中個個性質的平衡與和諧,Philolaus 把這個和諧稱作 harmonia。人之所以要吃東西、運動,也是因為要維持身體的 harmonia。而他又進一步地說,這個「harmonia」就是「soul」,「靈魂」就是身體中各種不同性質的和諧狀態。

既然靈魂建立在和諧建立在對反性質的平衡上,所以如果沒有了這個平衡,靈魂就沒有存在的基礎。所以,根據這個論證,他並不認為人的靈魂可以持續存在(因為掛掉了就沒平衡沒有存在的基礎ㄌ)。

Ion of Chios

這人又回到義大利ㄌ。

在他的思想中,3 有一個無法取代的價值與重要性Mistaaaaaaa QQQQ

The beginning of my work is: everything is Three and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these three. The virtue of each thing is a Triad: intelligence, strength, luck. (DK B1)

如果 3 在人的身上,這個人就是一個受神祝福且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