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材]第六週筆記 ## Mechanics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以下是上一堂複習 Tensile Test:降伏點、抗拉強度、斷面縮率、伸長率、楊氏係數 Hardness Test: * Brinell Hardness:HB * Rockwell Hardness(最普遍):分硬質與軟質。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可以留下很少的痕跡就測硬度,但是只能測局部硬度。 >以下是次上課內容 ## Vickers Hardness 剛剛的硬度都有分「硬質」「軟質」,那有沒有一種硬度是軟硬皆適用的呢?這就是Vickers Hardness提出的動機了。 Vickers Hardness也是拿東西去壓東西,荷重有30kg, 50kg, 10kg,像這樣: ![](https://i.imgur.com/yx9TRD6.png) 然後用公式算出硬度。 Vickers硬度的優點是,用不同規格的荷重下去量,他會得到一樣的結果。這個好處是他給各種東西一個通用的硬度標準, 不論東西軟硬。另外有種micro vickers,荷重可以小於1公斤,所以<s>看到題目要測很小的東西或表面硬度選他就對了</s>適用範圍很廣泛。不過機器也是貴很多。 不過他的好處也是他的壞處,只能測局部硬度。 ## Shore Hardness 這是一種與前幾種硬度測試都不太一樣的硬度測試,是用「東西反彈高度」判斷硬度的方法,東西彈越高,表示越硬。 不過這樣測問題有點多,首先是反彈的時候,未必是垂直的,所以同樣的材質,有可能反彈角度不一樣,測出來硬度就不一樣 。再來是這也會受到不同材質的楊氏係數影響。 聽起來這麼廢的硬度測試,使用的情況當然也是很無奈。比如說想要測船體硬度,然後就發現準備放進硬度測試機時就發現<s>測試機變成船體的形狀了!</s>船體太大,根本塞不進試驗機。這時候就只好勉強用一下Shore Hardness了。 而且Shore Hardness的測試儀器小小的,攜帶也很方便。這是另外一個好處。 ## Impact Test衝擊試驗 一種測量材料HP有多少破壞需要多少機械能量的測試。這種性質叫做「韌性(Toughness)」。測量方法當然就是打他,像這樣: ![](https://i.imgur.com/SOoCqX0.png) 把一個超大的重鎚拉起來,然後放下,材料就會被<s>一拳秒殺</s>斷掉(strain rate大概是 $10^3m/s$), 然後測量撞擊前後重錘前後高度差,就可以知道多少位能被用在破壞是騙上。 這個試驗還有很多獵奇的測試方法,從最簡單的改變溫度,到泡酒、泡液態氮、泡各種奇怪的東西再去撞他,都是很OK的。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溫度。金屬在低於一個溫度之後,就會變脆,這個溫度叫做「轉脆溫度」(Transition Temperature), 所以被撞到就不會凹下去,而是整個斷掉。這在工程上就有很重要的意義, 比如說某輪船準備撞冰山時,如果工藝夠好,用來製造船體的金屬的轉脆溫度低一點,那撞到冰山船體就不會破裂進水,而是凹下去,也許<s>Jack就可以活就一點</s>就會比較安全。 要注意的是,雖然跟拉伸試驗一樣都是破壞材料,但是<b>在strain rate不同的情況下,材料會展現不同性質</b>。 比如說瀝青。用力敲一下就碎,但是去拉伸試驗慢慢拉時可以拉很長~很長~很長。所以<b>不能用strain rate低時做實驗, 推測strain rate 高的狀況</b>。 ## Fatigue Test疲勞測試 * 韌性(Toughness) * 衝擊值(Impact Value)Cv 重複小幅度但是高頻率的來回拉伸試片,想也知道金屬最會就會被你搞得很累金屬疲勞,最後那根就斷掉惹。 這種劇情在生活上很常見,我是說像發電機的蒸氣鍋爐,沸騰時會一直重複來回震盪,雖然不會有瞬間的衝擊,也不會有人無聊對他做拉伸試驗,但是金屬疲勞就非常有可能產生潛在危險。 講到測量金屬疲勞的方法要感謝神奇的材料力學,讓我們可以只在試片上面掛個重量,然後旋轉試片,就可以製造重複拉壓的效果,像這樣: ![](https://i.imgur.com/5qbUgif.png) 然後看一下要轉幾次材料才會金屬疲勞被拉斷。不過這個通常要<s>坐</s>做很久(幾天之類的)。統計一下不同重量下旋轉週期數目可以得到: ![](https://i.imgur.com/NujmTW4.png) 有的金屬在一半就會變平的,表示<b>荷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在有限的迴轉週期內斷裂</b>,這個壓力叫做「疲勞限(Endurance limit)」。 有的金屬沒有下限,就通常就用$10^7$~$10^8$左右當作疲勞限。 ## Creep Test濳變測試 金屬之間慢慢移動。不過大概溫度大於熔點的一半時,才會有危險,所以比較少用。 ## Metallographic Test晶相測試 白話文:把金屬拋光,然後腐蝕他,再用顯微鏡看紋路。因為不同相之間會有不同程度的腐蝕,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紋路, 藉此就可以看到金屬的microstructure。常用的腐蝕液有<b>Nital</b>與<b>弗酸</b>。詳細過程可以看課本。 ## 鋼與鐵(Iron and Steel) *生鐵(pig iron)*和*鋼鐵(steel & iron)*的製法: 一貫作業大鋼廠 * 煉鐵廠:高爐、鼓風爐 * 煉鐵廠: * 轉爐(converter)(用氧由上往下吹) ![](https://i.imgur.com/Mn2nyHN.png) * 連續鑄造法連續鑄造法(C.C.) ![](https://i.imgur.com/H9B5nCm.png) 轉爐是用由上往下把雜質吹掉。雖然雜質被除掉了,但是鋼裡面仍然會有很多氧氣。如果只把氧氣還原一點點,就做成鋼錠,凝固過程中就會產生劇烈火花,並且凝固時內部會殘留氣泡,這就是「淨面鋼錠」,或叫「未靜鋼錠」。但是表面會是非常光滑,像鏡子一樣(想像一下黑曜石): ![](https://i.imgur.com/0vxgTEZ.png) 如果把鋼鐵內的氧氣完全還原,凝固時就會很緩和,氣泡也會集中在鋼錠上方,而內部組成大致均勻,就叫「全靜鋼錠」。 ![](https://i.imgur.com/aRyOQVa.png) 特徵是氣體會泡泡那樣集中在最上方,所以使用時會先把上面有縮管的部分截掉。 未靜鋼錠因為裡面有泡泡,所以很顯然不是很適合做成零件,但是可以做其他用途(比如說裝飾)。而全靜鋼就比較適合拿來做零件。 機械廠:軋鋼條、鋼板、鋼球 # 純鐵的變態 動機:觀察溫度上升時,純鐵長度的變化,可以得到下面這樣的圖: ![](https://i.imgur.com/8ytBjt0.png) 就發現在約910度時,長度有急遽變化,所以可以猜測有結構轉變。另外,如果繼續往上加溫,可以發現: ![](https://i.imgur.com/ggg59gt.png) 大約1400度時,長度變化性質又變回原來的樣子。另外,如果觀察磁化強度隨溫度上升的變化,可以發現: ![](https://i.imgur.com/fbHvtyz.png) 在大概810度時,磁性完全消失,而910度時,經歷了跟長度變化一樣的drop,所以推測這裡真的發生了結構變化。把剛剛的結論整理一下, 性質變化的點大分四個區段: * ~ 800 : * 800 ~ 910: * 910 ~ 1400: * 1400 + : 這四個區段,由低溫到高溫分別標上α 到γ: * ~ 800 :α鐵, BCC * 800 ~ 910:β鐵, BCC * 910 ~ 1400:γ鐵, FCC * 1400 + :δ鐵, BCC 不過因為β鐵機械性質跟α差不多,所以工程上把他們視為同一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