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亞事件的討論 - 使用 Argdown

Kialo 版本

https://www.kialo-edu.com/p/3f87d1f6-6819-4a79-a144-9bfdaab7694a/402156.31?path=402156.0~402156.3-402156.29-402156.31&active=-402156.31

=====

ChatGPT 精簡版

亞亞事件的討論 - 使用 Argdown

Kialo 版本

https://www.kialo-edu.com/p/3f87d1f6-6819-4a79-a144-9bfdaab7694a/402156.31?path=402156.0~402156.3-402156.29-402156.31&active=-402156.31

目標

本篇文章以 Argdown 階層式 markdown 格式整理「亞亞事件」討論,協助建立有邏輯、層次分明的對話架構。

內文

Argdown sandbox
可貼上本文至 Argdown 查看視覺化圖像。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was uploaded to a note which you don't have access to
  • The note which the image was originally uploaded to has been deleted
Learn More →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was uploaded to a note which you don't have access to
  • The note which the image was originally uploaded to has been deleted
Learn More →

[辯題:亞亞事件]
台灣移民署是否應依劉振亞宣揚武統言論,廢止其依親居留並勒令出境?
參考:Wikipedia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辯題:亞亞事件]: 台灣移民署是否應該因為劉振亞於社群網站上宣揚武統言論,依法廢止其在臺依親居留許可並勒令其限期離境wikipedia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反對 1 - 自由主義:未造成傷害,不應干涉>: 表達希望中國統一台灣,屬於政治立場,未構成具體傷害。Source
    • <支持 1.1 - 認知作戰也是傷害>: 台灣面臨複雜滲透,自由主義在這裡可能無力。
      • <反對 1.1.1 - 定義過寬恐成言論審查>: 異議應交由公開辯論,不應因言論遭封殺。
  • <支持 2 - 共和主義:自由應免於支配>: 這類言論暗示未來社會將受中國控制,削弱免於被干涉的自由。Source

    • <反對 2.1 - 過度防衛恐壓制自由>: 若以潛在支配為理由限制言論,可能變成預防性打壓。
  • <支持 3 - 社群主義:自由來自於社群互信>: 不認同社群卻期待其保障自由,是邏輯上的矛盾。

    • <反對 3.1 - 批判不等於背叛>: 不應將批判社會等同於背叛共同體。
  • <反對 4 - 激進民主:應轉化敵人為對手>: 若對方願意進行對話,即便意見不同,也應在民主社會保有聲音。

    • <支持 4.1 - 敵人可能偽裝為對手>: 表面理性、不對抗者,可能在破壞制度。
  • <反對 5 - 中國不一定是敵對政權>: 不應預設中國是敵人。

    • <支持 5.1 - 但宣揚武力終結民主制度的言論,任何社會都應警戒>
      • <支持 5.1.1 - 國際公約禁止戰爭宣傳>
    • <支持 5.2 - 否認民主制度者,不應享民主言論自由>
  • <反對 6 - 台獨也可能被視為戰爭鼓吹>:

    • <支持 6.1 - 台獨多以民主手段訴求主權>: 雖可能引發衝突,但未主張以武力摧毀對方政體。
  • <反對 7 - 法律未明定可因宣傳武統驅逐陸配>

    • <反對 7.1 - 可考慮行政風險控管>: 是否能在未明確立法前,透過行政手段限制滲透?
      • <反對 7.1.1 - 自由主義:不能為制度犧牲原則>
      • <支持 7.1.2 - 沒有制度,也無原則可談>

辯論的 ARE 三大要素

主張(Assertion)+ 原因(Reason)+ 證據(Evidence) = 論述模式(Argument)
來源:ARE 三大要素

=====

完整版

目標

此篇文章目標是使用 Argdown 作為工具,讓網路上的討論能夠套用此階層式的正反方 markdown 格式,幫助討論能夠有階層系統、有根據地理性進行。

內文

Argdown sandbox
歡迎使用將此篇文章貼到 Argdown 來看 Argdown 的階層式概念圖。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was uploaded to a note which you don't have access to
  • The note which the image was originally uploaded to has been deleted
Learn More →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was uploaded to a note which you don't have access to
  • The note which the image was originally uploaded to has been deleted
Learn More →

[辯題:亞亞事件]: 台灣移民署是否應該因為劉振亞於社群網站上宣揚武統言論,依法廢止其在臺依親居留許可並勒令其限期離境wikipedia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反對論點 1 - 自由主義:除非一個人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否則社會無權干涉他的自由>: 在台灣說「我希望中國出兵統一台灣」,只是表達一個政治立場,因為還沒構成具體的「傷害」,所以應該被允許。Source 1: Feng-en Tu Facebook article
    • <支持論點 1.1 - 資訊戰也是傷害>: 認知作戰、話語操控、金流滲透,都是敵對政權的滲透,都是傷害。自由主義在正常情況下是保護自由的強心針,但在台灣這種政治條件高度不對稱、滲透手法複雜的環境中,也有可能顯得遲鈍甚至無力。Source 1
      • <反對論點 1.1.1 - 若將傷害定義過度跨大,將會變成專制的言論審查>: 自由主義者會說,我們要相信社會的判斷力。如果這種言論是錯的,就讓它在公開討論中被駁倒。如果你一出現異議就封殺,那才是真正危險的開始。而且,今天你可以因為對方主張武統就限制他的言論,明天也許有人就會因為你主張獨立而限制你。Source 1
  • <支持論點 2 - 共和主義:言論自由,不只是不能被干涉,還要免於支配>: 如果一位大陸配偶在台灣說「我支持中國武力統一台灣」,這句話在共和主義眼中,不只是「說說而已」,它所指涉的是一種未來社會:一個我們將被置於中國政權之下、不能反抗、不能選擇的狀態。共和主義對自由的定義跟我們平常想的不太一樣。它不是說「你現在沒被干涉就代表你自由」,而是強調「你不應該活在一個別人隨時可以干涉你的狀態裡」。這種自由叫做「免於支配」(non-domination)。Source 1
    • <反對論點 2.1 - 若將傷害定義過度跨大,將會變成專制的言論審查>: 如果我們根據「潛在會造成支配」這個理由,就開始限制言論,那這條線要怎麼畫?要如何避免「過度防衛」而造成「預防式壓制」?這種矛盾,在台灣這樣一個自由空間還在成長、外部壓力又長期存在的社會中,更顯得複雜。 Source 1
  • <支持論點 3 - 社群主義:如果你否認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麼還要享有它的自由>: 因為言論自由不是一張「天生配發」的權利證書,而是來自你成為這個共同體成員的那一刻開始,你才參與了這個價值交換。社群主義會說:你都不願意成為這個社群的成員,為什麼還要期待這個社群保障你的言論自由?
    • <反對論點 3.1 - 社群主義太容易把「批判」跟「背叛」混為一談>: 如果把「認同我們」當成保障言論自由的前提,那麼,批判社會的人會不會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
  • <反對論點 4 - 激進民主:在民主社會裡,我們不是要消滅敵人,而是要把敵人(enemy)轉化成「對手」(adversary)>: 如果他願意來辯論、來面對反對者、願意被問:「那你說的那個政權會保障我們的什麼權利嗎?」那他還是對手,我們可以在民主社會裡給他發聲空間。
    • <反對論點 4.1但有時敵人會偽裝為對手>: 有些人講話很激進,但還願意對話;有些人語氣溫和,卻是在偷偷挖掉制度的根基。
  • <反對論點 5 - 中國只是另一個政權>: 有些人可能會說:「你們前面的討論,其實都建立在一個假設上——中國是敵對政權。」
    ​那如果我不這麼看呢?如果我認為中國只是另一種制度、另一種文化選擇,而不是敵人
    • <反對論點 5.1 - 不應該以武力為手段>: 一種要終結現有民主制度、且主張用非民主手段(例如武力)實現的言論,在任何社會中,都應該被視為正常的公共言論嗎?
      • <支持論點 5.1.1 -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0條 禁止主動發起戰爭>: 任何鼓吹戰爭之宣傳,應以法律禁止之。
    • <支持論點 5.2 - 支持沒有自由言論的政權的人不應該享有言論自由>: 你可以不認為中國是敵人,但如果你主張應該讓一個不開放對話、不承認主權多元、不保障基本人權的政體來接管這個社會,那你其實就已經拒絕這個制度本身的合法性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哪個國家,這類言論是不是仍屬於「民主之內」的發言空間,就變得值得懷疑。
  • <反對論點 6 - 談台獨也是在鼓吹戰爭>:
    • <支持論點 6.1 - 支持台獨者大多不是採武力方式>: 台獨的主張,多半建立在「民主自決」、「主權分立」、「制度正當性」的論述上。雖然它可能引發衝突,但它不是主張用武力去摧毀對方政體。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一個是站在民主內部做主權討論,一個是從民主外部來主張它應被強行終結。
  • <反對論點 7 - 沒有明文說政府可以因為宣傳武統而驅逐陸配>:
    • <支持論點 7.1 - 你要先保護原則,還是先保護制度?>: 現代的認知作戰、話語滲透、社群操控,很多都在現行法律框架之外。你很難舉證一個人「說了這句話就會造成戰爭」,但你也知道這些話、這些論述,一點一滴地在破壞社會信任、激化對立、模糊界線。那國家能不能,在沒有明確立法的情況下,先用行政手段做出風險控管?比方說,不讓非本國公民在特定議題上進行宣傳?或是對於特定群體進行驅逐或限制?
      • <反對論點 7.1.1 - 自由主義會說:「你不能為了制度,把原則犧牲掉。那樣就輸了。」>
      • <支持論點 7.1.2 - 共和主義、激進民主可能會說:「你要是沒了制度,哪來的原則可談?」>

======

辯論的 ARE 三大要素

主張(Assertion)+原因(Reason)+ 證據(Evidence)= 論述模式(Argument=A+R+E)
source: 辯才如何無礙?「ARE 三大要素」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