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早的 ethernet 構想中,主要有兩種角色:一條公共的 bus(一般是同軸電纜線),以及連接其上的「工作站」。這些工作站藉由 tap 連接這條公共的 bus。這樣一個 bus 與其上的裝置形成一個區域網路。
同一個區域網路的兩個設備傳遞訊息時,不用事先建立連線。「建立連線」的一個例子是電話:一方打電話,另外一端接電話,兩者都準備好之後才能開始通訊,並沒有辦法醫打開電話就直接通訊。而 ethernet 則是用 CSMA/CD 直接將資料傳遞給到公共 bus 上即可,不需要事先知會接收方。
傳遞到 bus 上面的資料並不保證接收端會收到。這有可能是因為外部的雜訊,或是內部有兩台設備很不巧地同時往這條公共的 bus 發送資料,然後兩者的資料就混雜在一起。這種狀況稱為 碰撞 (collision)。
在 ethernet 當中,只要求發送端依照特定方式把 frame 送出去,但沒有義務去驗證或確保接收端能確實收到。換句話說,說沒有 ACK、NACK、重送等等機制。
雖然說發送端沒有確認接收端是否收到的義務,但如果這個通訊總是亂成一團,最後都沒有人成功收到,也未必是個好方法。為此,需要有一個「公約」,來規範裝置何時可以往 bus 送傳輸?什麼時候不行?這個規範稱為 MAC Protocol。在這個機制中,發送者傳送前必須先確認 bus 上無人傳輸,也要要確認傳輸時無衝撞。這個演算法升為 CSMA/CD,後面會有更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