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蒼
    • Create new note
    •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 Sharing URL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Customize slides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Suggest edit, Emoji Reply
    • Invite by email
      Invitee
    • Publish Note

      Share your work with the world Congratulations! 🎉 Your note is out in the world Publish Note

      Your note will be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by anyone.
      Your note is now live.
      This note is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online.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See published notes
      Unpublish note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View profile
    • Commenting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abl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Suggest edit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abl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moji Reply
    • Enable
    •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 Note settings
    • Engagement control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Import from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Export to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Note settings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Sharing URL Create Help
Create Create new no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Menu
Options
Engagement control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Import from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Export to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URL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Customize slides
Note Permission
Read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Suggest edit, Emoji Reply
  • Invite by email
    Invitee
  • Publish Note

    Share your work with the world Congratulations! 🎉 Your note is out in the world Publish Note

    Your note will be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by anyone.
    Your note is now live.
    This note is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online.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See published notes
    Unpublish note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View profile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able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Suggest edit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able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Emoji Reply
    Enable
    Import from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20180530 現代婦女基金會 建議訪勵馨、展翅 會有勒索、兒少性剝削,妨礙性自主的案件,特別是青少女這樣的情況是高的。 ## 為什麼有復仇式色情?成因是什麼? 根源在性別不平等上。同樣是裸照外流,穿的比較少,清涼照片,流出去,比較容易受到抨擊跟撻伐的,目前已台灣的社會性別平等狀況以女性居多。這種狀況比男性高很多。這也變成雙方假設有一些交往的,或者是被盜圖資料出來散佈的,說穿的就是想要讓這個人毀掉,他想要取得一些控制權,同意一些事情,報復,最常看到是這個。對方也知道這個事情不見得可以達到他的目標,像是他希望對方回頭,對方不見得會回頭。更多是報復,毀滅這個人,讓你名聲很臭,不能立足,這是他的目標。 現在我也覺得很難過就是,很多人看到這樣的資料跟照片,雖然很多人會譴責,但更多人會覺得這是求載點,會不停傳出去,媒體也很愛報。媒體文化,跟這個...獵奇,這件事情的新奇跟情色,沒有想到對人格跟名譽的踐踏。有的人可能會刪圖,有人會說傳下去會犯法,會刪,但是已經在網路上,刪不掉了。這是不友善而且是一個物化女性或是把被害人當成...大家會覺得這不甘我的事情,就很有趣傳來傳去,不過就是一張圖,一個短片,但沒有發現這個過程其實是被害人最痛苦也不能接受的...他無形中助長了加害人的氣燄。整個台灣社會對....雖然性別平等有進步,但還是蠻令人失望。 網路環境很匿名,也很自由,所以很多人做這件事情,也許在現實社會要拿給大家,他會多想一下,但網路上點一下就出去了,這是網路跟科技時代的特色,法律可能也不夠,或是說科技發展,犯罪偵查跟不上科技發展,知道也不見得查的到。有些人技術好,可以消滅這個足跡,就查不到,通信監察法,有人也擔心犯罪偵查,對權益有太過度的侵犯,這可能也是限制。 我這邊是個案服務,從個案經驗出發,剛剛主任提到性別的不平等,在暴力權控做變化,以前是肢體或是精神,現在變成網路暴力,像是用威脅的方式,你要是不跟我在一起我就用這個方式威脅你。這是手法的改變,是網路資訊發達的變化。再來是對於個人隱私的部份不清楚,不知道要尊重到哪裡,一樣是我擁有影片就有主導權,可以做什麼,可能無法知道個人隱私可以做什麼。更多是負面的,我是為了控制你什麼毀滅你什麼。 為什麼發生這件事情,一個是性別不平等,一個是權控議題 特別像是男女朋友或是情感糾葛,談到權力控管,他們常常會覺得這個人士我的,我有專屬權,強到沒有辦法用這種理智來參考。像是我可以毀滅你。 最常就是看到離了婚,但對方有比較親密的朋友,他也覺得說你為什麼碰我的另一半?很多時候不在於男女,也有同志案件,這種專屬的狀態是很強烈。當然這種東西在異性戀中會特別強烈。 他們手上還有另外一累,除了這種,之前是男女朋友的,以外,還有一種是,他發生的時候就是性侵害了,還錄著這種影片,就用這個影片控制,不然就外流影片。他一開始也不算是親密關係,反而像是過度追求。 我們也有愈過,有些社會新聞,誘騙女生,有些視訊通話,有些側錄。之前有個 [amanda](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9B%BC%E8%BE%BE%C2%B7%E9%99%B6%E5%BE%B7%E8%87%AA%E6%9D%80%E4%BA%8B%E4%BB%B6),他跟一個人在線上聊天,聊一聊,有一些人是慣犯,會鎖定年紀輕的,或是認為有機可趁,騙她裸露身體,錄下來以後再把它流出去,性的交換或是金錢等等。結果 amanda 就過世,才催生了網路安全法。 這樣的事情也蠻多的,類似...像是台灣展翅協會也能訪,他們跟勵馨、婦援,他們也有做類似。 暴力的形態演變,他現在很輕鬆。他就可以匿名,我們現在很關心科技跟蹤,他可以花很多時間監控這個人,科技又發達,你被授權了什麼不知道,隱私設定也不夠,資安跟素養也跟不上時代。你怎樣封鎖,對方就是有辦法偷到你的圖,他就不同開新帳號,貼對方的大頭圖,污衊的方式來說是賣的,援交,留手機,這種事情還不少,用假帳號要破壞生活,到公司官方粉專,留不利被害人的言語。 通常公司法務會勸不要做回應。我們都會想是不是破壞公司營運,很多社會新聞也看到這樣的案子,但請教過律師,很難,很難證明他...只能針對個人,是不是這樣就影響公司營運。 通常公司法務會勸退。 很多這樣的事情,就會想說,報復色情是明顯的東西,那是私密的,沒有預期他會被流出,但卻在網路上流動,一出去就到處備份,還不知道流到哪裡。個案就會說,他們怎麼知道?都不是自己發現,而是朋友同事來問他是不是很像你,他也是聽來的,你根本很難去控管。他到底造成多少影響?搞不好被害人是最晚知道的。這是令人害怕跟憤怒的,這會恐慌,不知道影響到哪裡,無法停止也無法預防。 我覺得人有性慾會想要性探索跟好奇我都沒有意見。但這樣的片子,我們自己有來源,他可能不是一個正常的性關係,有很多奇怪的行為或是誇大的行為,也會複製性別歧視。但如果社會對性別教育,素養,從小都沒有教好,沒有意識到這是嚴重的,會有怎樣的傷害,不會有感覺。他們不會想到會有這樣的事情。搞不好還是甜蜜的時候的證明。 不同年代留下記憶的方式不同,好像也很難苛責。 部分我覺得女性也比較順從,也許當下沒有想要同意,但是他不想拒絕,但他不知道就住下大禍。 愛的表現,留下紀念,不會外流,像是王心凌跟誰也是這樣。到現在還查不到。就算照片沒有什麼。問題是他沒有同意流出去。 我覺得女性沒有辦法想像管道在哪裡,女性比較不熟悉這些介面管道。 所以大家在座有意識到這代表情色意外,很多人新聞吵很大,攝影師的事情,++荒木經惟++也有人說是攝影師,藝術,你會發現到底這是藝術還是色情?他們講的很光明正大,留念阿,但前提是他們沒有取得同意,還有是不是脅迫又騙。 積極同意是最基本的概念,但是立法會有很多立法技術要討論。像我們會覺得這很重要。但大家覺得性行為的同意權很模糊,男生也是,女生也是,對於怎麼表達意願,表達不被尊重該怎麼辦。為何對方覺得這樣是同意?他怎麼辨識那個當下是不是同意?這件事情很有趣。 女性在這個環境下長大,他們也會這樣講,女生這樣講,邀你去看電影還跟著去就是有個問號,這樣不就是自己沒有警覺性嗎? 從小就要教,所以我們很認真的想要從年紀比較小的開始做起,我們今年像是性騷擾也是從國中開始做宣導。國小高年級就開始了,不要迴避這類的問題,越談越難去理解,而不會自己從家裡學起。或是朋友告訴他的,我們偶像劇也是這樣演的,公開討論,不要害怕談論。 像是壁咚,有人說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學生也會說看的怎樣,他們是很真誠的這樣說,但是真的遇到都來不及了,有一派就是偶像劇來的。有人遇到很恐懼,他不知道該怎麼躲開。可憐的男性也被教導。 女生很多都這樣,日劇,韓國,男生很少跟女生肢體接觸是比較愉悅的,我不知道這樣有沒有愉悅,他們可能會說要不經意,像是去聯誼的時候,你看上喜歡,怎麼不經意製造肢體,像是這樣子阿,故意夾菜給她,女生小招數,你就會想說,那男生真的...男生被獻殷勤是高興的,但追求的小秘訣到底有沒有問題? 坦白講,像是想搞小動作的女生也是女人公敵,這是有趣的現象,很有趣就是怎樣....日本的廣告就像是心機女,他找了女生喜歡的寫真女星拍這個廣告,也引起女性共鳴。 從小就被教了一些....像是台灣也有好幾個搭訕達人。 ## 除了法律以外,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防治嗎? 教育我們也是接了兩年個案,我們發現多數被害人的年齡介於18~24有關,我們就進入大學做宣導,再來就是網友,親密關係暴力,約會暴力,也有很多復仇式色情案件都在大學發生。 到高中國中也有這樣的需求,現在一直下降,性經驗也是一直下降,避諱不談,以後就不知道怎麼自保,尊重他們,宣導年齡層就往下降。 談的議題很多,認識性別,性別尊重,性別迷思等等,還有大學生之間怎麼做,提醒不要讓自己成為加害人。過去可能談怎麼辨識加害者,但有心的是行為人,他不是真的想要加害,他不知道行為會有怎樣的後果。所以應該前端就告訴大家怎麼做才好。 你以為你這樣做可以,但其實不行。 我有上去就是這樣教的。人就會追求親密關係,情感需求,這很正常。但從小都看奇怪的東西,又追求愛情,男生很獻生,女生也有,我看過一個男生交了第一個女朋友,他很困擾,他跟女友討論怎麼過,他女友說看你的表現,壓力就超級大。 很隱晦也不知道什麼意思。要是明講。 他就很困擾,像是.... 人就是會有安全感的問題,從不成熟到成熟,小時候會有無聊介意霸凌,小時候...LINE故意不回誰,或是都講壞話,故意討論你,這種也很多。科技讓這件事情容易,而且沒有罪惡感。霸凌這種事情就會讓你沒有罪惡感,等到節圖要告才趕快刪。 會有很多這樣的事情。 我們有個[戀愛乾麻醬](http://lir.38.org.tw/)的資訊平台,也做很多校園裡的情感就愈來...我們做蠻多,發現其實來諮詢的案子真的是形形色色都有,也有來問掛,像是我怎樣追到哪個女生,我怎樣知道他喜不喜歡我,有些是在追求過程中有些衝突,面臨分手,會來諮詢。像是怎麼挽回,現在分手很痛苦怎麼度過。也會很多這種。 其實應該早一點跟孩子們談怎麼建立好的關係,怎樣互相尊重的關係,怎樣跟這樣的人接近,是尊重別人,也要尊重別人意願。有很多人會表達善意跟好意,但別人不願意接受才會發現這樣的案例。 你沒有被接受不代表毀滅,怎樣傳達了解,怎樣因應這種傷痛,走過。 會有問題通常不會是男性,但女性怎麼解決,男性怎麼解決?男性喝酒,或是暴力,他就是從小沒有學到怎麼處理情緒。但女性常常會形容是阿信,想辦法要化解,或是求神問卜,展現韌性,這可能是文化造成。與其那樣講,可能是情緒養成有問題,有沒有被允許失敗,以及從失敗中成長。 我們現在也有同仁,他們在國小裡面做一般課程,從情緒教育開始交起,從目睹來講,目睹家庭暴力的小孩來講,他們也許沒有目睹到現場,但是暗潮洶湧會看的到。有的父母不是情緒,甚至暴力的議題,家庭功能有狀況。這些孩子在學校裏面,有的課業上或跟同才互動上有困難,先讓他們知道你能找人求助,你不會是失敗,讓孩子可以...我們不知道誰會目睹,但有可能因為這樣的情緒教育,讓他們在情緒控管上,能有好的認知跟行為。 假設有這些議題,他才知道要找誰,這樣才能幫助有危機的家庭。等到事情發生才救都太晚了,在事情還沒嚴重之前可以介入,不要等他到頭版了才檢討,但很多頭版的沒有到系統裡。 現在這種有些危機高的案子不見得到系統。 有人說現在台灣家暴案件都是不嚴重案子,但或許是...還會求助的有敏感度,或者是過往求助找錯人,像是教會宗廟都很可怕。像是接訪媽媽.... 宗教可以幫助人,但他同時封閉性也會對有意操弄的。 ## 法律能怎麼做? 台灣的法治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我知道婦援有在倡議,有寫草案,有些民進黨委員說要提復仇式色情專法,但我沒有去查他們提案,但好像不是很確定是不是,李麗芬這些。 我知道有些國家有專法,日本有,加拿大,英國也有類似的法規。但是就像你提到的,我們也會有掙扎,也知道言論自由很重要,但也發現到,加害人不管做什麼好像追不到,法律上刑責有限。主要是舉證責任在被害人身上,警方調查也在一個合理權限,他要顧及人權不能侵犯隱私。台灣對於這種,全世界對於網路的犯罪偵查調查,跟不上科技的發展。但我在看國外,我們有推(法?)也在看這種霸凌方式怎麼處理。你們之前有開霸凌的會議,當時也有律師提問說,有跟蹤邵而法能不能處理,但有人說照片出去就是出去了,反覆為之不救完蛋?還是要有法處理。但沒有要立專法,只是反對跟蹤騷擾的狀況,樣態很多元,不管基金會版本,他不是單一樣態的反覆持續,但我們發現跟蹤騷擾加害人常常是很多種一啟用,持續有在用都是。假設網路騷擾他,又流出照片,即便留一次,也算是跟蹤騷擾。 但不管立專法,警察跟的上嗎?警察有這種犯罪偵查嗎?警察處理很多在金融詐騙,跟蹤騷擾放很後面。舉例,性騷擾防治裡面越來越多,他是行政調查,警察也很困擾,他們能不能調查的到,有沒有權限調查,也很容易造成困擾。 因為是行政調查,會請個案提出證據,像是通連阿,記錄,會請他提,另外個議題實務上遇到的,能不能算是騷擾?古代要一直打電話,會留下未接來電,這樣一張,或是簡訊會留下來,但法律怎麼看?你可能用LINE或社群平台,他就說你可以封鎖,刪除帳號阿,但這樣會不會...那這樣在法律上會不會被認為你有為而不為,到底持續騷擾怪誰?網路上看到的新聞也會這樣。 我們事實上跟個案討論事情,為何他們留可以聯絡方式?因為他不留這個讓他一直傳東西來,他不知道會怎樣?另外一個就是有意識到危險性是什麼,或是沒有留這條路來,不知道往哪裡去。也有人威脅斷掉會怎樣,我們的案件偵查,民眾,司法人員能不能意識到他們被逼到這種程度,能否知道這種恐懼跟擔心? 這種復仇色情也會附帶恐嚇,說要傳給家人,他不是傳給家人,而是傳某某某是小三,抓到把柄來恐嚇威脅。 有時候也不知道對方是誰。我同學也愈過,加了FB之後個資都知道,知道他在哪裡上班,什麼職務,又加了官方的line說要找他,他就說封鎖了救要怎樣怎樣。 另外救像我們說的,不曉得怎麼讓大家知道怎麼自我防護,如何提昇大家的意識?像是使用網路的素養,教育部都有。 從小教育跟訓練,使用網路也要設計在國小教育裡就要教對方,不管怎樣都不能竊取....教育部有網路素養課程,很小學校就有霸凌,三年級就教電腦,很少教他用電腦,教你怎麼設定帳號,放東西上去.... 現在很多東西也不用寫了....你有聽過臉書跟LINE有在對復仇式色情,假新聞,照片,可以去處理,但沒有記錯的話,臉書有比對功能,要是比對到個人照片,你覺得是復仇式色情照片,可以丟給臉書,讓他去對比。 我有聽過google也是,寄email他會下架。 國外有AI做移花接木的色情影片,有個影星就這樣被做了....他用AI,不是私密阿,有些被移花接木的狀況。這種很多,就要看說,這個專法想要做什麼,是像是國外這樣子,加拿大對網路安全做控管,國外其實有禁制令制度,台灣只有家暴法有,騷擾法可能有,網路安全法有點像是電腦通信罪,像是個資法涉及隱私,隱密權,可以下架或什麼,有違反網路安全,國家可以要求做這件事。 一個是對行為人,一個是對第三人,要求平台做什麼。 婦援應該也是這個精神,我覺得日本的跟蹤騷擾防治法有限縮,去年才修了,範圍沒有闊很大。他可能也想到圖像流出去很嚴重。現在就是補現行法不足的地方。看起來有在討論這件事情。怎樣在控制跟言論自由中抓到平衡。 以我們被害人端當然是什麼都不要最好,但坦白是被害人 個案很多就是在訴訟中被攻擊,他也想要反擊,反而被害變被告。你要他都不反擊也很可憐。他們通常已經被消音的一群人,有時候會想要講些話做點事情。那萬一他就是變成要被處理的人該怎麼辦? 只是說法院有沒有發揮這個功能,這是訴訟權力。 我手上有加拿大的法案,之前談跟蹤騷擾防治法,有些重視人權團體會覺得立意良善但是擔心言論自由,譬如有沒有可能....社會運動被當成跟蹤騷擾,或是言論自由受到箝制。 法律上有一塊是為了社會公義,大法官解釋會排除,只是在實際認定會怎樣就不知道。 有一種令入處所治療的,有個被判無罪,但是檢察官認為這個人有送鑑定,送鑑定發現他有愛戀妄想症,讓他令入處所治療,最長三年。我問過檢察官,檢察官說,令入處所治療會定期評估,評估狀況ok,他就會放出來,並不會說因此就一直關到三年。所以症狀有成效就會出來。但他有說,如果被害人會擔心,可以說這個人要被放出來可以先通知,說他要出來了。 我坦白講,另外一個案子是,雖然去治療沒有效,但是還是持續治療。被害人家長去告,被騷擾的未成年,法定代理人提告,起訴,法官也判,讓他去關半年,但出獄當天就開始了。這個家長很崩潰,說他還能做什麼來保護他的家人? 那是因為騷擾行為很明確才有辦法,要是不明確...有些資料就很擔心會不會構成的問題。可能不構成恐嚇,也不構成...等等,該怎麼辦,才會有跟蹤騷擾防治法。 ## 這個議題跟言論自由該如何權衡與處理? 這是最難的地方,大哉問。可能要跟...我覺得是說,在台灣法治,我覺得台灣還沒有討論到跟言論自由權衡的階段,因為根本沒做,我很難講權衡什麼。 台灣的言論箝制...我不太確定言論箝制到哪裡,看起來沒有箝制這件事。我不太知道網軍在控制什麼,可是我會覺得說網路流言很有趣,各種酸民,肉彈甜心被洗版阿,那是言論自由嗎?好像也是,網路霸凌也是,就因為這樣限制他不要講嗎?好像也沒有到違法。像是不禮貌鄉民團,他也覺得這個議題不妥當不爽,他就會在粉專寫,某個團體寫了什麼,真的是怎樣,他的粉絲就很憤怒,他會說要去哪裡流言,他們就去了,要不要管?還是這也是言論自由?限制了是不是...?台灣好像還沒有討論言論自由這件事。 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的道德倫理,遊戲規則,還是法律?好像不太一樣。我們會覺得很沒有水準,但是要怎樣又稿不清楚 像我們那個版本防治令可以要求他交出東西,現場銷燬,但不知道有沒有放在雲端。我們會期待說,我們可以做到一些法令沒有做到要做的,下架移除,腳回,現場銷燬。我們都不能保證留底,但流出來可以合理懷疑是你做的,不然還有誰。 這個專法最麻煩的是第三者責任,對其他人可以做什麼。 有點像是假處分 警方調查證據的時候也可以扣留證物或證據,一個是刑事案件的部份,一個是行政案件 要件明確,程序嚴謹,假處分,法院審核。 CIDO婦援會有特別寫這個復仇色情,聯合國也有重視這個議題。

    Import from clipboard

    Paste your markdown or webpage here...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e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has been removed or transferred.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Create a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urn this template into a regular note and keep its content, versions, and comments.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Français
    • Deutsch
    • 日本語
    • Español
    • Català
    • Ελληνικά
    • Português
    • italiano
    • Türkçe
    • Русский
    • Nederlands
    • hrvatski jezik
    • język polski
    • Українська
    • हिन्दी
    • svenska
    • Esperanto
    • dansk

    Documents

    Help & Tutorial

    How to use Book mode

    Slide Example

    API Docs

    Edit in VSCode

    Install browser extension

    Contacts

    Feedback

    Discord

    Send us email

    Resources

    Releases

    Pricing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Get Full History Access

    • Edit version name
    • Delete

    revision author avatar     named on  

    More Less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Sign in to link this note to GitHub
    Learn more
    This note is not linked with GitHub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Link with GitHub

        Please authorize HackMD on GitHub
        • Please sign in to GitHub and install the HackMD app on your GitHub repo.
        • HackMD links with GitHub through a GitHub App. You can choose which repo to install our App.
        Learn more  Sign in to GitHub

        Push the note to GitHub Push to GitHub Pull a file from GitHub

          Authorize again
         

        Choose which file to push to

        Select repo
        Refresh Authorize more repos
        Select branch
        Select file
        Select branch
        Choose version(s) to push
        • Save a new version and push
        • Choose from existing versions
        Include title and tags
        Available push count

        Pull from GitHub

         
        File from GitHub
        File from HackMD

        GitHub Link Settings

        File linked

        Linked by
        File path
        Last synced branch
        Available push count

        Danger Zone

        Unlink
        You will no longer receive notification when GitHub file changes after unlink.

        Syncing

        Push failed

        Push successfully